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弹性学制”上热搜,“弹”出人生更多可能性 | 新京报快评

2022年2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大批应届毕业生排队应聘太原人才大市场,寻找工作机会。

图/IC photo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在大学本科阶段实行4至8年的弹性制度,可以让有结婚意愿的大学生有学习、创造家庭的时间自由。”

在此话题迅速火起来的同时,网友发现“柔性学制”并不是一个新名词,而是20年前相关讨论和政策发布的。

为什么“弹性学校”被多次提及,至今仍备受关注呢? 想来,在当今社会和家庭的大背景下,“非弹性”的人生容错机制或许并没有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弹性”空间。

对我国大学生来说,“弹性学制”和“间隔年”已是热词。

面对培养方案中“学习年限3~6年”的表述,不少大学生认为,如果能“间隔”一年,我能做什么? 随之而来的,是甩开课堂、独自出远门、背包踏青、志愿支教……这些理想主义的画面。 仿佛从学术的海洋中抽身,美好的前途就在眼前。

但是大学生们真的要把它变成现实,但难免会碰壁。 最常见的理由概括为:不做“异常”的事情。

当然,这个理由也不是空的。

社会比“象牙塔”现实得多,选择“异常”的大学生,可能不是“理想主义画面”。

脱离现有轨道、脱离父母手掌、重视稳定的传统家庭也难以接受。

按理说,水到渠成的,是父母已经精心预订的路——升学、就业、成家,一切任务都很明确。

长辈的经验不断积累,托付给后辈,发展成所谓的“望子成龙”。

但是,在孩子看来,完全接受而不考虑父母对自己人生的计划,会放弃更多超出父母视野的可能性。

当“妈妈觉得你冷”传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时,孩子在迷茫中孜孜以求的,是谁的梦想?

正是这些社会意识中的所谓“正常”轨道,用无形的大手约束着大学生的“弹性”。

想想看。 如果提交了6年本科毕业的简历,你要面对的是成见的怀疑。 你这是因为学习能力差而留级的,还是因为身心健康问题休学的? 也许也没有机会解释,一个毕业生的命运会被面试官通过这样的猜测从“正常”中悄悄地剔除。

这样的各种标签折射出竞争压力下低耐受力选择的人生道路,原本就在消磨大学生的热情。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降低试行错误的成本,大学生们才能敢于在关键时刻走上正轨。

否则,即使父母不在、学校不在,社会评价却缺乏“灵活性”,大学生们还能随便走出舒适圈,以牺牲自己的未来为代价赌上这个吗?

2021年7月,一段视频击中火锅店员工赵梦昊。 90后他毕业于郑州大学计算机系,从职工开始工作,现在是火锅店的值班经理。

图/新京报资料图

当然,我们所说的“灵活”空间应该是一种培养方式,而不是现成的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让大学生群体有机会挑战标准化、低容错的“传统”人生轨道,让他们有机会在课堂外寻找自我、实现自我。

找到人生的意义当然是最圆满的结局,但即使结局是徒劳的错误尝试,也是积极的选择,带来反思,在人生变局中保护自己是更宝贵的经历。

所以,“弹性”之路的终点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关键是自己走每一步。 ——你认真走过的路,是连绵不断的人生风景。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新审视这种“弹性”,不是让大学生弹得多高,而是给他们一个向更宽的路“弹”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弹”中接触,做真正的自己。

而无论走向何方,无论是否美好,这都值得一个更有“弹性”的社会来包容和祝福他们。

作者|惠晨原(学生)

编辑|李潇潇

校对|露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