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儿童谐音语”计划。
自考动态 •
新华社北京8月2日电(记者余俊杰)记者2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时期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巩固终身发展基础,帮助个人成长,帮助乡村振兴,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介绍,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实施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的通知》,聚焦民族地区、农村地区,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抓住幼儿语言学习关键期,着力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
通知要求,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未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教活动的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幼儿园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保教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教育环境。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分批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训,基本解决幼儿园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
使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学前儿童逐步具备基本普通话交流能力,为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教育部要求,实施计划要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不同渠道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对口支援机制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改善普通话教育条件。
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寓教于乐,逐步渐进,实现孩子能理解和说话的普通话学习目标。
此外,通知要求健全教师队伍。
幼儿园教师资格申请人和新录用的幼儿园教师,普通话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在学前教育专业或定向办学的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中,加强面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互补力度,鼓励毕业生回到所在民族地区履约。
来源:新华网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