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张雪峰说考研试卷丢了,张雪峰谈为什么要考研

01

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预计将突破500万人

近日,多所高校公布了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网上讨论最多的是“缩小招生”,因为部分大学公布的预定招生名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小招生。

985/211部分高校此次也调整了招生名额,如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2023年招生计划有所减少。

据推理统计,2023年报考人数将突破500万大关,这也是历史最高数字。

夹在这两个消息之间,学生更加恐慌了。

面对考研,作为给排水期的前辈,现在考研一霸的张雪峰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示,很多人对应试学习感到“头脑铁”。

张老师指出,面对目前的情况,每个人都必须考上研究生。 而且在这些研究生军中,占了二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大部分比例,这些学生的压力更大。

考研已经成为他们人生的又一个重大议题,一点也比不上当年的高考,所以说考研卷是真的一卷。

02

应试学习陷入僵局,是谁度过的?

与轰轰烈烈的高考大军相比,为什么短短几年的考研又成了中国学生?

1、经济差,推迟就业

2008年经济危机后,也就是我刚开始大学的时候,经常从前辈那里听到考研的消息。

四年来,考研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度过经济衰退。

事实证明,当时的做法是可行的。

2008年毕业生继续考研,毕业时到了2012年,美国放水走出泥潭,世界经济又开始了。

此后,从2015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所谓新常态,增长速度不如从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民营企业受影响尤为严重,工作需求和工作待遇下降。

如上图所示,从2015年开始,报考人数开始连年增加,6年的时候竟然接近3倍,预计2023年将超过500万人。

所以,大学生们又开始推迟就业了。

2、“豁免人数”大幅增加

研究生招生的总人数包括推荐学生(保研的学生)和统一为考生的研究生。

在总数减少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考虑生源质量和其他方面,985/211大学免费名额更新,如果有50%的限制,报考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例如,北京工业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后,一位同学说自己的情绪崩溃了。

但是,2023年豁免学生直接占一半,比2022年增加了20人。 这意味着考研剩下的名额只有40个。

统一招生名额减少意味着考研分数提高,考研竞争加剧。

其次,研究生也有可能缩小,比如学院经费削减、项目减少、导师减少等。

03扩招之所以受阻,2023年出现缩小现象,客观原因占很大一部分原因。

2020年以后,扩大太多,学院里学生太多了。

在这五年间,录用人数五年内翻了一倍。 学校还是那么大。 老师也还是那么多。 而且,本科生也在增大。 有些大学已经有研究生比本科生多。 更多的研究生蜂拥而至,老师就不用说了,就连现在所在大学的研究生宿舍也住不下去了。

04逆向考试学习新态势

正在备考的人中,也有没办法的人。 例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二本或三本的毕业生找工作完全没有起色,再次寄希望于考研,希望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奇怪的现象。 ——“逆向研究生入学考试”从“双一流”大学到普通大学,被形容为“逆向考试”的“逆流”。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研究生毕业后可以考取公务员。 最近,研究生毕业后,召集了县和贫困县,去试验他们的编制,再次把研究生考试引入了舆论风暴。

03

应试学习缩小,考试热度会持续吗? 本科生就业不顺利,可以考研。 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公务员考不上,该怎么办? 很明显,牛仔!

考研热过后,牛仔热浪也开始袭来。

多所高校博士扩招,教育部公布的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高校博士生达到50.95万人。

博士生成为另一个人才蓄水池。

与研究生相比,博学的选择可能更无奈。 另一方面,博士课程的毕业要求高,并不是可以随便毕业的。 目前博士毕业率基本在40%~50%左右,这个数字其实很可怕。 博学的年龄大部分在25岁左右,推迟毕业后就35岁了。 尝试错误的机会很少,也必须开始考虑人生的重要事情。

尽管如此,个人考试博还是会热一会儿。 我本科毕业的时候,2013年,也有不想上研究生院的同学。 直博的名额往往是为了保护研究生院的最终名次而无奈的选择。 据了解,2016年时,当时本科生前50名几乎都是保研的。 虽然部分前排直接占据了直博名额,但还是直博时间优势较大。

直到前两年,我自己也想成为在职博士,但后来,其实在职博士的费用太高了,囊中羞涩,最后做不到。

综上所述,未来一段时间博士生总数不会大幅增加,但竞争肯定会更加激烈。

04

如果持有学位到最后,总是会有导致无谓延迟的问题。 推迟毕业,就这样可以吗? 谁都知道,堵车比不上疏忽~

研究生毕业后送外卖,已经不怎么受欢迎了。 前几天,有报道称有一例乡村在毕业的同时失业,开始送外卖~

哥哥从高考大省考上大学并不容易,考上了专科学校的英语,然后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的本科英语专业,最后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他毕业后做了一年英语教育机构的老师。 后来,整顿后去工厂工作了8个月,出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但面对养活自己的实际问题,我走着出门。

为什么选择步行而不是买电动车,是因为他一直不打算送外卖,只是没有好机会。

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摆脱自我困境的方法,但从专科学校到大学,甚至是研究生,毕业后只能为了生活而做外卖,实在遗憾。

博士毕业后马上找不到工作,有人会去外卖吗? 参加公务员考试35岁后,有人被迫去外卖吗?

送外卖并不是什么不好。 如果是自食其力的话就应该尊敬~

但是前半生,被卷走了这么久,没有工作,没有社会经验,最后有什么样的生活在等着你呢? 如果这种情况不是一两个,而是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困境应该如何解决?

韶华易逝,卷走一切的是空吗? 不用赌就不赌,给自己套一句Plan B~给排水前辈:脑子别那么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