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典型的,苏格拉底产婆术的由来
苏格拉底《产婆术《我意识到无知》是苏格拉底的自我评价。
苏格拉底被当时的古希腊人称为“最有智慧的人”,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离不开我们今天说的产婆术。
“产婆术”,顾名思义就是代人接生。
在苏格拉底那里,他称老师为“知识接生婆”。 因此,他所讲的“产婆术”是对知识的传递,是灵魂的升华。
“产婆术”的灵感来自苏格拉底的母亲。 她是接生婆,老了生不了孩子,却能给别人生。
苏格拉底一贯主张自己无知,但能给别人带来知识。
“产婆术”是苏格拉底求知的工具,往往进行问答式教学,让学生自身认识自己的认知矛盾,从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最终获得真理性认识。
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实性的唯一标准。
所以,“产婆术”的巨大弊端也随之显现。 它只适用于已知,而不能探索未知。
但无论如何,“产婆术”是西方第一次启发式教育的展示,具有很大的时代意义。
而同时代孔子所提倡的“不生气、不动手”,也是启蒙教育的体现,主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给予启发。
“产婆术”的四个步骤依次是讽刺、助产、归纳、定义。
讽刺是通过提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即帮助真理的产生,给学生意见指导; 所谓总结,就是从个性中总结共性,达到一反三的效果; 定义是将个别的东西纳入一般概念,也就是所谓的运用。
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得真理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概括能力。
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我照顾他们出生时的灵魂,不考虑他们的肉体。
我这门艺术最伟大的地方在于,我可以用多种方式考察年轻人的内心是虚幻的错觉,还是洞察的看法。”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产婆术”具有一定的条件性。
首先是教育对象,受教育者需要探索真理的意愿和热情; 其次是受教育者的素质,对探讨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积累; 最后是受教育者的能力,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也就是说,适用范围有限。
但不可否认,在当代中国的教育改革中,引入启发式教学,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迫切的需要。
应试教育中老师教学生知识的做法弊端已经十分明显,但在素质教育尚未普及的当前,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启发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