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启育记 | 中国农大韩海棠:《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融入式”设计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思政育人融入教育全过程,进行严谨温馨的“最美课堂”。
这对老师们来说,既是要求,也是期待,代表着初心。
不断探索思政与教学的融合,是老师实践初心的过程,更是坚持不懈。
思政融合教育,未必宏大而突出,多在细节和言行之中。 “课堂思政启育记”系列主题专为老师量身定制,只为记录育儿过程、捕捉细微言行、探索体验、分享实践收获,呈现课堂最美、最温馨的一面。
这次经历来自生物学院韩海棠老师的课程,听了韩老师分享《生物化学》的课程如何实现思政育人理念的“融入”设计。
汉海棠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
主讲课程: 《生物化学(下)》、《生物化学B》等
导言:培养人,必须融入
《生物化学》课程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思政育人的载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强化外,还注重价值的引导。
在进行课程全方位的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全面分析、收集、整理生化知识点的思政要素,整理提炼出专业知识与思政要素的结合点,进行“融合式”设计。
重塑教学目标,理顺教学过程,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育人要素有机结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专业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通过对专业课思政因素的挖掘,教师专业课思政意识和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真正做到了“守住水道,做好责任田”。
用“三农”情感重塑育人目标
在思政育人融入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生物化学(下)课程在认知、技能、情感三个维度上分别重构了现有的教学目标。
在认知目标方面,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生物化学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和技术
在技能目标方面,培养在生活中应用生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科研中培养运用生化理论知识和技术在分子层面探索生命本质的思维能力,在应用层面为高端精准农业进步和医药健康及食品卫生质量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在情感目标方面,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培养具有坚强专业思想和农业院校原有特色的“三农”情感以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创新人才。
实现科学设计、知识传播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细致梳理教学内容,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因素的契合点,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思政的亲和力和有效性,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一体化。
在01案例中体现“爱农、知农、为农”的精神
作为农业院校的生化课程,以生化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些与生活实践相关的案例供学生理论实践,同时跟踪科研新进展,将课程相关内容,特别是生化理论和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的案例和研究中。
如基于氨基酸合成途径设计的除草剂草甘膦、生物固氮、生化技术在现代农业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等。
为培养“爱农知农为农”的创新农业人才服务。
02了解中国科学家的经验,
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师汇集了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科学家、突出研究成果和科研背后的故事,建立数据库,纳入相关专业知识点,展示中国过去、现在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凝聚科技人员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在解释“蛋白质机制”一节时,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一穷二白”的时代背景下,人工合成所有生物活性结晶牛胰岛素的工作。
通过介绍,让同学们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在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高度的国家使命感驱使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锐意创新、勇于攀登高峰的科学精神。
“RNA转录”一章引入施一公团队分析高分辨率酵母剪接体的研究。 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世界基础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原创突破,是对世界科学的重要贡献。
通过对本专业我国优秀科学家的研究经验和突出贡献,使同学们了解中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03讲学科故事,感受科学精神
通过讲述学科知识背后的故事,认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氨基酸代谢》一章介绍了以甘氨酸为前体合成卟啉环的代谢途径时,科学家David Shemin以自己为实验动物研究代谢的故事。 他购买同位素,标记甘氨酸后多次服用后抽血检测代谢物标记情况。
学生们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家甘于大鼠的科学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04借优美的诗,帮助专业学习
中国是诗的王国,我们把优美的诗和生化知识结合起来,在感受传统诗美的同时,提高了生化学习效果。
初学“代谢”一章,师者先读唐代孟浩然诗《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亘古不变。
江山留胜迹,吾辈复来。
水落梁浅,天冷梦泽深。
羊公碑还在,泪沾襟。
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请湖北同学用方言朗诵诗。
在活跃的氛围中,从社会人事间的代谢引入生物体内的代谢,让同学们感受到新陈代谢的普遍性和在社会和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在《氨基酸代谢》一章,他告诉同学们,在学习精氨酸与瓜氨酸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时,只要记住北宋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第一个“京口瓜州一水间”,就能记住精氨酸代谢生成的一氧化氮。
“京”的谐音是“精”,表示精氨酸。 “瓜”表示“瓜氨酸”,“一”表示“一氧化氮”。 而且精氨酸在形成瓜氨酸和一氧化氮的过程中确实会产生水。
在回忆古诗的过程中,轻松记住生化反应,一举两得。
05学有用,传播科学知识
生物化学的许多知识与人体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例如糖和脂肪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但是过多的话会扰乱生物物质和能量代谢,也会引起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
学习脂肪代谢代谢途径后,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减肥产品和减肥方法,引导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辩证分析问题,建立合理的饮食与运动相结合的健康生活方式,关注生命健康。
考试181班费同学做的海报
作为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不仅要通过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还要做好科普工作,用所学知识帮助亲人朋友。
在脂质代谢一章中通过学习阿司匹林参与的化学反应,学生们了解了解热镇痛的生化机制及其不良反应——增加人体出血风险和损伤消化道粘膜。
阿司匹林为了抑制血小板聚集,很多人自己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最新研究文献,介绍阿司匹林应用人群和内出血风险,提醒学生不要随便给身边亲朋好友服用阿司匹林。
放学后,同学们画上美丽的海报,宣传阿司匹林解热镇痛的机制及其风险,向家人和社会传播科学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资料来源:教师教育发展中心姜藏
稿件:生物学院韩海棠
责任编辑:胡珍瑜
欢迎投稿
cauweixi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