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同学多次霸凌,爸爸不找对方家长和老师,用了三招很高明
文|菁母
01
星星是早产儿,一出生就在保温箱里住了整整半个月,所以全家人都很小心地保护了星星。
小时候,奶奶怕饿冷了,就喂饭吃到三岁以上,买了点想吃的东西。
星星从小就被奶奶溺爱,白白胖胖的。 到了小学一年级,体重将近80斤了。
奶奶很溺爱,平时很少说话。 班里有点胆小害怕。
星星上小学2年级的时候,奶奶生病去世了。
星星的爸爸和妈妈都上班。 好在家离学校很近,妈妈让星星自己回家,妈妈早上在家里做饭,直接回家给她吃。
每天给你放20美元在身体里。 如果你不想吃爸爸妈妈做的饭,你可以在外面买东西吃。
02
星星每天放学后都在学校外面的小卖部买东西。 因此,高年级学生小王盯上了星星,开始试探着希望星星先给她吃点什么。
渐渐地,这些同学食欲大增,之后每天都在搜索所有的星星钱。
有一天,王同学说自己想买玩具花了100多元,星星回家给他200元。
星星的爸爸妈妈担心他浪费,每天只给20元。
小王威胁要花小星200元,小星的爸爸妈妈每天只给了她20元。 而且每天这20元都被小王拿走了。
星星没办法,对妈妈说想要200元。
妈妈很好奇,如果班上要付什么钱,老师直接和父母对接,自己的孩子付那么多钱做什么。
后来,妈妈和女儿深入交流,才知道孩子在学校同学校园里被欺负,自己以前给孩子买东西的钱大部分都被这个同学拿走了。
母亲听了孩子的话,怒火中烧,差点儿就想跑出去找对方的父母!
03
然而,转眼间,母亲又想起了前几天南京一个给小孩子打老人的事件。 那家医院的医生一时冲动,之后已经被停职,父母们来家里道歉也没用。
其契机实际上是在学校欺负医院医生孩子的孩子。
母亲这下平静下来了。 正好父亲也回来了。 母亲义愤填膺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妈妈说。 “我想扛着刀去对方家。 我女儿被欺负了这么久。 我不知道。 我的心里真的很痛苦。
爸爸说:“冷静点,这件事我来处理!
父亲在大学时代也选择了法律,所以知道孩子的这件事必须赶紧处理。 否则,会长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这件事找对方的父母也没用,容易冲突,找老师也容易变得重要。
聪明的爸爸会耍三招,很能干,非常妥善处理孩子校园欺凌事件的第一招:拿证据
爸爸把自己的录音笔给了孩子,让孩子放学前打开录音笔。
到了中午,那位王先生一定会来找自己的孩子,其间两人的对话可以录音!
不要让孩子和对方发生冲突。 因为这个时候,如果对方打了自己的女儿,女儿就会反击,不合逻辑。
我儿子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 你每天找我的包拿20元。 一共将近1000元。 不够买玩具吗?
这200元是我告诉爸爸我要自己买文具的。
王先生一听凶言,“你每天花20美元做什么用,我吃完点心,200美元马上给我,你买什么玩具让妈妈买就行了!
第二招:开始警报定性
爸爸之所以让女儿这么和王同学说,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有敲诈勒索罪,多次敲诈勒索的话,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管制。 这其实是违反法律的。
这已经不是校园欺凌事件了!
所以父亲开始拨打110。 报案时,孩子称在学校多次被敲诈勒索,要求警方一定要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王先生还不到16岁,父亲要求追究对方的治安责任,追究对方父母的责任。
第三种方法:与对方父母协商
实施校园欺凌的孩子往往与家长家教有关,有的父母平时很少管孩子,有的父母以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不受欺负而去欺负为荣。
因此,在学校被欺负的孩子的父母中,即使找在学校实施被欺负孩子的父母,往往也做不好,对方的父母满不在乎地说:“我的孩子就是这样。 从小就很粗鲁,我也管不了。
这个时候没有证据,确实很麻烦!
但如果此案由警方出面,父母有录音证据,星星的父亲也表示,这个孩子多次敲诈自己的孩子,触犯了刑法。
知道孩子进了少年院,他的人生就几乎毁了,父母会紧张!
随后,在警察局,小王的家长和小星的家长面对面去谈这件事,最后让小王和家长写保证书,避免骚扰小星。
如果发生类似事件,星爸爸可以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
然后,我会把以前从星星上拿的钱全部还给你。
校园欺凌离我们真的很近。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实施的中国教育跟踪调查,从2014年开始,全国抽取了28个区县112所城乡学校的10279名初一学生进行年度跟踪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学生遭受了语言暴力。
例如,被同学责骂、说难听的话、被同学起绰号、被同学当众嘲笑、被同学恐吓。
此外,17.4%的学校欺凌者被打或踢。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也对校园暴力进行了研究,发现从2015年到2017年,57.5%的校园暴力是故意伤害事件。
所以,学校欺凌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孩子也有可能发生。 事先知道一些应对方法,我们遇到事情时就不会慌张,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孩子。
(照片都来自网络。 如果有侵害的话请联系删除)
有关详细信息,请单击以下内容:
“你的孩子可能被欺负”,面对学校的欺凌,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孩子遭遇“校园欺凌”,父母千万不要说这三个字。 孩子越来越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