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教材的发展,大数据与融媒体
媒体教材评价是对什么是好媒体教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既是收集和汇总分析媒体教材相关数据并据此评价质量的过程,也是教材研究的过程。
如何评价媒体教材的质量,可以由专家评审判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也可以根据教学使用情况进行验证。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收集媒体教材融合的相关数据资料,有助于评价主体对教材质量进行价值判断。
教材的评价还有过程方向、产品方向、使用方向的评价。
过程导向是指通过对教材开发过程数据的分析和评价,达到改进教材开发的目的。
产品的方向是评价整个教材,通常趋向于文本评价。
运用取向是通过教材教学的使用来评价教材的效用。
以往,教材评价存在科学取向范式和人文取向范式。
科学取向范式旨在扬弃哲学思辨和主观审查范式,注重用教材相关事实进行客观描述。 例如,对教材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判断教材质量的人文取向范式,强调不应该迷信、误入科学化道路,认为教材本身是人工的,教材内容也不全是客观的科学知识,而是有价值、有历史、有文化的内容,教材文本
主张教材要通过定性的描述和分析,利用质的研究方法揭示教材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通过内容分析,评价教材中的性别平等(男女文字出现频率、价值观)、城乡适应等问题。
但无论是科学取向还是人文取向,他们都是理论驱动的,是为了检验某些理论假设,进行理论分析。
对于媒体教材,教材的使用通常离不开数字网络,教师和学习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教学行为、学习行为数据。
这些数据种类多样,内涵丰富,被认为是大数据。
挖掘师生教材使用行为数据,找出影响教学的教材特点,不仅可以评价媒体教材各内部构成的质量,而且有助于媒体教材的优化设计和可持续开发。
因此,大数据支撑下的教材评估将成为融合媒体教材、数字教材评估的研究新范式。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如何从师生教材使用行为中找到行为主体所指行为客体(媒体教材)的有效特征。 另外,行为客体)媒体教材)既限制了行为主体的行为范围和行为表现,也限制了行为数据的类型和数量,因此有必要在分析融媒体教材的主体行为空间之后,设计行为大数据的类型。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数据的数量结构,提取现有媒体教材的有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