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为必修课,不要沦为“纸上课程”
最近,陕西省委、省政府发行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
《措施》提出,设立劳教必修课程,中小学劳教课程每周不少于一节课。
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特殊教育不少于16学时。
要把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
( 3月31日中央电视新闻)
“双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样要求和培养出来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低,往往高分低能,与我国目前大力倡导和实践的素质教育是不相容的。
陕西省委、省政府拨出专门的《措施》,将劳教作为必修课程设立,中小学劳教课每周不少于1小时,可以颠覆对劳教的成见,无疑有利于通过劳教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认为劳动教养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受到重视,不仅进入课表保证课,而且真的可以实行。
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能“一俊隐百丑”,什么都不用做。
在这种不重视劳动教育的成见下,学生们不仅学习,而且学习,可以说是衣而张口,从来不参与家务和劳动,甚至中学生也不会系鞋带,生活自理能力非常低。
在这样的“温室”里养育的孩子们,如果离开了父母的帮助,就会变得困难,很难融入社会生活。 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后,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也很低,就有可能变得自暴自弃或极端。
因此,劳教课不分青红皂白,是非常必要的,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但许多中小学在升学的压力下,只重视学生文化课,而不重视音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教育。 在课程安排上,有时连体育课时都不能保证,更不用说非必修课的劳动教养课了。
陕西省出了专门的《措施》,将劳教设置为必修课,至少可以在形式上强制中小学劳教进入日常教育课程,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开始。
但是,劳教在课程清单上,并不总是可以实行的。 有的成为学生的自习课,有的被其他主科老师占用,劳动教养变成了“纸上课”。
因此,当地教育主管等部门绝对不能: 要杜绝“以下”,采取有效措施,监督中小学真正重视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切实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增强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和抗压能力。
期待劳动教养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措施》规定,学校要针对孩子年龄特性和个性的差异,安排能洗碗、洗衣服、打扫、做饭、整理等家务劳动,每年让孩子有针对性地掌握一到两种生活技能。
鼓励孩子利用假日参加各类社会劳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应当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希望《措施》发挥指挥棒作用,使各中小学在劳动教养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完善劳动素养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