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中医:一本你终于可以读懂的中医书,学中医必读的四本书
中医易学难工。
中医的入门很简单,但学好非常难。
所以,古人留下了“九流一定要看医生”的感叹。 “学贯古今,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医误世”的沉痛教训,以及“博学、审问、谨严、明了、笃行五者,医家缺一不可”的求学之道
中医学习之难,对于专科毕业的人,对于自学中医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接触过一些自学中医,发现不少人面临着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对经典的理解不足等问题,容易出现对一家之言的偏执,被奇谈所迷惑。
而且往往缺乏实践机会,学习没有目的,再加上中医典籍文笔深邃、晦涩难懂,中医学习容易枯燥乏味。
现代中医名家刘力红曾说,真正学好中医,只需要两个字,“师传”。
对于很多中医学者来说,很难有“师传”的机会,但只有多交流、多实践、多思考,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学习好著作,才能在保持中医学习乐趣的同时做更多的工作。
中医书籍满是汗水和牛,市面上中医书籍更是星数众多,其中难免鱼龙混杂。
今天根据我的学习经验,给大家推荐几本适合自学中医的朋友看的中医书。
这几本书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读者对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
另一方面,这些书的作者文字功夫极深,文章简洁易懂引人入胜,读起来毫不费力,兴趣盎然。
一、《医学衷中参西录》清末民初张锡纯被誉为最后的中医大师,《医学衷中参西录》被许多医家奉为经典。
《医学衷中参西录》并不重视理论阐释,而是通过多种医疗方案来证明其疗效。
书中详列张锡纯原创处方100余首,其中解药部分尤佳,许多内容前人未有,且极具实用性。
对于初学中医的人来说,通过本书可以快速建立对中药的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这比看《本草纲目》等本草类书要有效得多。
张锡纯
二、《辩证录》辩证录是清初医学名家陈士铎的着作。
陈士铎在许多著作中提到,这种形式是由岐伯、张仲景、吕洞宾、淳于意、鬼真君等神人传授的,令人困惑,甚至反感。
陈士铎是傅青主的学生,有专家认为陈士铎的著作大多应该是傅青主的,但傅青主强烈反对清朝。
陈士铎为了保证著作的保存和流传,但不愿意剥夺别人的功绩,将其据为己有,所以假说是神人赋予的。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很感动。
著作的序言中都提到了鬼神等异事,但内容相当现实。
《辩证录》对疾病进行分类阐述,以医疗方案为基础,并详细贯彻理、法、方、药,可以使中医初学者对疾病迅速建立全面而立体的认识。
傅青主
三. 《王孟英医学全书》清末的王孟英是温热派理论的集大成者。
王孟英著作等身,《王孟英医学全书》收录了王孟英19部著作。
我刚开始还在学习温热派理论,暂时还不能特别接受,但是我很喜欢看王孟英的书。
理由很简单。 很有趣。
相比之下,李东垣、叶天士、吴鞠通等名家著作读起来很无聊,这可能与个人文采有关。
所以,王孟英的著作可读性非常高,对初学者来说很重要。
特别是全书中的《王氏医案》、《鸡鸣录》、《重庆堂随笔》等内容,不仅非常有趣,而且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非常有启发性。
王孟英
四、《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这三本书一般作为一本书存在,所以也可以作为一本书。
这三本书是近代医家曹颖甫着的。
有必要强调一件事。 曹颖甫屈服于日寇淫威,被鬼子杀害。
上述《医学衷中参西录》、《辩证录》等书,好是好,但有缺乏系统性的缺点,学习、背诵很难,很累。
只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学习有拔河作用,如果不在此基础上学习中医,只会管中窥豹。
但是,伤寒论的学习和理解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通过其他书籍的学习横向比较,反复理解。
伤寒论学习一定要参照注释。 伤寒论注释较多,现代冉雪峰、胡希恕、刘渡舟、倪海厦等名家注释各有千秋。
我喜欢曹颖甫的评论。 另一方面是因为与医疗事件的结合很多。 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悲壮的历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