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亲历者讲述,亿万中小学生每年的教材是这样印出来的!

开学日

9月3日是全国大部分中小学开学的日子。

孩子们手里拿着有墨水香味的教科书,进入了新的学习阶段。

看到这一情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事业部主任沙晓青特别高兴。 因为这意味着今年秋天人教版教材提供型任务又圆满完成了。

其实,沙晓青高兴的还不止这些。

作为从事中小学教材租赁型工作31年的“老人”,沙晓青深深体会到了铅与火、光与电、数与网——人的教科书印刷术“三级跳”,给人教社教材租赁型和出版工作带来的便利。

这个“三级跳”对中小学教材印刷业乃至整个印刷业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铅版时代的技术变革故事

时维1987年7月,毕业于北京印刷学院印刷机械系的沙晓青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小学教材租赁型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小学教材的印刷情况,如沙晓青介绍的,人教社向全国提供活字版模板的流程是从前期的制版到活字铸造,再到打出模板。

然后去机场,去车站,装车,下车,托运,打印教材,直到模板送到印刷厂。

纸型

一科教材纸型一套,分为4个大包,30个省(区、市) 30套纸型,分为120个大包。

“尽管那时还是个年轻人,却扛着120个大包走了,太累了。

”沙晓青说。

怎么办? “首先需要解决的不是体力的问题,而是一张锌版怎么能做好几张纸型呢? ”“想想看。 一科教材需要面向全国提供几十套几百套模板。

多科教材需要多少套纸型? 人教社印刷用纸类型最多的一年25万张纸型,一张锌版最多可以打七八张。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意外发现,今天人教社史馆的电镀铜版,是解决当时多个纸型问题的“主角”。

铜锌版

这个电镀铜版的诞生对沙晓青来说意义非凡,它是人教社印刷厂的独创工艺,一个电镀铜版可以打上百张模子,大大缩短了印刷前的制版时间。

铜版是怎么做的? 据沙晓青介绍,选择活字捆起来,在上面压上蜡,蜡的形状就沿着活字的形状形成。

然后揭下蜡,涂上铅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硫酸铜溶液有正负关系。 将涂有铅粉的蜡版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块镀铜铜的厚度也只有2毫米,但可以花24至48小时制作镀铜。

镀铜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模板质量,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也就是说,每次编辑、编辑时,都必须根据变更调整版的很多活字。

有时由于文字的移动较大,不得不将一个版整体从头到尾推倒重来。

“那个时候的铅版是堆积如山的。 推倒重来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要再来一次。

”沙晓青说。

要彻底改变这种状态,就需要购买胶版设备,将铅印改为胶版印刷。

但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需要大量的经济建设资金,仅靠人教社自身的资金积累很难完成技术改造,但正好有好消息传到了人教社。

胶印时代的你追着我追故事

这个好消息是有来自世界银行的无息教育贷款项目,有助于将教材的印刷技术从铅印转为胶版印刷。

胶版印刷

1980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法席位。

1988年,中国首次获得世界银行无息贷款,部分用于中国基础教育印刷设备改造,该贷款项目办公室设在人教社。

该项目的大部分资金在各省新华印刷厂购买了海德堡最新四色印刷机,人教社购买了电子分色机等设备。

“世界银行的这笔无息贷款,对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基础教育印刷设备经费不足、印刷设备落后等问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笔钱可以说推动了中小学教材印刷从铅印到胶版印刷。

”沙晓青说。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我国也在努力推动印刷行业的技术变革。

20世纪80年代末,新闻出版署制定了推进排版激光化、照片电子化、印刷高速化、装订联动化、俗称“印刷四化”的计划。

至此,各地新华印刷厂、人教社通过世界银行无息贷款购买的胶印机和照排机,为推动和实现“印刷四化”奠定了基础。

客观地说,“实施‘印刷四化’是有阻力的。

“沙晓青说,当时各省新华印刷厂都把四色印刷机作为宝贝,不轻易使用。

但是没有足够的四色打印机上线,如何实现教材的打印胶印呢? 另外,即使推进书的国际化,也没有适合印刷的纸。

关于纸张问题的解决,沙晓青讲述了一个故事。

1990年,第8套中小学成人教育版教材作为第一套国际化教材被实验,设计为8801230。

为了寻找适合国际开帐的用纸,人教社出版部的同志跑遍了全国8大造纸厂,遗憾的是没有一家造纸厂生产这种用纸。

他说,当时只有规模尚小的山东造纸企业,才能按照规定的木浆、白度、规格比例,生产这种适合国际开本的纸张。

沙晓青当时没有想到,从初期国际上保证开办本教材,到后续第八套教材在全国全面推广,当初某小厂的义举带动了整个山东地区的纸张生产态势。

此后连续三年,第八套人教版教材国际化的实验,为全国印刷设备改造探索了经验。

1993年,国际化的第八套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许多省份的印刷设备已不能满足印刷需求,只能陆续上线胶印设备。 这也带动了印刷厂的新设备改造。

所幸1994年推行教材胶版印刷时,全国各省印刷企业都在推进技术改造项目,阻力不大。 当时,一些省的印刷企业买不起胶版印刷设备,于是利用中国印刷技术研究所开发的树脂版技术,将胶版印版转化为树脂版,再转化为照相、晒版或凸版印刷。

这项发明又是“中国制造”。

此时,从教材印刷技术方面来看,人教社和全国新华印刷厂可以携手前进,但事实并非如此。

原来,从1994年到1996年,全国各省的新华印刷厂购买了胶印机,并停用了铅印机。

但在1997年,人教版高中教材仍然是活字型的,进入胶版时代的各省新华印刷厂都无法印制人教版高中教材。

教材印刷不等人“上课前拿到书”。

一直引领地方印刷行业技术变革的人教社,此时落在了地方印刷行业技术发展速度的后面。

为了适应人教社提供的高中教材活字版,当时的印刷企业必须利用球震薄膜打样技术。

该技术有助于企业完成高校教材的印刷胶印,但印刷质量与照相排版的质量不在一个等级。

“据此,人教社决心全力推进高中教材的激光打印,实现人教版全部教材的移印。

”沙晓青说。

数字时代的远程发布故事

从活字印刷时代到胶版印刷时代,一科教材由四种纸型变成一卷胶片,教材印刷技术的变革解决了许多问题,但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例如,在实现胶版印刷化后,人教社发现邮寄胶片的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在改版和胶版印刷时,会影响教材的印刷质量,研究教材的远程分发技术成为人教社的另一个课题。

沙晓青说:“1998年,我们去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学习远程传版。

但是,我发现人教社完全不能。

因为出版社很多学科编辑室的词典、系统都和报社不同,更不用提各省的印刷厂了。

直到2005年,人教社内排版公司——北京人教聚珍图文技术有限公司才打算购买大型摄影设备和数码管理系统。

招标时,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提出的一系列技术方案,解决了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

从2005年开始,人教社远程传版陆续在山东、安徽、河北、重庆等地开始试点。

电子文件

“将电子文件传输到各省降低了非常大的成本。

2011年第11套人教版教材出版,人教社强势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应用远程传版。

“沙晓青说:“在推进远程分发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技术经验,还积累了管理经验。

例如,如何确保出版公司向人教社提交的电子文件是正确的? 如何防止传输过程被黑客入侵? 如何保护电子文件的版权? 此外,还为在春季或秋季教材打印完成后失效的电子文档设置了有效期。 这样也可以避免印刷企业明年印刷教材时,使用电子文件时出现错误的问题。

“远程发布技术推动了教材制版的数字化。

“人教聚珍图文技术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西今兰对记者说:“以前占用空间的大胶卷捆已经不存在了。

工作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排版制作、前期审核、文件检查、图像处理等多个操作环节。

西兰还对记者说:“以前依靠传统的胶片样品,现在转向数码样品。

但实际上,数码印刷的产品和传统样品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我们依靠专业化的显示设备来模拟后端的打印颜色,从而能够更好地恢复整个生产过程的颜色控制。

目前,人教聚珍公司在纸质稿件与电子版稿件结合方面正在探索一系列流程。

“这一系列过程经历了十几年,从最初的数据规范、前端规范一体化,到中期的远程分发、输出,再到后期的资源共享。

”西今兰说。

企业技术创新是一大步,行业变化是一大步。

改革开放40年,人教版中小学教材印刷技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印刷业繁荣发展势头明显。

本文记载在《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风中、雨中等着夸奖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