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 葫芦科,瓜科与葫芦科
张叔勇摄
张叔勇
今年暑假,在湖北省西部北部山区采集了样品,顺便拍摄了感兴趣的动植物。 其中有葫芦科甜瓜。
平时和身边的朋友聊起葫芦科植物,南瓜、西瓜、黄瓜、苦瓜、丝瓜、葫芦等都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甜瓜这种植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王瓜一名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关于王瓜的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名为性苦寒,为土瓜; 二十四节气中,立夏也有三候王瓜生一说。
不过,甜瓜的别名非常多,在后世流传多次,误用混用的情况也很常见。 有时也把黄瓜称为甜瓜,这是荒谬的。
宋朝的《图经本草》中,关于王瓜的记载相当详细,“四月王瓜生,即此。
叶如茑,圆而不缺叉,带刺如毛。
五月开黄花; 花下结出像子弹一样的果实,碧绿成熟”。
唐朝的《唐本草注》和明代的《本草纲目》也有同样的陈述。
王瓜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名为“主消渴内痹痹血,月闭,寒热,酸痛,益气,俞聋”。
不过,与东方田鼠属植物相比,王瓜入药知名度相当低,至今仍只在辽宁、宁夏等地使用。
作为葫芦科植物,还可以吃哈密瓜的果实和叶子。 在《尔雅》中被称为“蒠菜”。 陆玑是《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香瓜叶说:“煮了煮,很滑,可以煮食。” 茹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叶菜。
给这群人拍照的时候,远远地就能看到两个上了年纪的山民走过来,所以我请了两个老人告诉我这种植物的名字。
没想到一位老人对这种植物很熟悉,他介绍说这种植物在当地叫“老鸻枕”,果实可以吃,但不好吃,但不惹人生气。
据古籍记载,王瓜有许多别名,宋朝的《图经本草》就有一名古鸻瓜。 据说是因为乌鸦喜欢吃这样的植物而得名。 古鸻枕应该也是同样的说法,但典籍中没有记载。
没想到这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在这一刻让我真切感受到。
看着两位老人消失在蜿蜒山路的尽头,我感慨万千。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乡土文化传承,随着农村人口城市化热潮的持续,恐怕很快就会日益消亡。
在这座高山的山顶上,近年来新开设了蓝莓采摘园。
沿途的原生植物被砍伐了很多,被种植在广阔的波斯菊上。
恐怕在管理者眼里,种外来的大波斯菊看起来更贵吧。
不料原生态遭到破坏后,看到大量苎麻在空地上肆虐,苎麻夜蛾暴发,我去的当天满地都是爬来爬去的幼虫,几乎站不稳。
林木遮挡越来越少,当地麻雀喙、鹎等鸟类在食用苎麻夜蛾幼虫时也越来越少撤离,生态防治效果大幅下降。
这样的结果可能是这些管理者们没有预想到的。
这个季节,当地开花的植物不少,除了藤本甜瓜,路边还有青绿色的植物,蝴蝶兰、九头狮草、川续断等草本植物,如果选择这些组合来美化沿途环境,无论如何都要比只种波斯菊更具文化内涵
《中国科学报》 (2017-09-15第四版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