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市场失灵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劳资矛盾与产业升级

作者: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平正

市场失灵一直是经济学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经济学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市场障碍? 根据薛兆丰《市场从不失灵》文中的定义,“故障”是指经济学家无法用供求原理解释的现象。

供求原理就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交叉形成均衡价格这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价格均衡论其本质是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

市场通过价格调节供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依据有三个。 一是商品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扎伊定律;二是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三是工资波动平衡劳动力市场,实现充分就业。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经济都是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价格波动可以平衡商品供求,不存在产能过剩。

资本价格——利率变动平衡储蓄和投资,没有资本过剩。

劳动力价格——工资变动可以平衡劳动力市场供需,实现充分就业。

因此,一切人为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无所事事的政府是管理最好的政府,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一自动调节机制,反而会引起经济的动荡和失衡。

这是市场经济不干预的理论基础。

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确实存在,其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适用于所有商品,但不包括人和劳动力。

市场经济的问题就在这里。

工资变动可以使劳动力市场均衡充分就业,所以显然与现实不符。

现实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大量的非自愿失业,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充分就业,也就是说理论与现实脱节。

目前,经济学对失业的主流看法是,“非自愿”失业是由过高的实际工资引起的,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向下粘性的实际工资率是失业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凯恩斯说的工资有向下的刚性。

降低工资会受到工人的抵制,市场价格机制失灵,是失业的根本原因。

如果工资能灵活调整,充分就业就很容易实现。

那么,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误解了整个经济学界。

工资下降的话,消费能力也会下降,企业裁员,减少生产,国家整体经济规模也会缩小。

工资不是用来调节劳动力供求的,而是用来调节和平衡总生产和总消费的。

工资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规模的大小。

市场经济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是劳动力独一无二的供求一体化性质造成的。

劳动力本身既是供给又是需求,既是生产又是消费,供需一体化。

所以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需求会下降,价格下降也不意味着需求会上升。

这是经济学争论了几百年的市场失灵,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在劳动力市场上失灵。

著名经济学家张五有这样的论断:需求曲线必然向右下倾斜,无一例外。

劳动力正是例外。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是向右下降而是垂直的,其价格再高需求也不会下降。

今天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工资是非洲落后国家的几十倍。

但失业率低于非洲国家,例如德国是世界上人均工资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失业率通常在3%左右。

这是劳动力需求曲线垂直的最佳证明。

需求定律(请注意,这是经济学最重要的定律。 这是价格上升、需求下降、价格下降、需求上升的经济学原理。

发达国家工资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下降,失业率就要高,但从现实情况看,工资再高,失业率也差不多。

劳动力市场供求失灵的经济后果

在市场经济中财富是根据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来分配的,失衡意味着财富分配失衡、利润分配失衡。

也会发生各种矛盾的冲突。

其中最核心的矛盾是劳资矛盾,是劳动资本财富分配中的矛盾。

劳动力供求失灵是贫富差距的根源,也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缺陷,各种经济问题由此而来。

劳动力市场失灵造成的后果是非自愿失业,这是经济运行的常态。

非自愿失业也就是劳动力供给过剩,劳动力供给过剩使财富分配向资本倾斜,同时劳动力市场不平衡,这种供给过剩持续存在,它使财富分配持续集中在资本上,富人越富越穷。

生产和消费不平衡日益严重,这种情况长期不调整,就会导致产能过剩,引发经济危机。

市场经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是市场经济内在缺陷造成的。

图1 .佛罗里达州麦当劳的工人想要15美元,小时工资via Getty Images

在劳动力资本双因素模型下,资本积累的速度每年可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 劳动力增长很少超过3%,许多国家保持着零增长。

也就是说,劳动力相对于资本越来越稀缺。

如果市场失灵,充分就业可以通过价格调节自动实现。

那么,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劳动力收益率越来越高,资本收益率越来越低。

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小。

但现实情况是,资本回报率越来越高,劳动力回报率越来越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除通货膨胀因素外,美国普通工人实际收入已有40年没有增长,via前劳工部长赖克)

贫富差距导致的经济问题是所有经济区块的噩梦,是世界性的问题。

图2. 2002年美国的平均工资(时薪)约为15美元,2019年这个数字是23美元的Via Trading Economics

经济增长的终极目的——充分就业

经济学中有菲利普斯曲线。

失业与货币工资变化之间呈负相关:失业率下降导致工资上升;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

菲利普斯曲线经常被用来表达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互关系。

这是一个误会,工资上涨,成本增加,物价上涨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成本增加导致的物价上涨,从根本上来说不是问题,反而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才是问题。

菲利普斯曲线的真正本质是,失业率下降表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工资上升;失业率上升表明,当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时,工资会下降。

充分就业的意义就在于此。 这个时候,对劳动力的需求最多,工资最高,人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经济增长的过程和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人的价值,但这只有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准确地说,工资由两个方面决定。 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是财富的生产;二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这是财富的初次分配。

所以,要想通过政府的人为制造就业,实现充分就业,其结果必然是劳动生产率低下、财富产能萎缩、工资上涨都不可能。

可以说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论证“看不见的手”理论有效性的过程。

但是,只要有一个地方不能通过价格调节来平衡,市场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证明。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将为经济学的研究打开新的大门。

—END—(文中的配图源baidu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