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户口新政:落户不到3分钟,成为武汉人比过去容易多了。
10月初,在江汉经济开发区派出所收到一本鲜红的户口本时,贝儿决定去大吃一顿,庆祝自己成为武汉人。
住黄石、在武汉上大学、在北京漂流几年后又回到汉定居……她的生活轨迹,和许多在各派出所户政窗口领取武汉户政户口本的年轻人一样。
极目新闻9月14日报道,在不到3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了武汉定居的申报过程。
效率相当高! 浴火复活后,武汉成为95后最想去的10个城市之一。
全世界的年轻人聚集在武汉,有数据显示,武汉保留最多的外国人是石家庄人,是郑州、长沙、成都、西安等地的95后。
2021年9月底,武汉出台落户新政,进一步放宽落户门槛,接近“零门槛”落户。
这个城市变得更友好了。
01
武汉户口,离我们有多远?
TITTLES上写道:“几年前,我刚来武汉开会,第一次遇到的墙壁是定居。
“和现在相比,以前在武汉定居有多难? 对毕业生来说,2015年毕业,应在毕业后2年内在武汉购房,本人持有双证即可落户武汉,不受落户区域和价格限制,超过2年按照人才引进方式落户。
两年内买房落户,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座高山,很难攀登。
汉漂泊者要在武汉定居,受到学历和社会保障的限制,找关系断腿也没能在武汉定居。
高“门槛”落地,曾是许多汉流漂泊者不可能的梦想。
2018年,央视播出“美好生活大调查”主题谈话节目,展现武汉民族美好生活。
其中关于落户政策,万勇表示大学生可以凭毕业证落户,本科生和大专生40岁以下,硕士生和博士生不受年龄限制。
他还分享了一个叫蒋辉的大学生2010年来武汉创业,因为政策原因一直没有落户的故事。
政策出台后,他在40岁生日前一天提出落户申请,并及时得到处理。
他非常高兴,说这是武汉给他最好的生日礼物。
知名节目《对话》 2014年7月武汉开放大学生落户政策为:本科(普通全日制)以上学历,35周岁以内,在韩工作1年以上,在社会保险缴纳1年以上,即可申请落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3年,本科学历(含教育部认定的留学回国人员)年龄不满35周岁、专科学历年龄不满30周岁的毕业生可以申请落户。
2018年,学历放宽限制,统一招收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0岁以内可落户。
2019年,学历从统招到大专……至今,落户政策逐年完善。
02
他们的定居故事
泰坦斯33岁的床,因为女儿快“小时候”了,所以毅然定居。
虽然花了几天时间,但终于完成了流程,床松了一口气。 她不由得向同事们分享了这份喜悦。
她是这样说的。 “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武汉的义务教育政策是片区对口和统一入学两种方式。
但在我们这些现在没钱买不起房的人、房地产一体化的情况下,只能就近统一进入,统一入学又分为四个阶段。 为了孩子“自主”选择学校,也为了将来买房的需要,选择了在武汉定居。
”
从长远来看,贝思也希望自己三个长大后不要为买房而烦恼。
她这样说道。 “以前大学生落户规定在35岁以内,现在放宽到45岁,是来武汉发展生活的年轻人,特别是没钱买房的人首选。
要定居,现有的房、房是年轻人的压力来源之一。
特别是近两年,由于新冠灾祸的原因,城市逐渐恢复了活力。 新冠灾祸下的年轻人忙于生活。 我没工夫想那种事。 凡是在外流浪奋斗的人,心里都有一个“落户”的梦想。
新政的缓冲期正好是10年,让那些努力奋斗的年轻人屏住呼吸。
每年都有落户,武汉的落户改革每次都发生很大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磨砺,越来越完善。
对武汉伢们来说,旧政策的缺陷是新政策的垫脚石。
大林子是江西人,2015年毕业后,和同学一起来到武汉。 一会儿就是六年了。
2017年,为了和她结婚,他决定在武汉定居,买房子,定居。
2014年,武汉出台大学生落户政策。
2017年10月16日,武汉开始全面受理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
大林子他们正好赶上武汉第一批大学生落户政策。
大林子介绍说:“当时武汉的落户过程很麻烦,大学生毕业3年内就可以申报落户。”
落户申报材料须有大学生落户申报户口登记表、原籍居民户口簿原件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学历证明原件复印件等。
因为当时的工作地点是江汉区,所以所属政务中心是北湖政务中心,事先查了很多政策,也打电话确认了。 我曾去现场提交申报材料接受审查。 大约10份工作后,收到了《准予迁入证明》。 之后,带着证件和原籍户籍誊本回老家处理了转出。 这一路上又花了两三天。 最后一步只需到唐家墩派出所提交户籍和身份证,再提交调入证明。
“从广州深圳回来的同学,也在武汉买房回家了。
他们很看好武汉的发展。
”
曾住在杭州的老同学,毕业后就住在武汉,2018年底定居。
对于当时的定居经历,他感慨颇深。 “那时候有些材料不太齐全,我回老家补办,开了证明,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把落户这件事办好了。 虽然麻烦有点麻烦,但武汉很有价值。
“在他看来,武汉是一个不输给北上广的大城市。
“九省通衢”是他的代名词,只有这里能感受到早上在家吃早茶、下午到武汉的速度。
此外,武汉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科教文化中心武昌有50多所高校。
学校周边不仅有商业区、步行街、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还有医院、检察院等保障市民生活。
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进入武汉。 比如小米、华为、烽火科技、华工科技.白天可以去江汉路赏老屋遗址,晚上去户部巷做小吃,听听河边的涛声。
老朋友:物质丰富,精神饱满,真是绝佳的住所! 说起落户新政,老朋友很后悔,早就知道了,晚落户了。
新政不仅调整了大学生落户,还调整了企业职工落户、就业创业落户、流动落户、大学生落户、积分入户制度、新城功能区、中心城区转移等。
定居申报过程也比以前方便。
9月11日,武汉印刷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完善落户政策相关条件的实施意见》。
关于市民定居的调整,提出了以下几点。 1、放开重点职工落户。 重点企事业(总部企业、科学创业企业等)为单位的职工,只需缴纳社会保险,有稳定居住地的可以申请落户。 2、放开新城区落户限制(男不满45周岁、女不满35周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包括新城区(含蔡甸、江夏、东西湖、黄陂、新洲区)、功能区)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汉南区〉、武汉化工区),原3、夫妻、子女随迁申请户籍的,将本市有合法住房的条件调整为在本市有合法稳定住所(含合法租赁住房)。
4、推进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在汉落户,大学生年龄条件不变,大学生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随迁落户。
5、调整新城区中心城区落户条件。
中心城区、功能区有产权房屋的,就业创业条件为2年至1年。
9月12日,武汉市公安局下发《新调整户口迁移事项办事指南》,明确办理细则,指导工作流程。
第二天,大批临时市民落户各区政务服务中心。
这就是武汉的速度!
“现在很方便。 不到三分钟,就在家门口把资料上报了! ”家住青山区钢花119街的殷先生感慨万千。
殷女士是黑龙江人,2017年和丈夫结婚。 按照原来的政策,以“夫妻投靠”的方式在武汉定居需要五年多的时间,工作和生活并不太方便。 现在,最新的定居政策出台后,结婚一年以上就可以实现定居。
刘老师户籍在江夏区,家在洪山区,本人在光谷就业。
按照原来的政策,因为他学历不够,房子面积不够,单位和社会保障不在中心城区,所以不能在洪山区定居。
咨询民警后,刘老师赶紧回家准备了房产证、社保明细、劳动合同。
南来北往,途经武汉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变了。
沿江两岸、商圈中心,各种各样的人选择驻扎武汉、落户武汉。
03
新政,武汉最高诚意
TITTLES武汉,沿河而立,运水而生。
一条河的水,养育了千万武汉人,成就了这个城市。
临河听海浪展望,是武汉民族的浪漫。
古人对居所的追求,是山水相依,景色优美。
如果列出10个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武汉一定在排行榜上很有名。
武汉素有“江湖之城”之称,作为“江湖儿女”的武汉人,敢于孤立攻关,瘟疫过后,英雄气概不减,一心一意奋力发展。
作为超特大新一线城市,落户政策中基本实现“零门槛”的意图是什么? 动员群众力量,把新政传播得更远,不断吸引更多人进入武汉,扩大城市人口,是武汉“十二五”的目的之一。
据报道,此前武汉因疫情原因,大量民工没有及时返回武汉,七普常住人口被低估。
截至今年5月底,武汉市公安机关登记流动人口总数为515.6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达到425.5万人,与“七普”人口数据相比增加105.5万人,常住人口达到1351.5万人。
武汉,仍然是中部人口最大的城市。
根据7月《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预计到2035年可以容纳常住人口1660万人。
按2035年计划人口1660万计算,武汉未来15年“人口余额”为427.35万人,年均常住人口增长目标为28.5万人/年。
华中科技大学2021研究生毕业典礼现场,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抢人大战”刻不容缓。
武汉的能力显然不仅仅是“零门槛”落户。
被称为“大学之城”的武汉,其根基是百万大学生。
正所谓“滴水不成海、只树难林”、“人才”的引进,才是关键。
为了招募高端人才。
7月,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布首批光谷招贤名单,35家公司提供60多个百万年薪制岗位。
据介绍,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实际年薪的50%给予无偿资助,最高可获得1000万元。
到今年为止,与2010年相比,武汉每10万人中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从25191人上升到33867人,比全国多18400人。
此次落户新政略微扇动了蝴蝶翅膀,成为城市人口和人才新的活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