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的“反对和违抗”,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你说的对吗?
兔妈妈的课,孕婴知识,育儿心得,孩子的心理,关注我。
#孩子在父母身边长大#
9月,父母去上海旅行的那一周,是我生了两个孩子后最崩溃的一周。
3岁的女儿,10个月大的儿子。
两个同时感冒、咳嗽、发烧。
在病情好转的第三天晚上,我向她寄去了她有生以来最大的愤怒。
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她这么叛逆固执。
当晚凌晨4点,女儿突然醒来,说要给祖母打电话。 我安慰祖母马上回来,叮嘱她不要哭。 否则,你会吵醒在旁边睡觉的弟弟。
她说要喝奶,婆婆说她要冲,但她要我去,冲后用凉水冷却,说奶不烫,我也照她的意思做了。
到了能喝的时候,也不肯喝,还说热,几次劝,结果把弟弟吵醒了。
她还在生我的气,一直压着的火终于受不了了,用手打了她的屁股和手。
但是,她仍然不屈不挠,采取坚决抵制到底的态度。
不管我怎么歇斯底里,说什么都没用。
最后把奶瓶放在床底下,她说要被老鼠喝,才喝了奶,睡着了。
女儿一岁的时候很聪明,为什么最近越来越叛逆了呢? 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有或者正在经历类似的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找了很多儿童心理书籍,观察了13个孩子得到了答案。
什么是“对立违抗”? 叛逆性障碍又称对立叛逆性障碍,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明显的服从、对抗、消极抵抗、刺激性和挑衅等厌烦行为特征。
对立性障碍的基本特征是反抗、敌意、对立、挑衅、粗野、不合作、破坏行为,往往出现在童年早期,青春期达到高峰。
这些特点决定了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其实,认真观察之后,在父母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一般会出现难以交流的情况。 “对立违抗”的表达方式是,孩子首先把攻击面设定为最亲近的人,所以父母最先成为孩子们的攻击对象。
“对立违抗”是出于什么理由? 面对孩子在反抗阶段屡犯错误的行为,作为父母的我们总是以很高的“权威”来强迫孩子说话。 例如:“再做我就揍你”、“你不听话我就不干你了”、“你不做作业我就马上关掉电视。 以后不许看了。
”等。
类似的话,父母往往会无意中脱口而出。 包括我自己在内我都说了很多次。
但是,这种暴力的语言对孩子们完全没有效果。
孩子长期受到这样的语言威胁,受够了自然,久而久之,十有八九会进一步加强孩子的叛逆心理。 时代在变化,孩子在成长,所以他们的反抗总是有根源的。
生气的第二天,我平静地和女儿说话,试图理解她的想法,但她什么也没说,似乎不想说昨晚的伤心事。
那天晚上,我也后悔自己的“暴力行为”,同时也在不断反省自己过去的言行。
可能有些父母像我一样,发现强权解决不了问题,也无法安抚孩子的反抗,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有些人以为是告诉了孩子,但孩子听了,就觉得是交流,但令人意外的是,这种错误的交流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父母们也没有必要过于担心。 反抗既不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也不是不能解决的难题。
要想真正与孩子沟通,父母们不妨这样做。 1、作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与父母沟通的困境是每个父母都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存在着很多家庭。
2、改进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采用“听”的形式,设计问题内容,运用技巧性的“听”去了解更多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3、建立多种沟通渠道。 交流不仅是语言,还有动作、行动等。 例如,孩子和你“对立违抗”的时候,通常什么都不说,害怕,目光炯炯,甚至心怀憎恨。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生气。 你和孩子的心离得很远。 如果我们用别的方法抱着他,对他说:“你这么做,妈妈又生气又伤心。”反而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你。
同时,孩子不觉得父母用压抑的方式教育,强迫接受。
4、具体化沟通问题。
孩子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最好坦率地把存在的问题简单地告诉他,并告诉他具体怎么做。
避免话题冗长、空洞的交流。
例如,“学习吧。 再怎么任性,也没人喜欢和你玩”这句空洞的话,不仅没有交流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5、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安全感。
细心的父母可能发现孩子缺乏安全感。 特别是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即使你在骂,孩子还想让我们拥抱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可能是不自觉地害怕被抛弃,或者是错误地撒娇。
但是,生气的父母越是寻求孩子的拥抱,要么无视他,要么就这样走开,要么就越大声欺负他,孩子就越生气。
判例:上周末我和家人逛超市时,在玩具柜台看到一个男孩坐在地上打滚。 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想买奥特曼。 父母说房子很多,他想买是因为价格贵。 一开始男孩沉默不语,但他不肯走。 母亲来责骂,一点用也没有。 奶奶也来责骂,开始哭了起来。 两个大人一起数他。 孩子的心都碎了吧
最后父亲来抱起他,回去把家里所有的奥特曼都摆了出来,看有没有一样东西,说没有就买,这个才可以回家。
看! 孩子最无理取闹的时候,往往也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
把他抱起来,你觉得他是谁理解他,珍惜他。
教育孩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如果父母妨碍了与孩子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在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放低姿态,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
多支持、鼓励、严厉谴责、少骂人。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心理,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因此,作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努力改善沟通技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里是兔妈妈的课,更多了解孕婴知识、育儿心得、孩子心理,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