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语言学导论大纲免费下载(2022年10月安徽00541教材大纲)
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为广大考生提供2022年10月安徽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考试大纲下载,并根据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全国自考统考科目考试大纲和教材目录进行整理。 安徽自考大纲的版本并不是每年更新,一般使用的是旧版本。 例如,自考《00541语言学概论》试验纲要使用的是2015版。 关于大纲的调整请以安徽考试院的最新通知为准。 以下供同学们参考。
:
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考试大纲(2015版)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大纲名称 |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版次 |
语言学概论 | 00541 | 6 | 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 语言学概论 | 沈 阳 贺 阳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15年版 |
注: 1、本目录内课程单位包括实践环节单位。
下载: 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大纲
《语言学概论》试验纲要
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初步了解语言的性质和语言的类型,了解语言不同的表现形式要明确语言的符号特性和结构特性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学任务,大致了解语言学的发展过程,包括语言研究的古代传统和语言研究的现代思潮。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了解人类语言
1.1语言的性质和类型,1.2语言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语言符号与语言结构
2.1语言的符号特征,2.2语言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
3.1语言学任务,3.2语言研究的古代传统,3.3语言研究的现代思潮
三.本章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了解人类语言
知识点:
1 .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叫声系统的区别:内容多,有用,可以创造。 人与人交流的其他手段是语言的辅助形式和转换形式。
2 .语言不仅是最直观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志。 古今,语言与民族、语言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3 .从语言随时间变化的角度,可以建立语言谱系分类或语言亲属关系分类; 从语言共时状态的角度,可以制定语言形态分类或语言的结构型分类。
4 .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语言与语言、本体与周边、口语与书面语。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语族,语族; )2)屈折词、孤立词;3 )综合词、分析词。
2 .理解()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2)语言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3)语言谱系分类和语言形态分类)4)话语与话语的关系。
3 .简单应用(1)了解如何区分不同语言和不同方言; )2)解释不同类型语言的主要特征)3)解释为什么说“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
4 .综合应用(1)语言本体知识与周边知识的差异与联系(2)为什么汉语中互相听不懂的吴语、广东话、闽语等仍然属于汉语方言。
第二节语言符号与语言结构
知识点:
1 )语言的符号特征(可以指的、约定的和任意的、不变的和可变的。
2 .语言的结构特性:线性与离散、层次与层次、组合与聚合。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语言符号; (2)能指、能指;(3)约定、任意; (4)不变、可变;(5)线性、离散(6)级、层次;(7)组合、聚合。
2 .理解()1)可以指的关系; )约定性与任意性的关系;3 )不变性与可变性的关系;4 )线性与离散性的关系;5 )层次性与层次性的关系;6 )组合与聚合的关系。
3 .简单应用: (1)语言符号包括哪些不同类型; )2)语言符号的能指范例;3 )语言符号的约定性和任意性范例;4 )语言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范例;5 )语言结构的线性和离散性范例;6 )语言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性范例;7 )语言结构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范例。
4 .综合应用: (1)描述语言的符号特性和结构特性; )2)说明语言符号与其他符号的异同)3)说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
知识点:
1 .语言学的研究领域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扩大。 语言学有各自的领域,也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2 .语言学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是基础科学,以语言本体为核心研究内容。 同时语言学兼具自然学科和应用学科的性质,兼与语言关系密切的周边学科。
3 .语言学的古代传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从哲学思维的角度研究语言,从语言中学习
的角度研究语言,历史比较的角度研究语言。
4 .从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审视语言学当代思潮,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语言学理论
主要有结构语言学、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1)小学) (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 )2)层次分析法;3 )分布分析法; )4)变换分析法; )5)普遍语法。
2 .理解(1)语言的本体研究; )2)语言与心理研究)3)语言与社会研究)4)语言学应用研究)5)语言研究中的哲学思考)语言研究中的语文传统(7)语言研究中的历史比较方法(8)语言描写方法与结构语言学; (9)语言的生成机制与生成语言学( 10 )语言的认知功能与功能语言学。
3 .简单应用(1)了解什么是语言的共时现象和历时现象)2)了解什么是语言分析的历史比较法)3)了解结构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4)了解生成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5)了解功能语言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
4 .综合应用: (1)说明社会需要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2)说明语言学的领域;(3)说明语言学的研究方向;(4)说明索绪尔的主要贡献;(5)说明结构理论在汉语中的应用和发展。
四.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重点:语言与民族、国家的关系; 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与语言、本体与周边、口语与书面语语言的符号特征——是和所指的,可指约定与任意、不变与可变的语言结构特征——线性与离散、层次与层次、组合与聚合; 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本章的学习难点:语言与语言、语言的符号特性、语言的结构特性。
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语音的各种属性,了解语音的表现形式,了解语音的各种记录方式。初步了解汉语音韵分析,了解音节结构的结构形式和特点。了解音素和音位的差异,初步掌握音位总结的原则和方法,掌握音位了解语流音变的儿化、变音、变调现象,了解韵律节奏的停止、轻重、升降现象。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音概述
1.1什么是声音,1.2声音属性,1.3声音的表现形式,1.4声音的记录方式
第二节元子音和音韵调
2.1辅音分析,2.2音韵调分析,2.3音节结构
第三节音位与音位变体
3.1设立音位的理由、3.2设立音位的方法
第四节语流音变与韵律节奏
4.1语流音变,4.2韵律节奏
三.本章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音概述
知识点:
1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2 .语音的物理四要素是指音高、强弱、长短、音质。
3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肺、声带、声腔(喉腔、咽腔、鼻腔和口腔)。
4 .语音单位分为音流、音段、拍子组、轻重音组、音节、音素。
5 .主要注音符号为《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1)语音;2 )语音的物理四要素;3 )语音的生理属性;(4)语音的社会属性;5 )反切法; (六) 《汉语拼音方案》; (七)“国际音标”。
2 )理解)1)语音是指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语音的物理四要素为音高、强音、长音、音质; )3)人的发音器官的结构(4)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5)语音各级单位(6)汉语历史上的一些符号。
3 .简单应用(1)辨别语音和其他语音; )2)解释为什么可以从声音中辨别男女老少3 )了解为什么声音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属性。
4 .综合应用: (1)根据不同材料截取不同的语音单位; )2)说明汉语从古代到现在的一些记音符号和各自的优缺点)3)说明《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第二节元子音和音韵调
知识点:
1 .元音生理分析:开口度、舌位、唇形、元音舌位图。
2 .辅音生理分析: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3 .汉语普通话韵母分类:成分分类法、韵尾分类法、四呼分类法。
4 .汉语普通话声调系统:调值、调类、五度标准调法。
5 .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特点:音节结构的层次结构。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元音; )2)辅音)3)声母; )4)韵母)5)声调(6)音节。
2 )理解)1)元音开口度、舌位、唇形; )2)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3)汉语韵母的三种分类方法)4)汉语普通话的五度标记法)5)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特征。
3 .简单应用(1)了解“标准元音”及其作用; )2)辨析不同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差异; )3)了解元音区别于辅音的特点)4)了解汉语从句的层次结构。
4 .综合应用(1)解释汉语普通话声母和辅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对汉语普通话韵母进行不同的分类)3)说明调值与调类的关系(4)将国际音标作为汉语普通话音节标音。
第三节音位与音位变体
知识点:
1 .音位是具有最小辨别功能的语音单位。
2 .设置音位的方法主要有对立原则、互补原则、语音近似原则。
3 .音位区分特征是指具有区分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音位; )2)音素)3)区分特征。
2 )理解)1)音位是具有最小辨别功能的语音单位; )2)设置音位的三个主要原则: (3)音位区别特征是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
3 .简单应用(1)了解音位与音素的异同; )2)了解普通话音位与音位变化的联系。
4 .综合应用(1)从音位归纳原则分析《汉语拼音方案》; )分析不同材料在不同音位之间区分哪些特征。
第四节语流音变与韵律节奏
知识点:
1 .汉语普通话儿化音变规律:本韵与儿化韵的对应关系。
2 .变异类型: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3 .汉语普通话的变调类型:上声变调、“一、不”变调。
4 )节奏)停、轻重、升降。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1)语言流变; )2)儿童化(3)变音(调变) ) ),)调变)6)停止延长(7)轻重(8)升降。
2 )理解)1)语流的音变包括儿童化、变音、变调等; )韵律结构包括停顿、轻重、升降等; )3)汉语普通话韵与本韵的对应关系; )变音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5)汉语普通话的变调类型有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 (6)汉语普通话的轻音节和重音。
3 .简单应用(1)分析材料中儿化韵的实际读音; 2 )分析资料中发声连读的实际调整值; )3)理解停顿的三种类型;(4)分析语调和字调的差异。
4 .综合应用(1)分析普通话不同儿化韵的实际发音和儿化现象的作用; )分析材料中的变异类型是否为同化、异化、弱化或脱落; )3)分析不同语言对“轻重”的不同利用。
四.本章的董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要点:语音属性语音的表现形式; 语音各种记录方式元辅音分析、音韵调分析、音节结构; 归纳音素和音位、音位原则和方法的语流音变的儿化、变音、变调现象; 节奏的停止、轻重、升降现象。
本章学习难点:语音的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元音和辅音、声母、韵母和声调; 音位与区别特征词的流向变化。
第三章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词汇的性质了解词素的定义和类型,了解词的不同结构形式和“词”的结构特征; 理解词和词的各种词汇分类。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词汇概述
1.1什么是词汇,1.2词汇特点
第二节语言的结构
2.1语素、2.2词的结构形式、2.3“词”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词语的分类
3.1词语分类,3.2“词语”分类
三.评估知识点和评估要求
第一节词汇概述
知识点:
1 .词汇是语言中词语的总和,不仅包括“词语”,还包括“词语”。
2 .词汇产生具有任意性和合理性,表达具有普遍性和民族性,发展具有活跃性和稳定性。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词汇(2)话语(3)话语。
2 .理解()1)词汇是语言中词语的总和; )2)词汇在产生、使用和发展中的特点。
3 )简单应用)根据材料分析哪些语言成分属于词汇,应该收入词典; 不属于词汇的东西不需要收入词典。
4 .综合应用: (1)解释词汇生成中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说明词汇在表达中的普遍性和民族性)3)说明词汇变化中的活跃性和稳定性。
第二节语言的结构
知识点:
1 .词素是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2 .词素类型:成语与失语、自由与不自由、定位与不定位、实义与虚义。
3 )词的结构)直接成词、转换成词、词汇构词、语法构词(形态)。
4 .“词”的特点:结构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种类的特殊性。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1)词素;2 )直接转换成词(3)转换成词;4 )词汇构词;5 )语法构词;6 )单纯词(7)复合词。
2 .理解: (1)词素是语言中有意义的最小单位; )2)词素的四种分类方式;3 )词的四种结构方式;4“词”的三个特征。
3 .简单应用(1)分析具体语言成分是音节、词素还是词; )分析具体词由几个词素组成。
4 .综合应用(1)描述语素分类,分析具体语素所属类型; )说明词素与词的关系)3)了解词汇构词的三种类型,分析具体合成词属于哪种结构类型; )4)了解词语结构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种类的特殊性。
第三节词语的分类
知识点:
1 .词语的多重划分方式: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单纯词和合成词、基本词和普通词、常用词和非常用词、普通话和非通用词、同音词和同形词等。
2 )话语类型:专有名词、惯用语、熟语、咨文、歇后语、缩略词。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1)基本词; )2)新造词、古语、方言、外来语; )3)常用词和紧急用语(4)普通话和非普通话(5)惯用语和读音) )成语和歇后语。
2 )理解)1)词的分类)单音节词、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词和合成词、基本词和普通词、常用词和非普通话、普通话和同形词; )词的类型:专有名词、惯用语、熟语、读音、歇后语、缩略词。
3 .简单应用(1)理解单纯词和合成词的区别; )2)了解汉语基本词的构成和特点)3)了解普通词的构成)4)了解汉语吸收外来语的几种手段)了解常用词与紧急用语、普通话和非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4 .综合应用(1)解释单纯词与单音节词、合成词与多音节词的关系; )2)解释汉语同音词数量多的原因)3)解释词的多种划分方式,归类为具体词; )4)区分缩略语和缩略语。
四.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重点:词汇性质——任意性与理据性、普遍性与民族性、活跃性与稳定性语素类型——成语与形容词、自由与不自由、定位与不定位、实义与虚义、词的不同结构形式; 语言分类,语言分类。
本章的学习难点:词素的定义和不同类型、词的不同结构形式。
第四章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语法的性质和特点、语法与其他语言现象的关系语法研究的范围和目的、语法研究的角度和理解现象的语法单位类型和相互关系明确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和语法意义的主要范畴; 理解聚合规则和组合规则的关系理解词类、短语、句类、句群。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法概述
1.1什么是语法,1.2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征,1.3语法与其他语言现象的关系
第二节语法现象与语法研究
2.1语法研究的范围和目的,2.2语法研究的角度和现象,2.3语法单位
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3.1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3.2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3.3语法意义的主要范畴
第四部分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4.1词语聚合:词性、4.2词语组合:词组、4.3句子聚合:句类、4.4句子组合:句群
三.本章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法概述
知识点:
1 .语法规则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观知识,是本族在使用语言过程中形成的共同“语感”。
2 .语法规则具有的共同性质和特征:高度抽象性、强递归性、严密系统性、相对稳定性。
3 .语法规则和其他语言因素,如语音、词汇、修辞、语境、逻辑等,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语法;(2)语法学。
2 .理解: (1)语法是直观的知识和约定的习惯; )2)语法的性质和特点。
3 .简单应用(1)理解语法抽象性; )2)理解语法的递归性)3)理解语法的系统性)4)了解语法的稳定性。
4 .综合应用(1)举例说明语法与语音的关系; )2)举例说明语法和词汇的关系)3)举例说明语法和修辞的关系)4)举例说明语法和语境的关系)5)举例说明语法和逻辑的关系。
第二节语法现象与语法研究
知识点:
1 .语法研究有不同的范围和目的。 语法按材料分为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按有用性分为教学语法和信息语法,按理论分为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2 .语法研究存在不同的角度和现象,具体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两个规则、核心语法和周边语法两个层面。
3 .语法单位分为三级六类。 第一级为构词层,包括词素和词素组; 第二级是造句层,包括词语和短语; 第三级是表现层,包括句子和句子组。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词素、词素组; )词,词组)3)短语,短语组。
2 .理解()1)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 )2)教育语法和信息语法)3)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4)字句和句法)5)组合规则和集约规则)6)核心语法和周边语法。
3 .简单应用: (1)说明各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 )2)说明构词层、造句层、表达层各自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 )3)说明构词层、造句层、表达层间语法单位的形成关系。
4 .综合应用(1)如何理解语法单位之间的构成关系和形成关系; )2)如何理解“普遍语法”; )3)汉语中如何划分词法和句法; )4)如何理解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三节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知识点:
1 .语法形式是指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语法意义是指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语法研究的任务是发现语法形式与语法语义的对应关系。
2 .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是“语法手段”,包括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类。 语法意义的基本类别是“语法类别”,包括字句类别和句法类别两个类别。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词形变化; )词的轻重音)3)词的重叠)4)虚词)5)词类的选择)6)语序(7)句调; )性、数、格、有定、无定; )时、体、状态、人称; ( 10 )类别( 11 )关系类别。
2 .理解: (1)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2)语法形式的类别和语法手段)3)语法意义的类别和语法范畴)语法手段包括词法手段和语法手段; (5)语法范畴包括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 )6)分析手段和分析语言;7 )综合手段和综合语言。
3 .简单应用(1)说明词法手段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2)说明句法手段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说明词法范畴包含哪些具体内容;4 )说明句法范畴包含哪些具体内容;5 )根据实例判断语法手段的类型;6 )根据实例判断语法类别类型。
4 .综合应用: (1)阐释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 )2)说明语法形式与语法手段的关系)3)说明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的关系)4)说明汉语中语法手段与语法范畴主要包含的内容)5)说明汉语与外语语法手段的区别)6)说明汉语与外语在语法范畴上的异同)7)语法手段与分析
第四部分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
知识点:
1 .不同的语法单位具有聚合关系和搭配关系,需要从聚合和搭配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各种语法单位的关系。
2 .从词的聚合关系中获得词类:了解词类分类的标准和词类分类的结果。 通过词的搭配关系得到短语:了解基本短语和特殊短语的各种类型。
3 .通过句子聚合关系得到句类:句型类、句法类、功能类和简单繁类。 通过句子的组合关系,得出句组:句组与话语的区别、篇章结构和会话结构的特点。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词性;(2)短语;(3)句类;(4)短语组; )5)实词与虚词)6)基本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等); )7)特殊短语(介词短语、数量短语、“目的”短语等); (8)体词性词组和谓语词组(9)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 10 )句子的句型组( 11 )句子的句法类) 12 )句子的功能类) 13 )句子的繁简类。
2 .理解: (1)通用词类和特殊词类; )词的大分类和小分类)3)实词和虚词)4)体言和谓语)5)跨越近义词和近义词)6)基本短语和特殊短语)7)句子的句型划分)8)句子的功能划分)9)复杂结构单句和复述结构单句( 10 )单句和复句( 10 )
3 )简单应用(1)解释不同语言存在特殊词类的原因; )2)汉语和英语动词可以分为哪些小类; )3)分析不同语言的特殊短语)4)分析复杂短语的层次)5)区分主谓语句、不完全主谓语句和非主谓语句; )分析句法和结构的转换关系)7)如何区分复杂的单句和复句; )8)根据实例判断句子的类型。
4 .综合应用: (1)词类划分标准:举例说明形态标准、语义标准、分布标准; )2)说明汉语中可以区分哪些词类)3)说明基本短语与特殊短语、词类短语与谓语短语、向心短语与离心短语的异同; )说明句组是语法单位还是语用单位,以及句组的特征。
四.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要点:语法规则的性质和特点; 语法单位及相互关系; 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语法意义的主要范畴; 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单词的聚合和词性、单词的组合和短语、句子的聚合和句子类。
本章学习难点:语法单位关系; 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聚合和组合; 词类、短语、句子类。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含义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语义的性质和在语言系统中的语义地位,了解词义的构成要素、词义的聚合关系、词典和词语的释义,了解文义的种类、句子的语义结构、句子中的歧义。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含义概述
1.1什么是词义,1.2词义的性质,1.3词义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第二节词的含义
2.1词义构成要素、2.2词义聚合关系、2.3词典和词语释义
第三节句子的意思
3.1文义种类、3.2句语义结构、3.3句歧义
三.本章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含义概述
知识点:
1 .意义就是语言的含义,是人们想通过语言表达的内容。 词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2 .词义特点:概括性、模糊性和民族性。
3 .词义包括各语言片段所表达的含义,主要包括词义和短语义。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词汇意义、语法意义; )言内之意,言外之意)3)理性意义,非理性意义。
2 .理解: (1)含义概括; )2)语义具有模糊性;3 )词义具有民族性。
3 .简单应用(1)了解如何区分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2)知道如何区分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3)知道如何区分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4 .综合应用: (1)了解为什么要研究语义:了解语义和语义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词的含义
知识点:
1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 词义并不一定是词素意义的简单加法。 词义可以分解为义项,义项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义素。
2 .多义词是从单词发展而来的,词的本义可以通过借用、比喻形成引申义。
3 .同义词是含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反义词是含义相反或相对的词。 语义场是指语义上有密切联系的词语的集合。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通俗意义、科学意义; )2)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意象色彩; )3)褒义、贬义;4 )词义、语素意义) )义项、义素、义素分析; )6)词、多义词(7)本义、引申、基本义; (8)代补申、比喻补申)同义词、反义词( 10 )等义词、近义词( 11 )绝对反义词、相对义词) 12 )语义场。
2 .理解: (1)话语的合理意义包括通俗意义和科学意义:话语的非理性意义包括情感色彩、语体色彩、意象色彩。 )3)词义与词素义的关系)4)本义与基本义的关系)多义词与同音词的区别(6)近义词与近义词的差异)7)绝对反义词与相对义词的差异)8)词典的类型)9)词典的释义方法。
3 .简单应用(1)知道如何区分词语的合理含义和非合理含义;2 )知道如何区分词义的各种加色;3 )知道如何区分多义词和同音词;)知道如何使用词法分析的方法比较词语的异同; )5)懂得如何区分词的本义、引申义、基本义; ) )知道如何辨别同义词7 )知道如何区分绝对义词和相对义词。
4 .综合应用: (1)阐释词义与词素语义的联系与区别; )2)阐释义素分析在语义研究中的作用; )3)阐释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语言交流中的作用; )4)解释语义场对语义研究的作用。
第三节句子的意思
知识点:
1 .句子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 关系的意义还包括语法关系的意义和语义关系的意义。 文义主要指语义关系的含义。
2 .语义结构包括元结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
3 .歧义包括口头歧义和书面歧义,书面歧义包括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组合歧义还包括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句子的词汇意义、句子的关系意义、句子语气意义; )2)语法关系意义、语义关系意义)元结构、简单元结构、复合元结构、降阶元结构、从属元结构; )4)语义指向)5)语义特征、语义角色特征、语义性质特征; )6)歧义,分歧)7)口头歧义,书面歧义)8)词汇歧义,组合歧义)9)语法结构歧义,语义结构歧义。
2 .理解()1)句义类型; (2)谓语对论元成分的支配作用;(3)歧义的特性;(4)歧义的原因;(5)消除歧义的方法。
3 .简单应用(1)了解如何区分句子的词汇意义、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 )理解不同类型的元结构)3)了解如何运用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语法结构的意义; )4)了解语法结构歧义和语义结构歧义的区别和联系。
4 .综合应用: (1)阐释语法关系语义与语义关系的语义差异和联系; )2)例示元结构类型;3 )例示句法成分间的语义指向;4 )例示语义特性分析的作用;5 )例示歧义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
四.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要点:语义性质; 词义构成要素——义项、词素义、义素; 词义的聚合关系分类——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语义场; 文义种类——词汇意义、关系意义、语气意义; 句子语义结构——元结构、语义指向、语义特征; 句子歧义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本章学习难点:义项和义素; 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句的关系意义和语气意义; 句子元结构句成分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歧义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语用性质和语用研究的范围了解语境的类型、语境与语境意义的关系、语境与话语所指关系了解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标准而产生的会话含义,区分含意和预设意义的“语有所成”、“语有所成”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话是概述
1.1什么是语用,1.2语用研究的范围
第二节语境与句子意义
2.1语境类型,2.2语境与语句含义,2.3语境与词所指
第三节对话指导原则和对话含义
3.1“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3.2违反会话准则导致的会话含义,3.3包含含义和预设含义
第四节言语行为
4.1言中有所有,4.2言内、言外、言后、4.3直接和间接的言语行为
三.本章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话是概述
知识点:
1 .语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下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使用涉及交际双方,也受语境条件的影响。
2 .语用具有情境性、社会性和规约性等特点。 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运用的学科,语用学与其他语言单位类学科密切相关。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语用; )2)语用学。
2 .理解(1)语用的基本含义;2 )语用的基本性质;3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3 .简单应用(1)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和语言运用的基本条件; )解释语用为什么具有情境性、社会性、规约性。
4 .综合应用: (1)阐释语用学创立和发展的大致历史:阐释语用和语用研究与语音、语法、语义的关系。
第二节语境与句子意义
知识点:
1 .语境是指语言交际活动的环境,可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类。 语境使说话人和听话人能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基本含义。
2 .言内语境主要有助于理解语言表达中词句的变化,补充隐含信息,消除歧义; 言外语境有助于解释话语的非义项义和句子的非命题义。
3 .语境可用于解释词语的具体含义,指示语的指示语义和一般名词的指示语义可以利用语境来理解。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言内语境、言外语境; )2)指示、指出。
2 .理解: (1)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范围; )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对语言运用的作用(3)语境对分析语所指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因。
3 .简单应用(1)了解如何区分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 )区分指示词和一般名词,理解指示意义的不同类型; )3)理解和区分称呼语意义的不同类型。
4 .综合应用: (1)阐释狭义语境与广义语境的差异及语用学研究语境的范围; )分析语境在理解不同类型指示意义和指称意义中的作用。
第三节对话指导原则和对话含义
知识点:
1 .会话准则是语言交际和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这两个原则从不同角度对会话和语言交际的内容、方式等进行规范和约束。
2 .会话含义是指说话人故意违背会话原则所表达的、隐藏在语言背后的其他含义。
3 .会话含义中的蕴涵和预设含义是语用学研究的重点; 蕴涵包括衍推义和隐意,属于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义属于句子的背景信息。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合作原则、礼貌原则;(2)会话含义:衍推义、隐义、预设义。
2 .理解: (1)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具体内容;(2)会话含义产生的原因;(3)词义与预设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3 .简单应用: (1)合作原则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作用:分析语言实例中因违反会话规则而导致的会话含义; )3)指出语言实例的蕴涵和预设的含义。
4 .综合应用: (1)解释为什么礼貌原则通常优先于合作原则:解释为什么预设语义性质介于衍推义和隐义之间。
第四节言语行为
知识点:
1 .言语行为是说话人使用语言实施的行为,有“言中有之”和“言中有之”两种。 前者以语言说话,构成陈述句的后者以言行,以施作为文。
2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三种主要类型,这是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实际上也是一个语言过程的三个阶段。
3 .根据说话人实现交际意图的方式,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言语行为; )2)施作句)3)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 )4)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
2 .理解: (1)言语行为的基本含义和言语行为理论; )2)言语行为的不同类型;3 )直接言语行为与间接言语行为的差异。
3 .简单应用(1)理解词语在描述和词语上的差异和联系; )2)区分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3)了解直接言语行为与句子表达类型和动词使用的关系。
4 .综合应用(1)解释“言语行为二分说”与“言语行为三分说”争论的原因; )分析语言实例中的规约性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四.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要点:语用性质; 包括语境类型、语境与语境意义的关系、语境与话语所指关系会话的“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违反会话标准导致的会话含义与预设含义; 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本章学习难点:会话原则与会话含义、蕴涵意义与预设义、言语行为。
第七章语言符号——个字符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文字的性质和作用,要区分文字与语言,文字与书面语的关系明确文字形式和文字类型关于文字起源、文字演变、文字发展规律的不同观点了解汉字的特点、汉字的演变过程和造字法,明确汉字改革的任务。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字概述
1.1文字的性质和作用,1.2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3文字和书写
第二节文本的格式和类型
2.1字符格式,2.2字符类型
第三节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3.1文字的起源、3.2文字的变迁、3.3文字的发展规律
第四节汉字与汉字改革
4.1汉字的特点、4.2汉字的变迁、4.3汉字的改革
三.本章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文字概述
知识点:
1 .文字是语言语音符号的变换形式。 任何语言都有声音才能有文字。 语音是”听、说”的语言符号系统,文字是”写、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2 .文字的作用是弥补语音的时空局限性,保存人类宝贵的经验,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 文字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3 .语言特点可能影响文字的形式,但不是绝对的。 文字也与书面语有密切的关系,但文字并不等于书面语。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文字;(2)全音素文字;(3)书写。
2 .理解: (1)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号; )字符基于语言产生,是一种附属符号系统。
3 .简单应用(1)理解“文字”的几种含义; )2)说明文字具有全民性。
4 .综合应用(1)说明文字起着什么作用; )解释为什么语言类型并不总是影响字符类型; )3)解释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节文本的格式和类型
知识点:
1 .文字是文字最基本的形式单位,大致可以归纳为语义符号、语音符号和符号三种。
2 .简单字符是不能再分解的字符。复合字符是由简单字符组成的字符,包括由简单字符和复合字符组成的更复杂的字符。
3 .根据文字的文字与语言的语音单位和语义单位有关联,文字可以大致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种。 汉字也叫语义音文字。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简单字符、复合字符; )2)意符、声符、符号;3 )辅音音素(音位)文字、全音素(音位)文字;4 )表意文字、表音文字(5)语义音文字。
2 .理解:)1)不同语言选择记录语言的符号形式不同; )世界上不存在单纯表意的文字)3)符号在文字系统中只占极少数。
3 .简单应用(1)根据实例判断字符类型; )2)对复合字符进行分解和分析。
4 .综合应用: (1)说明以文字与语言单位层次体系的音义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优点; )2)说明汉字可以说是语义音文字的理由。
第三节文字的起源与演变
知识点:
1 .文字来自图画和契刻。 形成文字的条件是离散性、音义结合性、组合有序性。
2 .从象形符号到表意文字或兼表意音文字,是文字演化发展的第一步;从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是文字演化发展的第二步。
3 .原文字和他元文字的特征。 文字发展的“三阶段说”与“双向说”。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象形符号; )2)楔形文字(3)圣经字(4)原文字、他元文字。
2 .理解: (1)文字来源于图画和契刻; )文字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3 )简单应用(1)描述象形符号向表意文字或兼意音文字的演变过程; )2)说明从表意文字到表音文字的演变过程; )3)判断一种语言是否有成熟的文字系统的依据。
4 .综合应用(1)回顾(三阶段说)是否适合汉字演变; )说明无论文字向表音方向发展,还是向表意方向发展,都能很好地服务于各自的语言3 )说明为什么原文字的第一个文字都是表意性的,其他的原文字都是表音性的。
第四节汉字与汉字改革
知识点:
1 .汉字的特点包括汉字的优缺点,不能过于夸张汉字的优缺点。
2 .汉字的产生和发展:一是由象形发展为表意,即由象形字发展为指事字、会意字; 二是由表意发展为表音或表意与表音两者,即形声字的产生。
3 .汉字需要改革,目前正在进行的汉字改革工作主要是汉字的定量、定形、定音等。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1)猜字; )2)汉字文化圈; (3)正字法; )4)普通话。
2 .理解(1)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从单纯的象形到利用象形表意是汉字发展的一大进步。)3)汉字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繁体字到筒,主要体现在字体的演变和字形的简化上。)4)正因为汉字不够完美,才需要改革。
3 .简单应用:)1)说明哪些汉字只有语义符号,哪些汉字兼有语义符号和声符号,哪些汉字只有符号; )解释形声字成为汉字主体的原因。 )3)说明汉字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
4 .综合应用: (1)阐述如何正确看待汉字的优缺点; )2)说明汉字是否满足记录中文的要求)3)说明汉字最终没有走上拼音文字之路的原因。
四.本章的董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重点:文字的性质和作用、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与书面语的关系; 文字形状; 字符类型、汉字类型; 文字的起源、文字的变迁、自源文字与他源文字、文字发展的“三阶段说”与“双向说”; 汉字的特点、汉字的变迁、汉字的造字法、汉字的改革。
本章学习难点:文字类型、汉字类型文字演变与文字发展规律汉字特点、汉字造字法、汉字改革。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与演变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社会分化与语言分化的关系、社会统一与语言统一的关系了解语言接触和影响下的语言借用、语言并存、语言混合和语言转用的语言规划和规范内容,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观,关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1.1语言的产生,1.2语言的发展
第二节语言分化与统一
2.1社会分化和语言分化,2.2社会统一和语言统一
第三节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3.1语言借用、3.2语言并存、3.3语言转用、3.4语言混合
第四节语言规划和规范
4.1语言规划和规范的主要内容,4.2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观
三.本章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点:
1 .社会进步,人类发音器官和思维器官不断进化,人类逐渐产生语言。
2 .语言的发展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上。 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1)出现现象; )2)语言起源的神授说和人创说; )3)语言起源的一元论。
2 .理解()1)“摹声”与“约定俗成”的联系与区别; )2)语言发生的条件。
3 .简单应用: (1)举例说明组合规则在语法系统中发展的表现)分析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4 .综合使用(1)分析语言发展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系统上发展的表现,并举例;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变迁的特点)3)举例说明现代科学如何从不同学科和跨学科的角度来看待语言起源问题。
第二节语言分化与统一
知识点:
1 .统一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可能分化为地区方言、亲属语言,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方言。
2 .普通话只能在基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普通话的语音、词汇、语法体系来自基础方言。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地域方言; )2)亲属语言;(3)社会方言;(4)基础方言。
2 .理解(1)普通话与普通话的联系和区别; )2)官方语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3 .简单应用(1)区分社会方言的不同表达;(2)举例说明方言中的语音对应关系。
4 .综合应用(1)以汉语和印欧语为例,说明如何区分亲属语言和地区方言。 )以英语、意大利语、汉语为例,说明基础方言是如何建立的。
第三节语言的接触和影响
知识点:
1 .语言接触的结果有语言借用、语言并存、语言转用和语言混合等。
2 .语言借用包括词汇、语音和语法成分借用; 语言并存是指一个语言社区使用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 语言转用是指整个民族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国语言,转用其他民族语言的现象。 语言的混合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尔语两种类型。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 (1)语言借用; 2 )双语现象;3 )语言转用;4 )语言混合;5 )非克里奥尔化。
2 .理解()1)语言接触和影响的结果有哪些; )借词、意译词、拟声词的衔接与区别; )3)洋泾浜语与克里奥耳语的关系。
3 .简单应用(1)举例说明语言中语音成分和语法成分的借用现象; )说明语言接触会引起什么语言现象,这些现象有何不同; )3)区分外来语的不同类型。
4 .综合应用: (1)以我国出现的洋泾浜英语为例,说明洋泾浜语的特点。 )描述语言转用的过程,分析为什么双语现象不一定会导致语言转用。
第四节语言规划和规范
知识点:
1 .语言规划是对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实施的语言文字的人为千预。 语言规划与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建设民族普通话需要传播语言规范。
2 .动态语言规范观包括排除例外、约定俗成、兼收并蓄三层含义。 对新兴的语言现象,不仅要采取适当的宽容态度,而且要积极鼓励使用规范的语言形式。
审查要求:
1 .知识记(1)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 )2)民族语言。
2 .理解: (1)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内容; )2)语言规划的两个特点。
3 .简单应用: (1)说明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如何确定的,每个国家举例说明不同的做法;(2)说明应该如何推广和规范民族普通话;(3)举例说明如何贯彻动态的语言规范观。
4 .综合应用: (1)结合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的实际分析)2)指出如何看待当前的网络语言现象)3)指出如何看待新的“时尚词汇”。
四.本章的董点和难点
本章学习要点:语言发展的渐变性与不平衡性社会分化与语言分化、社会统一与语言统一语言的接触与影响——语言借用、语言共存、语言混合、语言转用; 语言规划和规范的内容
,树立正确的语言规范观的方法。
本章的学习难点: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和影响、语言规划和规范。
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以及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了解什么是”语言获得”、”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条件;了解什么是语言学习,以及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特点和要求。
二、本章的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言和思维活动
1.1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1.2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过程
2.1什么是”语言获得”,2.2″语言获得”的过程,2.3″语言获得”的条件
第三节语言学习的类型
3.1第一语言学习,3.2第二语言学习
三、本章的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言和思维活动
知识要点:
1.狭义的思维只指”思考”,广义的思维包括”思考”和”思想”两个方面。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思维最主要的工具;理性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思维起主导作用,思维决定语言。
3.语言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是: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储存人的认知成果,提高人的认知能力。
考核要求:
1.识记:(1)思维;(2)感性思维;(3)理性思维;(4)发散思维;(5)表象思维;(6)语言相关论。
2.领会:(1)”思维”的三个意思;(2)”思考”和”思想”的差异;(3)语言与思维发生的先后顺序;(4)语言与思维的对应关系;(5)语言与思维的主导问题;(6)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3.简单应用:(1)分析思维活动中语言的作用;(2)判断思维活动的具体类型;(3)分析在理性思维中具体语言事实的作用;(4)分析语言在完成认知过程中的作用;(5)分析语言怎样帮助存储认知成果;(6)分析说明语言能增强人的认知能力。
4.综合应用:(1)举例说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用实例说明”语言相关论”的合理性;(3)用实例分析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语言获得的过程
知识要点:
1.”语言获得”主要是指一个人形成自己母语或儿童时期掌握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主要是指在学校进一步学习母语以及学习外语的过程。
2.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非自控阶段、咐呀学语阶段、单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简单句阶段、复杂句阶段。
3.关于”语言获得”的条件的解释:偏重于外部条件的解释,如”模仿说”和”强化说”;偏重于内部条件的解释,如”天赋说”和”认知说”。
考核要求:
1.识记:(1)语言获得;(2)语言学习;(3)非自控阶段;(4)咐呀学语阶段;(5)单词句阶段;(6)双词句阶段;(7)简单句阶段;(8)复杂句阶段;(9)模仿说;(10)强化说;(11)天赋说;(12)认知说。
2.领会:(1)”语言获得”的内涵;(2)”语言学习”的内涵;(3)”语言获得”与”语言学习”的联系;(4)”语言获得”的具体过程;(5)”语言获得”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特征;(6)”语言获得”的条件;(7)有关”语言获得”条件的理论学说;(8)对于”语言获得”问题学界倾向一致的观点。
3.简单应用:(1)区分通过”语言获得”得到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学习”得到的语言能力;(2)判断单词句阶段;(3)判断双词句阶段;(4)判断简单句阶段;(5)判断复杂句阶段;(6)利用”模仿说”分析语言获得;(7)利用”强化说”分析语言获得;(8)利用”天赋说”分析语言获得;(9)利用”认知说”分析语言获得。
4.综合应用:(1)用”语言获得”的理论解释语言能力的获得过程;(2)根据语言材料分析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阶段;(3)用”语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模仿说”的价值和问题;(4)用”语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强化说”的价值和问题;(5)用”语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天赋说”的价值和问题;(6)用”语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认知说”的价值和问题。
第三节语言学习的类型
知识要点:
1.第一语言学习又叫母语学习,特点是:注重加固语言基础和补充语言知识,注重培养阅读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提高文化素质和建设语言文明。
2.第二语言学习又叫外语学习,特点是:从基础语言知识入手,第二语言知识与母语知识交叉干扰,易受各种外部因素影响。
3.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方法是”翻译法”和”听说法”。
考核要求:
1.识记:(1)母语学习;(2)外语学习;(3)中介语现象;(4)语言迁移现象;(5)正迁移;(6)负迁移;(7)引导迁移;(8)翻译法;(9)听说法。
2.领会:(1)母语学习的特点;(2)外语学习的特点;(3)母语知识对外语的帮助;(4)母语知识对外语的干扰;(5)”中介语”的三个最基本特征;(6)中介语系统发展中的三类错误;(7)外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3.简单应用:(1)判断母语中某种语言现象是否对外语的学习形成干扰;(2)指出母语学习应掌握的语言基本知识;(3)指出母语学习要培养的语言能力;(4)指出哪些因素会影响外语学习;(5)判断具体语言事实是否中介语现象;(6)判断外语学习中的正迁移现象;(7)判断外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
4.综合应用:(1)利用母语学习的特点说明母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2)利用外语学习的特点分析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各种语言问题;(3)利用”中介语”理论分析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现象;(4)利用”语言迁移”理论分析如何避免外语学习中”负迁移”;(5)利用”翻译法”进行外语教学与学习;(6)利用”听说法”进行外语教学和学习。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思维的类型、语言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语言获得的含义、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条件;语言学习的类型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
本章的学习难点: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获得的过程和条件。
第十章语言与文学写作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文学写作中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了解文学写作中的修辞手法,了解文学写作中的各种语体,了解文学作品语言的形式规则。
二、本章的课程内容
第一节文学写作中的词句锤炼
1.1文学写作和选词用句,1.2词语的锤炼,1.3句式的选择
第二节文学写作中的修辞手法
2.1修辞格,2.2其他修辞方式
第三节文学写作中的语言形式
3.1文学写作和语体,3.2语言形式的规则
三、本章的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文学写作中的词句锤炼
知识要点:
1.文学写作中词句的选择既要讲究”美”,又要保证”准确”。
2.词语的锤炼是组句成篇的基础,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筒洁有力、新鲜活拨和形象生动,主要方法是精心挑选、恰当使用和巧妙配合。
3.在写文章选择长句或短句、肯定句或否定句、陈述句或疑问句、常句或变句时,应该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表达重点等多种因素。
考核要求:
1.识记:(1)词语锤炼;(2)句式选择。
2.领会:(1)词句锤炼的要求;(2)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3)句式选择的主要方法。
3.简单应用:(1)了解长句和短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2)了解肯定句和否定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3)了解陈述句和疑问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4)了解常句和变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
4.综合应用:(1)举例说明遣词造句如何做到既”美”又”准确”;(2)说明怎样结合上下文、语境和表达重点等选择使用不同的句式。
第二节文学写作中的修辞手法
知识要点:
1.文学写作中的修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等侧重于语句意义的修辞格和对偶、排比、反复、回环等侧重于语句形式的修辞格。
2.文学写作中的其他修辞方式包括:岔断、倒置、转移、干涉和降格等。
考核要求:
1.识记:(1)修辞格;(2)比喻、本体、喻体、明喻、暗喻、借喻;(3)借代、本体、借体;(4)比拟、拟人、拟物;(5)夸张、夸大类夸张、缩小类夸张;(6)双关、语音双关、语义双关。
2.领会:(1)比喻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2)借代的几种类别;(3)借代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4)比拟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5)夸张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6)双关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
3.简单应用:(1)了解借代和借喻的区别;(2)了解拟人和拟物的区别;(3)了解夸大类夸张和缩小类夸张的不同;(4)了解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的差异。
4.综合应用:(1)说明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文学写作中的作用;(2)说明如何区别比喻和比拟;(3)说明如何区别比喻和借代。
第三节文学写作中的语言形式
知识要点:
1.各类语言文字作品的语体可以分为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和文学语体三大类。
2.语句的形式特色包括对偶和对偶句、排比和排比句、叠用和反复句等。
3.诗词歌赋的创作讲求韵感、韵味和格律。
考核要求:
1.识记:(1)口语语体、书面语体、文学语体;(2)对偶、对偶句;(3)正对、反对、串对;(4)排比、排比句;(5)叠用、反复句;(6)顶真;(7)回环;(8)韵文;(9)韵感、韵味、格律;(10)押韵、平仄、对仗。
2.领会:(1)口语语体的分类;(2)书面语体的分类;(3)文学语体的分类;(4)对偶的分类;(5)排比句的特点;(6)反复句的特点;(7)汉语的音步特点。
3.简单应用:(1)了解口语语体与书面语体的差异;(2)了解对偶句的特点;(3)了解对偶句和排比句的差异;(4)了解排比句和反复句的差异;(5)了解顶真和回环的差异;(6)了解格律诗在语言形式上的规则。
4.综合应用:(1)说明文学写作与语体有什么样的关系;(2)说明语句形式的变化和特色;(3)说明韵文有哪些语言规则。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格、文学作品语言的形式规则(语体、格式、格律)。
本章的学习难点: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格、格律。
第十一章语言与民族文化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共性和差异、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了解怎样从语言现象透视民族文化,怎样从民族文化诠释语言特点。
二、本章的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言就是一种文化
1.1语言与文化的共性和差异,1.2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从语言现象透视民族文化
2.1语言文字保存古代文化的遗迹,2.2语言文字反映当代文化的变迁,2.3语言文字表现民族文化的互动
第三节从民族文化诠释语言特点
3.1从民族文化诠释语言要素的特点,3.2从民族文化诠释语言运用的特点
三、本章的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言就是一种文化
知识要点:
1.语言在整体性质上具有文化的全部属性,语言就是一种文化;但同时语言和文化的作用范围不同,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言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反映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动力量,能够影响语言的形式。
考核要求:
1.识记:(1)文化;(2)狭义和广义的文化内涵。
2.领会:(1)语言和文化的联系和区别;(2)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作用。
3.简单应用:(1)为什么说语言就是一种文化;(2)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综合应用:(1)了解不同语言是怎样反映民族精神文化的;(2)了解民族文化从哪些方面影响语言形式。
第二节从语言现象透视民族文化
知识要点:
1.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能够保留民族文化的历史遗迹,也能够深刻地反映当代文化的变迁。
2.语言文字能够表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互动,以及文化扩散带来的语言分化和异化。
考核要求:
1.识记:(1)吉祥话;(2)称谓语;(3)权威方言。
2.领会:(1)为什么说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2)语言文字是怎样反映当代文化变迁的;(3)语言文字如何表现民族文化交流互动。
3.简单应用:(1)分析汉字从哪些方面反映汉民族的文化和历史;(2)了解汉字和日语文字的相互影响及其所反映的中日文化交流历程;(3)分析借词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交流的。
4.综合应用:(1)从具体实例分析特殊语言成分所包含的文化含义;(2)了解汉语各方言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与汉民族历史文化变迁的关系。
第三节从民族文化诠释语言特点
知识要点:
1.民族文化对语言内部的语音、语汇、语法等要素都会产生影响。
2.社会心理、物质生活条件和审美情趣都会对语言表达、词句选择、交际规范和文学样式等语言形式产生显著影响。
考核要求:
1.识记:(1)标准音;(2)类义词。
2.领会:(1)民族文化对语音成分的影响;(2)民族文化对语法结构的影响;(3)民族文化对语言运用的影响。
3.简单应用:(1)说明汉民族共同语标准语音的确立过程与社会文化有何关系;(2)说明洋泾浜语的语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文化接触和交流过程。
4.综合应用:(1)用具体实例分析不同语言对词义的理解差异如何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2)用具体实例分析汉语文学作品受到了民族文化怎样的影响。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语言保存古代文化的遗迹,语言反映当代文化的变迁,语言表现民族文化的互动;民族文化与语言要素的特点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本章的学习难点是:语言反映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影响语言。
第十二章语言与科学技术
一、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了解语言学的应用价值,了解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应用的关系,了解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人脑构造和人的语言能力的关系;了解语言学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二、本章的课程内容
第一节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1.1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应用,1.2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二节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能力
2.1人的语言能力和人脑构造,2.2人脑语言能力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信息科学和语言信息处理
3.1语言学和计算机信息处理,3.2语言学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三、本章的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知识要点:
1.语言学的应用以语言学的研究为基础,语言学的应用也推动了语言学的研究。语言学在教学领域、人文社科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语言学与文学、历史、哲学、逻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
考核要求:
1.识记:(1)应用语言学;(2)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学应用之间的关系;(3)语言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
2.领会:(1)语言的本体研究是语言学应用的基础;(2)语言学的应用能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3)语言学的应用研究与语言学的理论研究的区别;(4)语言学应用与语言学理论密不可分;(5)语言学与民族问题、国际政治的关系;(6)语言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7)语言学与文学、文化学的关系;(8)语言学与哲学、逻辑学的关系;(9)语言学与信息科学的关系;(10)语言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3.简单应用:(1)分析指出哪些语言本体研究的理论可以进入语言学应用领域;(2)分析说明语言学应用是如何推动语言学理论研究的;(3)分析语言学与各类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4)分析语言学与各类自然学科之间的关系。
4.综合应用:(1)说明语言本体研究的理论研究应与现实应用相结合;(2)从语言学与各类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语言学的研究;(3)从语言学与各类自然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并运用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能力
知识要点:
1.人的语言能力与大脑的构造有关。
2.人脑构造与人的语言能力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大脑的单侧化现象、大脑左半球分区掌管语言、大脑具有语言遗传机制、大脑的语言功能受临界期限制。
考核要求:
1.识记:(1)大脑的单侧化现象;(2)布洛卡失语症;(3)威尔尼克失语症;(4)语言遗传机制;(5)普遍语法、个别语法;(6)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
2.领会:(1)拥有语言能力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2)大脑的基本构造;(3)大脑左半球分区掌管语言;(4)大脑具有语言遗传机制;(5)大脑的语言功能如何受临界期的限制。
3.简单应用:(1)说明语言类信息由大脑哪个半球掌管;(2)说明非语言类信息由大脑哪个半球掌管;(3)根据患者的特点判断布洛卡失语症;(4)根据患者的特点判断威尔尼克失语症;(5)根据患者的特点判断失写症;(6)根据患者的特点判断失读症。
4.综合应用:(1)解释儿童两三年即可掌握一种复杂语言的原因;(2)运用大脑临界期判断不同情况下的人掌握语言的可能性;(3)判断大脑受损后的语言状况。
第三节信息科学和语言信息处理
知识要点:
1.语言学与计算机信息处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有些计算机信息处理需要语言学的知识,有些语言学知识可以运用到计算机信息处理中。
2.语言学在信息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文字信息处理、语音信息处理、语料库和语言材料的标注分析、机器自动翻译、人机对话与人工智能等。
考核要求:
1.识记:(1)语言信息处理;(2)语音信息处理;(3)语音实验;(4)语音识别;(5)语音合成;(6)语料库;(7)加工文本语料库;(8)人机对话;(9)机器自动翻译;(10)人工智能。
2.领会:(1)语言学与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关系;(2)哪些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需要语言学知识;(3)哪些语言学知识可以用于计算机信息处理;(4)主要的语音信息处理技术;(5)计算机给真实语料自动分词的困难;(6)人机对话的途径;(7)机器自动翻译的类别;(8)机器自动翻译的四个层级;(9)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
3.简单应用:(1)分辨汉字信息处理的基本技术;(2)判断哪些设备应用了语音信息处理技术;(3)按照计算机分词技术给真实语料分词;(4)分辨不同的语料库。
4.综合应用:(1)说明汉字信息处理中应用的语言学知识;(2)说明语音信息处理中应用的语言学知识;(3)说明语料库和语料信息标注中应用的语言学知识;(4)说明机器自动翻译中应用的语言学知识;(5)说明人机对话中应用的语言学知识;(6)说明人工智能中应用的语言学知识。
四、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语言学的应用价值、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生命科学和人的语言能力——人的语言能力和人脑构造;信息科学和语言信息处理——语言学在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本章的学习难点:人的语言能力和人脑构造,语言学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2022年10月安徽00541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安徽自考其他考试科目的大纲可以关注“安徽自考大纲”栏目。安徽00541语言学概论自考大纲并非每年都会更新,一般全国统考课的科目大纲变动不大,除非该科目换了新教材,有时即使换了教材版本,大纲也未必变动。总之,每期自考考试前同学们都先关注安徽考试院发布的教材大纲版本目录,如语言学概论大纲变动,以安徽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就不会出错~
以上就是今天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同学们整理的自考语言学概论大纲免费下载(2022年10月安徽00541教材大纲),仅供学习参考哦,如果需要下载这自考语言学概论大纲免费下载(2022年10月安徽00541教材大纲)考试大纲,可以点击这里(自考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