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看完500年贸易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自从世界上有贸易以来,贸易战不断发生。

第一阶段国际贸易战——重商主义15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崩溃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 地理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对商业、航海业、工业产生了巨大刺激的商业资本发挥了突出作用,促进了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当时的国际贸易主要来自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西欧各国。

当时的西方国家加强建立中央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目的是重视本国商业发展,在国际贸易战争中保护本国商业资本,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 也就是说,出口必须超过进口,必须提高和巩固自身资本积累。

重商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5~16世纪是初期的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是末期的重商主义时期。

早期的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 由于早期国际交易货币是硬通货黄金,在黄金有限的情况下,各国倾向于禁止货币出口和货币财富积累。

当时,有些国家要求外国人来本国交易,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价款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者在本国收费。

保证本国黄金储量安全和黄金财富积累。

晚期的重商主义与初期不同,国家认为应该向海外出口货币以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

但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坚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销售本国商品所得的总额,其目的仍然是保持大量货币流向本国。

重商主义的本质是各国的贸易限制,当时所有国家都不可能同时实现贸易顺差,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国际贸易被认为是零和博弈。

因此,各国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保证对外贸易超额。

重商主义发生在封建主义盛行的时期。 因为重商主义带来的贸易特点是海上掠夺和各国的战争。

第二阶段贸易战——英国主导的世界贸易直到1848年欧洲革命,欧洲大陆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波兰、意大利诸邦、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的封建势力顽固不化。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又战胜了百年英法之战,实现了对外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大力推崇17世纪刚铎王朝的重商主义,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并通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文艺复兴后期,自由主义蔓延,重商主义后期,开放的国家倾向于利用工业品出口扩大顺差,积累工业财富。

由于英国首次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品出口量激增。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倡经济自由、贸易自由,政府行政很少干预经济。

英国大卫里卡多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强调各国有各自的要素固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应该减少关税,互通有无,有利于提高贸易双方的国际福利。

国际贸易不再是零和游戏。

英国成为经济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各贸易国需要开放市场,降低国际贸易限制,出口自己的工业品,更多地释放工业革命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

在国际政治中,英国为了保持绝对的实力,也极力限制欧洲各国的工业发展速度,例如法国拿破仑时代的限制。

当时的英国就像二战后的美国一样,以绝对优势控制着国际贸易规则按照自己的要求运行,极力向外部倾销自己的工业品。

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验证了比较成本优势理论,在贸易各国参与者由于自由贸易而发展,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法国发生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欧洲自由化,欧洲各国发生革命,1871年普法战争后德国统一,俄罗斯1861年农奴制改革等,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阶段贸易战——经济危机不断涌现,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引发战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产能过剩,没有市场可消化,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量生产企业、商店、银行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大量

产能消化周期是旧产能明晰,新产能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技术发展、结构升级。

825年,世界首次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

从1825年10月到1826年10月,英国破产的工商企业达三千五百多家。

1824年至1826年间,英国当时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3亿4500万码下降到2亿6700万码,下降了23%。

机械制造业、建筑业和其他大多数行业都陷入了危机。

由于欧洲各国及美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实力不断提高,棉织品、钢铁、工业机械设备进口相对减少,英国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工业经济效益低下,股票行情猛烈下跌,货币贬值,信用关系破裂,大量银行倒闭。

英国为了扩大市场,宣传自由贸易,废除征收本国农产品进口关税的《谷物法》,从而降低粮食价格,一方面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求其他各国开放市场,如扩大对亚洲和非洲的出口。

1840年英国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1842年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对英国商品免除关税。

1857年,美国国内粮食产量过剩引起价格下降和出口锐减。

在英国主导的自由贸易下,美国市场充斥着英国大量工业品带来的激烈竞争,美国引发了经济危机。

美国经济体系受到严重打击,美国银行、金融公司、工业企业大量破产,经济危机下的金融危机传到英国和欧洲大陆,引发了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

由于美国无法打开新的国际市场,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奴隶制度消失,宅地法和西部大开发(与墨西哥的战争)导致国内内需扩大,消化产业过剩。

随着德国和法国经济的发展,德国为了寻求更广阔的贸易市场空间,发动了统一战争打败了法国。

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对德国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法国赔偿50亿法郎,加上战争损失,共计200亿法郎,严重影响了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引起了巴黎公社革命,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

普法战争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第一线。

第四阶段贸易战——殖民贸易体系的建立和重构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和美国成为工业强国,但两国的海外市场(殖民地)被传统工业国英法所控制,新兴资本主义帝国需要更有利的国际市场规则。

德国为了限制法国,拉拢了1881年在北非与法国争夺殖民地市场而失败的意大利,1878年在巴尔干与俄罗斯争夺市场而与矛盾的奥匈帝国结成了三国同盟。

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落后于德国和美国,为了保持相对优势,维持欧洲大陆的相互平衡,与法国结盟。

法国因普法战争败北,阻碍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两国于1904年签订了《诚心诚意协议》。

在法国的唆使下,英俄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了他们的殖民争端,签订了《英俄谅解》。

这些协定不是军事同盟。

这是解决两国殖民争端的协定。

同年,法国、英国、俄罗斯受到奥斯曼帝国德国力量的威胁,结成了“三国协约”。

“三国协议”是协约国的前身,法、英、俄在共享贸易市场份额(殖民地)方面建立了统一的体系和规则。

因此,欧洲分成了两大阵营,国际贸易体系也因此分成了两大战争阵营。

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德大公被暗杀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也是因为贸易经济问题引起的政治问题,最终通过局部战争导致了世界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严重倒退,国际贸易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民族主义运动不断兴起,俄国十月革命进入社会主义。

欧洲各国为了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提高关税,以免被其他国家的产品所打击。

以美国为例,当时美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但美国也依然重视贸易保护、提高关税、保护本国经济。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平均关税不到20%,此后国会相继通过一系列法案提高关税,到1929年关税上升到28%左右。

第五阶段贸易战——民族主义过程中满足内需恢复经济,贸易战的后果更加严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资本主义帝国势力遭受打击、世界封建帝国解体、民族主义发展下,各国以恢复和发展本国国内经济为主。

奥匈帝国解体为奥地利、匈牙利等地的情况下波兰复兴; 存续了700多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于1923年废除了哈里发制,成为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

封建主义清朝也于1911年破产,中国进入民国时期,也就是战后,民国迎来了黄金十年的工业发展时期。

战后,随着各国相对封闭的经济复苏,贸易保护政策不断出台,经济复苏发展后,在关税贸易战下,各国经济发展导致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经济危机苗头明显。

在国内市场饱和的情况下,主要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战略。

国际市场不再是几个国家殖民统治的市场,各国希望对国际贸易有更多的自主权。

日本在工业发展方面赶上了主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也开始扩大自己的市场,但走的是欧洲战前殖民化的老路。

英国和法国等欧洲老牌工业国极力维护和掠夺殖民地市场的控制。

通过殖民地市场释放国内市场短缺的德国因战败而失去外部市场,通过希特勒的国家主义经济和军备扩张刺激国内经济,寻求国内市场进一步释放的空间,在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实行外部军事扩张。 10月革命后,俄罗斯用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国家计划主义经济的调节。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区块,1930年胡佛签署了臭名昭著的贸易保护主义法案——萨姆特霍利关税法案。

法案对两万多种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最高关税比率接近60%,是美国百年来的最高税率。

当时,美国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限制进口看起来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但事与愿违,在美国宣布提高关税后,贸易伙伴们也毫不犹豫地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

从1929年到1933年,由于各国提高了关税,美国的进口减少了66%,同时出口也减少了61%。

这场世界贸易战争带来了悲惨的后果。 从1929年到1934年,世界贸易规模缩小了约66%。

美国自身也受到重创,GDP跌幅一度达到30%,失业率达到20%以上。

受贸易战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呈现出贸易收缩的趋势。

德、法、英、意出口同比增速从1930年转为负增长,负增长幅度从-40%达到-20%。

全球进出口贸易额在1930年至1934年间持续萎缩,降幅一度达到40%。

直到今天,许多历史学家和经济学校都认为《斯穆特霍利法案》引发的贸易战加深了美国大萧条的困难。

由于国际贸易的关税战争,本应严重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导致了世界性的大萧条。

军事化扩张转移的矛盾德国实行对外侵略,日本加快了殖民化中国的步伐。

1934年,美国废除了《斯穆特霍利法案》。

罗斯福总统就任后,签署了关税互惠法案( 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 ),协助降低关税。

但是,二战的矛盾没有解决,战争爆发了。

通过互惠法案,美国借助二战前夕各国的军用物资需求,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是参战前最大的赢家。

第六阶段贸易战——美国统治下的战后国际自由市场体系战后美苏两霸,各自形成体系。

美国制定的关税互惠法案派生于战后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贸易总协定( GATT ),也就是今天世贸组织的前身。

实现金本位制向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转变的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结算的黄金货币——美元,是有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美国经济上的强势地位,苏联自称体系,但在国际结算中仍然受制于美元。

但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和货币体系有赖于美国经济长期保持稳定增长,才能保持美元持续的定价能力和美国吞并国际商品的消化力。

战后,各国需要恢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进口美国商品,对美国商品的需求很大。

但各国经济复苏后,随着工业实力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相对成本优势将发挥作用,美国产品的吸引力将不再持续。

特别是当美国经济走下坡路时,美国将采取贸易限制措施约束贸易伙伴,保持美国经济的相对优势和美元的定价能力。

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油价迅速上涨。

能源价格的上涨使美国经济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上升,超过了10%。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失业率也一度超过了10%。

而且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制造业实力持续增强,国际贸易中对美国产品的需求相对减少,1970年以后,美国贸易逐渐转为逆差。

从1977年开始,美国的贸易赤字从310亿美元持续扩大到1987年的1595亿美元,10年间扩大了5倍。

由于美国持续赤字和美元贬值,无法继续维持强大的货币定价能力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被尼克松总统废除。

当时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是对日本的贡献。

从贸易赤字的分布来看,80年代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占美国总贸易赤字规模的比例超过了30%。

同时,随着6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迅速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因此,日本成为美国70-80年代贸易战的主要对象。

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临时关税,贸易战正式打响。

此后,美国先后在1975年、1984年、1986年和1988年发表了许多关于贸易和税法的法案。

而且,301条款在这些法案中不断扩展,成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利器。

除了对所有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外,美国和日本还就美日巨额贸易逆差签订了许多双边协议。

6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对从日本进口的纺织品、彩电、钢铁、汽车、半导体等商品领域发起贸易调查和争论,通过不断向日本政府施压,限制了上述日本产品对美国的出口数量。

到80年代中期,签订一系列贸易协定后,美国发现逆差规模并未显著减少,并开始在汇率方面施压。

1985年9月,美、德、法、英、日5国财长签署《广场协议》,同意共同干预市场,纠正美元升值问题。

两年来,美元指数超过了30%。

广场协议达成后不久,日本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经济停滞。

第七阶段贸易战3354WTO体系下的新玩家于1995年1月1日在美国主导的《关贸总协定》中通过近半个世纪的运行,结合之前在一些双边贸易纠纷中达成的贸易协定,在多边共同推动下重组为世界贸易组织3354WTO。

世贸组织将以开放、平等、互利的原则,逐步降低各成员国关税和非关税贸易障碍,消除各成员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

此后,美国在贸易摩擦上基本上在世贸组织进行协调。

1978年ZG改革开发,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随着ZG加入国际经贸体系,改革开发前期建立的完整工业体系进入WTO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重商主义到二战前,国际贸易基本上是靠坚船利炮支撑的。

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形成话语权,必然要求其在军事上具有绝对领先地位,或者在经济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

这既是重商主义时代,也是战前的英国,二战前后的美国。

20世纪初,美国开始着力建设基于规则的世界贸易秩序,特别是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为ZG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因此,世贸组织规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贸易协商建立了比较公平的世界贸易体系。

ZG巨大的人口红利和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一旦进入相对公平的游戏规则之中,释放了巨大的制造能力。

放开,说生产和制造,就可以大规模组织廉价劳动力来生产制造。

向世界提供低价工业产品。

一旦这个新玩家入场,只要它生产了什么,在全球市场上对应的产品就会因为产能过剩而被ZG淘汰。

进入21世纪初,一方面,美国GDP实际增长率从2000年初的5%以上回落,到2001年末接近0%。

ZG钢铁生产进入世界市场,世界钢铁产能过剩。

当时的美国布什政府从2002年开始对中国、法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和地区提出钢铁产品反倾销诉讼,2002年3月20日正式启动了“201条款”,大部分进口钢材占8%-30%

美国实施201条款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连锁反应。

欧洲委员会决定对来自一些国家的钢管实施反倾销措施,征收至多53.1%的额外进口关税。

2003年,世贸组织裁定美国违规,随后布什先生取消了相应的关税政策。

ZG加入世贸组织后,以年均10%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了近10年,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块。

ZG对外贸易持续30年的双顺差(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占美国贸易逆差的60以上,外汇储备最高达4万亿美元。

正如历史重演一样,ZM贸易纠纷仍在继续。

随着ZG经济的发展,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不断对我国发起贸易纠纷和反倾销。

特别是在2000年、2007年,当前的国际贸易纠纷等,美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贫富结构恶化的时候。

但从历史经验看,贸易战和贸易摩擦最终会伤人,严重的会导致世界衰退,引发更多的经济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

历史经验也表明,无论是贸易战引发的关税战争还是战争,最终都是坐下来协商,各自让步和妥协。

贸易战的时间也不应该太长。 否则,后果会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