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垂体微腺瘤诊断标准,垂体微腺瘤ct影像表现

【垂体解剖】

垂体位于下丘脑的腹侧,为单卵圆形小体。

是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它产生的激素不仅关系到身体骨骼和软组织的生长,而且影响内分泌腺的活动。

垂体分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

垂体由神经部分和漏斗部分组成。

垂体租用漏斗与下丘脑相连,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窦上垂体窝,外包有坚韧的硬脑膜。

位于前方的垂体来自胚胎口凹顶的上皮囊( Rathke囊),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 位于后方的垂体较小,第三脑室底向下方突出形成。

成人垂体大小约1*1.5*0.5厘米,重约0.5-0.6克,女性孕期可稍大。

【病理与临床】

垂体微腺瘤来源于垂体前叶,是一种直径10 mm的垂体腺瘤,局限于鞍区,是一种常见的颅内颅外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0%,鞍区肿瘤的30%~50%,多发于年龄15~41岁的女性

临床表现包括视力障碍、垂体功能减退、阳痿、头痛等压迫症状; 内分泌功能异常等。

【影像学表现】

1. CT

垂体高度异常:垂体微腺瘤40%~80%垂体高度增加,但超过垂体正常高度(男7mm,女9mm )的标准不是绝对的。

垂体内密度变化:快速注射造影剂后立即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垂体无血-脑脊液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入快、廓清快,但肿瘤血液不及垂体丰富供应,对比剂进入慢、廓清也慢。

垂体上缘隆起:约80%垂体微腺瘤表现为垂体上缘隆起。

隆起在中央,在一边更有意义。

垂体柄偏移:单侧生长的肿瘤使垂体柄向另一侧移动,占20%至30%。

腺体中间的肿瘤,可以缩短垂体柄。

鞍底骨质改变:冠状面扫描显示鞍底骨质变薄、凹陷、侵蚀,占60%左右。

2. MRI

一般采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3mm )检查。

T1WI上的微小腺瘤呈低信号,多位于垂体侧,伴出血时为高信号。

T2WI上的微小腺瘤呈高信号或等信号。

垂体高度增加、上缘隆起、垂体柄变形等表现与CT相同。

Gd-DTPA注射后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延迟强化,后期略低于垂体,或高于垂体。

垂体微腺瘤

冠状面T1WI和T2WI平扫表现为垂体左侧上缘隆起,垂体左侧结节呈等信号; 增强扫描早期正常垂体明显强化,结节呈低信号; 增强晚期病灶强化,但仍为低信号

垂体微腺瘤

冠状面T1WI平扫提示垂体右侧上缘隆起,垂体右侧结节边缘清晰,呈等信号; 增强扫描正常垂体明显强化,结节呈低信号;

【鉴别诊断】

1 .正常隆起的垂体青春期、经期妇女和妊娠期间垂体体积轻度增大,且信号不均匀,但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2 .垂体良性增生由于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等垂体腺靶腺器官功能减退,反馈刺激垂体引起垂体腺增生增大,临床经原发治疗后垂体大小可恢复正常。

这种良性增生动态增强扫描也均匀加强。

3 .垂体Rathke囊肿Rathke囊肿常见,大多数无症状,极少数由压迫周围结构(视交叉、下丘脑、垂体和垂体柄)产生。

其典型表现为位于垂体前后叶之间的直径约0.3~1cm的圆形异常信号,囊肿内信号变化多样,T1、T2可高可低,增强扫描无异常强化。

4 .垂体蛛网膜囊肿的MRI表现与垂体微腺瘤相似,但不同的是与脑脊液相近的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各时段无强化。

转自公号:影像医学梁小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