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心理学题库,基础心理学试题四
2022年自考《心理学》章节复习题及答案9
8.人在正常情况下的脑电波为β波:13~20cps,频率很快,但振幅不大。
9.人的整个睡眠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脑电波有不同的形态变化。
(1)第一阶段是过渡期,个体感到困倦、意识进入朦胧状态,通常持续1~7分钟;脑电波为α波,频率较慢,但振幅较大。
(2)第二阶段是轻睡期,持续10~25分钟,脑电波为θ波。
(3)第三、四阶段是沉睡期,脑电波以δ波为主,它的频率慢到4cps以下,而振幅极大。人们通常要用半小时达到这一阶段,梦游、梦呓和尿床等现象多在此时出现。
(4)第五阶段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这时通过仪器可以观测到睡者的眼球有快速移动现象,呼吸和心跳变得不规则,肌肉完全瘫痪,并且很难唤醒。
10.关于睡眠的作用,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人经过白天的活动,消耗了精力和体力,需要通过晚间的睡眠来恢复;另一种则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睡眠起着一种保护作用,保护个体也保护种族的发展。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就是说,黑夜睡觉一方面为了恢复机能,另一方面也为了保护自己。
11.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人的心理可以划分为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面。
12.霍尔认为梦境倾向于来自个体的内部冲突。
13.人们的梦具有的特征
(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
(3)睡眠中的外在或内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14.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催眠”一词是由苏格兰医生布雷德提出,并宣称它能够麻醉手术病人从而使它得到传播。
15.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人的受暗示性高低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它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个体对催眠的态度以及对催眠者的信任感;
(2)个体的身心条件与个性特点。
16.催眠者运用暗示性的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称为催眠诱导。
17.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有感觉麻痹、感觉扭曲和幻觉、解除抑制、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18.有些药物在使用后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而使个体的感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心理活动发生变化,这类药物称为心理促动药物。
19.按照其作用的性质不同,心理促动药物可以分为镇静剂、兴奋剂和迷幻剂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