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哪个动物是独占鳌头,十二生肖中谁独占鳌头
衔物鼠西汉中期茂陵博物馆藏
作者:小田
文物中的老鼠形象
那只难看的老鼠是如何成为十二生肖之首的,仍然是童话故事中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
尽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毫无益处,也缺乏神采奕奕的外表和强大的力量,但老鼠依然稳坐十二元辰之首。
农历鼠年的到来,标志着另一个十二年轮回的开始。
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老鼠在各种文物中的频率远远低于十二生肖中位居其后的其他兄弟。 它既不像龙那样代表王室的天威,也不像牛马等六畜那样与人关系亲密,相反,它频繁地偷吃粮食、咬紧牙关,因此出场的人寥寥无几。
但是,稍微调查一下含有老鼠形象的文物,就会发现这个小生灵并不是完全以否定的形象出现的。 它有的时候和其他生肖一起做镇墓的生肖俑,守护着墓主人身后的平安。 有的时候用葡萄、瓜果、油灯等图案做儿女兴旺、人丁兴旺的美好象征。
了解文物老鼠的形象,也是了解民间信仰和传统艺术的过程; 老鼠的故事,让我们走近古人在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中老鼠百变的形象。
【独领风骚】十二支神排行榜之首
考察具有老鼠形象的文物,最常见的是与其他11个生肖一起出现的组合。
到先秦时期,十二生肖和地支的分配逐渐形成,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和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有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但相应的动物尚未完全扎根。
文献最早的系统记载十二支,可以追溯到东汉王充的《论衡》年,其中我们今天所说的十二支与十二支的对应关系基本清楚。
从南北朝开始,人的出生年份被称为干支属相。
长期以来,生肖受道教的影响,开始被神化为具有守护作用的支神,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说:“……因为自己也生了岁值子、鼠、子神,爱老鼠。
由于十二支被认为分为一年四季十二月和一日一夜十二辰,时时刻刻轮流守护伉生,人们便把十二支形象塑造成陶、石、甚至金属的俑者,起到辟邪的作用,使墓中逝者在另一个世界里获得和平与安宁
十二生肖俑在墓葬中一般排列有序,呈子南下午北顺时针方向,以鼠为代表分布在墓室四个角落。
生肖意象有时与“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出现,围绕墓室的周壁,抽象出循环无限时间和空间的某种感觉(山西太原王郭村娄睿墓、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壁画墓)。
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生肖俑实例出土于山东临淄北魏崔氏墓群10号墓,共出土虎、蛇、马、猴、狗5个生肖陶俑,还有一个生肖形象缺失的货架。
隋朝以来,十二生肖俑越来越多见,形象逐渐转变为身穿宽袍、端坐的兽头人像,以两湖四川世代最为常见。
湖南省阴隋墓、湖南省长沙咸嘉湖唐墓、湖南省岳阳桃山唐墓、湖南省长沙牛角塘唐墓、武汉东湖岳家口隋墓、四川省万县唐墓等墓葬中均出土完工的十二生肖俑。
高宗、武则天时期,两京地区开始出现站位的兽首人身生肖俑,后逐渐流行并蔓延全国,成为唐代最常见的生肖俑样式。
陕西西安唐开元二十八年杨思勖墓、唐天宝三年史思礼墓、唐天宝四年韩森寨墓等墓中,均出土了交领阔袖大袍,形象为矗立在圆台上的站位生肖俑。
宋代以后,十二生肖俑作为陪葬品和寺观雕塑较为常见,但其形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动物的特征部分开始大幅缩小,以次要地位出现在人物头冠或其他不同位置为装饰,原来动物拟人化的感觉大大减弱,或者
山西晋城府城村玉皇庙中有原二十八星宿的精美雕刻,比例仿真,人物表情生动。
其中虚日鼠一宿(北方玄武七宿的第四宿)成了年轻女性的形象。 她留了长发梳了梳,眉目清秀端正,只有右手拿着的小老鼠在提醒她和“老鼠”的关系。
另一个常见的十二生肖文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铜镜。
隋唐及后来的铜镜中,十二生肖的身影也并不少见。
生肖纹铜镜背后的外层图案通常排列成十二层,每层保存有一个生肖纹。
它们往往与圈内的四神纹样一起出现,构成了一种时间空间成像的反映。
明清时期,代表十二生肖的小型圆雕玉器很流行。 很多时候,十二生肖身穿宽领长袍,手持各不相同的象征物。 其中,老鼠的作用多表现为手持卷轴的样子,似乎与道教的影响有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多套这样的“玉十二肖”,由更上等的羊脂白玉或青玉制成,放在十二边形的紫檀木匣子里。
十二生肖围成一圈,守护着另一个象征中央大清王朝的方形玉盒,造型精致,精致有趣。
其中,老鼠形象稍微耸耸肩,双耳翘起,显得非常敏捷,与其他生肖形象不同,表现出匠人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要说最为人熟知的十二生肖文物,恐怕要数圆明园中的十二兽首了。
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旁十二兽第一个人生肖铜像的头部。 铜像由耶稣会传教士郎世宁设计,每两小时分别喷水报时。 简直是夺取天职的奇观。
英法联军在侵略圆明园时抢劫了十二兽的脖子,后来他们住在四面八方。
2013年鼠首和兔首由法国黑比诺家族无偿捐赠给中国,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鼠目圆睁,双耳翘起,胡须清晰可辨,造型极为生动写实。
除了精湛的铸造工艺和生动的形象表现外,这个生肖兽首已经成为某种民族感情的寄托和历史的象征。
【瑞鼠吐宝:佛教中的财富之源】
作为人们身边常见的生物,老鼠的白天和夜晚出没习性、强大的繁殖能力、敏捷敏捷的动作令人烦恼和恐惧。
由于老鼠的种种特性,古人开始相信“玉衡星散成鼠”“百岁鼠化成神”,认为这种小动物可能有某种神性。
在佛本生物词中,菩萨生为老鼠,带领数百只老鼠住在森林里。
在一些少数民族神话中,老鼠被认为是打破天地混沌的英雄。
例如彝族神话,认为人类起源于葫芦。 是老鼠在密封的葫芦里钻了一个洞,使人类出人头地。
当然,像《西游记》中家喻户晓的金鼻白毛老鼠精一样,在灵山偷如来佛陀的香花宝烛精益求精,也符合老鼠偷油的本性。
鼠年将至,故宫太和门广场出现了两只可爱的“吐宝鼠”。 嘴里吐着圆圆的摩尼宝珠,好像在向观众献上宝物,可爱的样子吸引了我的目光。
在藏传佛教中,这只吐宝鼠被认为是吉祥和财富的象征。
其实土拨鼠不是真的老鼠,而是一种黄鼠狼。
往往住在布禄金刚、毘沙门天王等掌管财富的神灵的左手边,能够在神的授意下持续倾注财宝,象征着慷慨、欲、财宝、成就。
在印度,黄鼠狼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 例如,像头财神加尼什一样,经常用脚踩老鼠黄鼠狼,《宋高僧传》卷2《唐洛京圣善寺善无畏传》也记载了害怕回到乌苂的国家,有白鼠的调教,向日本进贡。
这表明老鼠(或老鼠黄鼠狼)和财富在古印度建立了某种联系。
这种信仰可能也受到了中亚风俗的影响。 人们常常用黄鼠狼皮做成线包或宝石袋,从黄鼠狼嘴里倾倒硬币、宝石或子安贝壶。
印度和中亚的猫鼬经常被误认为猫鼬,它们是蛇的天敌,就像吐出宝鼠是固守财富的龙(蛇)的敌人一样; 其中可能有某种联想的关系,被选为这个动物吐宝的吉祥物、财富的代言人。
茂陵博物馆藏西汉中期铜钱鼠,日前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天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展出,它其实应该是一只吐宝的吐宝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代彩绘泥塑财宝天王像,财宝天王身穿铠甲坐在狮子背上,威风凛凛。
他左手握着一只高尾巴的吐宝鼠,莲台上堆着吐宝鼠吐出的宝珠。
财宝天王=多闻天王,在“多闻”的梵语中音译为“毘沙门”,因此也被称为毘沙门天王。
据唐代《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君护法仪轨》记载,天宝元年( 742年(安西城被蕃军包围,城北门上出现毘沙门天王,放出了光明。
然后金鼠咬断了敌军的弓弦,蕃军大败。
玄宗大悦让所有的道州府在城楼的西北角放置天王像供奉。
自此以后,唐朝军队都以多闻天王的形象画旗,号曰“天王旗”。 (李商隐《韩碑》诗:《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毘沙门作为教皇出现的时候,经常带领着像合群的五姓财神一样的部下的将军。
在上博馆展出的鼠年迎春特别展中,有铜镰金持鼠黄财神像。
财神又称黄布禄金刚,被认为是绿、白、红、黄、黑五姓财神之首。
他在同一个左手拿着宝鼠。 与宝天王的主要区别在于,黄财神袒胸露腹不骑军服,狮子不骑。
这个黄财神头戴宝冠,神保翩翩动,雍容华贵。
从尊像风格来看,这位黄财神很可能来自北京。
清宫收藏多种宗教文物,其中藏传佛教文物占90%以上; 在五彩缤纷的唐卡中,当然也少不了他手中灵巧的神兽吐宝鼠,可以找到布鲁金刚的描写。
【添子添福】书画中的吉祥象征
明代以前,中国书画中几乎找不到老鼠的形象,由于文人缺乏风雅趣味,很难进入宫廷画家的视线。
到了宣宗时代,民间象征“多子”的老鼠图案组合开始出现在书画作品中,宣宗皇帝自己创作了很多以老鼠为主要题材的画。
明宣宗名朱拜基是明仁宗的长子,明成祖朱棣的孙子。
他与仁宗统治时期,明朝社会相对稳定,民生繁荣,百业繁荣,历史上有“仁宣之治”之说。
玄宗皇帝雅擅长书画,据明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记载,他与“游翰墨、点染写生、宣和”相争胜利。
“明韩昂《图绘宝鉴续篇》曰:“万余闲,小心语翰,以画之作,擅去,尤精。”
“你会发现绘画水平很高。
他流传了很多动物题材的画,我觉得他是擅长画动物的花鸟画大师。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着传说是明宣宗画的《三鼠图》卷。 此卷共由三幅画组成,分别为《苦瓜鼠图》 《菖蒲鼠荔图》和《食荔图》,三幅画分别画三鼠,各有生动形象,格外生动可爱。
三张的风格和样式各不相同。 《苦瓜鼠图》是一只纸本墨水笔,画老鼠爬石头,警惕地侧着头,看着上面藤上结的三只苦瓜。
这幅画风的逸笔草,有相当写实的花鸟之趣。
石下兰草和左边的修竹很清爽,苦瓜和藤蔓用湿笔染了,被风吹着,老鼠用淡墨擦了毛皮,天鹅绒的质地像触手一样。
瓜与鼠的结合在民间极为常见,因瓜为“多子()多种,鼠在地支中亦称“子”,故有多子多福的奇妙寓意。
据推测,作者有“宣德丁未,御笔戏写”的自觉,宣德二年( 1427年)画了这幅画。
时宣宗生了一子(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这幅画和表示对此事的祈祷和祝贺。
另外两张《食荔鼠》团扇和《鼠石荔图》册的书页都是绢本的颜色,据故宫博物院余辉先生考证,应该都不是宣宗的亲笔。
《食荔鼠》笔致,匠心独运,将大鼠红荔绘成瓷蓝纸,近黑的底色宛如夜幕中老鼠行盗,色彩对比鲜明,富有创意。
梁约《宋本符瑞志》、梁葆子显《南齐书祥瑞志》、宋苏轼《东坡志林》等书中,都有将大鼠视为祥瑞甚至龙的化身的记载。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云:“老鼠三百岁,到百岁就白了。
“大鼠也可以被认为是某种长寿的特征。
“荔枝”和“利”的谐音,显然有着祈求财源广进的吉祥之色。
民间也经常将老鼠和白菜组合起来表现。 “白菜”谐音“百财”,和荔枝组合一样有赚钱、人财两旺的意思。
有趣的是,明宣宗不仅喜欢老鼠,还喜欢猫。
在他给重臣杨士奇的绘画《壶中富贵图轴》中,杨士奇的长跋揭示了猫鼠画中所包含的喻义。 “君臣一德,上下相孚,朝中无相鼠刺,野无石鼠唤,则有斯猫也。
“相鼠、硕鼠共典出版《诗经》。 杨士奇明白了明宣宗似乎在通过猫鼠之道暗中传达他的告诫。 在君与臣、臣与民的互动关系上,管理者有德必惊夜宵,失德必放任群鼠横行,自身也不能化为硕鼠。
虽然老鼠的形象没有直接出现在画上,但它与猫的关系显然在这里有着更深的含义。
明代花鸟画家孙隆在宣德朝任翰林等诏书。 据《明画录》记载,孙隆“画花鸟草虫,皆用色彩渲染,徐崇嗣、赵昌无骨法,有趣。
“他的无骨画法很可能影响了宣宗。
吉林省博物馆收藏的孙隆《花鸟草虫图卷》卷描绘了一只窥瓜鼠,其技法与宣宗《瓜鼠图》颇为相似,野逸脱俗,生动有趣。
清代老鼠题材的短剧很多,属于老鼠的齐白石非常喜欢画老鼠。
在他的笔下,老鼠和油灯搭配得很好,“灯”谐音“丁”,“鼠”谐音“储蓄”,仍然离不开人丁兴旺、富贵发家的吉祥主题。
“仓鼠有剩菜”,是仓内固有的充实,小老鼠才能填饱肚子,所以很多画家也描绘瓜果累累,群鼠乐于在这里觅食,真是盛世丰年、子庶丰登的形象
丰收年鼠也是书画中常见的题材,以此烘托年景丰裕、丰收喜人。
(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