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数字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文/《在线学习》写手何曼

7月21日,教育部等6个部门公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这是政府首次提出“教育新基础设施”,标志着教育行业将迎来新的建设机遇。

构建新网络、新平台、新资源、新校园、新应用、新安全、六位一体的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程,最终目的不仅要为信息化的发展服务,更要为教育改革的发展服务。

《意见》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空前重视的程度,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将全力迈向深度融合。

教育新基础设施是对教育信息化现有发展基础的传承和创新,是相对于现实“短板”实现教育信息化逐步升级的必然要求。

《意见》吹响了新一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结号,政治产学研多方发力建设新基础设施,多方合力把新生态、新格局应用于教育之中。

教育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推进教育新基础设施必须跳出技术逻辑,从教育应用新生态构建的角度认识教育新基础设施,深刻理解政策文件精神,实现建设和发展的价值。

科技企业示范华为教育数字化发力打造新的基础设施“人才基础”,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建设,从经验积累到整体框架构建,华为在与各方合作落地教育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不仅在教育应用中释放了数字技术的价值,而且得益于此

华为中国政企教育业务部总经理周红权

教育新基础设施是国家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

教育新基础设施指导意见的出台,体现了政府对教育行业数字化的重视。

教育新基础设施的目的是通过ICT (信息通信技术)提高教育质量,解决教育评价,实现教育均衡。

作为信息技术大厂,华为的技术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构建华为教育是华为进入教育新基础设施的重要体现。

华为在与中国政企教育业务部总经理周红权和本刊的对话中表示,华为在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和优秀的实践,并为教育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做了充分的准备。

提高核心技术应用广度和深度教育行业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生态建设和繁荣。

周红权表示,华为深入挖掘教育核心场景,以ICT能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新基础设施做好充分准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建设教育专业网。

这是“三方两平台”的转型升级,未来将实现双千兆战略。

在教育领域,通过从IPv4到IPv6的顺利过渡、互联互通,我国互联网首次引领了世界创新。

与教育行业的融合应用,将提高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IPv6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坚实基石,华为积极参与教育城域网建设,积累了教育专业网络建设经验。

二是消除教育信息孤岛,重塑业务核心,赋予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动力。

华为基于广泛的数据和连接,集成各类ICT技术,打通现有教育信息化烟囱式数据,为上提供APP应用开发平台,下通过无处不在的连接,实现云网边缘的协同优化

同时,该平台是一个开放共赢的平台,华为可以支撑生态伙伴再造业态,赋予生态伙伴力量,充分发挥生态动力,构建更加完善、坚实的智慧教育。

第三,针对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华为结合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云内校园”解决方案,将物理空间学校通过数字化、镜像化、智能化形成信息空间。

信息空间学校具有智能能力,物理空间逆向赋能学校促进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 建设师生生活便利、学校管理透明高效的智慧校园。

四是对于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础设施,华为有端、端、管、云、芯全栈全场景,有基于鲲鹏、腾的自主创新解决方案。 还有开源的OpenHarmony操作系统,融合单一设备成为超级终端,提供传统的课桌椅、纸笔、教室、实验室,实现物理空间和在线空间的融合,对学习者数据的无意识采集和屏蔽

多方合作实现从能力建设到能力输出作为行业领先的ICT服务提供商,华为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将来在什么方向上重点配置和教育新的基础设施? 周红权表示,华为目前从五个方面参与教育新基础设施的建设。

一是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

如《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中小学视听健康标准》编制,目前积极参与“三课堂”“智慧课堂”标准的起草。

二是构建满足新基础设施场景需求的解决方案,构建基于IPv6的教育专用网络。

“华为对IPv6有着深刻的理解,通过整合IPv6的产、学、研、能,开展IPv6单栈规模布局,将显著提升我国在IPv6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从量变到质变,全面提升协商能力

三是积极参与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

分层次进行国家级和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发布《区域智慧教育建设指南》,打造天津河西示范区、西安航天城、东莞示范区等智慧教育样板。

四、完成高校、大学智慧校园建设,形成样板。

如与苏州大学成立“云中苏大”共建中心。 通过顶层设计和数字基础,与上海理工合作构建全数字化“智慧上理”等,促进前沿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构建面向未来的21世纪大学新形态。

五是与新的基础设施产业合作,打造“人才基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ICT人才缺口已达1200万人,华为在全国20多个省份建设了鳌鹏创新中心,与高校和400多个ICT产业学院合作,为新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时,通过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全面合作,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落地职业院校,构建课证共生体系。

对于未来的重点布局,周红权表示,华为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通过聚焦保护视力等方式提高边缘能力,将蓝光防护技术应用于智能协作平台、教学一体机。

利用AI摄像头、机器视觉算法,构建平安校园、未来实验室、后勤管理等场景。

二是利用ROMA数据交换形成数据采集网,搭建厚土壤平台。

基于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精准教育和精准推荐,华为提供aPaaS能力,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展面向客户的服务。

三是丰富产业生态,携手行业技术厂商,打造开放包容的鲲鹏、腾升、鸿蒙产业生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人才培养。

周红权说:“华为从整体框架构建,帮助政府和教育部门解决信息化框架、统一保障问题,通过顶层设计、整体框架建设,在好的体系下分布实施。

资料来源: 《在线学习》杂志2021年9月号(总第7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