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情和情理法的区别,交通执法与交通警察的区别在于
最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是上海发生的“警察拷问医生”事件,医生因不配合调查而被强制传唤。
一起简单的事件,引起热议,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在执法工作中,执法人员最大的困惑是执法行为如何让领导满意,让自己满意,相对让人满意,法律允许,舆论正常。 也就是说,不仅顺利完成了整个执法过程,而且得到了各方的好评,达到了合情合理的合法。
这确实有点难! 要实现这种可能性,就需要知道古代当时的义理法指的是什么。 木林普法是宣传交通安全法的平台,警察行政执法中的情理之中应该如何适应新时代。 怎样才能不违背义气法的基本要求?
随心所欲地陈述愚见、不足之处。 另外,请朋友们谅解。
(一)感情。
是人之常情、众情、情理,是符合自然要求、维护个人利益的。
人之常情,无非是我们每个人都想长寿、想发财、想安逸、想珍惜自己的挚友,必须是可以放在桌面上的日常道理,而不是放不下桌面上的私情。
情理就是矜持老衫孤、怜惜弱者,尊重人们的这种愿望和要求,实现其合理性,并且不损害他人实现同样要求的权利,也是法不责大侠的理论渊源之一。
在管理活动中徇私,它一定不会取代有私情的原则办案,使案件有新的准则、依据,而只是废弃法律规范,对关系亲近的人给予宽大的劝诫,或歧视,以不同表示,以亲密表示
警察行政执法中的情:一是要维护人身安全,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安全及其合法权益,树立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大情。 简言之,在自己职责的岗位上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是确保自己和执法人员相对人的安全,保障围观群众的安全。
三是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权,实现违法行为和处罚结果,适度协调,考虑相关因素。
四、针对不同的执法对象,采取不同的强制措施,措施的强度和升级应当符合规定,外在表现应当符合常人理解。
五是执法要人性化,爱恨分明但不过度。
六、国人很有面子。 面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把别人(不是自己)的立场作为出发点来赋予意义。 也就是说,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在不妨碍执法的情况下,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维护相对人的尊严和长相。
七、要适当考虑当地风俗习惯、风土人情。
(二)理。
在古人看来,理也是礼,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礼是每个人在君臣上下、夫妻内外、父子兄弟等伦常关系中的本分和义务,是伦理纲常的基本原则。
伦理关系是指古代的人身非财产关系,又称伦常,一切人际关系都可以归入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伦之中。
礼是道德,古人心法,源于儒家经典教义。
天理是自然规律,其核心内容是伦理纲常。
合理是指符合三纲五常、忠孝悌顺。
古代法官进行诉讼的真正依据,是伦常、封建礼教的三纲、五常、十义。
警察行政执法中的理由:一是对纠正违法先发制人敬礼的做法,并不特别认同,这种做法不符合警察自身安全防护的基本要求。
二是通过教育、引导、劝导等理性的讲法,学会讲大道理、讲小道理,学会讲摆在桌面上的道理,多教少罚,让违法行为人觉得对自己有好处,也让周围的围观者理性、理性三是措辞平和,行为合理规范,动作有节制,不失威严。
四是在同一个情况下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下不同对待,努力让围观群众认同执法合理性。
五、从执法记录和社会公众监督角度看,不讲粗话、不动声色,是公正合理、文明规范。
六、在特定情况下执法,应当考虑是否适用合理。 这一观点主要来自国外“执行命令时,有将枪口抬高1厘米的良心责任”的判例,但不是纵容和放任。
(三)法。
过去多指惩罚,有时也指肉刑。
当说家有家法、有国法时,应该知道家法是一家之长的杰作,国法也不是君主与臣民协商产生的王法。
古代的法律是国法和家法的统一,家法的族谱也许是国法的实施细则。 所以,宗族教规可以在不受政府追究的情况下对民部众施加处罚。
谁都知道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只是,根据时期的不同,道德标准当然也不同。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中,关于道德,也曾经有血缘主义道德和国家主义道德之分。
血缘主义道德,以孔孟等儒家学派为代表,主张家重于国,孝大于忠,血缘关系大于国家关系。 受此影响,民间人士普遍自然选择维护孝这一亲属的利益,损害国家和他人的利益。
国家主义道德,以商鞅、韩非等人为代表,主张国家利益至上,忠于国家,服从命令,胆小怕事,努力耕作,乖乖守本分,检举犯罪分子。
朱熹说:“礼字、法字真字,日月寒暑往来屈伸常识,事在理。
”由此,抽象的原则、标准或公认的道德观念将部分地纳入法的概念或定义。
法是礼与刑的结合。 (以礼为主,刑为保障礼。
生活中的一切规范,都有法的含义。
我国在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悠久、以儒家传统思想观念为主导的王朝更迭中,历史上有不少依法治国的先例。 特别是商鞅、申不害等人的法治实践,也放出了灿烂的星光。
但是,最终由于与主流思想的冲突,昙花一现。
这并不表明古代中国人忽视法治,而是与当时封建专权、宗法制度、国家一体观念、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相冲突,与国民传统道德观念相冲突。
因为,宗法制度是当时国家的政治根基,亲情瓦解宗法,宗法不在国就消亡。
古代法官在诉讼(断民事诉讼)中,只要依据法律条文判决就能完全符合法律,就直接依法办事。 机械地遵循法则和条文,如果有不符合伦恩的地方,就会根据道理和礼仪来决定。 对依法、依礼仍不能符合社会大众评价和民心的,要按人情作出决定。
而这种人情,即人之常情,又有乡野之俗(当地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习惯、宗规族法)、古代国家认可的家法)。
这种做法,在今天的民事诉讼中,仍然有相似之处,不能依法、遵循原则和习惯,不能公平遵循了。
但是,在行政和刑事诉讼中不能再适用了。
交警执法中的法:一是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应当现行有效,并向社会明确公布。
二是纠正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条文应对,必须有相应的处罚条款。 没有对应条款,不得纠正处罚,不允许从其他条款类推。
三是对行政机关来说,法律是未经许可禁止的。
必须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得超越职权,不得超越权限,必须有明确的法律授权,不得徇私,违反程序。
四是真正树立依法执法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范查明、告知、行政强制措施、发文、送达等,切实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
河南省内乡县政府机关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天理国法人情。
国民对传统情理法概念的先后顺序,也不是偶然的,反映了古人对三者轻重关系的价值判断,在当时的国民看来,情理是最重要的、合理的、合法的。
在社会文明空前发展、人们日常行为规范中日益强调法律作用的今天,如果说必须分清轻重缓急,个人认为合法最重要、合情合理更是其次,但要落实工作
言归正传那起“警察拷问医生”事件,有媒体认为,在民警执法中只有理想地把握社会心理和大众情绪,不断改进执法方式,与情理法融为一体,坚持以法为根据、以理服人、以情服人
这样的说法,民警完全无法操作。
年轻的时候,曾是武侠迷的木林,知道功夫的最高境界是解渴,这需要长期的磨炼。
前面说了很多,如果要让木林总结自己的意见,民警按照法定机关规定并向社会公布的唯一执法流程操作就可以了,但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动作简单,措施明确升级,语言简洁扼要,无需现场讲解。
公民只要按照民警的要求配合即可,民警认为有侵害自己权益的,可以在无条件服从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维权。
心情随笔,毛笔取决于心情。
说简单就是难。
探讨交流,必须深究。
主要观点来源于《情理法与中国人(修订版)》范忠信、郑定、詹学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