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范文】社会学视域下师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导读】本篇是一篇社会学专业自考论文,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得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与方向。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
摘要:高校课堂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结构,其课堂教学行为具有不同于中小学课堂的社会性特点。
该文着重分析了高校课堂中师生角色对课堂教学行为产生影响的社会性原因。
大体来说,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他们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课堂的行为也会不同程度地受其自身角色的改变、学习观、以及同伴群体的影响。
关键词:师生角色;课堂教学行为;社会学分析
1高校课堂教学行为的特殊性
1.1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
在第斯多惠看来,坏的教师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好的教师则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高校课堂是“传播人类积累的文化和科学经验的主要途径”,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本身职责,还应该积极了解该专业领域的学术新动态,大力发扬科学文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填鸭式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学习。
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有自己的科研任务,教师为了对二者进行兼顾,往往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融入科学研究,让学生参与到科研中来,以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1.2兼顾专业性和综合性
在高校课堂中,学生卸下了在中小学时面临的升学压力与负担,因此,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把专业性和综合性有机结合起来,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专业性指的是教给学生在将来职业生涯中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学生还要锻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而综合性则是指多个学科内容与知识的交融,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跟上社会的发展的步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坚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另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该专业领域之外的必备知识,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
1.3教学与社会接轨
一般在身体、心智和思维上发展都比较成熟的成年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受众,他们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鲁莽与盲目,但在他们心里对社会和未来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见解。
在高校中,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地待在象牙塔中,需要与社会进行接触,培养自己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
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所有的教育系统都不可能会与固定的教学模式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改变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主动适应变化的世界,这样才能建立一种复合变化的教学模式。
1.4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高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需要遵循这个原则。
要实现“教学有法”,需要高校教师在专业和学科多种多样的高校课堂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做到“教无定法”,需要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来适应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让学生既学到了教学目标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又能在学习中提高理论和实践的水平。
2高校教师角色与大学课堂教学行为
2.1社会地位
个人或群体所受到的社会尊敬程度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地位,具体来讲就是指社会上大部分人对个体或个体身处的某一行业的综合性的价值评估。
影响高校教师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是其经济收入的高低。
大体来说,蓝领工人和体力劳动职业的收入水平低于教师的收入水平,教师的收入与其他较高等级职业的收入相比水平较低,也就是说,教师的经济收入在整体社会平均水平中处于中等的位置。
由于学校是教师获得经济收入的职业场所,所以学校对于教师来说,功利性经济价值是居于第一位的。
对教师来说,教学工作不仅仅是自己的职业活动———教书育人,也是获取经济收入的必要途径,是养活自己乃至家庭的需要。
由于社会对知识的重视和对教师职业的尊重,使得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师的收入较高,但是在进入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后,才发现实际情况与想象中的并不一样,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教师产生了失望沮丧的感觉,更有甚者对正常的教学工作也失去了热情。
2.2职业声望
高校教师的职业声望与其经济地位并不成正比,其职业声望往往高于其经济地位。
许多人选择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其职业声望较高,高校教师这一群体被看作是知识的代表,是某一学科或领域的专家。
因为科研是考核高校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之一,所以高校教师不仅要把正常的教学任务完成,还要重视自己的科研成果,这可能会分散教师的教学精力,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老师把重心放在科学研究上,没有精力顾及基础性的教学。
由此看来,可以把教学与科研适当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进行主动探索和研究。
2.3职业满意度
对教师而言,在教学工作中得到的满足感,不仅是其教学生涯的一个礼物,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认为,在工作中遇到的挑战越大,他们越能从中收获工作的满足。
但还有一部分高校教师对工作没有很高的积极性与关注度,导致他们在学术和教学上所用的时间与精力大幅度减少,这必然会导致学术研究与教学质量的降低。
高校教师是一种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教师工作具有“无边界性”,也就是说工作与休闲的界限划分并不是很明显,这不仅让教师们事务繁多,还会让他们精神上感到疲惫。
很多高校教师对工作与休闲的关系不能够完全处理得当,导致他们容易对这一职业产生矛盾心理,形成职业倦怠。
而职业倦怠表现在工作中,就代表着对教学科研工作失去积极性,对学生不够关注。
3大学生角色与大学课堂学习行为
3.1角色变化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经常将教学活动看作对所学内容的被动接受,教师的解释和对事实的判断结果是他们更关注的,不能灵活地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在大学阶段,由于专业课的大量开设以及专业课内容更加难懂,之前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需要进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产生变化。
学生由之前被动接受知识、被领导者转变为更加强调主动性的自觉学习者。
学生不断提高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可以对自己实现自我管理,能够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
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由之前的以教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原理,更是思考的方式与学习的方法。
3.2学习观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根据对学习观的相关调查发现,有的大学生觉得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和积累工作经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
另一项相关调查指出,绝大多数大学生上大学是为了获取大量知识和能力,但也有极少数学生只是为了拿到一纸文凭。
当今,学习已是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基石,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才能立足于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
大学生对学习要有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有效的学习。
调查显示,在大学四个年级中,大多数学生对学习都有乐观向上的认识,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追求自我进步的过程,这种认识在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中表现最为明显,因为在经过大一整整一年的学习体验之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比于其他年级,在这一时间段中他们最希望提高和完善自己。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逐渐递增,这样才能无悔于自己的大学生活。
3.3同伴群体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中的同伴群体这一概念是指由同龄人组成,并处在同一社会阶层中的团体,在高校中同伴群体是学生自己选择和建构的产物。
在同伴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有比在家庭与学校中更多的自由,学生之间没有社会身份的差异,没有名誉利益的争夺,也没有成人权威的干涉。
对于平等的渴望是学生形成、加入或向往同伴群体的主要原因。
学生同伴群体通常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存在一些与成年人世界强权体系相对抗的表现。
同伴群体对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群体的非课堂行为一般会呈现出习染性和配合性的特点。
这样的现象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可以看到,比如在课上看到周围有同学在玩手机,其他同学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手机拿出来看看;再比如看到有的同学在看一本书,尽管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但这本书也会在周围同学中传看。
同学内部之间会因为一个细微的动作而产生默契,这种行为通常与课堂教学没有关系。
但是与课堂教学相关的群体行为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好比在课堂中大家对老师提出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为了给自己所在的群体争光,学生往往会踊跃发言,积极向另一群体进攻。
总的来说,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一种动态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人的各种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的反映。
在搭建完社会角色认知的框架后,教师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类角色扮演和实践,并以此制定出一套相对应的行为规范和期望。
但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身处在庞杂的社会关系中,与身边的人或事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所以,可能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时,会在不同程度上与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导致角色扮演失衡。
以上就是来自今天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同学们推荐的【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范文】社会学视域下师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学习哦,如有关于其他版权等相关问题,可以联系我们在线客服或者留言哦,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