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课程如何与主课程相得益彰,辅课程如何与主课程相得益彰的融合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幼儿教育改革的核心。
幼儿园层面的课程改革主要有三种方式。 其一,整体构建园本课程体系,构建方多为师资优秀、有丰富实践积累的幼儿园。
其二,在幼儿园的基础上实际对省编教师用书进行园本化改造。
其三,挖掘适合幼儿园的课程,形成小课程,又称“辅助课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尝试构建辅助课程。 这种方式既依托省编教师用书确保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又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本区、本园的资源用于教育。
但在构建过程中,在幼儿园、教师层面也出现了很多混乱。 例如,辅助课程与主课程的关系如何定位? 副课程是如何包含在主线之中的? 以幼儿园的编织课程为例,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子课程目标
使主线的目标更加具体化
在目标定位上,辅助课程目标定位应与主课程有机融合,使主课程目标体系更加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首先,用儿童整体发展的视角确定辅导班的目标,使主线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主线有完整的儿童发展目标体系,这确保了所提供的教师用书的有效性,在目标体系的构建中,主线必须与主线相一致。
以编织课程一级目标为例:
艺术领域:编织活动中绳、布的颜色搭配、搭配创作,非常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
社会领域:了解历史、使用家乡常见的原生态材料编织等,可以促进幼儿对中国、家乡的认同感;在编织过程中与他人的沟通、合作等,可以提高幼儿社会的交际技巧。
科学领域:平面编织、立体编织、组合编织等,有助于幼儿空间思维的发展。
语言领域:编织活动中大量的考察、调查活动,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健康领域:编织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幼儿的编织作品可以转化为网兜、网、辫子等有趣的体育器械,让幼儿更加喜欢体育活动。
由此可见,新课程根据主线的各个领域进行了细分。
新课程目标体系的表现与主线完全一致,确保了新课程对孩子发展的促进作用。
其次,以儿童发展特点细化辅助课程目标,可以使主课程目标更加丰富和完善。
以幼儿园编修课程第一阶段的水平目标为例,辅修课程在目标确定时对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有清晰的了解,完全能够符合儿童的发展需要(见图表1 )
细分辅助课程目标对主课程关注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共享能力等,具有非常具体的指向,既明确了如何引导教师实现目标,又丰富了实现目标的多元路径。
子课程的集体活动
使主线的主题更加丰富
子课程的集体活动如何进行?
一个方法是纳入主课程的主题。
使新课程集体活动与主线主题自然链接,巧妙融入主线教学主题,可以很好地解决主线部分集体活动与幼儿园不契合的现状。
以省编教师用书类主题“礼物”为例,融入编织活动的主题内容更加丰富。 (请参阅图表2。 椭圆形部分是追加的辅助课活动。
另一种方法是独立成为主题。
主线基本上是把省作为地区来考虑的,但是一个省的差异非常大,有沿海城市也有山区。
这必然导致主线部分主题因资源、地理位置而无法实现。
这时,辅助课程中比较丰富的集体活动可以独立地组成一个主题来补充。
辅助课程自由活动
让特色区域真正有趣
幼儿园区域是园本课程的重要实施路径,强调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
常态区域一般涉及科学、美术、音乐、语言、生活等领域,而助学课程因其明显的特色,整合资源成为非常吸引幼儿的区域。
班级特色区域:分解辅导课,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内容、材料、指导方式,在各级设置特色区域。
例如,小班投入一定硬度的毛茛、软电线、鞋带等形成编织区域; 中班用投入纸条、布、尼龙绳等形成编织区域; 年长组投入毛线、稻草、麻绳等形成编织区域。
幼儿与不同材料的绳子和线相互作用,创造出有创造力的无限编织物。
全园特色专用工作室:辅助课程多基于开发时本园可获得的便利资源,有利于材料获取,这为全园特色专用工作室开发提供了保证。
以针织课程为例,针织物丰富度:涵盖丝、绳、原生态针织物等; 编织历史的生动性:能够表现所有参加者收集的各种有历史的编织的编织方法的多样性:编织材料的多层提供,编织图的多样性。
这样的专用工作室可以满足全园年龄、能力、兴趣幼儿的探索和操作。
特色环节:辅导课关注材料的提供,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辅导课常用材料投放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满足幼儿随时操作的愿望,形成幼儿园独特的文化。
例如,利用走廊、楼梯、拐角等设置各种编织角。
辅助课程的兴趣活动
让主线的个人活动更有个性
目前幼儿园课程提倡关注个人、团体活动,而省编教师用书比较完善的是团体活动,个人、团体活动的内容比较薄弱。
辅助课由于其灵活性,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
子课程融合节日活动,派生特色节日活动。
庆典因为迎合了孩子的兴趣,深受各幼儿园的喜爱,但如何尽量避免重复幼儿的三年庆典,是很多幼儿园的困惑。
辅助课程可以巧妙地解决这个难题。
例如,将编织课程引入节日活动中,可以选择适合各年龄段幼儿认知特性的小活动。 它有助于幼儿理解各自节日的要素。 例如,作为春节编织音乐的我喜欢中国结。
子课程关注亲子互动,丰富亲子活动内涵。
子课程基于幼儿园实际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倡导家长、社区共同支持,为亲子互动搭建了桥梁。
在编织活动中,有经验的家长经常被邀请到活动现场。 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编织技能,让幼儿感受到与亲人相处的喜悦,家长的育儿理念也会得到微调。
新课程重视真实体验,提高幼儿社会实践能力。
在子课程的实施中,要注意挖掘幼儿园周边丰富的资源,尽量让幼儿到真实的地方去体验、调研。
例如,在编织课程中,社区、渔业商店、居民的定期市场场所、竹席工厂、纺织厂都是实践场所,安排幼儿进行调研走访,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编织的立体经验,在编织活动中
(作者是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园长) )。
《中国教育报》 2018年11月04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