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诗歌,当代诗歌走进临港新片区,催生“诗的进行时”
“当代诗人既要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也要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
近日,在临港国际艺术园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现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上,《诗的进行时——中国当代诗歌研究》主编瑞篇说:“诗人的天命就是思考人的诗意存在,面对现代生活。
”
从2017年开始,“中国现代诗歌临港理论研讨会”连续举办,“新诗百年纪念”、“都市文化语境下的诗意书写”、“中国诗歌现代化之路”、“断裂与转折——现代诗歌的现代性”等主题,是对中国诗歌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梳理
第五届研讨会从“诗跨界与跨界”入手,探讨现代诗与现代艺术多元交汇、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参加者大多有跨界的身份,不仅是写诗,还是摄影师、音乐家、评论家等。
“‘诗意’是一切现代艺术焦点的核心。
在瑞箫看来,在视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新时代,诗歌的“跨界”意味着通过诗、摄影、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交融与互补,实现现代艺术的创造性表达,有效激活受众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 诗的“跨界”意味着包括诗在内的现代艺术跨越传统媒介、超越传统媒介的限制,跨越诗与现代艺术的国界创造了新的巨大的公共文化空间。
“对于现代诗人来说,想要在读图时代突破文字的极限,跨界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创作维度。
”诗人、摄影师宋醉发说。
“跨界艺术,绝不是两个领域和多个领域的平行创作,而是首先打破学科界限。
“文艺评论家、诗人孙孟晋说。
“音乐和诗在艺术上有共性。
诗人、小提琴家李斌说,一方面是诗歌创作的主观意识很强,要敢于放飞自我。 另一方面,要考虑诗表达的内在逻辑,考虑诗表达的正确性。
“诗、书、画同源,原是中国人的传统。
一个人的许多作品的汇集,都是其价值观的体现,它们是一体的。
”诗人的威严提出,社会动态中流动的“活诗意”值得关注。
“如果诗人作画,画家作诗,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界’,而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工作。
当今时代,新的经验、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挑战着每一种艺术形式,拓展着更多可能的空间。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闳表示,艺术介入当下的生活,艺术家必须先完成自我身份的确认,当代艺术才能打破局限,消除隔阂,让一群独特的人——成为来往于各个艺术领域的“漫游者”
《诗的进行时——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汇集了前四届中国现代诗临港理论研讨会的诗学思考和理论研究成果。
“诗歌艺术作为临港现代美术馆的学术特色之一,受到诗人群体和市民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诗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临香港新片区的“海湖韵”融合汇聚,给这座新城带来了生机和魅力。
临港现代美术馆副馆长王馨宁表示,正在临港国际艺术园艺术与艺术体验中心举办的“海有诗歌——‘海湖韵’诗歌征集大赛作品展”,将通过沉浸式海滨主题、“湖景”设备展现更多的原诗体验,“如
”
“临港诗歌理论研讨会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多年合作的成果。
现代诗与诗的理论探讨走进美术馆,用视觉艺术的方式再现现代诗,是一次有意义的城市文化创新实践。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徐锦江说。
专栏主编:施朝露图文编辑:施朝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来源:作者:西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