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高中数学新高考内容与旧教材差异,新高考高一数学教材变化内容

5月9日,根据教育部的安排和部署,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成都举办了人教a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培训会,全国各地500多名教育研究员和老师参加了培训。

会上,高中数学新教材正式发布! 新版教材将于2019年秋季学期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

这次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2017年12月教育部修订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数学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新教材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高中数学新教材有什么变化?

必修第一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与改革前的内容和顺序基本一致。 必修第1卷中,原创者将A版教材中的必修1、必修4的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变换与必修5不等式的部分相结合,将命题、常用逻辑术语原本选择的内容合并到第1卷的内容中。

必修第二本的内容也融合了原来的人在a版中必修4的向量部分、必修2的立体几何初步、必修3的统计和概率部分,同时也包含了原来修完的多个部分。 从新教材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原来的3视图和程序框图部分已经完全删除,现在只是介绍直观图的概念。

选修课第1卷表明,新教材的作者融合了坐标系和解析几何的相关内容,而且这一本的难度和重点是计算,相对于必修内容难度有所增加。

必修第2卷的内容与第2章比较少,对应的内容是数列和导数的相关知识,但这一改革还是重大的,原本必修第5卷的数列部分直接选入选修模块,与导数合并为一本。

我个人认为,把原本正在修的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合并到数列模块中也是相当合理的。 因为我想现在高二的孩子在学习数学归纳法的时候,忘了前面几列的内容。 但我相信改革后,这样的问题会更好。

最后一本的主要内容是计数原理和概率,部分是线性回归方程,其实总体要求是想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数据处理,此前宣传的数学建模,也出现在选修必修第三本,说明改革后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在数学应用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新教材中每一本书的介绍,可以发现改革后的教材与现阶段教材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点整合

与原版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知识点和体系更加集中,模块之间分类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练习。

)2)难度划分清晰

改革之后的教材,将必修第1卷和第2卷定义为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在必修阶段完成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练习,从高一开始完成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和转换,同时学生的压力逐渐转移到选修部分。

在将来的教育中,高一可能是学习必修的第一本和第二本,但是从高二开始是有选择的学习。 从高二开始难度逐渐提高。

)3)重视基础练习和应用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编写人员考查基础知识,同样在数学学科的应用和数学文化的比重开始加大,每章后面都有实际应用和数学文化的探索,说明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是未来的趋势。 从现在的高考试卷中也可以看出,试卷中逐渐加入了数学文化的相关内容。

重基础、多实践、勤应用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同时,技巧在考试中的应用也逐渐减少,这使整个高考数学考察更加贴近实践。

教材更新后高考数学会有什么变化?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发布。

2019年高考数学考点增删、题型变化甚微,而教育部考试中心旗下的《中国考试》杂志此前密集发布了一系列高考内容改革研究成果。

虽说这些研究成果聚焦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试内容、试题编排和评分方案,但这些成果中提到的新题型,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高考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试题内容的变化不会“一夜之间”发生。 这些新题型很有可能出现在今后1、2年的全国卷和地方卷中。

高中数学新教材发布后,高考数学将出现哪些新题型、命题方向如何新变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高考数学命题专家任子朝曾在《“高考能力考查与内容改革创新研究”课题成果公报》详细介绍过——

高考试卷结构变化

数学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选题、逻辑推理题、数学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数据处理题、例题、开放题等22道题,共150分。

高考数学存在五种新题型

1 .多选题: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存在多个正确的选项。

2 )逻辑问题)以日常生活语言和情景考查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

3 )数据分析问题)提出一些资料背景,以及相关数据,要求考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根据资料提供的情况、原理及猜测等,自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4 .例题:要求考生通过给出已知结论、性质和定理等条件,从干燥试题中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写出符合干燥试题的结论或具体实例。

5 .开放问题:解题开放问题。 解答不是唯一的。 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和探索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命题内容变化

1 .改革后的《考试大纲》不再设置选考内容,所有内容均为必考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评选内容中的“不等式评选”为必考内容,其他两项内容“几何证明评选”和“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不作为考试内容。

2 .数学考试内容根据本科招生要求和不分文科理科的考试要求,在现行理科内容的基础上,删除数学归纳法、定积分、微积分基本定理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知识需要学生进入大学后重点学习,在中学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大。 删除这部分内容知识,不影响中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有利于减轻中学学生的负担。

) )

3 .与现行文科数学相比,文理分科后的数学试卷增加了空间向量、计数原理、随机变量等内容。

空间向量是用代数方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增加这部分内容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有利于降低解题难度,提高解题效率。

计数原理和随机变量的分布是统计和概率的重要内容。

统计和概率是研究现实社会中必然和排他性现象的重要知识,是进入大学学习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的必备基础知识,增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随机思想的形成,有利于进入大学后学习相关专业。

高考数学命题目标的变化

数学科整合原考试大纲中的5种能力、2种意识,形成新的能力结构,即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创新与应用意识。

数学学科要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和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高考数学命题方式的变化

1 .在学科知识网络交汇点和跨学科知识总分设计问题,突出考察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核心素养,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多学科融合,多角度、多层次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

2 .创新试题设计,通过提供数据、图形、表格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设计条件和结论开放、解题方式多样、解题不唯一的试题,提高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让学生打破常规,做出独立判断,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3 .增加应用型问题,密切结合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和科研,用实际数据、现实事件设计问题,使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原理融入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各地高中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数学新教材的? 最早今年9月,最晚2022年!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各省(区、市)将逐步实行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入学,全国各省(区、市)开始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那么,你们省的高中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与高考改革同步进行吗? 高中的新课程到底“新”在哪里? 各科教材和学习内容有哪些新变化? 对2019年及今后的高考有何影响? 接下来学习哥最新重磅解读

教育部《意见》统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度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主动申请的原则,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各省(区)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可以从2019年秋季学期的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浙江、上海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两个试点省份,分别于2014年、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

但是,这些省从2019年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这表明,高中实施新课程的新课程与高考改革并不同步。

根据教育部《意见》,2018年开始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可以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的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根据各地发布的最新方案,湖北、广东、江苏、河北、重庆、湖南、辽宁、福建等8省将从2018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高考综合改革。

但是这个高一学生已经开始使用现有的教材了,所以不能从高二开始暂时更换新的教材。

这说明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和高中考试招生制度的综合改革虽然密切相关,但毕竟是两个领域的事情。

多项改革交替重叠,可能给高中教育教学带来困难和挑战。 因此,没有必要同时推进两项改革。 即使2018届高一学生使用现有教材或开设现有课程,也可以开始高考改革。

根据教育部《意见》,2019年开始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可以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的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其他省份何时启动高考改革?

准确的时间基于各地教育部门的权威新闻。

根据教育部《意见》,2020年开始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可以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的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解读:根据公布的方案,2020年没有省启动高考改革。

然而,这次的《意见》记载了这个时间节点,表示有省可能会推迟高考改革的开始。

准确的时间基于各地教育部门的权威新闻。

据教育部《意见》介绍,到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开始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2025年,新课程新教材的理念、内容和要求将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各年级教育教学环节。

解读:最晚2022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将在全国所有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实行新课程教材,2025年覆盖所有年级。

新艾方教育励精图治14年,根据深耕中高考教育、子女学习特点和本地考试政策定制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及时掌握高考的详细动态,请关注艾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