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我国古代流传最广的识字课本,我国古代的识字课本是什么样子的

古人用什么方法识字? 当然也使用了读写教科书。

我国最早的识字教科书是西周宣王时太史籀先生编纂的《史籀篇》,收录的文字是当时通用的大篆刻。

秦国灭亡六国后,秦始皇统一文字,让丞相李斯制作《苍颉篇》,中车府让赵高制作《爰历篇》,太史让胡制作《博学篇》。

这三篇都是用小篆文字写的读写教科书。

秦国亨祚日子短,传到二世就灭了国,所以这本识字教科书起作用的时效短。

西汉和东汉时期,扬雄、班固、司马相如等先后撰写了读写教科书,其中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编撰的《急就章》流传至今,影响最大。

《急就章》文字形式为三言、四言、七言共2144字,涉及“姓名”、“器服百物”、“文学法理”等知识。

《急就章》的主要特点,一是生字密度大; 二是押韵得体,容易记忆; 三是知识丰富。

这本教科书之所以被称为《急就章》,其中“快点”这个字就是“速成”的意思。

755-79000问世后,各朝代的书法家树立的榜样数不胜数。 其中,三国时期东吴皇象笔下的草书《急就章》最为有名,王羲之也为此留下了墨迹。

三国时代皇象笔下的《急就章》局部

到了南朝时期,古典识字教科书应运而生。 这就是周兴嗣编纂的《急就章》。

周兴嗣将千字不重复的字编成四个字句,自成文化,前后连贯,押韵。 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

《千字文》是后世公认的优秀少年启蒙教材。

成文化的北宋初期的《千字文》也是千百年流传的识字教科书。

《百家姓》,号称百家,但所收录的姓氏多达500多个。

姓与姓之间无语义关联,但每四个字组有四种语言押韵,隔句押韵,读音流畅,便于记忆。

传说《百家姓》这本家喻户晓的蒙学读物,是南宋王应麟写的。

《三字经》取材模式,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道德伦理,既是儿童读写的教科书,也是指导学生生活的教科书。

在语言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通俗、顺口、好记等特点,与《三字经》、《百家姓》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的文盲

刻在清朝的《千字文》

以上盘点虽然是古代颇具影响力的识字课本,但都是图文读本。 那么,在古代有现代的识字教材之类的东西吗?

我国大约在南宋末年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图文对照读写教科书。 迄今为止现存最早的阅读文字的教科书是明代初期,也就是500年前的《千字文》,这本书比西方最早的儿童图画书《新编对相四言》早了一个世纪。

《看得见的世界》,其“相对”为图文对照之意,该书以自然与日常生活名物为内容,正文每面收5行,每行8格,右文左图,两相对照,388字,共306幅。

《新编对相四言》现收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明代的《新编对相四言》为什么跑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

据专家们调查,这本书的晃动位移过程大致如下。

民国初期,当时在教育部工作的祝荫庭在旧书店得到了这本书。 (这本书末尾有祝荫庭写的题跋,盖有收藏印章)后由北平图书馆收藏。

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和津京地区迫在眉睫,为了不让珍贵的文献资料落入日本人手中,北平图书馆把馆藏精品搬到上海租界。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期,日军进入租界进行搜索抢劫,善书的安全受到很大威胁。

于是北京图书馆馆长袁同礼通过时任美国驻美大使与美国国会图书馆达成协议,将一些重要善本寄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就这样,102箱珍贵的古籍漂洋过海,到达了美国纽约。 其中有这个《新编对相四言》。

这本书是怎么到达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其原因不得而知。

在那个战争荒芜的年代,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是历史的痛苦,这本书的命运只是一个缩影。

令人高兴的是,201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的复印件。

经过500年的沧桑,也经过近百年的曲折,《新编对相四言》终于又获得了新生,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有意义的。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对相四言》复印件的封面

附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新编对相四言》重拍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