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定价策略带你学会定价分析,产品线定价策略属于什么定价策略
人们购物时,商品的功能、外观、材质、品牌等都会影响购物时的心理决定,价格会产生随机应变的影响力。
定价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定价涉及销售量和利润,了解定价原理和应用有助于商品(或服务)的推广和销售。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定价方式。
一.成本定价法
定价法是许多企业常用的定价方式,在过去以生产为导向的时代最为常用。
在考虑某商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产生销售价格。
一般来说,成本包括材料采购、研发、人事、管理、设备、工厂、仓库、运输、耗材、水电推广、品牌建设、促销、财务(如贷款、回收周期)等。
成本结构因工厂、代理商、经销商或终端渠道而异。例如,如果您是终端渠道,则成本结构包括采购成本、管理成本(人力资源、供水、房租、商品管理、促销等)。
二.利润定价法
指企业根据预期总销售额和总成本设定目标利润率的定价方法。
在总成本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有的制造商逐年提高毛利率的目标,或者为了在物价变动时维持毛利率不变而调整价格。 这些都是从“利润”的角度考虑定价的。
由于是消费者的基本需求、用户对品牌的提名度较高、供应量不稳定、进口产品等,产品的利润定价方法并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不是基本需求,品牌好感度下降,市场上各厂家的供应量丰富现在的苹果手机就是一个例子。
三.价值定价法
价值定价法有两种观点和相应的做法,第一种是提供价格较低、质量较高的产品的战略,使消费者感到有价值。
该操作采取性价比薄利多销战略。 比如屈臣氏玩了很久的“加1元多一件”,服装店经常卖的2件2折,3件7折,或者买某个主打商品,得到很多小赠品等等。
制造商要发挥这个价值定价法的效果,一定要从“质”而不是“量”着手。
消费者买了某件商品后,拿到了厂家提供的一堆粗制滥造、易碎的赠品,怎么也产生不了价值感。
比如,在淘宝上很多商家卖几十元的手机保护套,然后再送三四种小赠品,拿到手的消费者很不乐意。 因为这些赠品无论是外观还是材质都非常便宜。
另一派认为,应该按照消费者从产品中获得的利润以及由此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定价。 这个价值定价法是操纵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和感情。
这种价值定价方式不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进行价格竞争,而是创造“心理溢价”,让消费者主观上认识到商品的价值大于商品的客观价值。
品牌、名牌厂商都很擅长用“价值”来定价,即使一个名牌包是用帆布做的,其价格也比淘宝上没有品牌知名度的真牛皮包高出10倍以上。
但是,为了产生“心理溢价”的效果,制造商必须在品牌的构筑和经营上投入成本,所以这种商品的真正成本不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成本,而是营销成本(广告、公关、营销)
价格必须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动态调整
四.生命周期定价法
产品都经历不同的阶段。 如同人类的生命周期一样,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相关成本、竞争行为、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都在不断变化。 因此,生命周期定价策略要适合不同时期,在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要灵活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
一般来说,制造商在产品引进时期经常使用的定价策略有两种。 一个是“撇脂定价法”( market-skimming pricing ),skimming的英语原义是“从奶油的上层舀油”,意思是取其精华。 另一种定价策略称为渗透定价法( penetration price )。
西方人总是把蛋糕上的奶油看作整个蛋糕的精华
“撇脂定价法”又称高价法,是在新产品刚上市而竞争对手还没有类似产品的时候,把商品定价定得较高,尽量回收投资获得较高的利润,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价格,以适应之后的市场水平
任何新产品都不能应用“撇脂定价”,必须有足够数量、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最重要的是市场上还没有出现竞争产品。
其次,商品品牌力也会影响“盗刷”战略的效果。 例如,如果联想在市场上首次推出采用LIVE 845处理器的手机,那么他采用“盗刷定价法”定价与苹果和三星的旗舰机差不多,但却是联想品牌手机界的
产品引进期的另一种定价方式是渗透定价,说白了就是薄利多销,在产品上市初期,有意压低价格以吸引顾客的大量青睐,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
充分利用渗透定价法的,是中国近几年很多O2O、共享经济的商家,价格已经定在0元或者倒挂,这种渗透定价的策略已经完全失效。 因为每个商家都这么做。
即使最后制造商终于垄断了市场又怎么样? 亏损不知道要到几年几月才能回收成本。
最后一个市场的垄断者,整个行业过去惯于纵容消费者,想要恢复正常定价,消费者面临铺天盖地的反弹浪潮,最终只能从资本市场上靠估值赚钱,但估值是构筑在沙滩上的城堡,踏实可靠。 这笔钱是否赚钱是未知数。
五.反向定价法
也叫推盘法,是企业通过价格预测和试销,评估目标消费者可以接受的零售价格,然后反推批发价、出厂价应该分别是多少的一种方法。
这种定价策略是根据市场需求而不是产品成本来定价的。
分销渠道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大多采用这种定价方式。
制造商习惯成本定价法和成本生命周期定价法,运营品牌的制造商习惯利润定价法或价值定价法。
以上介绍的定价法中,没有最好的。 只能说根据企业的目标哪个合适。 另外,也不是很多人常说的“低价是王道”。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在追求低价,也有不少人认为“便宜就没有好东西”。 因此,制造商必须首先考虑目标消费者的用户画像和竞争对手的价格动向,制定合适且具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才能获得自身的利益,企业
有时价格策略合适,可以获得或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