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巴蜀书社)

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作者:高旭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32开

页数:595页

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113609
  • 条形码:9787553113609 ; 978-7-5531-1360-9
  • 装帧:简裝本
  • 版次:1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1

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道治”为根本视野, 着眼汉代黄老“内圣外王之道”, 对中国道家思想史上的“绝代奇书”《淮南子》展开系统研究。《淮南子》一书是淮南王刘安为领袖的汉代“淮南学派”的理论纲领和思想旗帜, 是其基于秦汉大一统王朝政治发展的经验教训, 全面反思总结先秦以来古典治国理念, 尤其是诸子百家之学, 力图为西汉统治阶层创造性提出一种黄老新“帝王之道”的治国理念及方略。作为中国道家卓越的秦汉思想代表, 《淮南子》以“大道”哲学为理论内核与枢轴, 秉持积极“无为”的经世精神, 将形而上的本体论、宇宙论、自然论、仙道论, 与形而下的人性论、治国论、社会论、风俗论、治学论、养生论紧密结合在一起, 深入阐发“心身国同治”的黄老新“道治”思想, 充分彰显出自身“淮南黄老道学”的历史特色及“淮南黄老道家”的学派风采, 对西汉中期以后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前言



《淮南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学界对该书已经做了不少研究,但有些问题仍然值一步探讨。在这种情况下,高旭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把博士论文主题确定为对《淮南子》的深化研究,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研究工作围绕两个问题,即分两个步骤展开。

个问题:《淮南子》是一部怎样的文献?具体说.就是采用个案研究——解剖麻雀的方法,弄清该书的构成要素.以及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现代知识体系再现该书的思想体系。若要分辨该书的思想要素,前提是需要对作为该书背景的战国诸子思想有基本的认知。但是,目前学界对诸子思想的基本特征缺乏清晰而一致的认识。众所周知,《淮南子》与道家思想关系密切,但道家思含哪些要素,宗旨或诉求是什么.似乎并不十分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学界对《淮南子》研究,无论称之为黄老道家,还是称之为新道家,似乎都没有把问题说透。比如,《原道》《侬真》诸篇文字潇洒抽象,其内容固然与老庄直接有关,但文风却与魏晋玄学类似。其所以如此,乃由于上述诸篇辞藻有余而体道不足。就这一点而言,上述诸篇乃魏晋玄学之滥觞。再比如,学术史上把《淮南子》归入杂家,既然是杂家,想必是合儒墨、杂名法,于是一些学者从《淮南子》中揭示出法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其实,法家固然讲法,但儒家也讲法,单纯基于讲法不足以判断属于法家还是儒家,还要看其背后更深一层的思想基础。对兵家思想的判断也是一样,儒家也讲战争,且更讲战争的正义性和道德性。《淮南子》的学术格局很大,涉及的学术背景深、知识渊博,对研究者的素质要求较高,这一点与《吕氏春秋》类似。所以,把《淮南子》解析清楚并非一件易事。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淮南子》这部历史文献?基于现代哲学知识框架,至少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来探索。从时间角度看,《淮南子》的产生与特定的历史时代有关,与当时的社会转型有关。战国秦汉时期意识形态转型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阶段,法家意识形态,秦帝国为典型。法家学说讲富国强兵.秦统一中国是法家学说。但法家学说有一个致命缺陷,即激化社会矛盾,这导致了秦帝国二世而亡。第二阶段,黄老意识形态。秦亡之后,政治家、思想家们总结教训,各种思想学说纷纷出笼。文景时期,儒家学说跃跃欲试,但法家思想沉淀在人们思想底层,故儒家学说不被主流政治家所接受,他们接受的是相对温和的治国策略,这为道家思想的复兴创造了条件,黄老之而生。但黄老之学缺乏创新,不能承担建设新兴的汉帝国的任务。第三阶段,儒家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汉武帝策问天下士人,希望士人提出系统性的政治方案,儒家意识形态登上政治舞台。可见,《淮南子》作为黄老文献,与文景时期的政治大背景有关。考察《淮南子》与文景时期政治的关系,其哪些内容与当时政治吻合,哪些内容悬空,这些工作前人做得不多,值得对比落实。从空间角度看,为什么这部集大成的黄老著作产生在淮南,而不是其他地方?《淮南子》的不在于治国方略,而在于以道家思想为主导,而辅之以无为而治之策。淮南王刘安的封国在寿春,这里是战国晚期以来道家文化的大本营,因而黄老思想产生在这里,《淮南子》产生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掌握《庄子》思想精髓对理解《淮南子》十分重要,当然这并非易事。

在这样的思路之下,高旭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该文以西汉早期政治为脉络,以“治国”的“外王”思想与“治身”的“内圣”思想为格局,并用“道治”来概括,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使对《淮南子》的学术研究向前了一步。《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拟收入论文,这是对高旭此项研究的肯定,期待着今后高旭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是为序。

张荣明

2020年5月干南开大学

大道鸿烈:《淮南子》汉代黄老新“道治”思想研究 目录

序张荣明
自序
绪论
节问题意识、研究意图与学术意义
第二节“淮南子学”:一种学术史新视野的回顾反思
一文献的整理传播
二思想的研析阐发
三多维的文化研究
四学术的反思前瞻
第三节方法论:问题一情境的历史分析法
第四节核心观点、内容结构和学术新意
一核心观点
二内容结构
三学术新意及不足
章淮南国与秦汉大一统政治嬗变
节秦王朝大一统政治的初步探索、挫败及根由
一“建制”实践:秦王朝探索大一统政治的成就
二“治政”实践:秦王朝探索大一统政治的挫败
三“秦政化法家”:秦王朝大一统政治的受挫根由
第二节西汉前期大一统政治的复兴探索及黄老治思
一自发:汉初刘邦集团应时而兴的黄老实践
二自觉:惠、文时期的黄老治思实践
三自然:景、武时期黄老政治的延续与衰落
四“汉政化黄老”:西汉大一统政治原因
第三节秦汉大一统政治与淮南国的兴废存亡
一黥布与刘邦、汉初政治
二刘长、刘安与文、景、武政治
三“淮南多反王”现象:大一统政治的透析
小结
第二章汉代“淮南学派”与《淮南子》
节“淮南学派”:形成发展、著述成就及
一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学派的形成发展
二淮南学派著述成就的汉代学术史考察
三藩国文化比较视域中淮南学派之
第二节淮南黄老道家:《淮南子》学派归属新论
一“杂家”说的缘起、延续及局限
二“道家”说的缘起、流变及不足
三淮南黄老道家:“大道”哲学视域的新考察
第三节黄老新“道治”:《淮南子》著述意图与思想体系
一为“刘氏”立言:基于王朝与王国立场的双重考量
二黄老新“道治”:《淮南子》的文本结构与思想体系
三构建“道治良序”:《淮南子》著述追求与政治理想
小结
第三章治国:《淮南子》黄老新“道治”的“外王”思想
节治道论
一道治、大道与治道
二治道审思与史鉴:以周政、秦政为参照
三治道重构和汉政“道治”理想追求
四结语
第二节治术论
一“治术”的双重内涵及与治道关系
二对秦政及法家“”的批判反思
三对儒家“儒术”的理论撷取及熔铸
四对黄老“道术”的理论阐新及发展
五《淮南子》黄老新治术的汉政诉求
第三节行政论
一道论:哲学依据
二无为论:政治核心
三因循论:基本原则
四法度仁义论:重要补充
五兼用论:黄老及价值
第四节君臣民论
一鉴秦之失:《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的历史基点
二制度维度:《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的政治前提
三利益维度:《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的现实基础
四情感维度:《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的必要条件
五道义维度:《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的根本诉求
六理想重构:《淮南子》君臣民关系论的黄老特点
小结-·
第四章治身:《淮南子》黄老新“道治”的“内圣”思想
节养心论
一养生以“得心”为要
二养心以“虚静”为本
三养生重在心身国同治
第二节形气神志论
一形备与形亏:“形”何以为“生之舍也”
二气和与气越:“气”何以为“生之充也”
三养神与耗神:“神”何以为“生之制也”
四得志与乱志:“志”何以为“生之意也”
五守职与居宜:“形神气志”何“以随天地之所为”··
六结语
第三节神游论
一对《庄子》之“游”的思想扬弃
二寻求生命与政治一体化之“游”
三走向信仰化的之“游”
四结语
第四节治学论
一基本内涵
二思想意旨
三理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