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李子“消失”后,都市人失去了精神家园。

穿着布衣,一个人穿梭于田间小巷,采摘茶叶; 霜降后,用热腾腾的鱼汤吃烤好的小肠。

出现兴趣后,也可以自己做。 用西瓜皮做酱菜,用玫瑰花做生花饼,用玫瑰熏鸡,在自家的小院里看四季环……由于一些原因,网络上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李子柒的身影了。

但是,请不要忘记这样一个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女孩,和她带来的“向往的生活”。

“李子柒”热门视频

她对微博的关注已经达到2761万,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40亿; 2017年加入Youtube后,李子柒引起海外网友关注,以千万订阅量获得“订阅量最多的Youtube中文频道”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去年,一位越南博主几乎一对一复刻了李子柒的视频,从镜子、剪辑、叙事节奏,到色调、妆容,甚至场景对话,都与李子柒如出一辙。

Youtube上的视频播放量也稳定在百万以上。

不少网友表示,这款“越南李子柒”获得了一个席卷全球的“李子柒”流量密码。

越南的李子柒,和正版差不多

她的老粉一定知道她的很多衣服是自己做的。

从染布、刺绣到剪裁,在普通面料上描绘自己的颜色; 她静静地在桌前画竹子,所用的笔墨和纸砚也都是用烟灰、兔毛羊毛、树皮等经过精心制作的。

一位网友说:“我们11分钟就能看到这个视频,但她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做了那个。

我们没有理由不赞扬她的努力。

“种下花枝,然后慢慢等花蕾,看花开花落,最后作为食物和日用器具。

李子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城市生活的“靠劳动自给自足的艺术化世界”。

“李子柒”视频截图

繁忙的城市生活以压力和浮躁为基调,很多人想远离喧嚣,呼吸自然空气。 李子柒的视频让我们再次认识到“生活与生活”的本来面目。

更重要的是,通过她的视频,我们可以回到《劳作》的原初含义。

劳动,可以真正创造价值,创造生活方式; 格子之间不是每天反复疲劳和无聊,或是昼夜颠倒而筋疲力尽。

2017年播出的综艺《向往的生活》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节目嘉宾住在菇店,一日三餐必须自己采摘完成。

空闲的时候移动长椅,坐在亭子里逗狗聊天。

这种缓慢的综艺连续拍摄了五个赛季,观众们至今仍乐在其中。

纵情山水,诗意田园的热爱,人们似乎亘古不变,仿佛大自然融入我们骨子里的向往。

更不用提文人墨客的笔下,自然增添了一抹亮色。

自然是城市的对照,也是作为镜子的都市人永远的故乡。

不仅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亲近自然也是文学史上一个反复书写的主题,它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保持对“诗意栖居”的想象。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北先生留恋生态文学的作家。

01

梭罗的《瓦尔登湖》生态栖息地神话

读了《瓦尔登湖》的朋友,谁不渴望住在瓦尔登湖畔的小屋呢?

这位“环境圣人”用借来的斧头自己在湖边盖了小屋。

从一九四五年七月四日到一八四七年九月六日,他在这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零两天,一直过着半隐居、自给自足的简朴生活。

而《瓦尔登湖》,是他在自然中思考身体的理解,最终以自己的生活实践为题材写的长篇传记体散文。

当然,作品并没有完全记录梭罗两年多的生活,而是压缩到了包括四季在内的一年。

从充满活力的夏天开始建设瓦尔登湖畔的小屋入住; 经过秋冬,终于见证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这个季节的框架包含着作品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夏天成长,秋天收获,冬天沉思,春天新生或觉醒。

当然,这个季节不仅是自然的季节,也是生命攸关的季节。

有趣的是,《瓦尔登湖》不仅仅是一部岁月宁静的文艺小说,文章中有许多风格多变的语言。

例如,梭罗在开头的《经济篇》(economy )中这样写道。 “大多数人在心里过着绝望的生活。 听天由命,就是对这种绝望的肯定。

“为了激励人们简化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他主张:“一个人放弃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富裕。”

而且,“瓦尔登湖”一方面表现了现实而美丽的物质的存在,另一方面比喻了看不见的超验的精神存在。

在《瓦尔登湖》中,不仅可以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可以看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

特别是在工业文明扭曲人性、异化自然的时代背景下,梭罗的《瓦尔登湖》无疑对此是广泛的批评。

02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 :自然诗传统奠基之作

威廉华兹华斯,“湖碇派”杰出代表人物,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

维多利亚时代,很多人把自然和华兹华斯的诗理解为同质的关系。

1798年,他与柯尔律治合作出版了《抒情歌谣集》(LyricalBallads )。 1800年,这部著作再版,增加了华兹华斯解释诗歌新理论的《序言》。 1802年,诗歌理论更加丰富,第三版增加了华兹华斯的新作。

威廉华兹华斯

据他理解,诗应该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其题材应该来自“卑鄙的乡村生活”,所用的语言也应该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真正使用的语言”。

简而言之,诗歌创作必须植根于自然世界。

只有这样,人的热情才能“美丽地融入永恒的自然形态”。

但是,“自然”不是华兹华斯简单的物质。

他是个细心的博物学家,经常关注他周围的物质环境,包括动物、植物、风景和天气。

同时,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文学艺术家,认为“心是创造者,也是吸收者”。

他主张逆转人类权利与自然权利的关系,从“自然权利”通向“人类权利”。

《采坚果》描述了一个男孩穿过森林去摘坚果,破坏了自然的宁静。 “于是我站了起来/把树干拉到土里/发出咔嗒的声音/这是残忍的破坏”——似乎是工业革命对自然的入侵。

所以他最后说:“从今以后,亲爱的姑娘,带着温柔,走在树荫下,用柔软的手,触摸——林中有精灵。

03

阿来的《山珍三部》:写天、地、神、人被欲望撕裂的悲歌

1959年,阿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山寨。

199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 2010年以来,他的《山珍三部》,即《三只虫草》 《蘑菇圈》和《河上柏影》系列中篇小说层出不穷。 2019年,他为2008年汶川地震创作的长篇小说《云中记》问世。

“山珍三部”直截了当地体现了他对青藏高原生态的关注,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虫草、松茸、岷江柏,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珍贵礼物,离不开现代追求金钱和权力的人的感恩,他们反而不知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

在无节制地追求经济效益和无限欲望之前,三只虫草被用作“收购”、“馈赠”、“贿赂”的工具,母斯炯精心呵护的菇圈毁灭,原本遍布峡谷的岷江柏也被困其中,走向衰亡。

“柏树的枝叶越来越稀疏,颜色也蓝得不记得了。

被混凝土困住的根无法自由呼吸,天空中的雨水和凝结的夜露无法突破混凝土的封锁渗透到根中。

宫崎骏漫画《风之谷的娜乌西卡》第二卷

这是自然的悲伤,也是人难以逃脱的囚笼。

但是,即使藏区这片神圣的净土渗透了来自社会的毒素,阿来依然没有放弃对美丽的追求。

人性中的温暖和明亮终究有助于重建失去的生态家园。

正如他在《三只虫草》序言中写的:

即使这个世界看起来还在走向贪婪和罪恶,我也想对人性有一个温暖的憧憬。

在18世纪理性时代,政治上动荡,经济上发展粗放,技术上野蛮推行。 在这种背景下,土地和其他自然存在物被彻底商业化,人们的灵魂也空心化、肉体资源化,被全面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大自然,成为众多文学家的细腻写照,暗指对喧嚣世界中上演的一系列人为“危机”的处理与拒绝。

直到今天,我们在充满商业气息的世界里,往往被时代的浪潮冲向一边,在还没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卷进了另一边。

但有一天,我们突然感到莫名的空虚感,仿佛生活不就是这样。

热衷于“李子柒”式的田园生活,也许还是因为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对“绿水青山”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回归一点、沉稳一点。

-End-

编辑:王予立,妍书观点资料参考: 《生态文学讲读》,胡志红图片来源:影视剧截图,Pixabay转载合作请发邮箱: scb01@pup.cn

##20211125本期活动

你喜欢和自然亲近吗? 你向往“李子柒”式的田园生活吗? 在评论区留言和小北说话吧! 小北从消息中选出两位幸运的读者,发送今天的主题图书《生态文学讲读》。

《生态文学讲读》

国内第一本用中文写的生态文学泛读本。

欣赏文体多样、风格迥异、思想多样的生态作品,唤醒人们沉睡的生态良知,培养其自觉的生态意识,提高其生态审美能力。

点击书的封面,可以直接购买书

你和大自然多久没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