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在我的斜杠生活中,阅读博主这个角色是不可或缺的。
你是谁? 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面对这样的人生折磨,木瓜移动的创始人沈思回答说:“重要的是忘记‘你是谁,应该做什么’,问问自己想做什么。”
”
上了最好的中学、大学,出国留学,拥有一份好工作、一套房子和一辆车。 沈思27岁之前的人生,在人们心中被设定为“别人家的孩子”。 清华——斯坦福——谷歌,但她知道这不是真正想要的。
2008年,27岁的她离开谷歌,与清华后辈一起创办了木瓜移动—— Saas和一家专注营销的科技公司,目前已有10000多家企业成功出海。
女职员? 工作狂? 这些刻板印象不足以概括沈思的人生。
她是一名舞者,——年加入清华国标队,跳了20多年舞,去英国黑池参加过国标舞大赛,至今仍有每周跳一次舞的习惯。
她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住在旧金山的时候,每周都去冲浪。她曾跳伞、滑板、潜水,该考的驾照都考了; 她爬雪山摔断腿后,马不停蹄地缠着绷带去黑池参加比赛。
她更是隐藏的读书博客——在个人微博账户上经常分享自己读过的书。
最新推荐的书是科技企业家、神经科学家杰夫霍金斯的《千脑:一种新的智能理论》(aThousandBrains ),她称之为《上帝之书》。
《A Thousand Brains》
Jeff Hawkins着
Basic Books,2021-1
她这样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 首先,弄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 其次,克服不安的——对她来说,“除了死亡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最后,在确认以上两点后,全身心地投入。
木瓜创始人沈思/回答者合影
斜线的时间管理学
硬核读书会:你的身体有多重身份的交集。 你是如何兼顾工作和生活的? 也就是说,是你常说的“work-life balance”吗?
沈(首先,我有一个明确的长远目标,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过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其中之一是工作和生活并重,包括工作中做什么,生活中做什么,以及我的家人该怎么办,都有明确的目标。
基于目标,我会推回去。 在不同的阶段,我的重点是什么? 我的时间应该怎么分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经常读。 我的很多做法也遵循了书的指导。 例如,确定目标后,应该如何管理时间。
也就是说,对事物划分优先顺序:重要、紧急;重要而不紧急的; 不重要。
这需要充分的自律,区分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但总是需要给重要和不紧急的事情分配更多的时间。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更有计划。
处理了重要的事情、不紧急的事情,重要的事情、紧急的事情就少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美]斯蒂芬考维着,高技勇/王亦兵/葛雪蕾译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5
大家都需要有管理自己时间和目标的体系。 明确了这个体系,就可以同时拥有很多身份。
硬核读书会:你还有一个隐藏的身份——阅读博主。
你的读书习惯是什么样的?
沈思:纸版很多,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就看电子版。
一些我认为有用的书会在微博上分享给大家。
读书是我的爱好,有时是我业余时间的放松方式,所以我什么都能读书的时候都读。 时间也很碎片,每次读一两个小时。
硬核读书会:请列举几本对你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书。
听说你高中时读了比尔盖茨自传《未来之路》,从此萌发了创业的想法。
沈思: 《未来之路》告诉了我一个叫比尔盖茨的人。 是他让我思考了如何创业,做什么。
但不是这本书让我产生了创业的想法,而是因为妈妈是企业家,所以我自己一直倾向于创业。
比尔盖茨对沈思影响很大。
小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它帮助我和解。
之后,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我20岁上研究生那一年读它开始,到现在已经20年了。
这本书不是教你该怎么做,而是教你工作的总原则和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它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基本上改变了或影响了我的生活方式。
我每天都在做什么,如何分配时间,以及我对人生、事业、家庭的看法,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人性的弱点》
[美]戴尔卡内基着,朱凡希/王林译
翻译林出版社,2016-6
硬核读书会:你会发现你的阅读兴趣相当丰富,不仅对管理类、科技类、经济类感兴趣,对历史类、文学类也感兴趣。
这个读书的喜好是怎么形成的?
沈思:关于读书的喜好,其实我很喜欢。
我是理科生,文科成绩也很好,从小就对历史系、文学系感兴趣,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看《红楼梦》。
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书,第一本书可能是《红楼梦》。
我从没见过20次。 里面的诗适得其反,背过经典段落。
它让我从审美方面理解了古典文学的美。
《红楼梦》
[清]曹雪芹着/高丽续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12
硬核读书会:很多人和你一样,“时间不多,但我想看柜子里的书”。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亲测有效的阅读方法?
沈思:我觉得《快速阅读》很好。 有几个推荐的方法。 现在也要用。
另外,读书必须分类。
你读它是为了什么? 根据书的不同,你想获得里面的知识; 一些书,你想知道它的观点; 有些书是供你欣赏的——历史,文学类的书对我来说是这样的。
这样的书慢慢读,慢慢享受。
《快速阅读》
[德]克里斯汀葛洛宁著,郝湉译
中信出版社,2010-12
硬核读书会:听说你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沈(我家老二和老三,一个5岁,一个3岁,不太会读书写字,所以以看图画书、听《蔡叔叔的故事》为主。
次子是《西游记》骨灰级爱好者,他听了凯叔叔的话《西游记》,完全能复述。
老板8岁,认字,现在正在读《哈利波特》。
另外,我也喜欢破案、悬疑的题材,在读柯南的漫画。 福尔摩斯——当然是青少年版。
其实,看看孩子的兴趣吧。 对孩子来说,培养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我不在乎读什么。
如果孩子喜欢看武侠小说,就让他看。
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了他的阅读兴趣和相关能力。
例如老板在看《哈利波特》原版之前会担心“书里的英语是不是很难”。 他读的话,看那么厚的英文书也没问题,我觉得越读越快。
他后来不得不读其他不太感兴趣的书时,就不觉得那么难了。
创业与性别无关硬核读书会:在清华、斯坦福、谷歌的经历,分别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和财富?
沈(清华的同学都很优秀,和他们在一起,无形中有压力,同时对自己也有更高的要求,知道做得很好的样子。
这些同学现在都是独当一面的精英,清华校友也特别抱团,大家互相帮助。
对我来说,这是精神财富。
在斯坦福大学,它为我们打开了大门。
我花了很长时间适应了新的环境。 那不仅是物理上的新环境,还有不同的思维习惯、不同的价值观。
在斯坦福,我看到了不同价值观的可能性,促使我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别人给我设定的框架。 这对我很有启发性。
关于谷歌,创建企业的理念和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 创新文化、用技术改变世界的文化也让我不断思考。 我想通过木瓜工作的产品、服务来影响全世界的很多人。
上个月,我们的官宣木瓜移动服务的顾客数量突破了10000家。 这也是非常可喜的成果。
硬核读书会:与男性企业家相比,女性企业家有哪些优势? 对女企业家来说,现在是更好的发展时期吗?
沈思:作为企业家,我很少考虑自己是女人。
企业家是企业家,不管Ta是男是女。 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
有些人认为女企业家更有共感、更敏感,有些人认为男企业家更有魄力,但他们可能抓住了几个魄力不亚于男性的女企业家。
就个人而言,需要考虑的东西,你想做什么? 适合做这个东西吗? 有前途吗? 用什么做得最好? 你的经验,队伍够吗? 你的短板需要补上吗? 还有你的风险预测是什么等等,我觉得有必要考虑得太多了。
关于你是男是女,我觉得没有必要考虑。
当然,如果你是女性,你可能会认为你不能同时承担创业和生子这两件事。
但是,这其实和性别没有关系,你要做的事情会不会和创业者发生冲突呢?
自驾游、高效、创新硬核读书会:木瓜移动如何成为业内少有的996、非内卷的公司?
沈(木瓜移动提倡自驾游、提高效率。 足够自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安排日程的话,谁都能到达work-life balance。
正常工作时间不需要不分昼夜加班,可以获得同样高效的工作效果。
同时,木瓜移动鼓励公司和员工共同成长,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一家让所有员工都感到自豪的公司。 因为我们尊重所有人。
在这里不是领一份工资,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自己能有所成就。
硬核读书会:近两年跨境SaaS市场发展火爆,木瓜出行也带动了SaaS产品的大力发展。
在微博上推荐了《SaaS创业路线图》,你觉得会给公司业务带来什么启发? 你对跨境行业有什么预判? SaaS产品应该如何发展?
沈思:这本书是《吴昊》的作者写的,他在国内做SaaS有丰富的实际经验。
《SaaS创业路线图》
吴昊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5
国内企业主不仅想为你提供SaaS,还想提供更多的派生服务,所以SaaS企业需要为顾客提供配套的产品,提供他们想要的最大化价值。
国内要做的就是处理这部分。 我非常赞同这个想法。 木瓜移动不仅提供营销、电子商务相关的SaaS产品,还提供相关服务。
另外,我推荐《销售加速公式》这本书。 我在谈论SaaS销售。 实际技能非常高。
《销售加速公式》
[美]马克罗格著,高成资本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5
跨境出海行业要看到大趋势。
欧美乃至世界各国对中国供应链的需求巨大,特别是在瘟疫时期,中国供应链经过多年的积累,能力、性价比都很强。
目前,中国的供应链越来越高端,并逐渐渗透到高端制造中。
因此,有一个如何有效地将中国供应链送到世界各地最终用户手中的大趋势,这里有巨大的需求和商机。
我非常看好跨境出海行业的方方面面。 出海的路径可以是ToC、ToB,总体上大趋势非常好。
SaaS产品应该如何发展,是因为SaaS做的是ToB,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整个出海行业都要看每个节点的玩家是谁。
为了更好地为各种企业设计SaaS产品和服务,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他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受访者的照片来源于BIFU原创文章《对话沈思:从硅谷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