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唐河文化名人,唐河的文化遗产

5月底,栀子花飘香季节,91岁的著名作家宗璞回到家乡唐河,一时间新闻铺天盖地。 在这个互联网、媒体发达的时代,有关宗璞的影像、照片、文字报道迅速传播开来。

也有网友留言称,“原来宗璞是冯友兰老师的女儿”,也有人表示“原来宗璞也是唐河人”,唐河一时引发关注。

人教版中学语文课本选用了鲁迅、朱自清、冰心、孙犁、茅以升、叶圣陶、宗璞、余秋雨、杨江等近代作家的文章,他们是雷贯耳的文学大家。

20多年来,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一直被选为七年级语文教材。

不仅如此,《宗璞散文集》是教育部门指定的中学生课外读物。

她的散文曾是十几个省市的高考试题,这在全国作家中实属罕见。

宗璞是万能作家,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优秀中篇小说奖”、“优秀儿童文学奖”、“优秀散文奖”及“中国作家集体奖”、“施耐庵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多项奖项。

她的作品语言优美,文字典雅,主题充满光明和希望,拥有众多读者。

宗璞的文学创作根植于中国大地和传统文化,追根溯源,出发点就在于唐河。

作者采访宗璞(资料照片)

宗璞的眼睛因为做了视网膜脱离手术,不适合坐飞机,所以她只能坐高铁去驻马店,坐车回唐河。

一个世纪前,她的父亲冯友兰去上学,经过唐河到驻马店的路线。

宗璞出生在北京,对唐河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 这个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父亲十几岁就离开了唐河,但他的故乡清水河,巍峨的泗洲塔,却终生难忘。

这次回家,唐河县给予了热情的款待。

午餐会特意安排在迎宾馆杏梅大厅。 杏梅大厅的名字来自祁仪镇冯家故居的两棵树银杏和蜡梅,餐厅北墙上挂着的是冯家大院的照片。

置身杏梅厅,家的感觉如此亲近。

当她吃到香甜酸涩的烤茄子时,她幽默地说,就像《红楼梦》里的茄子一样。 这是游子对故乡深厚的诗意。

接下来迎宾馆把这道菜叫做“红楼梦茄”,我想也许能吸引更多的食客。

宗璞认为自己是唐河的臣民,是唐河中的一员。

她关注家乡的文化建设,30多年前就向唐河县图书馆捐赠古籍《二十四史》和手稿,几年前又向冯友兰纪念馆捐赠家具和父亲的墨宝。

2018年7月,唐河县图书馆举办了“宗璞散文朗诵会”。 宗璟特向唐河小学生们寄语。 学好语文,无论做什么,都要打好中文基础。 善于写作、能说会道应该成为唐河人的特点之一。

2019年4月29日,唐河文学杂志《石柱山》创刊100期,宗璞又发贺词:恭喜《石柱山》出版100期。 我想回去见大家。 我也看看石柱山这座山。

但是,对故乡的愿望没有实现。

去年10月21日,预订了去唐河的票,唐河方面也在准备接待。 出发的前一天,宗璞突然头晕加剧。 她给我打电话说:“安全第一,否则即使发生什么事也救不了10个医生。 向唐河的领导解释,很抱歉,让大家都很惊讶。

我知道。 当时四卷本《野葫芦引》收藏者的作品《北归记》正在修订中,尚未出版。 全国的读者都在等待这部作品多年,不能失败。

她内疚地取消了唐河之行,后来身体时好时坏,甚至觉得回唐河的想法只是白日梦,无法实现。

2019年2月,《北归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一时受到好评,初版6000套立即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再版。

这时,回到唐河的事提到了议事日程。 她说我想回河南省的这个地方玩。 谢谢这个地方养育了一代人。

他多次告诉我不要给唐河添麻烦,只要有住的地方就好了。

踏上故乡唐河的土地时,宗璞高兴地说,白日梦也能实现。

回到唐河的第二天,宗璞回祁仪老家看了看。

从唐河到祁仪镇,平坦的柏油路在田野和挺拔的白杨之间向前延伸。

1945年初,冯友兰、冯景兰兄弟从昆明回来为母亲服丧。 坐牛车,从唐河到祁仪镇走了一天就到家了,现在只要40分钟。

中午,宗璞在冯家院子里吃了一顿难忘的午饭。 这是她第一次在冯家院子里吃饭。

她站在冯家的故居模型前凝视了很久,似乎想把冯家大院的每一个细节都印在脑子里。

时代变迁,从前有几百户人家的院子,现在只剩下银杏树和蜡梅群了。

冯家的老屋不见了,中国哲学却以此为起点走向世界,影响了无数人。

冯友兰先生借用“境界”这个佛教术语来哲学,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他的一生就是把哲学变成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在父亲的影响下,宗璞作品的主题永远是追求高尚美丽的人生,她将父亲的哲学思想融入她的创作,通过文学强化父亲的哲学梦想,展现父女同在的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很好的故事。

宗璞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的,见识了上层知识分子的风采,深刻感知了老一辈学者的思想行为、国家情怀。

在昆明,她和同学们和温一多老师去桂林玩过; 北归后,也和父亲一起去看望了病床上的朱自清老师。

新中国成立后,宗璞随父移居北大燕园,左邻右舍都是大师级人物,他们后来成为宗璞的写照。

正如文学界有“山药派”、“荷花派”一样,宗璞自成一派,她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人物群像的空白。 她是一大堆中国知识分子题材作家,无人能比。 其中也有学者认为宗璞的多卷本《野葫芦引》系列小说将改变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乡的山水、人情、美景令宗璞兴奋,在唐河说:“有家的感觉。”

她早餐一定吃“梧桐蛋”。 我也喜欢胡辣汤和唐河凉粉。

宗璞本来想在唐河呆几天,慢慢感受家乡的变化。 我想去唐河划船,去马振抚,闻闻栀子香,去唐河过端午节。 但由于随行的女儿因公,她们不得不匆匆结束了这次家乡之旅。

离开唐河的时候,宗璞特地叫我从“友兰湿地公园”去。 她想看以父亲名字命名的湿地公园的样子。 在这里品尝花柳之意,感受风的温暖。 就像投入父亲的怀抱一样。

宗璞笑着说,父亲一辈子都生活在哲学世界里,四个孩子从来没有抱过一个。 小时候的宗璞在作文中说,一个人家里有妈妈就足够了。 有没有父亲不重要……车走在友兰湿地公园的平坦路上,车窗外绿意盎然,阳光普照,这是冯友兰父女魂牵梦绕的地方。

宗璞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祁仪中学和友兰高中送书,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影响唐河新一代的人生。

我建议她写唐河家乡的散文。 “名家名篇”让唐河的名字广泛传播是因为文化的影响力。

听说,唐河计划把祁仪打造成“哲学小镇”,这是个很好的主意。 中国现代哲学正是以此为起点,中西新旧交融焕发出新的光辉。

我个人认为,作为哲圣的故乡,唐河其实代表着“边界”。 这里是心灵的故乡。 而打磨这张名片的人,正是信奉“极其清晰中庸”的冯氏的父女。

打开宗璞的著作,或在网上搜索“宗璞”两字,就是宗璞,原名冯钟璞,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1928年7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唐河县……作者:许进安(作者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辑,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