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昆明的雨》教学解读
一、选文特点《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先生的复古古典散文,不仅讲老,而且讲老。
文章通过雨联系昆明雨季的景、物、事,人通过写昆明的雨来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思念,人世间对平淡生活的真爱,蕴涵着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平民的人文内涵。
作者对昆明的爱很深。
爱得越深,寄托感情的载体就越小。
仙人掌、各种蘑菇、杨梅等各种情感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他们既表现出汪老散文善于描写凡人琐事的风格,也表现出汪老对昆明的热爱生活。
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去捕捉他们,用传承笔生动地讲述,在不经意间营造出散文的淡淡悠远韵味,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文章看似随意,实际上却是苦心经营。
散文韵味悠长,读起来像喝酒精一样。
二、单元定位本单元文章都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人、物、事与自然的风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本文是一篇非常耐人寻味的写景抒情散文,而且是自读文本。
它是在学生学习前两篇课文经验的积累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借用注音系统旁的批阅提示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对散文的感受力和观赏能力,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进而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三、学习目标,正是汪曾祺对昆明生活的刻骨铭心,才有这样诗意的文字,正是作者诗意的表达,才使得这篇文章处处都有美丽的存在。
这些独特之处,蕴含着巨大的文本价值和教育价值。
本文的学习目标也由此产生和确定。
1 .了解文章内容,了解昆明话的特点,体会凡人琐事,记忆深情。
学生首先要从整体阅读出发,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感知和把握散文、善行神剧的特点。
2 .领略汪曾祺散文纤薄而耐人寻味的特点。
生活中的美,语言文字的美,都像汪老笔下的干菌,只有耐心细细品味,才能品尝到不同的滋味。
汪曾祺的散文讲得生动活泼,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非常耐人寻味。
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忽视了这一朴素的文字背后所隐藏的金子的深情。
因此,以浅尝辄止为突破口,圈点注释,自主合作探究,品鉴,感悟汪老平淡朴素文字中的美感和字里行间所蕴藏的作者情怀。
3 .感受作者的诗性情感,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性与美。
汪曾祺曾经说过:“我想把生活中的真实、美好、人的美丽、人的诗情传达给人们,滋润人们的心灵,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这篇文章正是这种美感和诗意的作品。
其中有景色之美、滋味之美、人情之美、气氛之美。
作者借着昆明的雨抒发了对过去岁月的思念,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真爱,流淌着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平民的人文内涵。
学生要通过文字感受汪曾祺热爱生活的诗意,学会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与美。
四、学习方法本文为自读文本,教学时应体现自读文本的课型特点,避免出现两种极端化倾向。
一种是教文章就像读课文一样,以老师为中心,甚至读代沟。 另一种是放手,只是让学生随便读,投下阴影。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学习目标,通过自读发现、阅读、品味,对比阅读、总结情境体验,充分感受汪曾祺散文的魅力,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体会汪曾祺对昆明话的特殊情感。
五、教学过程结合本文的文本特点、学习目标、课型特点等,本文的学习过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引入新课程,激发兴趣。
央视诗词大会飞花令积累雨诗,并引入此阶段,用诗词导入法营造优美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昆明雨、进入文章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带着读书的期待进入文本,与昆明雨完美邂逅
2 .第一次阅读课文,体验凡人琐碎公寓的深情。
这是自读文本,适合用三点注释的阅读方法阅读文本。
围绕关键句,感受作者对昆明话的深情; 2概述“作者在昆明下的雨,主要是想起了什么样的景色和事情”; 三思考,疑问“作者不是要写昆明的雨吗? 雨在哪里?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作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会凡人琐事,记忆深情。
汪曾祺在文章中多次表露心声。 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想念悠闲美丽的生活。
《昆明的雨》看似写雨,其实描写的是雨中的故事、怀念的时光、雨带来的淡淡乡愁,以及被雨里的美景所陶醉的闲静淡淡的感觉。
汪曾祺特别善于捕捉小美,对凡人的琐事情有独钟。
他在昆明拥抱的雨,笔下的人事风景,都笼罩在温柔的小雨中,感情越深,寄托感情的载体就越小。
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的琐事写在雨中,似散乱,东笔西笔,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过去的思念和怀念。
3 .镜头定格,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
首先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选择作者眼中描述昆明雨特征的词语,然后让学生选择文章中的一个场景,具体感受昆明文的特点。
和教师一起附上照片举例说明。 看,倒挂在门上的仙人掌,“绿色很浓,很多,很肥大”。 这些旺盛的仙人掌是昆明的雨。 所以,昆明的雨季是浓密、丰满的。
这个环节实现学习目标,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4 .阅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意。
汪曾祺的散文如诗如画,宁静优美,需要不断朗诵。
你需要充分利用阅读的提示和旁点。 上课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泡在课本里,仔细阅读,个性化阅读,让学生有学习任务有目的地阅读,收放自如。
这一环节力求抓住重点、美、品的难点,从而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感受文本的美,领悟作者所蕴含的情感。
5 .合作探索,品味语言之单薄。
这一环节通过王安义评价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你读他的散文,就像听老人说闲话一样,慢条斯理,不着急,平淡无奇。
但是,你只这样理解他的散文,是很肤浅的。
他的全篇谋略、断句琢磨,甚至标点符号的锤炼,都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这句话引起学生的思考,品味语言的淡薄和韵味。
活动1 :我是朗读者。
学生作为朗读者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通过朗读感受场景之美、味之美、人情之美或氛围之美,用圈儿圈出,用注释品味文章中平淡入味的语言。
师生,一起来看,汪总有一只神奇的笔,只用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画来。 有时使用传神的比喻,甚至不用比喻。 即使是很少的标点符号,也总觉得看到了当时的情况。
活动2 (过桥米线、汽锅鸡这一环节,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自己阅读品味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能力自主学习。 同时,让学生展开汪真祺《过桥米线》 《汽锅鸡》阅读,让普通过桥米线的作者把它写得津津有味,语言也如雨一般,平凡却丰满、开朗、动情。
活动三:小试牛刀,舌尖上的中国。
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大部分是思乡、怀旧,怀念过去的味道。
你家乡的味道是什么? 模仿作者平淡、朴素、画家语言般的风格,选择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写出几个有滋味的文字。
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核心,通过在多种读写创造活动中丰富情感,提高和运用描写生活的能力,来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表达对家乡的爱。
6 .迁读悟美,感受作者的诗性审美。
作者眼中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富有诗意的。
结合背景资料,更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把昆明画得这么美。 汪曾祺的一生本来就极其艰难,他经历了中国社会脱胎换骨的时期。
1939年,他考入西南联大,在那里认识了沈从文等文坛名人。
这段时间生活很艰苦,但精神却很满足。
在昆明,汪曾祺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同时他也在这里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爱情,所以在昆明的七年,无疑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时期。
因为爱,他写的景色和人事看起来特别动人; 因为爱,感情像雨一样长久。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延续生活情境,“我也意识到原来是一种美”,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情趣与美,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六、初读选文总评,文中的菌子、鸭蛋、豆汁平淡无奇,可供细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怀旧之情。
编者想告诉我们,人要成为汪曾祺那样的人,爱美食,爱美景,爱家乡,爱诗意的生活。
它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朗读,学生能对汪老的文字有更深的印象。
后来的书目推荐把课程扩展到课外,这场雨真的浸润了学生的心。
课后多读汪曾祺其他优美的散文作品《人间草木》0《淡是最浓的人生滋味》0《生活,是很好玩的》0055-79000,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每个孩子都变得爱读书,从课堂上学习语文
通过主题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大量阅读丰富的学生文化素养,通过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成为真正热爱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