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实践模式研究,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创新思维研究
高校是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综合素质人才的重点基地,声乐学科是高校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要求。
当前,在创新教育视域下,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开展高校声乐创新教育,有效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近年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把教育为本、以德育人的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转变教育观念和思路,找到声乐教育的突破口,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优秀实用型、复合型、个性化声乐人才
一、创新教育视域下高校声乐教育常见问题
一是声乐教学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声乐教学继续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过程大部分是师范生、与学生唱歌,师生之间交流较少,严重限制了声乐教学的知识范围
二是声乐教学内容设计缺乏合理性。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一些高校不重视理论教学,只关注实践训练,或者不能全面讲解声乐理论知识,学生只是反复练习发声和作品演唱,声乐教学有功利化倾向。
另外,从声乐教学细节上来说,在教材使用、科目设置、课程体系等方面,沿袭了音乐学院传统的固化模式,阻碍了创新教育的开展。
三是声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同。
目前,部分高校声乐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声乐教师只注重教学大纲和专业技术学习,“学院派”理念较重,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声乐教学的社会化、市场化要求。
二、创新教育视域下的高校声乐教育对策
1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目的,侧重于创新的教学手段、活跃的课堂气氛和丰富的教学内容。
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
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声乐条件和专业技能的差异,要求教师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如学院定期开展校区旅游团活动,为学生提供多种课后练习形式,搭建艺术实践舞台。
2 .持续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方法。
只有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否则,只不过是空谈。
近年来,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对声乐专业课程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以社会需求为课程设置依据,合理、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丰富选修课程,更好地将课程与社会接轨。
同时,学院根据学生自身情况,个性化设置课程,更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学院还将加强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有优秀声乐属性的学生。
如定期举办艺术经典歌曲、经典歌剧剧目观摩课,增强学生参与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在讲解欣赏歌剧作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了解学生的艺术个性和个人情感,使学生在愉快和谐高雅的艺术氛围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声乐表演修养,实现教学目标
3 .建立多样性评估机制
在学生成绩评价中,传统高校一般都是按照既定的声乐教学目标和标准来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存在着评价机制单一、评价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改革创新声乐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推出了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引入和兼容学生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实践创新、审美修养等多种评价机制,更加合理、公平、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教师还根据学生评价结果,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尊重和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并重的形式
4 .不断增强师资力量
增强声乐专业教师队伍的力量,提高声乐专业教师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严格师资队伍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学院针对社会市场需要、我校学生特点和教育需要,不断建立“请进来”与“请出去”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培训与发展体系。
另一方面,学校引进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高素质、专兼职相结合的声乐教学师资队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中的优秀人才来学校开展讲座和培训; 另一方面,定期组织院内教师参加培训、观摩活动,鼓励声乐教师参加国际国内交流和重大艺术赛事,为教师成长提供更多、更便利的机会和条件,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优质教师队伍。
同时,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奖励机制,深化学院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切实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让真正的教师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单宏健)
《中国教育报》 2020年09月24日第7版
作者:单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