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欧阳修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成就,论欧阳修的物质生活与文学创作

知识点概述1 .欧阳修认为文学要反映现实,紧密联系社会,点出时代的弊端,发挥其社会作用。

这就要求作家本人关注时政,深入社会,发现时弊,提出改革方法。

2 .关于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欧阳修反对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鄙视那些对辞藻工丽满意而不及物的空文学者。

他认为,写“不朽”文,必须在文外下功夫,即注重丰富的社会实践。

3 .欧阳修讲究文道,提倡“道胜文至”。 他反对徒事形式,但并没有放松创作中的艺术要求,认为内容的真实和艺术形式的优美是必不可少的。

4 .欧阳修的写作标准归纳为“简而有法”,认为语言要精练自然,同时要准确。

5 .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年提出“诗穷而后工”,认为诗人境遇越穷,对生活的感触越深越丰富,越能创作“人情难言”,所以越穷越能工作。

作品分析结合欧阳修晚年创作《六一诗话》,主要记载诗人的故事和品评诗,也阐述了理论见解。

这是他的第一部名为《诗之语》的著作,开创了随笔漫谈诗的批评风格和风气,成为后来各家诗的首选。

《六一诗话》的基本逻辑起点是对语言和意义的综合思考,在意义上欧阳修主张艺术真实应该符合生活真实; 在语言方面,欧阳修主张精工雕刻,反对过于草率; 在话语与意义的关系上,欧阳修主张“语义新语工”。

《六一诗话》是欧阳修晚年的作品,总结了他对诗的观念,可见诗内容的重要性与前述观点有所重复。

加深印象1 .欧阳修很尊崇韩愈古文,但他与以前同样推崇韩愈的柳开、石介等人不同,他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道的内容和文的特点,并在韩愈的基础上发展。

2 .欧阳修所说的“道”在传统儒家道路上的发展,主要是关注百事,强调道,即把文章内容与时代社会现实相结合,具有实践意义和为人们所接受的重要性。

3 .欧阳修在语言风格上,和韩愈一样提倡独创性,反对模拟,但与韩愈不同的是,韩愈倾向于追求奇而费解,欧阳修重自然相通。

4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有很长的历史。

在屈原,《九章惜诵》提倡“愤怒抒情”。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列举孔子、屈原、韩非等人的经历后,提出了《发愤著述》。 笔者认为,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因坚持正确理想而受到迫害后,仍继续斗争,发愤成书的。

韩愈也在《荆潭唱和集序》中说:“愉快辞难作,穷言易好”,“不平则鸣”。 认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在胸部造成不公正,借诗表达内心的臆想,宣泄不公正。

其实屈原、司马迁、韩愈、欧阳修都强调现实生活境遇对作家创作成就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