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就业走向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信息技术主要用于信息管理和处理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和APP软件。
信息技术虽然也有广义和狭义的含义,但一般在狭义上把信息技术理解为与计算机技术同等,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的前身其实是上世纪90年代初如日中天的“计算机班”。
但是随着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国家战略,计算机已经成为“文化”。
例如,美国大学采用的低年级计算机课程基础教材,教材名称为《计算机文化》 ([ (琼詹姆斯里奇帕森斯) ],从1994年第一版面世到2018年,用了20多年时间就升级到了第二十版
这时,中职教育人才突然发现,信息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新换代和职业岗位的细分,并没有给中职学生带来更多与他们专业相匹配的岗位,反而适合中职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越来越少,中职三年的专业学习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岗位的技术要求
尽管2018年和2020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在中职19个专业大类中,无论招生人数还是毕业生人数,信息技术类中职学生人数仍居首位,占19个专业大类学生人数的16%。
但是,除了IT运输公司的中小企业外,还需要少数中职学生,大多数IT企业特别是大中型IT企业愿意招收高学历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IT企业普遍认为很多具有中职学历的毕业生缺乏培养潜力和培养价值。
中职信息技术专业如何定位? 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但也是每个中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专业带头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需要冷静思考的课题。
与其他专业相比,中职信息技术领域专业的历史是一段由辉煌走向迷茫的历史。
一.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光辉岁月”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出生的人,在他们稍微懂事的时候就清楚了。 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社会上最热门的职业是医生、司机和杀猪(广州人一般称为杀猪)。
这三种职业除了医生入职门槛高、需要较高专业知识和学历外; 司机和“杀猪”入职门槛和职业知识量、技术量、学历要求都不高,学术更是望尘莫及。
但是,为什么这两个“低学历”职业能与高学历、高知识、高技术含量的职业医生相提并论呢? 前者比医生这样拯救生命的职业更让人羡慕。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原因比较简单,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60年代至80年代初,由于猪肉和汽车十分稀缺,“零距离”接触到这两种资源的职业有“隐性权力”。
这两个职业工资单的收入不高,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也不是很“仰慕”的职业,但其“边际收益”——隐性收入、收益远远高于工资单的显性收入。
正如曼昆《经济学原理》所说,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们必须做出选择,所谓理性的人思考极限量。
同样,90年代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俗称电脑班)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专业。
因此,90年代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成为当时中职专业的“香饽饽”,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电脑”是人们心目中的“高科技”产品,已经走向产业化和商业化,二是电脑刚从科学家殿堂走进大中型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办公室,操作电脑一般是“昂贵的大学”
更何况,当时的电脑还没有走进大众的家,“电脑”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笼罩上了神秘的科技面纱。
所以,在学校和教育机构,如果有几台电脑的话,就会找会操作电脑的老师。 (其实,大多数电脑老师不是“科班”出身,只是比学生更早接触电脑。 )贴上小广告的话,几乎不用担心升学。
回顾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中档开设新专家缺乏今天的严谨性,没有专家可行性分析,没有调研报告,也没有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制定等规范操作和专家指导,完全依靠专业带头人的直觉和偏好,市场上有什么东西
领导者好比改革开放初期的民营企业家,善于思考、勇于行动,善于执行,勇于尝试,相信种下希望就会有收获。
作为政府部门,当然也意识到中职开设专业的“乱象”,为此,1993年国家教委公布了《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
当时的专业类别是科室,如工科、农科、财经科等,科下有类,类下为专业。
例如计算机专业放在电子类,是工程类。
从当今规范的角度来看,当初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略显粗糙。
比如计算机与应用专业,《目录》也列出了培养目标、主要课程,但明显没有经过科学的调查和论证,也没有考虑教学对象的年龄和文化基础,基本上照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
例如设置的计算机电路、数据结构、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单片机与应用、离散数学、编译原理等课程,高估了中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中职学生的文化底蕴达到初中水平
课程设置有悖科学,深层次,难度大,教材、教师、教学质量都比今天差得多,尽管没有考虑到接受学习者知识、技能的程度,但由于市场对操作电脑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高,能接触计算机的人是否很少
二.走向迷茫、困惑的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电脑走进老百姓的家门,中小学也开设了电脑课程,电脑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不可缺少的道具。 就像今天轿车成了老百姓代家行走的道具,汽车司机自然也从“神坛”上摔了下来一样,中档电脑专家的身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早在1997年,尼古拉尼古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著作就风靡全球,预示着“高科技”电脑将成为普通人的工具。
事实上,当时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热”和“香”并不是中职学校普遍办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不排除少数中职学校办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而是中职学校有电脑这一稀缺资源由于电脑操作人员是市场紧缺人才,高校还没有扩招,中职计算机专业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入两万元”
但随着高校入学门槛降低,学校、教育机构无法垄断电脑资源,操作型计算机技能型人才趋于饱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辉煌也将走到尽头。
然而,人们普遍认识到,中职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光辉岁月”是由当时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稀缺造就的,当劳动力市场由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时,机器的拆卸、安装、打字、制造
因此,曾有观点认为,计算机与语、数、英等基础学科一样,应该纳入公共基础课范畴,不需要中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存在。
从这个角度看,一些中职机构裁撤了信息技术类专业人员。
然而,在普通高中未录取的初中毕业生中,有相当多的人愿意选择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因此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尽管收入较低,但在中职19个专业中,无论招生人数还是毕业生人数,信息技术类中职学生人数仍然位居榜首
学生似乎不是从将来就业的角度,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专业。
一项调查显示,至少80%的初中毕业生选择信息技术专业是因为他们误以为可以阅读信息技术专业,自由上网和玩电脑游戏。
三.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自我拯救时代”
显然,与普通高校的学科化教育相比,中职专业化教育受到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影响,中职信息技术专业带头人要像经济学家、企业家一样思考。
例如,一些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带头人会尽早认识到信息技术专业存在的危机,并与其他专业合作开发新专业。
某中职,信息技术专业与财经商贸类专业合作开发电子商务专业、物流服务管理专业; 与美术专业合作开发计算机图形设计专业、电子游戏动漫专业;与机电专业合作开发物联网专业等。
经济学的名词是“市场变革”,该校的信息技术专业也获得了“新生”。
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自身也在不断细化。
一九九三年国家教委颁发《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业目录》信息技术系专家只有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两个。
教职成〔2 0 0 0 〕8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计算机专业增加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及外设维修两个专业,每个专业又有一到两个专门化方向。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组织力量修订了2000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同年3月公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信息技术类专业增加到11个。
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组织力量修订了2010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信息技术类专业增加到15个。
细分专业、向专业专门化迈进的初衷是专业与岗位的对接。
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对口就业率是多少? 似乎没有多少中职生想接触这个敏感的课题。
另外,今天所有的中职都被挤在升学的道路上,专业建设的重点放在技能竞赛上,选择升入中职的学生自身对“对口就业”失去了兴趣,希望升入升学率较高的中职。
四、当计算机成为“文化”时,中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如何定位?还是中职信息专业教师如何定位?
今天,由于我们已经进入全数字时代,数字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计算机也像语文、数学系一样,成为“文化基础课”。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语文、数学职业岗位已经转移到本科和研究生阶段。 显然,中职其他专业的岗位也在“流动”,“学前教育专业”已经转移到专科甚至本科。
中职信息技术载体的提升意味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
由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目前信息技术类岗位仍然停留在高职、高专,但现实中高职、高专的信息技术类职业岗位已经趋于饱和,数字经济并不偏重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信息技术人才,数字经济存在的不足是信息经济
显然,中职信息技术专业鲜有可对接的职业,中职信息技术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但是,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我们还必须面对一个事实。 在中职19个专业中,无论招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信息技术类中职学生人数仍居首位,占19个专业中职学生人数的16%,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不可能简单粗暴地停业。
但是,如果中职信息技术只作为公共基础课存在,中职信息技术类专业应该学习什么? 你要学习多久? 你学习多久了?
国家教育部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从2021年9月开始,中职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更名为中职《信息技术基础》。
教材内容根据教育部2020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编制,代替教育部2009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编制的教材。
后者与前者的内容相比,只是增加了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学习时间不变,仍然是120的总学习时间。
但是,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等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离不开信息技术课程这一工具的支撑,各个专业和专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公共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专业
因此,中职信息技术教师是为信息技术专业和信息技术公共基础课而存在,还是为支撑其他专业发展而存在,值得中职信息技术教师深思。
因为目前中职的所有专业都离不开“数字化”的要素,对数字化的依赖度越来越高。
反倒是信息技术类自身的专业,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新开设的信息技术专业,在中职开设之初就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个“鸿沟”是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其原理越来越深,技术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对职场人才的学历、技术、技能要求和学习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的中职信息技术专业带头人似乎忘记了我们服务对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现在是“每况愈下”。
忘了怎么教的普通电脑老师,他们不是天才。 期望普通的计算机老师通过最少5天、最多21天的短期研修或自学,融会贯通地教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期待太高了。
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岗位已经搬到高中、高中,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中职信息技术专业仍然定位于职业“岗位”,无疑是不合时宜,走入了“死胡同”。
从学生、教师、产业的角度看,中职信息技术专业一定要定位于夯实信息技术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信息化素养,提高学习数字化工具的能力。
中职教育工作者也认识到,存在中职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人数一直名列中职所有专业前茅的,并不是市场上需要中职培养的信息技术人才,至少有10%的不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对计算机感兴趣,对网络感兴趣。 社会上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能操作计算机是不可缺少的技能,中职的所有专业都离不开“数字化”的要素,也能应对数字化
正是这些我们一直被忽视的因素,支撑着中职信息技术专家的存在。
作者:何力,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声明:本文转载,用于学习使用教育。
如果有错误或者侵犯了权利人的权益,请留言。 马上改正、删除。 谢谢你。
责任编辑:子龙
凝聚凝聚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市中职中心2022年初召开联合党委
家校合作合力育人,在长——学校开展“爱上门之路”活动
图片新闻|寒假家访,温暖了家长、学生的心(2) ) ) ) ) ) )
在焊接、幼托、中国舞蹈、数控、苏文忠工作室、机器人技术应用、汽车漆、钣金、护理、电气安装、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比赛项目进行集训
我校由宿管办期末工作总结会
摄影新闻|寒假家访,温暖了家长的心
照片|假期离开了学校。 学生宿舍怎么变成这样了!
我的学校在看红色电影《跨过鸭绿江》
我校由领导班子成员审查民主评价会
2021 |职业能力建设领域10件大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