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范文】微博平台公民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分析
【导读】本篇是一篇新闻学专业自考论文,希望考生能够从中得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与方向。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考生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
摘要:新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以其较低的门槛、图文并茂的便捷化表达、良好的互动及跟帖等特点,使很多非记者公民纷纷进驻。
随着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微博中的公民新闻主要呈现出话题性、情感性和矛盾争议性等特点。
本文主要聚焦近年微博中公民新闻的典型案例,通过挖掘其深层次问题,力求揭示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的公民新闻发展规律。
关键词:后真相时代;微博视域;公民新闻;
近年来,微博等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微博中公民新闻这种“人人皆是传播主体”的报道模式也深受广大媒介工作者和学界的重视,微博公民新闻在越来越多的热点事件关注和社会实际问题推动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微博公民新闻的网络背景
(一)后真相时代
“后真相”在2016年11月22日一度成为牛津词典年度词。
“后真相”被高度重视及广泛使用,始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和英国脱欧等事件。
牛津词典把“后真相”定义为“诉诸情感及个人信念,较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1)。
国内以微博为主的社交平台更是成为公民新闻发声和传播的主要平台,在后真相时代及微博平台上发布的公民新闻成为十分有代表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之一。
(二)情感社会学的兴起
20世纪70年代,国外逐步兴起情感社会学,它主要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情感社会学将个体置于一定的背景情境中,考察情感怎样塑造互动过程,情感如何保持或者改变文化符号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符号和社会结构如何进一步限制情感体验和表达(2)。
卡斯特更是将情感提高到本体的高度,指出情感共鸣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体结合的基础。
他在《愤怒和希望之网:互联网时代的社会运动》中指出,权力的傲慢和玩世不恭给人带来的羞辱将人结合起来,人们将恐惧转化为愤怒,将愤怒转化为对更好人性的希望(3)。
通过在互联网这一自由的公共空间中分享失望和希望形成情感共鸣,通过相互之间的连接,人们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帮助他们战胜恐惧(4)。
(三)微博平台的传播特点
2019年8月3日,微博高级副总裁曹增辉公布了微博最新的运营数据:微博全站互动人数稳步提升,达到4800万,头部作者规模提升至78万,其中微博大V账号达5.9万个,垂直领域达到64个,月阅读量超过百亿的领域33个。
曹增辉同时表示,微博将提升垂直领域在热搜中获取流量的能力(5)。
在这样巨大规模的人群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公民新闻的传播主体。
出于对注意力经济的疯狂追求,各微博大V千方百计试图将受众———无论是观众、网民、用户还是所谓“产消者”———以吸引其眼球的方式打包为“收视率”“点击率”卖给广告商。
由于微博平台本身注册的低门槛性、信息发布的便捷性以及传播的高速扩散性等特点,微博中公民新闻蓬勃发展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二、微博平台公民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
(一)新闻反转推动发掘新闻真相
2016年,白血病患儿罗一笑的父亲罗尔在微博上公开自己女儿的患病及治疗经历,借助微博文章打赏,短时间内获得网民的巨额捐款。
之后由于其真实的家庭及治疗情况被曝光,剧情急剧反转,受到广大网民声讨,退回所有捐款共计262万多元。
在“罗一笑事件”中,情感传播和公众号助力,成为两个不可回避的主要关注点。
罗一笑的父亲利用微博社交平台发布自己女儿的真实患病经历,并撰写情感真挚的文章,打动了无数网民,伴随着公众号的再度宣传,网民开始打赏和捐款,这种个体网络寻求支持的行为本无可厚非,网友通过微博伸出援手、救人危难也感人至深,然而后面的真相曝光使广大网民切实体验到了“被骗”,新闻反转由此开始。
随着“后真相”的泛滥,新闻真相无从验证,加之受到一些利益集团的操纵,公民个体发布的新闻内容离新闻真相越来越远。
随着事件的不断推进和新闻内容的不断深挖,原来相对简单的主体事实往往会造成新闻反转。
与此相关的还有“魏则西事件”和“雷洋事件”。
这些事件具体内容不同,但共同之处是事件本身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事件本身发生了多次反转。
这种反转体现出后真相时代社交平台新闻发布的混乱与多次发布所带来的信息碎片化。
随着新闻线索不断被爆出,新闻细节不断被质疑,新闻本身在发布过程中不断被重构,被后真相裹挟着的新闻内核在偏离与纠偏中不断考验着网民的承受能力。
这些牵动着网民神经的热点事件逐步演化为网民宣泄和质疑的出口,寻找真相成为一场历久弥坚的持久战。
(二)政治参与的娱乐化表达
后真相时代,一切都可以成为情感宣泄的出口,微博的公民新闻表达体现出了娱乐化的多元表达特点。
对热点主流事件的二度创作成为社交媒体交流的又一典型特征。
2016年“南海事件”中,菲律宾“带来的”南海仲裁让中国人再度集结。
2016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表“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并附图诠释,微博上以此为主题的公民新闻的转发和讨论此起彼伏,多种娱乐化的表达也层出不穷。
值得重视的是网络段子手的表达方式,其中不乏用嬉笑情感抵制“菲律宾”对南海单方面仲裁的问题,如“菲律宾真逗,离得近南海就是你的么?那我在首尔买套房,权志龙(当红韩国男星)就是我的了,哈哈哈”;有借助神话中的南海观音、龙王来宣誓主权、扞卫历史的段子,如“既然菲律宾找了海牙仲裁庭来主持公道,那就别怪我们让南海观世音菩萨制裁你们咯!”;也有选取鲁迅经典小说《孔乙己》来恶搞菲律宾关于南海问题的单独仲裁行为;更有以淡然冷漠态度表达对南海单方面仲裁结果不满的段子……在菲律宾单方面仲裁南海主权问题上,形成了普通网民对“南海仲裁事件”的“嬉笑怒骂”的情感响应与政治支持,这种微博中公民新闻的表达是碎片化的,但是数量庞大,娱乐性强,响应人数众多,传播范围广,表达出了强烈的宣誓主权与政治参与的态度和决心,充分体现出公民表达自身作为爱国共同体的态度和意见,以及公共事件中微博平台对网民共同情感的凝聚和感性力量的群体聚集。
(三)社会冷暖的晴雨表
作为微博大V中的领头羊,崔永元坐拥2017万粉丝,当之无愧。
作为知名主持人,他担起了在微博中打黑揭黑的大任,通过微博揭露了一些行业的假恶丑,像这样的大V微博发布公民新闻扫清社会戾气的行为还有很多。
2018年一连串的高铁霸座、拦车事件,将社会公德问题再次推进了人们的视野。
多次多人上演高铁霸座闹剧,细节各异,本质却大同小异。
这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个人主义观念说明我们社会中还有很多人会用这种个人主义至上的方式回避对法规的遵守和公平的蔑视,微博上此类事件的发布与讨论再次证明,对于这类社会丑恶行为,“公道自在人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微博公民新闻已经越来越多地起到了社会假恶丑的“窥视镜”和“扫黑窗”的作用。
三、结语
微博公民新闻正以其回应现实的话题性和打黑除恶的正义性,逐步获得微博平台更多的话语权。
我们期待在后真相时代持续伴随的社交媒体时代,公民新闻成为更多社会现实的呈现点,为社会稳定和谐和媒介生态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来自今天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同学们推荐的【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范文】微博平台公民新闻传播的主要特点分析,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参考学习哦,如有关于其他版权等相关问题,可以联系我们在线客服或者留言哦,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