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新书,采访,演讲,重新认识女人杨澜:从小姑娘到大姑娘。
6月25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暨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特邀嘉宾杨澜发表《书写你的传奇》演讲,如雨点般,浸润人心。
“请保持微笑。 请不要谦虚”,我相信观众席上的女性可能会有更多的共鸣。
杨澜,提起她,人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剪影,自信坚强,从容不迫。
2021年她的新书《大女生》出版了,2022年初她的同名访谈节目《你好!大女生》也播出了。 她向我们展示了更多女性的力量。 不仅她本身就是一个“大女孩”,而且千百万女性坚持走自己的路,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她们也是这个时代的“大女孩”。
从女孩到大女孩
22岁,大学未毕业就被选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的女主持人。
26岁,获得中国第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但放弃了央视人气主持人的地位,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进修。
30岁,制作并主持中国电视台第一档高端人物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
32岁,创业成立阳光传媒集团,专注于优质内容生产和品牌打造。
33岁,成为北京奥运会形象大使和叙述者。
36岁,创办了以中国城市女性为对象的大型谈话节目《天下女人》,发展成为以电视、网络、教育培训为平台的互动媒体间女性社区。
41岁,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33岁-43岁,担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尽快立法慈善公益、如何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和母婴健康等20多条建议。
46岁,创办“天下女人国际论坛”,搭建女性平台,为性别平等发声。
47岁,担任北京冬奥会申办负责人。
48岁,成立女性非学历终身教育平台“天下女研究院”。
51岁,成立女性成长智囊团“天下女研习社”。
53岁,新书《大女生》正式发售。
54岁,发表了女性记录文学访谈节目《你好!大女生》,与10个“大女孩”进行了对话。
杨澜,享受着生命的无限可能,探索着女性更多的风采,她以她的生活经历给越来越多的女性以力量和鼓励。
她也从“小女孩”成长为“大女孩”,但这并不一定等同于她的灵魂成长。 即使在“小女孩”的时候,她自己也是“大女孩”。
“小姑娘”的勇气之源
杨澜在10岁之前,一直住在上海奶奶家。 那时,她还是个小教堂的女孩,喜欢和男孩一起爬树,喜欢在阳光下玩泥巴。
回想起多年前的事,杨澜的祖母吴厚云反对家里安排的婚姻,曾一个人来上海打工。 她是那个年代叛逆的女性。
于是,顽强独立的祖母成为杨澜随波逐流的勇气之源,成为她心中勇气的典范。
几年后,当她想起为什么她敢离开《正大综艺》去重洋学习时,她总是会想起祖母。 这可能也是留在骨血里的勇气。
还没大学毕业的小女孩,带着刚出生的小牛热血来到中央电视台面试,编辑给了她肯定的余地,“我们觉得你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还是不漂亮。
杨澜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会惊讶于容貌的人,但没想到长相会给自己减分。
这是当年杨澜给自己带来的小小疑问和失落,回家后,妈妈的一句话:“这没什么关系,这样的你才是生动的你! ”让她明亮了起来。 母亲的接受和支持让杨澜明白,自我接受也是一种勇气。
杨澜从少女成长为少女,直到现在,她也成了母亲,她也遇到了自己少女——的女儿。
女儿似乎也有这个家族基因所遗传的大胆和勇敢,从小就不相信所谓的公主传说。 “白雪公主只是美丽,但什么也做不了。
“而且王子没有得到公主的同意就吻了他。
杨澜认同女儿的想法。 “在同一个故事中,年轻一代的女性们可以有自己的意见。
对杨澜来说,她的女儿不是女孩,而是“大女孩”。
女儿是大女孩
在《大女生》的自序中,第一句话是:“女人这个词似乎总是和‘小’联系在一起。
“女人小时候会被教导要温柔、乖僻、讨好。 即使进入社会,也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女性应该起到陪伴和辅助的作用。 就像“大”永远与“小”相对应一样,女性似乎永远被标签和看法所束缚,被困在“小”与“美”的怪圈里,自己无法突破,渴望别人的拯救。
但杨澜对女儿的教诲在传统意义上并不是对女性的规律性训练。
她鼓励女儿参加户外运动,去踢足球,跑步流汗,晒黑皮肤黝黑健康。
杨澜觉得自己的女儿是Big Girl,“她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在大学电影专业的学习中也融入了女性主义的批判和分析,我很高兴。
”
女儿也和她商量。 为什么教女人保护自己,穿衣要注意低调,为什么不教男孩子尊重女人? 杨澜对女儿的教育使女儿认识到了社会上存在的性别问题,同时也反过来影响了杨澜对儿子的教育。
杨澜认为性别平等的教育不仅要告诉他女儿,对儿子也应该如何尊重女性。
标签太多了,没有一个能概括她
“试试看。
“是自我鼓励,杨澜一直在实践。
她的大学专业是英语,没有接触过广播主持人的她来到中央电视台,想当主持人,登上了《正大综艺》的舞台。
后来她又想当编辑和制片人,于是有了大中华区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卫星频道——阳光卫视。
此后,她再次将目光投向企业,如今成为天下女性媒体和教育集团的创始人。
她有太多的身份,既是主持人、制片人、出品方、作家、申奥叙述者,但没有概括她的标签。
她永远在路上,在突破中发现了新的自己,在尝试中获得了另一种乐趣。
“离开舒适区并不意味着你一直在做你不擅长的事情。 恰恰相反。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知道自己的优势等,自己的边界。 然后,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她一直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 看着“桶理论”的短板,熟练地使用了“枣理论”的长棍。 没有人是完美的。 与其辛苦于短板,不如扭头用长棍一击命中。
“如果我花更多的时间做我喜欢和擅长的工作,这反而扩大了我的舒适区。
”
在杨澜目前的团队中,女性占了绝大多数,她们也是杨澜眼中的“大女孩”,她们独立自由,有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她们各有所长,多样化的伙伴一起做了木桶,组成了团队
杨澜觉得自己喜欢媒体和创造性的工作,但对事务性和管理性的工作可能不是。 到时候,团队的力量可以填补她的短板,她可以专注于擅长和合适的事情,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会有效利用自己的优势,在自己的舒适区成名。
帮助女性自我发现
“大女孩觉得重要的是,有自我认识的同时,也能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当被问到对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与自己和解”内容有何看法时,杨澜认为接受自己很重要。
她说,女人总是被外界给的标签蒙蔽,看不到自己真正的价值。
社会期望妇女成为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 虽然女性的价值也由这些标签来定义,但“真正闪耀的不是宝石。 宝石只是折射着你的光。
如何拨开迷雾发现自我,是女人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也是杨澜一直在努力的事情。
在《天下女人》环节聚焦女性群体,成立中国职场女性社区“天女网”,编织“天下女研究院”“天下女学习社”的女性教育矩阵之前,以“女性”为中心,杨澜一直在做,做得很多。
也有以广大女性为对象的“杨澜读书”视频号码,以及帮助女性成长的咨询课程。 她希望通过她的话语、她的经历、她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女性,让更多的女性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量,在这个时代自豪地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做自己。
她采访过不少对象,但很多人都是她心目中的“大女孩”,有脱离编制的青年演员青盈莹、等待好剧本宁可不演的实力演员殷桃,还有享受自己“巨大魅力”的举重冠军功立公主她们可能不符合社会对完美女性的定义,也不遵循社会公认的女性道路。 她们虽然很武断,但却很不同。 为了突破而奋斗着
即使一开始不被人看好,按照自己的心去做的也是勇敢,这种勇敢与结果无关。
“每个生命都被赋予机会,值得他充分发挥和成长。
”杨澜如是说。
意识到自己从未站在原地思考,然后试着迈出第一步,才能明确生命的方向。
对于女性的自我发现和积极探索,杨澜表示。 “在这勇敢的探索过程中,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底细,就不要害怕跌倒,也不要害怕失败。 因为这都是学习的必然过程。
“没有不经历迷茫的人的成长。 另外,也没有万全的事先预设的路。 人生的美妙在于其惊险和瞬息万变。 放弃尝试就是放弃可能性,放弃新的邂逅。 如果可能的话,请试试。
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世界是多样的,女性也是多样的,但社会中的标准是固定的,似乎人们约定俗成。
杨澜不认为女人应该被标签束缚。 女性按照她们想要的方式生活,不仅仅是坚强有力、理性逻辑性、软弱、感性的形象。
“大女孩不是新的标签,而是选择,是个性化的。
杨澜说,人生道路上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被人云云。
来自外部的声音很多。 父母、朋友、恋人,他们会给你的人生一些建议,甚至是插手。 但是,不要因为世界的喧嚣而倾听自己内心的期待,听自己,认识自己,做自己。
当你因外界的声音而感到压抑和痛苦时,当你感到被无形的绳子束缚着的自由时,请暂时捂住耳朵,听听内心的回响,试着去走走,让心带到你的脚上。 自己的生活应该自己定义。
“这个世界,每个生命都应该全面发展,释放自己的潜能,这才是好的环境。
“万物生长竞争自由,不同与多样,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长处。
杨澜承认每个女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选择。
杨澜一直勇于突破和尝试,这也经常被她戴上“野心勃勃”的帽子。
当她主持《正大综艺》学习编辑电视时,她创办阳光电视台时,在她看来的犹豫和高歌猛进成了别人口中的“野心”,但杨澜不接受这一评价,称“理想远大”。
她不知道为什么男人做了同样的事就会被夸奖为“野心勃勃”,但女人做的是“抱有背离心”。
女性的脚步不应该被这样质疑和定义。 正如《大女生》文章的标题所示,请将“雄心勃勃”改为“理想远大”。
读书是件好事,写书是件痛苦的事
“读书是一等好事,写书是一等痛苦。
”杨澜从小就酷爱读书,无论是内容给她带来的精神上的丰富,还是解读她带给自己的独特体验,电子书永远不会代替纸质书籍,无论是翻书的声音,还是纸质的触感,都是独特而有温度的。
在新冠灾祸期间,她也获得了难得的长时间在家。 这也成为了悠闲的契机。 她在两周内读了15本书,写了2万多字。 她的脚停了下来,但没有思想。 《大女生》就是在那期间诞生的。
这本书的初稿都是杨澜亲笔写的,她欣赏笔尖和纸摩擦产生的沙沙声,平静而有质感,说是那稍显仓促的时期给了她心灵的安慰,像是某种安稳的依靠,踏实踏实。
当然写书也很辛苦。
当我想要表达心中满怀的想法时,我拼命地写着,像是骑自行车追赶公共汽车一样。 我担心我不能抓住那一刻的灵感。
脑子里想法太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担心自己不能明确表达,不能有效地表达内心的想法。
表达的目的是分享,杨澜希望自己的书能为需要的人提供工具,给读者带来一点乐趣。
她记得有一位读者拿着1997年出版的第一版《凭海临风》来索要签名。 那是她的第一部散文集,距离今天已经过去25年了。 这么久了,没有人记得。 这是读者的重要珍藏,也是杨澜的深切慰藉。
“我认为岁月可以淡化和陈旧许多东西,但只要能接触到一点人的心灵和生活,那就太荣幸了。
除了文字和书籍,杨澜一直致力于的女性社区也通过内容、课程、咨询等为这个时代的女性提供能量补充。
正如她在书中写的那样:“我之所以把书名定为《大女生》,是因为今天的女性可以用第一人称堂堂正正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是她想要的,正在慢慢实现。
声音:他们这样说
杨澜走了很多地方,认识了很多人。 这些人来自不同的领域,和杨澜有着不同的交往,听他们说。
辛少英,央视著名编辑,原《正大综艺》制片人,总导演:“杨澜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有思想,与众不同。
杨澜的主持也给《正大综艺》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
霁翔,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澜老师制作了非常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匠心传奇》。 她可以通过一集的内容输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贡献。
在2001年,她代表我们国家参加了2008年奥运会的申办。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感受到知识女性对国家、民族、中华传统文化的大爱。
”
王振耀,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我认识杨澜先生是为了公益。 那一年要举办中华慈善大会,杨澜和她的慈善行为其实是受到国家的表扬,获得了中华慈善奖。
由杨澜女士主办的巴比晚餐,让中国企业家和比尔盖茨、巴菲特通过晚宴交流,打开了中国慈善和中国企业家向善的大门。
”
文/实习生李正阳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郭佳
图/北京青年报记者王晓溪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