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初级教师如何提升,正高级教师如何提升自己

日前,2019年北京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名单公示结束,108名正高级教师获得好评。

这些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 如何在专业领域深耕成果? 他们有什么自我提高的“秘籍”? 今晚,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中9位老师分享的关键词吧

1

沉淀物堆积

高瑞红

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小校长,正高级教师

我教了32年,我认为要成为一个好老师,必须有扎实的学识,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活跃的思想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在工作中既要保持初心、有热情,又要埋头学习,不断反思和提高。

首先,要脚踏实地,巩固教育基本功,多学习多积累。

我用三年时间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学徒期”。

“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我的第一个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我努力每节课,每天备课到很晚,第二天讲的课反复模拟测试; 我没有放弃多次学习的机会,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及时反思,学习模仿,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后来转入军庄中心小学后,我担任班主任兼领导干事,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的同时,组织学校少先队活动、学科教研、德育管理等工作,多方面锻炼自己。

其次是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改进,造就业务出色的优秀教师。

我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尝试将学习融入教学实践,一次授课,参加评估课、现场展示课,在新的教学方式尝试中,在新的教学方式的感悟下,不断吸收和创新,为乐学好教。

在一次次的展示学习和“修炼”中,我逐渐从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区级优秀教师和教研组长。

最后是不断继承创新,探索实践。

转入门头沟区大峪小学后,我担任学校教育主任、教育副校长职务,主持学校全国科研课题研究,推进“和谐、善教、乐学”课程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

担任校长后,我一方面做好学校历史文化传承工作,坚守学校育人理念和学校特色; 一方面,在新时代首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要与时俱进,激发新的活力和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不断创新探索中,我校教师队伍逐渐确立了“理念引领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以“和则日新”的办学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撬动了学校转型发展。

通过设计规划学校课程设置,构建了“定峰”课程体系; 落实“以河为源谋日明”育人文化体系,落实德树人; 构建“修德修能”团队文化建设体系,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育与家”环境文化内涵,营造温馨育人氛围。

这些创新实践,使学校在探索教育发展新路的基础上,从规范管理走向个性化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京西优质名校。

2

专业素养

李宗录

北京市第八中学校对高级教师

通过此次正高级教师答辩环节,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教师来说,专业素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专家对所有参与教师进行了专业素养评估。 这种评价是综合性的,除了仪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表面评价外,还需要对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素养的考虑。

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深刻的学习认识和思考。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新高考、新课标、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等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尽快回答。

这就要求教师们平时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奋总结,大胆创新,在教育教学中真功夫。

而在磨练“真功夫”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找到重点,不断提高。

老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围绕自己重点的学习研究方向,进行深度学习,梳理研究历程、重点,不断反思创新,在学科教学领域取得突破。

在此基础上,对照新课程、新教材,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答辩环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问题都具体围绕学科专业,非常尝试教师平时的积累。

这表明,教师无论具备何种能力,基本上都需要深厚的学科素养。

例如,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的答辩论题涉及到地理的核心素养,涉及“地理实践力”的问题——社会和经济的热点问题,需要从地理的角度来解读。

这两个问题我既熟悉又不熟悉。 “熟悉”是因为大家每天都在说,“不熟悉”是因为需要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另外,深厚的学科素养是基础,清晰的思维、良好的表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紧紧围绕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从教育的初心开始,不要忘记自己是“四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作为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教师,只有不断努力、不断锻炼和提高,才能在未来实现自我超越和提升。

3

坚持责任

张云霞

北京市平谷区教育培训中心正高级教师

从教20多年来,我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教师,成长为一名在实践课程研究中能起到带头作用的教育研究员。

总结起来,我认为一定有三个“心”。

第一,在学习中,我总是保持“谦虚”。

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不断学习,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牢牢记录下来。

我的“老师”很多元,有专业,有学科教师,也有校外的; 有书,有多媒体资源,也有社会热点。

有时,遇到工作上的困难,觉得自己知识不够,就虚心向别人请教,整理所学知识和信息,深刻了解学科特性,拓展研究思路。

同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系统地研究课程,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第二,我认为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呼吸”课程,努力让他们经常学习新的东西。

自主开发适合学生的主题课程,探索多种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模式和策略,同时与学生一起经历研究过程,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课程的魅力,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调整工作岗位后,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这个全新的领域,作为教师的我又要迅速调整心态,从零开始,了解认识,不断尝试创新实践。

第三,我认为教师要有“责任感”,这一点也尤为重要。

教师要忠于教育者的责任,不能忘记职业初心的使命。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员后,我成为了教师的引路人,努力经营教学研究团队。

同时,继续凝聚教研力量,了解教师需求,确定研究方向,科学教研,提供精准服务,全力以赴研究教研学。

在教研工作中,我指导教师们以磨练品格、提高素养、师生健康成长、学校特色发展为考核目标,修改教研活动,体现教研实效。

在活动实践中,面对全新的未知领域,我踏踏实实,不断探索,经历了课程实施的推动发展,见证了师生学习的变化,相互陪伴,共同成长。

作为教师,我认为只有时刻把这三颗“心”放在心里,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4

学生的爱好

孔繁华

北京市第一一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海淀区高中英语系督学

只有对所学学科感兴趣,学生才能热爱、自主、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形成。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每个老师都有很棒的方法。 对我来说,以下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

爱学生,触动心灵。

教师要全心全意对待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师爱要触动学生的心灵,滋养学生的内心世界。

只有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爱,学生才能学习爱,才能“亲教师,信其道”。 而且,只有相信其道,才能接受其教诲,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引导”是引入趣味之门的关键。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目标规划。

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时,表现出无聊、烦躁、浪费时间等状态。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规划,使学生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有方向感,产生兴趣和动力,并为此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学生不了解一门学科时不感兴趣。

教师要使学生对某些内容感兴趣,必须有效引领。

在阅读英语原著时,学生一开始会有恐惧心理和抵触心理。 老师可以通过阅读文献的选择、小说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方法、关注人物情感变化的方法等指导,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状态,找到阅读的乐趣。 他们对读书感兴趣,阅读原书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他们的自发行为。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追求未知,提出学科问题,引导学生善于质疑、“疑”读书。

教师的教学魅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自然豁达的举止、亲切的教学方式、幽默有趣的风格、优秀的专业素养、以丰富的知识和风格独特促进学习的精选作业内容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重视评价的促进作用,在学科教学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主体评价等,评价时聚焦,以实时、准确、高效、奖励为主,使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策略,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听录音、摄影、录像、各种实验演示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实施教学,关注学生个人在学习中的表现、进步,重视学生个人生动的课堂学习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被重视的感受,产生学习的愉悦和动力,给他们带来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

5

班级管理

张英华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班级可以看作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要让学生在这个家里感受亲情般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离不开班主任的大爱和智慧。

班主任的大爱和大智首先体现在对学情的充分理解上。

只有充分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性情、兴趣、学习基础等情况,才能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赋予学生有效的力量。

充分了解学生的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等。

我接手新班之初,会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兴趣、特长、担任某个班级职务的意向等。 通过学生写作的内容,既能快速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能初步感知学生的表现力和学习基础。

从今以后,我将用专业的笔记本记录下平时观察的学情,深刻理解学生的优缺点。

表现特殊的学生,如经常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有意识地通过聊天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寻找促进变化的契机。

有了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班主任可以据此选择有才能的人才,让有才能的人才有机会担任班干部和科室代表,使班级在他们的引领和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风气。

如果班干部、科室代表选拔得当,堪称楷模,自然会被同学所认同和效仿,久而久之,就刮起了一股新风。

正如《论语》中孔子所说:“一切枉法,可以使枉法者变直。

“子夏用‘舜有天下,选为伝,举皋陶,不仁者不远矣’。

汤有天下,选为众,举伊尹,非仁者则远矣”。 也就是说,选择有能力的人管理天下,就会在天下形成良好的风气。

班级管理也是如此。

当然,良好班风的形成不是朝夕之功。

个性不同的学生在一起,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班主任为了防患于未然,解决课堂上突然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预知的智慧和应对的智慧。

预知的智慧是班主任能够提前观察一学期不同时段学生可能出现的倦怠、兴奋等心理,在班会、早读前或下午放学后等适当的时机,通过组织学生表演小品、讲故事等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

应对智慧体现在班级突然出现管理难题时,班主任能不慌不忙、沉着、果断、有策略,把难题转化为班级凝聚力、积极进取的契机。

马克斯范梅南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说:“教育的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交往时的关注方向上。

如果班主任的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人生,那么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能做出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机智选择。

这样的机智同时也体现了班主任的大爱。

根据学情选择“贤能”,利用时机端正班风。

大爱智慧兼具,精神家园交融。

6

心理适应

朱静珍

北京市密云区第三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容易产生对职业的挫折感。

这个时候其实是新教师成长的重要机会。

我认为新教师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牢牢“五心”,在实践中磨炼自己。

首先,总是带着“爱”。

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新教师都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对许多年轻教师来说,面临的问题中,第一位往往不是教育教学问题,而是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

教育工作是微不足道的。 做教师的要牢记教育者的使命和择业的初心。

这样,在面对混乱的时候,就不会迷失方向。

爱能给新教师突破工作琐事的动力,给新教师突破自我的勇气,激励新教师积极投身于提高自我的研究。

积极心态、有爱心是新教师应该首先学习的。

其次,总是充满“耐心”。

作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极其重要的。

我曾亲眼看到,一些新教师第一次走上讲台,一时间和学生友好如朋友,一时间渴望师长的威严。

我建议新教师在牢固掌握与学生相处技巧,真诚关怀学生的同时,在点滴中引导和感染学生,规范学生言行。

学生有不同的性格和成长背景,新教师要运用技术,静下心来与学生沟通,耐心解决问题,搞好学生的心理沟通。

面对家长也是如此,面对不同职业身份的家长,转换立场,耐心交流尤为重要。

第三,让别人教你“谦虚”。

新教师职业上的困惑,其实也是身边成熟教师、老教师走过的弯路。

新教师要虚心向身边的同事和“师傅”求教,向经典书籍学习。 许多他人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通过敞开心扉虚心求教而获得的。

第四,面对问题的“上进心”。

即使是教了多年的教师也会遇到职业生涯的衰退期,或者倦怠期。

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教师往往具有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勤奋精神。

因此,我的建议是,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要“匠心独运”,高标准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

二是树立信心,不退缩,积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磨炼自己。

三是目标驱动,新教师要想职业规划,主动为成长发展制定阶段性目标。

课后反思、书籍阅读、课标研究等,应是现阶段新教师着力的地方。

最后,对自己的关怀总是“快乐”的。

作为教师,也要学会珍惜自己。

我认为新教师应该注重以整洁的仪容、充实的状态、挺拔的身姿、体贴的笑容、宽容的心、幽默的对话迎接学生。

阅读可以提高教师的品味和气质,引导教师从琐事中汲取智慧。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新教师要学会适度减少压力,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工作生活,善待自己。

7

组织教育

张鹤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三尺教廷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对新教师来说,如何学好教学基本功,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他们最迫切的。

我的建议是,新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关注教学语言的启发性,课堂提问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明确任务和思考的主线。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

首先,要明确这门课教的学科思维是什么。

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想法,思考不同是很正常的。

但教师课堂教学思维的中心线必须清晰。 否则,就会被学生的思维所拖累,看起来热闹的课程实际上是没有效率的。

因此,上课前老师必须学会逻辑判断课程内容,反问承载着这门课知识的思考是什么。

只有思考知识上位的思维层面,才能把握知识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实现知识教育的目标。

重视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新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学语言缺乏启发性的问题。

准备课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那个原因。 一边看结论一边准备概念和定理的讲义,一边看课程的结果一边准备教案,这样的话,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就不能思考问题,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问题。

我的建议是新教师备课的过程是模拟授课的过程,教学活动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写教案的过程要考虑解决问题。

备课要有真实的感受。

另外,讲课要能把说话的内容融入思维中,全身心地去做。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帮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

只有带着这样的心情上课,才能知道学生在哪里有疑问,需要思辨。

要想让想教的语言具有启发性,从高高的讲台上下来,和学生真正一起学习是很重要的。

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

在课堂上,一些新老师提问的频率太快,扪心自问,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这样的问题没有价值,不能说是启发性的。

我认为提问是所讲知识背后的思维水平、知识的本质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提问后,一定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和回答问题的时间。

新教师要重视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比教师精心准备的更有价值,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状态。

即使不能马上回答,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考虑讨论,而不是“下课后”送学生; 我实在回答不上来,也必须堂堂正正地承认。 我想学生也会理解的。

8

有效地听课

李煜泉

通州区潞河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站在讲台上悠闲地上课,往往是从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开始的。

听课看起来是最容易的事,但看到年轻教师上课,往往得不到很多,无法上路。

在此略谈浅见,与青年朋友分享。

有准备就问。

请不要轻视课程。 每次上课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 如果只是带着两只耳朵上课的话,就会进入宝山空手而归。

无论是观摩课还是常规课,都要先自己备课,理清疑点、重点、难点,听课时把自己的课程设计与人进行比较,看人如何设计课堂过程,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很多年轻教师听课后都很用功,但往往会觉得“虎吃天,哑口无言”。

作为未雨绸缪,建议围绕课程设计的六个方面(教材处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科素养落实、问题设计倾斜、问题表达方式)预设几个问题。

我相信,带着问题听课,与课堂对话,一定会熄灭智慧的火花。

打听外出的路。

听课最容易流于褒贬不一,简单的摇头点头评价课程是不谦虚的,也是不科学的。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听过一个田老师的课,听了好几遍之后,觉得平淡无聊。

之后,听了其他几位老师的课,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发现了田老师的优点。 掉在真实的地方了。

他常用的教学语言是“重读”、“复述”、“写在黑板上”。

这些重复性、强化性的教育活动,正是我最缺乏的。 本以为学生听一次就能做到,没想到这违反了教育规则。

“不要走,不要违抗自己。

”这件事让我反省了自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上课的时候,真的听到门道了吗?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自己的优点和创造性。

特别关注教师的课堂机智,关注课堂细节,一问一答有学问,一招一式各有玄妙。

这些在日本经常不能去学校。

听着想一想。

青年教师上课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把自己看得非常高,一无所获。 一种是盲目模仿,迷失自我。

我在大学实习期间,师从了魏书生老师。 我是他的学生,下课时,“硬”两个字对魏老师的评价印象深刻。

我没有真正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 我没有背教案,语气生硬,或者我刚走上讲台,觉得有点死板,教法生硬。

当时虽然很怀疑,但最终没有问清楚。

此后,多次见到魏老师,但都没有机会询问依据。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个“硬”字是“不温不火”的意思。 因为我照搬了他的“六步教学法”,却没有根据课文的特点灵活处理。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年轻教师喜欢听课堂堂正正地听,喜欢跟着师傅听一段话。

这容易流向“硬”。

我建议你先说话再听。 容易比较,有助于反思,提高得更快。

9

高效的备课

吴殿更

大兴区第七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从教师的角度备课主要是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从学生的角度备课的话,——“我”应该考虑应该学什么。 怎么学? 如果在备课时能转换思路,课堂的实施效果将会是另一个世界。

准备目标——“我”有什么可得到的。

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准备课程。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和期望,体现在教师通过实施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设要求。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备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能学到什么知识呢? “我”的学力和学科素养如何提高? 这种换位思考,会让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目前的知识能力水平,仔细研读课标和教材,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备注——“我”学习什么新知识。

站在学生的立场备课,课程内容应该分层次安排。 教师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对这一节的内容进行分类,弄清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学生知道而部分掌握的,哪些是学生难以理解学会的难点,哪些是学生需要提高的重点知识和核心概念等,按知识分类有序安排,按知识排序

准备活动——“我”采取什么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性和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引进新课程,以学生——“我”为中心进行活动设计。 “我”喜欢老师如何引进新课程? 是照片、文字、音乐、视频,还是故事、游戏、魔术、实验? 教师通过学生的心态准备合适的素材进行兴趣导入,将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目前主要的学生课堂学习方式,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教学活动的过程,可以考虑以下问题。 “我”在采用这三种学习方式时需要老师给予什么样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呢? 提供什么样的学习资源? 你对什么样的活动方法更感兴趣? 你喜欢哪个实验? 怎样表达才能体现“我”的学习成就感? 教师一想到这些学生的问题,自然就能设计备课问题。 对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学习法指导,准备什么样的学生实验,提供什么样的学习素材,如何设计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案,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小组,学习问题设计和探究过程的实施指导如何进行, 什么时候进行问题反馈,问题的设计和被问学生的分布情况如何,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强烈欲望

问题思维清晰,活动设计思路就会清晰,活动实施就会有效果。

来源|现代教育新闻微信公众号

声明:转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

如有出处表述错误或侵犯你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利证明书与本网联系。 马上改正、删除。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