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读后感,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解

我过去不太喜欢吕叔湘和朱德熙等老一辈语言学家的著作,也许是因为我觉得当时他们讨论的一些问题和看法现在已经过时了。 像现在这样很快就出现了新的语言理论,语言像是被切碎了一样,容易让人心潮澎湃。

但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进步,是建立在老一辈语言学家不断探讨试行错误的基础上的。 终于就一些看法和原则达成了共识。 就像吃了牛肉馅饼,吃到第六个,吃饱了一样。 前五个没用。 不能说只吃第六个就好。

一句话:你爷爷还是你爷爷。

站在爷爷的肩膀上,并不是说后来人比爷爷好。

后来,陈保亚的重量级的《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这项工作的总结、记录、展望和敬意。

如果不巩固这个基础,不理顺这样的脉络,得到的东西容易变成无中生有的浮萍,容易零散失去。

吕湘老师与朱德熙老师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是在语言学的师承方面,是“自学”的意思。

像《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法答问》这样的小册子,很大程度上洗尽了铅之华,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与朱德熙《语法答问》等堪称中国结构语言学方法论之大成的册子不同,本书试图对语法分析问题进行讨论,阐释“汉语语法体系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成为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和原则。

另一方面,我在做阶段性总结的工作。 重要问题的讨论和争论,往往是长期的,这次讨论持续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也许能得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结论。 像50年代的汉语语法问题这样的大讨论就是这样。 另一方面,提出了继续探索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理论的发展,新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的发现,自然会带来新的问题。

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下一步研究的内容正在不断推进。

例如,在这本书之前,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年引入了“三品说”,但在本书中鲜有讨论。 这从本质上深化了词类分类问题的探讨,带来了新的思考。

本书所述的一些东西,在主宾语的划分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一些东西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深刻的修改,如词性、短语的作用等;有些东西至今仍是个问题,如补语、单复句等。

其中我最喜欢吕老师说代词的部分,简明扼要。

吕先生说,“我们可以安抚那些要求拥有一一二二语法体系的同志的烦躁情绪,让他们明白,系统问题的失败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归咎于语法学家的顽固无能。

“这是更宏观的视野。

现在我们在阅读中,与时俱进,考虑研究背景,不要囿于当时不成熟的观点,最好把握四个关键。 一个,语法分析三个平面; 二、结构语言学分布与置换的基本理念; 三、共时系统历时因素和同质系统异质因素; 四.形式与意义的相互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