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真题201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真题及答案
很多小伙伴都在问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的问题,今天,本网站编辑为我们整理了所有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的问题。 我希望能帮到你。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复习资料
第三章先秦散文
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形象化的道理。 也就是说,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性地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韵松散。 《老子》语句短小而相对规整,有的整章用韵连缀,有的韵致散漫。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 《论语》多为短语录,词义丰。
二.有些章节可以通过措辞来表达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文章的特点。
一.有大小、类例、逐级推理。
二、简约不华,措辞口语化。
简述《荀子》说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贯穿无遗。
二、长于比喻不用寓言特色。 《荀子》中寓言极少,但他用来讲道理的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韩非子》说文特点简述极其寓言化的特点。
一)犀利、犀利、冷静,善于分析,条理清晰,辩论透彻。 暴露了社会的实际情况也不隐瞒,能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气势汹汹。 明切而尖锐,带来了作者散文的辛辣风格。
二、韩非子最有文学性的是他的寓言。 《韩非子》有300多则寓言。 “买椟还玉”、“狗恶酒酸”等。
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文学性裁剪与历史事件情节化。 例如,《郑伯克段于鄢》记述了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 这场旷日持久的说服之争,《左传》作者只用了500个字,生动地讲述了时间的原因、发展和结束。
二、人物性格鲜明,富有立体感。 例如,《晋公子重耳之亡》说重耳经过19年的流亡生活,从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心胸开阔、有胆识的政治家。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左传》以擅长写战争着称,记载了春秋时期许多大小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计划的描述。
四.善于叙述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试论《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夸夸其谈、奔放不羁。 苏秦说秦惠王争天下之言,夸夸其谈,气势汹汹。
二、把握对方心理,用好方法引诱,合情合理。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临摹人物,形态工整肖。 如: 《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归来,回家后写道:“妻不降纴,媳妇儿不为炊。” 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引用比喻,善于运用寓言。 如“狡兔三窟”、“讨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征。
一.雄辩色
a .掌握对方的心理,根据引导,引导对方在无意识中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构中,取悦对方的内心。
b .气势磅礴,不鲜明。 一旦对方被拉拢过来,为了不给对方反驳的机会,就华丽地、纵横地、奔放地一步一步地逼近对方。 (例如《许行》 )
2 .善于用典型事例、比喻、寓言讲道理。
典型的例子是《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对羊和牛友好的事实。
例如,为了说明“不能”和“不”,假设“隔着太山以超北海为目标”、“长时间折这根树枝”。
寓言中,《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揖苗助长》等很有名。
试论《庄子》寓言的特色。 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怪异想象,如《逍遥游》
《逍遥游》等人物形象的神祇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偕趣和嘲弄横行。 例如《秋水》
第四章屈原和楚语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写神之灵异,进而写神之“人性”,神性与人性相统一。 如《湘君》、《湘夫人》,表现了湘水神互相倾慕追求,却始终未遇的曲折变化的心境。 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使祭神之歌具有非人性的情趣。
二、讲神仙活动和神仙情怀,描绘神仙的环境和氛围,是一种清新宁静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结构精密完美。 根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阐述渲染的表现方法。
二、写四方的恐怖,摆很多可怕的东西,画可怕的形象等,比临摹还要擅长。
试析楚辞发生的相关因素。
一、与楚声、楚歌有直接关系。 楚辞即使不会唱,也要用《楚声》朗诵。 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之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表明楚词与楚乐有着亲密的关系。
二、楚辞的产生与楚民间的“巫歌”有密切关系。 宗教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 《九歌》是根据民间祭神歌曲加工而成。
2 .在祭神仪式上,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灵,载歌载舞,像戏剧一样舞蹈。 这种神秘、浪漫、有故事性的歌舞,会影响楚辞的构思和表达。 如《离骚》写作恶咸降神。
3 .民间祭神巫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想象和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国语言的养料和特点。 像《九歌》的神鬼,《离骚》的天界。
三.楚辞中充满了对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道地的楚地语言等。
四、楚辞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时代环境下,产生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诗体。
综上所述,楚辞无疑是楚文化的产物,地域色彩浓厚。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征。
一、从诗风词作,加以炫耀装饰,想象力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点。 像《离骚》一样充满幻想般的想象力,表现真实的一层进入反间谍。
二、从体言看,楚辞与《诗经》相比,篇幅有了很大的增长,句式也是四言为主长短不拘,参差不齐。
三.就语言而言,楚辞多采用楚语楚声,楚地方言词语大量出现,而“兮”字、“几许”字作为虚词,是楚辞的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与深厚的爱国情怀。 屈原向往“前圣”治国的明臣贤、君臣和谐境界,提出了“举贤授能,绳之以法”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一生无悔的坚韧,和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虽然贵族大臣群起而攻之,迫害屈原,但屈原仁并没有放弃他的政治理想。 《离骚》写着他上天入道,寻求出路,上面画着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 批评的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的理想,同时揭露黑暗,指弹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征。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强烈的热情和奇幻的想象。 《离骚》前半段回顾过去,追忆身世、理想、境遇,基本上是写实的,而那些比这些手法更能彰显自身美好品质的诗句,已经具有奇特的想象特色; 后半部分对未来道路的探索,是一种火一般强烈的热情,一种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被奔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力淋漓尽致地迸发出来。
二.清秀、美丽、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强烈的感情,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义,表现了这首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 将《诗经》片断的比兴发展为长篇诗比兴的连续使用,将《诗经》等比喻像、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融为一体。 在《诗经》基础上展开的、靠物、托物的抒情表达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比喻手法的传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结构特点。 诗歌全部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怀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一生无悔的精神进行布局。 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际写作,后半部分探索理想的实现,虚写。
五.形式和语言特色。 它既采用民歌形式,又采用散文笔法,成为一种不拘文辞长短、押韵散漫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 《离骚》后半期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多以主客问答、描写相提并论。 语言丰富多彩,双韵盎然。
《九辩》的艺术特色与《离骚》的思想、艺术异同极为不同。
一. 《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 但也有自我标榜高尚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却缺乏屈原那种轰轰烈烈的情怀和追求理想、九死一生的无悔精神。 面对不公正的处境,他采取防身的态度,又感谢又阿谀。
二、从表现来看,《九辩》是楚辞中的一件精品。
a .长于描摹,在描绘中营造交融的境界。 开头那种广为流传的文字,突出了秋气肃穆、草木凋零、山空水荒、天朗气清、疏朗景色等。 诗人的遭遇充满了悲伤,被肃穆寂寞的秋意照得更深了。
b .细致的描写。 落在树上的树枝枯萎了,从叶子到树枝,从形状到颜色,细致而清晰地描绘着。
C. 《九辩》的造词用语也值得称赞。 韵致涣散,不拘长短,参差不齐,抑扬顿挫。
第二篇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征。
一. 《谏逐客书》每客以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先讲述历史上客卿辅佐秦、强国富兵的事实,说明客卿从未输给秦。 其次阐述秦始皇重外国之乐,轻客卿的事实,并论证其轻重之人的错误。 最后分析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弊,指出逐客不仅不利于秦国的统一大业,而且使秦国岌岌可危。 结构坚固。
二、文章罗列大量事实,极力铺陈,颇有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绝实事求是、理直气壮、深刻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 正如《治安策》开头所述,“臣盗惟事态,可以是恸哭者之一,鼻涕者之二,长太息者之三。 ”
二、文辞工整,浓墨重彩,深得先秦纵横词藻的风神影响。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针对性强,深知论点,善于分析,语言凿凿。 用有力的论据,如《论贵粟疏》,说明轻徭役劝农、粟、贱金玉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辞藻摆偶。 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回复: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完整备忘录
请参见—————————————– –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人物的艺术特征。
一.精致的剪裁和安排。
1 .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手法。 《史记》名写手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了这个人的主要经历和性格特点,强调了其主要特点,其他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放在别人的传记中描写。 这种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像《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熟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灵。 而他狡猾、残忍、不正当的一面,体现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 “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也能揭示人物多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 .在同一部传记中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的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 从《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场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李广的性格和境遇,四场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2 .人物之间的对比引人注目。 像《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这样年轻、有气质、勇敢的项羽,与涉世不深的刘邦相反,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措辞是不同的。 两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代替他的还有他! ”他说。 刘邦说:“嗬! 丈夫也应该那样做。 ”项羽的率直和鲁莽,深深地印刻着刘邦的重量,仿佛可见一斑。
三.在特定环境和场合突出人物特征。 例如,项羽在《项羽本纪》《鸿门宴》中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鸸鹋远见、刘邦的智骗狡诈,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四.优秀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李将军列传》杀害霸陵尉的详细情况,表明李广除了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力卷土重来的一面。 《史记》中也有通过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它通过人物的独白、语言或作者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用个性语言表达人物性格。 如果像“他微不足道”那样坦率大胆的话,我想见项羽的卤直; 委婉曲折地说:“大夫应该如此。”写的是刘邦贪婪的狡猾。
第三章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货
以抒情为主,体制与先秦楚辞基本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戒严《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维奇的创作特点。
贾谊维奇的赋作,现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吊屈原赋》残篇,前散编为代表作。
一)抒情抒情,丰富情感,是贾谊维奇赋形的重要特色。 譬如《吊屈原赋》吊屈原而使自己的旅途受挫,怀才不遇而发幽愤,感情极为丰富。
二、从艺术表现来看,贾谊《鵩鸟》 《旱云赋》两部作品都是直言不讳,议论多于意象。 《七发》描摹云和大旱的情况,也有表现力。
简述了数乘大赋活式的《天子游猎赋》及其特点。
一、叙述描摹,渲染文风。 如《曲江观涛》描绘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作者缺乏自我真实感。 整部作品没有抒情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形式组成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一新文体正式登上汉代文坛。
简述以《天子游猎赋》为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征。
《天子游猎赋》是一种采用提问难的方式,整齐并奇的句式,虽然在楚言里已经不大一样,但更大的区别在于:
一、它失去了真情实感。 这是与楚辞的本质区别。
2 .空间极度排比。 《天子游猎赋》小时无纵向插队,只是任意空间的复杂铺装。
三、以直接单纯临摹为主要表现手法。 复杂的叙述、夸张的临摹,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以宫苑狩猎、山水用品为主要描绘对象。
四、措辞更难。
《甘泉》上述特征表明,其根本特色不在于抒情写志,而在于文采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河东》、《蜀都赋》等写祭祀;
2 .笔触由京师移外郡,由田猎演变为描摹城市、郡邑的繁华。 例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增强了“劝讽一”大赋的“劝”色彩。 杨雄的大赋几乎没有讽刺。 《蜀都赋》同篇引以为蜀郡山水雄伟,物产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有一些新变化,首先篇幅相对较短,对象集中。 如: 《甘泉》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河东》、《长杨赋》专写天子祭祀。 其次,有“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 像《洞箫赋》一样,游猎叫做练兵。
论述王赞《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用《洞箫赋》长笛表达自己的心情。 《洞箫赋》在写作中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艺术表现比过去的咏物诗有了飞跃。 作者以箫自况,将自己的遭遇和感情完全融入箫的描写中。
2 .全文只描绘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音乐声的临摹画,音乐用的讲解,都是完整而集中的。 作者开创了写全文音乐的先河。
三. 《两都赋》咏物的情境,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着本质的不同。
论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在《西都宾》和《东都主人》中互相夸耀难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阐述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崇尚礼仪制度、排斥形胜奢侈的思想。 《东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新的内涵。
一、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以田猎、山川为中心,重点书写京都特别是京都观念。
二、在谋略篇安排上,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临摹画“曲终奏雅”的模式,大大加强了讽刺说服的篇幅。 那个《两都赋》的部分,全篇都推荐讽刺。 《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谶谏一百》的弊端,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 《二京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架构、浮夸的基本笔法、鸿篇巨制规模都有模仿司法相称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创作呈现出从大赋到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 张衡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张衡的《两都赋》在谋篇构思上基本上都是模仿班固《二京赋》,但在发展中,除了描写田猎、宫室等,还将商贾游侠、道士、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进赋中,展现城市生活的全貌《归田赋》的规模、容量、篇幅也超过了班固。 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音。
二、其《归田赋》为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 表现入世的感慨与厌倦,描绘回到山水田园悠闲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人头地的愿望。
三. 《东门行》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式简短; 句子清丽流畅,从不做作; 表达自己的胸怀和情志,个性鲜明。 这些特点,都表现出汉赋创作倾向的巨大变化。
第四章汉代诗歌
试论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的艰辛与漂泊的流浪之诗。 比如《妇病行》写贫民,因为对生活没有打算,所以很危险。 《十五从军征》写道丈夫死了妻子,和两个或三个孩子单独生活。 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乞讨。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 从一个老战士的角度,如《鸡鸣》,揭露战争的悲惨和不人道。 这个老兵,征兵一辈子,老了才能回家。 但是,房子已经毁了,人死了! 这首诗生动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三、嘲弄大官贵人。 像《江南》这样描写贵族富裕阶层的高贵和奢侈是有漫画意义的。
四.叙述爱情、婚姻。 例如,《上邪》,是荷叶上的“莲花”谐音中所表达的怜爱,在清秀的景色中唱出了同样清秀的爱。 《东门行》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哀乐、感缘而发”,表达了人民身边的情事,具有深远的意义。
试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 .在叙述和抒情中穿插情节。 例如,《妇病行》写贫民男性和妻子的争论过程,《陌上桑》写鲫鱼向亲戚家人乞讨。 就像《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对话一样,是理想化的情节。
2 .汉乐府民歌人物的成功书写是在《东门行》年。 它写的是秦罗铺的美,先画它的梳洗,再写行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旁炙烤出来,写的是罗敷的美,一直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罗敷的美叫。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厚,有一部直抒肺腑的作品。 例如,《上邪》; 同时也善于用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 列举5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如《古诗十九首》。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由杂言逐渐过渡到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浅白,多运用口语,浅白直白,但富有表现力。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说不尽的,是《行行重行行》最鲜明的特征。 正如《古诗十九首》所示,这首诗没有晦涩的字句。 似乎是女性想念远方的游子的意思。 但是,它的意义和感情非常丰富。 首先。 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的自称,那么这首诗就可以看作是游子的辞。 游子想念妻子和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不同,体会也不同。 其次,这首诗表达的离别之情是每个人都有的感情体验。 再一次,诗句看似理解实际,但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语言有无限形成的理由:
1 .叙述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 .表达感情的方式模棱两可。
3 .运用比兴手法。
结果,产生了“语言无止境”的特色。
2 .简单自然,无雕刻痕迹。 从感情上讲,《涉江采芙蓉》感情真挚,不做作; 从艺术表现来说,其写意用语似乎都是用手捏出来的。 如《去者日已疏》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色、情景十分真实,能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迢迢牵牛星》,写下历经时间蹉跎的悲凉与孤悲的四乡情怀。
1 .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出门看到的情景: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 .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西北有高楼》,整首诗写的都是牛郎织女的传说,但现实生活中中产女性的离别感情也是融会贯通的。
如《行行重行行》,用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 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接近自然,但非常精练、准确。 例如,写《青青河畔草》“遥远的日子很远,衣带的日子晚了”的相思树很憔悴。 多使用叠字,如《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试试《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吧。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闲荡,游宦无门。 这十九首诗,基本上是游子思妇之辞。 离别之情、人生的失意、无常之情,是《涉江采芙蓉》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别之情,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 .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 :“仍看老乡,漫漫长路慢浩浩”。
2 .思念故乡的根基是思念故乡的亲人。 如《迢迢牵牛星》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摘花草送相思树。
二.思考女性亲友的想法和悲伤,展示她们委婉复杂的心情。 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考虑到女性的感受而创作的。 《回车驾言迈》从白天写到晚上,女人不想织布,望着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伤,流泪。 她想见游子的深情。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如《明月皎夜光》,有宫阴滞之失意
《古诗十九首》等,感觉社会很冷淡
3 .人生的起伏。
四.还表达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一些观念。 宦官的挫折,人生的失意,让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价值。 他们想摆脱虚名的束缚。
五.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没有因为游戏而丧志。 他们离开家乡,原是为了寻求名声,但在经历挫折和失落之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 在各种人生价值观中,他们更青睐生存的价值。
总之,《诗经》所表达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一些感情和想法,是“与人相处的感受”
:
大学生考试中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版)的出题的重点是什么?
你老师讲的诗句是空的。 名词解释。
也有简单的解答
论述问题———论述问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 .风、雅、颂—— 《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变成。 本质上是音乐的分类,因音乐而得名。 “风”意为“乐调”,在《左传》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即周南、召南、邶、郑、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頫15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曲。 诗有一百六十篇; “雅”是表现王朝的正统内
容的乐曲分为“大雅”、“小雅”。 雅多颂,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诗四十首。
2. 《左氏春秋》 ——原名《左传》,作者不详,司马迁认为鲁人左丘明。 其成书是战国初年左右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报道始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结束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记载了255年的历史。 此外,附录中还记载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论语》详细记载了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外交等各方面活动,真实地描写了当时天子衰微、诸侯争霸,到诸侯衰落、医者专权的重大历史变迁,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诸侯、士大夫等各方面
4 .诸子散文——战国诸子百家散文。 战国时期,由于周天子的权威消失,多个政治中心共存,不同学说自由发展。 于是,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诸多学派,形成了诸子百家。 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大胆发表各种观点,个性鲜明,轻视时弊,推动了各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其代表性作品有儒家的《孟子》、《荀子》、《墨子》、墨家的《老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及龚家的0755 《战国策》 《庄子》在身材和技巧方面成熟了。 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都是从语录体发展到《荀子》似《韩非子》似的论说文。 从集体记录发展到个人记录,体态和手法越来越完善。
6 .浩然之气——孟子倡导的道德修养主张“吾养吾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是由“义”的积累而成的,“至大之刚”“塞于天地间”。 表现为崇高无畏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
6 .楚辞——战国后期,楚屈原等人根据楚地民歌创作的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主编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命名为《论语》。 从此,《楚辞》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 楚辞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诗多以“兮”字咏唱。
7.8 .散体大赋——汉代辞赋的一种形式。 这类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而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有很大的关联。 多为讽刺之名空如也,像贬低、夸奖之类的,像讽刺一样为统治者耀武扬威的圣歌文字。 不仅形式上篇幅大、文字多,而且假设三两个人,互相攻击发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一方胜利。 其代表作品有:张数多的《韩非子》、司马相如《楚辞》、《七发》、扬雄的《子虚赋》、班固的《上林赋》、张衡的《长杨赋》
10. 《羽猎赋》 ——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最早见于《两都赋》,南朝萧统编著该书时,东汉晚期无名作家作品19优先篇统称为《两京赋》。 这些诗篇反映了当时下层文人在失意中徘徊、感时伤世的苦闷,充满了忧郁感伤的情调。 《古诗十九首》艺术成就斐然,叙事、写意、抒情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标志着古代诗歌发展的新阶段。 ( 01年参加了考试) ) ) )。
11 .建安风骨——建安诗的独特风格。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时期、汉魏易代时期,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创造的高潮。 其作品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 表现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志高难报的悲哀和怨恨。 特点是意境开阔,笔意开朗,雄健深沉,形成了宽厚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因此,后人把这种独特的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钟嵘《昭明文选》“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笔长,概而多气”。 ( 04年参加了考试) ) ) )。
12 .永明体——齐梁期,新体诗名称。 齐武帝源于明年声律学说的发展,周颉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即“四声”。 同时,沈约提出了必须避免的8种嗓音病。 确立了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学说。 诗人们自觉地将声律学说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产生了新的诗体,就是“永明体”。 其代表作家有谢望、沈约、王融等。 ( 05年参加了考试) ) ) )。
13 .宫体诗(徐庾体) ——“宫体”名起于梁简文萧纲。 宫体诗以描写女性体态、生活为主要内容,风格雕刻精美。 由于统治者与文人的同步,宫体诗成为梁陈时期诗歌的主流,代表性人物主要有梁代萧纲、萧后、徐摛与徐陵父子、庾肩吾与庾信父子,以及陈后主与“狎客”江总、孔范等人。 徐赟、徐陵父子、庾肩吾、庾信父子都以写艳体诗著称,而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被称为“徐庾体”。 宫体诗是诗歌史上的一种不良倾向,但它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使诗由自由表达的古体诗向法度严格的格律诗转变。
14 .上官体——初唐的上官仪诗,十之八九是奉诏写成的,错落有致而婉约,称为“上官体”。
15 .沈郁顿挫——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沈顿挫折都是指着感情说的。 “沉郁”有深、深、雄、郁、堵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量、浓度、深浅,重在“意”、“思想”。 “顿挫”有抑扬顿挫、断句联想、波澜万丈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与顿挫有密切的联系,是感情非常强烈,一时说不出来,就像东西梗塞一样,经过反复多次才表现出来的。 ( 05年接受了论述。 我参加了04考试)
16 .大历十才子——指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 其出处记载于姚合《古诗十九首》,共有李端、卢龙、钱起等10人。 但后来由于一些文献记载不同,大历十才子又成了一个不确定的概念。 大历诗人诗风清丽空静,省洁纤细,但内容贫乏。 其中取得最高成就者必须按卢龙、金开始。 (司空曙:“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特色?
——答: 《诗品》的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形式上,多为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有些诗里也有夹杂着二至八个词的句子。 句型参差不齐,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误的形式美。 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
二、章法中,保存着浓厚的民歌特色,一般采用章重唱的吟诵方法,加强抒情。 例如:“兼葭苍苍,白露霜……兼葭凄,白露无形”反复表达感情,增强了作品的震撼力。
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高度艺术性。 运用叠字、双音、韵等词描写感情和自然景色,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 就像“悲伤、苍苍、涣散、辗转”一样。
四、韵纯无邪,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后世的诗有深刻的影响。 逐句押韵,逐句押韵
《极玄集》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之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 .什么是赋、比、兴? 《诗经》怎么用赋、比、兴?
——答: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比、兴,“赋者,言之直言; 比较者在其他事物上比在这个事物上更感兴趣的人,会先说出他人,引起被咏叹的辞。 ”
赋是《诗经》中使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本质上是直接描写、直接抒情、直接叙述。 《诗经》中赋法使用较多的是“雅”、“颂”,“国风”中也有像《诗经》、《诗经》这样用赋法写的优秀篇章。
比,也就是比喻。 生动的形象被具体描述,令人印象深刻。 如: 《诗经》比喻桑树由茂盛到凋零,女子由风华正茂到衰老,比喻夫妻间爱情的变化。
兴趣是开始,是开始,借用外面的东西来引发被咏唱的对象和表现出的感情。 《静女》大多借文兴办,借“外面的东西”兴办。 “借”的东西和内容没有太大的关联,有的起到比较的作用。 例如,《七月》因“离鸠”的叫声而兴起,引起诗人对即景生情的联想。
3. 《氓》的艺术特色( 05年试验辞令特征) )。
——答: 《诗经》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叙事特点精彩缜密。 叙述历史事件时,具体细致地揭示其发展过程。 通过前言、插话等写作技巧,巧妙安排相关事实,形成完整严谨的篇章。 例如,晋楚城濮之站战争的描写,既描写了生动逼真的战争场景,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又具体揭示了战争背景和胜负原因的说明,注重与战争相关的政治、外交活动。 例如城濮之战。
二、人物个性鲜明。 《关雎》特别重视人物描写,采取事写人的方法,将人物置于尖锐矛盾的冲突之中,随着叙事的展开,通过细节、场面、对话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如晋文公对重耳的描写 《左传》笔墨简省,故事性强。 对于次要人物,通过一些特征细节展现人物鲜明的性格。
三.辞令委婉巧妙,典雅冷静。
4 .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主张,a教无类b倡学不厌。 训诂者不卷c而提出对多种教育的精辟见解。 “温故知新”“学而不思而茫然,思而不学则几乎无险”“多问而不疑”“不羞”“不问下一个问题”“不愤懑、不发”d是诗、哑的“兴于诗”
5 .孟子的辨别力艺术
——答:孟子的文章表现出优秀的辨伪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因势利导,引诱对方。 例如,《左传》孟子用巧妙的方法把话题引向王道仁政。
采用迂回战术,设下陷阱,使对方钻入,然后趁准备不充分之机,突然袭击。 如《左传》,当他批评齐宣王治理不了国家时,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使齐宣王答不上来
通过提问,使对方暴力攻击其理论弱点,然后找到突破口,开始反击。
其正面讨论均以中心为中心,进行严密细致的讨论。 例如,在《左传》的章节中,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进行层次性分析。
6. 《齐桓晋文之事》的艺术成就( 《齐桓晋文之事》寓言特征04年考) )。
——答: 《天时不如地利》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哲理与诗意的融合。 《庄子》所表达的理想本身具有诗意,这些理想境界构成了诗意昂扬的艺术境界。 例如,在《庄子》中,描写了一只飞天大鹏和一个小小的侦察兵,由此指出了真正的“逍遥游”。 创造诗意的艺术境界。 庄子善于用艺术的态度品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 如: 《庄子》中庄生梦蝶。 庄子感到不可思议,不知道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 《庄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字里行间激情跃动。 流露出庄子的苦闷悲愤之情。 后来被称为“蒙叟之哭”。 例如《逍遥游》。 《齐物论》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也包含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契合。
2。 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想象深邃的哲理。 用寓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庄子》寓言具有寓教于真的浪漫主义特色。 渴之鲫可以“暴躁”。 《大宗师》寓言可以不止于语言。 庄子“得意忘形” 《庄子》寓言主张注意细节描写和夸张渲染。 “悬水三十仞,泡沫四十里. ”
三。 意想不到的想象。 庄子的作品充满奇幻和丰富的想象,这涉及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主张突破僵化思维模式的束缚。 克服“成见”“成心”而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小,可以限制人们的视野,把有限的存在放入无限的宇宙进行考察,从而大大拓展人的精神视野。 他主张不拘泥于一定的视点,以各种尺度多角度、多角度地透视同一事物。 庄子擅长逆向思维。
四.汪洋奔放的文章形式。 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跛足开合,曲折曲折,跌宕起伏,他的话表达得既漂亮又优美。
7 .屈原作品中的进步政治思想
——答:屈原的理想是让楚国富强。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
首先,在政治上,主张“美政”,重德政,重法制。 《庄子》以尧、舜和桀、纣为例,希望楚王接受桀、纣去世的教训,寻找像耿介尧、舜一样治国的正确道路。
其次,屈原提出了“举贤授能”的政治改革主张。 希望国家不要拘泥于一格,选拔人才。 例如,在《庄子》中,“举贤授能,但顺着绳子蘸墨很难顺利”。
再次,屈原建议修改法度,打破世袭贵族的特权。 《庄子》描写的是楚国贵族集团掌权,贤人被疏,小人得志。 以及各种黑暗的政治现象。
8 .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征
——答: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征是:
一.结构宏伟,气派。 讲究场景的铺展,讲究层次分明;层层描写,由外而内,由上而下,由近而远;表现空间的移动、时间的流逝。 司马相如主张:“给予家的心包含宇宙,必须总揽人物。” 因此,他的赋形形成了一幅由多种生活、多种场景、多种氛围构成的广阔复杂、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
二、注重绘声绘色、声色。 声音、颜色种类极多,变化大,包罗万象,惊险刺激。 但整体气氛优美、愉快、热烈而庄严。
三、充分利用汉字字形结构特点,以字形排列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 几十个山字头、鱼字旁、草字头等连用,增强文章的视觉感染力。
9 .董仲书散文的艺术特征
——答:董仲书散文方面的特点是:
首先,由于贾谊、司马相如豪迈雄放、气势磅礴的特点,转变为温文尔雅、闲谈论道。
其次,引用经典,引用深邃的宏观,整理有序,游刃有余,让人感受醇厚典雅。
唐代裴度《董仲书,刘向之文。 精通儒教文化。 ”
10. 《离骚》与《离骚》的比较
——答: 《离骚》和《汉书》都是正史上有名的纪传体史书。 《史记》是史家之笔,记录了西汉世代的历史,对汉代统治集团的愚昧残忍,对上层社会的冷僻冷暖,对社会危机和民生的疾苦,对社会有功的仁人志士,都有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其中也有作者的爱恨和批评这是《汉书》和《史记》的相似之处。 但班固出生于专制压迫、经学统治严重的时代,由于班固家族传统的影响和他自身性格的软弱,《汉书》的史学见解和史学精神不如《汉书》。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汉书》。 与《史记》相比的特征如下。
一、写《汉书》人的故事毫不夸张,用娓娓道来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的表情心理。 另一方面,《史记》则侧重于通过绘声绘色来烘托气氛、描写故事。 例如《史记》。
二. 《汉书》语言简洁规范,韵味悠久。 《史记》感情强烈,很有气势。 例如《苏武传》中的《汉书》。
三、《史记》中部分编辑项目直接来源于《汉书》进行加工。 虽然其生动性弱于《公孙贺传》,但语言简洁的规范有了很多提高。 例如《汉书》。
四. 《史记》材料周到、扎实,看法全面。 纠正了司马迁的偏颇之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加公正。 比如,贾谊。 《史记》是解放思想,见解卓绝,批判性强,各有千秋。
11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05考完) )。
——答: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
)1)生动的故事性。 乐府多为史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部分、场面的描写。
)2)鲜明的人物形象。 为了描写人物,乐府使用的手法中也有独创性的。 如《魏其武安侯列传》,作者夸张描写了不同人见到罗敷的各种情节,用客观效果烘托罗敷之美,极为精彩。 此外,有些作品的语言个性化程度很高。
)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 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 汉代乐府开创和完成了五言体诗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措辞朴素凝练,富有叙事性,基本为口语,朴素自然,无人为雕刻。 例如《汉书》。
12. 《史记》的艺术特征
——答: 《陌上桑》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钟嵘评价说:“文温以丽,意悲远,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 其表现如下
一.抒情、辩论与叙事、写意的高度融合。 例如,《江南》、《古诗十九首》。
二、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置书寄袖,三岁字不灭”,这句话在表现人物心理上很棒。
三、语言浅显凝练,节奏和谐。 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人工造作的痕迹,又觉得哪里不生动,哪里就没有不恰当的粘贴。 大批判家刘勰说:“委婉添物,忧郁切心,也配得上五言之冠。”
13 .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
——答:曹植的诗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胸怀。 《古诗十九首》是他前期诗的代表作。 诗中“身赴国难,死而复生”的游侠,分明是诗人的自我写照,饱含着诗人的理想与愿望。 前期的诗中,有不少描写宴会玩耍的诗,真实地反映了他邺下时代的生活情趣。
曹植后期的诗在内容和风格上与前期有很大的不同。 后期的诗更多地表现了无法发扬壮志的苦闷、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 其代表作《迢迢牵牛星》是他的《愤青篇》中一首永传世的赠别诗。 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痛心; 痛斥了监国使者这样的小人离间兄弟关系的丑恶行为。 曹彰对其不当死亡的深切哀悼; 表达了自己在危机时刻的担忧; 对白马王曹彪表示深深的安慰和鼓励。
14 .阮籍咏怀诗的主要内容
——答: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西北有高楼》是其代表作。 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非常复杂的思想感情。 主要内容如下。
)1)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境遇和抑郁苦闷的情怀。 像《怀中有汤之火》,《一生如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无限的焦虑与忧虑。
) 《白马篇》中,讽刺时政和一些丑恶现象,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常事”般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掌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
(3) 《赠白马王彪》中,也有少数几章讲述了一生的经历和职业发展的理想。 例如,“临危不惧,身败名裂,魂飞魄散”、“为了全体战士,拼上性命去打仗”所描写的临危报国的英雄形象。
) 《咏怀诗》也有一些游仙的作品。 都是诗人解脱苦恼,追求尘世崇高情怀的流露,追求与黑暗现实对立的美好生活。 锹《咏怀诗》说他“耳目之中,情寄八荒之表”。 ……感慨万千的话很多,昏厥已经见底,无法感兴趣地寻求”。
15 .陶渊明诗的艺术特色( 04年考) ) )。
——答:陶诗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一样。 主要以平淡为主,也具有多样性特点。 (1)陶渊明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的淳真。 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诗的淳真主如果富有真情实感的话。
)浑浑噩噩,意境遥远,却不注重自然实景的细致写照。 不拘泥于眼前的实际存在,只选取适合自己心情的景色来入诗。 既有客观的实景,也有有意的中景,而写意中的侧重景色,则使自然景色染上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例如“远离人家村落,依依不舍地冒烟”、“采菊东篱下,悠哉南山”等等。 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色和诗人真挚的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以情景为主,将人们引向更高更深的境界。 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使陶诗意境更高,清新脱俗。
)3)精工细作的语言,是陶诗的另一个特色。 陶的语言朴素、坦率,没有斧凿的痕迹。
)4)风格多样。 陶渊明的诗除了淡化自然之外,还有《咏怀诗》这样豪放的作品。
16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答:谢灵运山水诗特点:
一、善于细致勾勒山水景色,营造画境。 “白云抱幽石,绿筱献媚青涟。 ”
二、从事字句锻炼,不重视情感表达。
三、他的山水诗真正把自然山水作为独立、客观的审美对象。 谢灵运诗山水诗派的开山作家,对扭转玄言诗风起着重要的作用。 锹称其为“元嘉之雄”。
17 .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05考完) )。
——答: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用诗反映了现实。
)他为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此外,鲍照学习南朝民歌中的五言四句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鲍照对古代诗歌题材也有了新的开拓,尤其体现在边塞诗方面,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8 .高适与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答:高适和岑参是盛唐着名的边塞诗人。 都描写了参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边疆的风景和军队生活。 但是,两者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不同。
表达内容的差异:
一。 高适反映出现实问题必须超越岑参。 他的诗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同时也超越了许多诗人,混合着为追求不朽名声而生的昂扬与面对现实的冷峻悲凉,其诗歌创作多有感慨而不失高亢,有一种深沉雄浑、感慨而悲壮的美。
第二个。 描绘边疆风景,在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越高适。 在立功边塞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形象中的军队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无不奇妙而美丽,激情传唱,突破了昔日写征戍诗苦读和士卒苦练的传统格局,极大地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差异:
一。 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见闻集中在一起,将思考和功名之志集中在一起。 苍凉悲慨之中带着理性的冷静,基调却是慷慨激昂的。
第二个。 岑参的诗具有感性色彩,寓于感官印象、浪漫想象、飘逸描写、情景之中。 像《咏怀诗》,雪夜呼啸,飞沙走石,这些在边疆沙漠中令人敬畏的恶劣天气,在诗人的心目中已成为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值得欣赏。
三。 高适的七言歌行多使用律句骈语,但不以文采华丽而纵横受挫,以气质深沉的雄才和浑厚取胜。 岑参七言歌行纵横受挫,舒卷自如姿势十分灵活。
19 .李贺诗歌浪漫主义特征( 04年考论) )。
—— (因具有高超的艺术才能而沉醉于浪漫主义,心理非常压抑; 刻意的苦吟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也因奇特而闻名。 但是,他的诗不仅奇美,而且千奇百怪,为浪漫主义增添了新的色彩。 其具体表现有三个
一、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越常人智力和自然时空的极限,充满神秘色彩。 例如,“白色长着红色越女的下巴”
二、奇葩形象、奇葩素材的选择,往往不取常情常景,取怪陆离的荒诞形象。 像“昆山玉碎凤啼,芙蓉哭香兰笑”一样,“凤凰叫”已有所不同,用“昆山玉碎”来形容它出奇地可爱,甚至“芙蓉哭香兰笑”也有不同的声音效果李贺在选择形象时,经常拍下阴森森、阴森森、阴森森的画面。 因此,诗中经常出现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萤丘荒冢等形象。
三、往往选择语言修辞奇特、感情强烈或新调侃的语言。 使用一般的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 用“啼”、“哭”、“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诗充满幽冷的悲凉之色。 总之李贺的诗怪怪的,叫“骚之苗系”,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20 .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 05年试验完毕) ) ) ) ) )。
——答:首先,他提出诗歌要为政治服务,要承担“补时政”“泄人情”的政治使命。 提出“文合时写,歌诗合事做”的口号,实事求是地创作。
其次文学不仅反映社会的价值,而且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介入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 他认为文学根植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根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素材进行艺术表现,尤其提倡周朝的采诗制度。 “除了启秦之外,还有能救人治病、益助时务,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 辄咏歌,尽量多听些”“有所感觉”“受感情驱使”。
最后,他还提到了文学的特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情与义是内容,言和和声是形式,要求将内容和形式统一到根情的实义上。 他认为,“感动别人的人,首先不能感情用事,言起语起,言出必行,义深义深”。 他主张形式服务于内容,联系意义,联系不上句子。 诗的语言方面,要求语言浅显,篇章和谐巧妙。 总之,这些观点继承和发扬了《诗品》年以来的重道传统,将儒家传统的文道观成功地运用于诗歌创作中。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复习资料
第三章先秦散文
简述《咏荆柯》的文学价值。
一、形象化的道理。 也就是说,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性地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语句韵松散。 0755
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回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复习资料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 雄辩色彩
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回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复习资料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一. 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喻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
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词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
二. 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
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荀子》中寓言极少,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一. 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揭破世间实情毫不掩饰,能道他人所不敢道,词锋锐利。明切和犀利,造成了作者散文冷峻峭拔的风格。
二. 韩非子最具文学色彩的是他的寓言。《韩非子》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如“买椟还珠”、“狗恶酒酸”等。
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记叙春秋初期郑国王室内部兄弟、母子之间一场争夺王位的残酷斗争。这一场历时长久的劝争,《左传》作者仅用了500余字,就把时间的起因、发展、结尾叙述的得明白生动。
二. 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叙述重耳历经19年的流亡生涯,从一个贪图安逸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一位心胸宽阔、胆识具备的政治家。
三.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左传》擅长写战争著称,它记叙了春秋时期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役,往往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
四. 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气势丰沛。
二.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 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如,《苏秦始将连横》写苏秦说秦王失败而归的形象,回家后“妻不下紝,嫂不为炊”。当苏秦游说成功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效迎三十里”。
四.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抱薪救火”,寓言:“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 雄辩色彩
A.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诱导,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关中,使对方心悦诚服。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逼近,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许行》)
二. 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恒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不能”与“不为”,以“挟太山以超北海”、“为长这折枝”。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梁惠王》“五十步笑百步”、《公孙丑上》“揠苗助长”等。
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一. 奇幻诡的想象,如《逍遥游》
二. 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逍遥游》
三. 细腻逼真的描写。
四. 偕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
第四章 屈原和楚词
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如《湘君》、《湘夫人》,表现湘水之神相互爱慕追求却终于不遇的波折变化的心境。抒写神与神之间、神与人之间的恋爱故事,使祭神歌曲带有侬侬的人间情味。
二.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一. 结构精密完美。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
二. 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恐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
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 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楚辞即使不能歌唱,也要用“楚声”来诵读。楚辞的许多诗篇都有“乱”辞,它们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更表明楚词与楚乐有亲密关系。
二.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宗教的歌舞,对楚辞有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九歌》就是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2.祭神仪式中,巫师装扮成不同的神祗,载歌载舞,就像戏剧一样。这样神秘浪漫而具有故事性的歌舞,对楚辞的构思和表现都有影响。如《离骚》写恶咸降神。
3.民间祭神巫歌,富有神奇的想象或幻想,孕育着丰富的神话故事,这些都成为楚辞的养料和特征。如《九歌》中的神鬼,《离骚》中的天界。
三.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四.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以上种种,说明楚辞确乎是楚文化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二.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有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三.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的具体治国方略。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贵族大臣群起而攻,迫害屈原,但屈原仁不放弃他的政治理想而苦苦追求,《离骚》写他上天入地,寻求出路,就是他追求理想实现的形象描绘。批判精神在于他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理想的同时,也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遇,基本是写实,但那些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则更是火一样的浓烈激情、忠贞深沉的爱国情感,通过奔腾飘逸、上天入地的想象淋漓尽致地喷发出来。
二.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想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 比兴手法的拓展。它把《诗经》片段的比兴发展成为长篇诗歌中比兴的连续使用,还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 结构特点。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来谋篇布局的。前半部分回顾历史,实写,后半部分对理想之实现的探索,虚写。
五. 形式和语言特色。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语言丰富多彩、双声叠韵比比皆是。
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和批判、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感恩阿谀之嫌。
二.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
A. 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肃瑟,草木衰落、山空水瘦,天高气清的空阔凄疏之景等。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被肃杀凄凉的秋景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B. 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C. 《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 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 晁错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家风气,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
回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
——————————————————————————–
第二章 司马迁与汉代史传散文
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一. 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1.司马迁写人的剪裁和安排的手法。《史记》写人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写他的知人善任,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他性格中狡诈、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互见法”的使用,即使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2.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如《李将军列传》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四个战役写出了李广的主要性格特征。
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如《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的刘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待同样的事情,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不相同:两个人都见过秦始皇,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的率直卤莽,刘邦的持重刻深,宛然可见。
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的表现。
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李将军列传》中杀霸陵尉的细节,令人看到李广于机智勇猛之外,还有负能使气的一面。《史记》中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通过人物独白、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揭露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猾。
第三章 汉代辞赋
名词解释:骚体赋
以抒情为主,体制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严戒《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等。
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贾谊骚体赋作,今存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惜赋》残局,前散篇是代表作。
一.抒情述志、情感浓郁,是贾谊骚体赋的重要特色,如《吊屈原赋》借凭吊屈原而发述自己征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情感极为浓郁。
二.从艺术表现看,贾谊《吊屈原赋》《鵩鸟》二作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旱云赋》描摹云气和大旱的情状,也很有表现力。
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一.铺叙描摹,夸饰渲染的文风。如“曲江观涛”描写江涛的汹涌澎湃。
二.缺乏作者的自我真情实感。整篇作品不见抒情的语句,没有作者喜怒哀乐的表现。
三.遣词造句趋向整齐、骈偶、繁难、华丽。
四.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结构全篇。
这些特点,标志着大赋这种全新的文体正式登上了汉代文坛。
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天子游猎赋》采用问难的体式,整齐排偶的句式,已于楚辞不甚相同,而更大的不同表现在:
一.它丧失了真情实感。这是它与楚辞本质的不同。
二.空间的极度排比。《天子游猎赋》没有时间的纵向穿插,唯任空间的繁细铺排。
三.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繁细的铺叙、夸张的摹绘,是《天子游猎赋》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以宫殿苑猎、山水品物为主要描摹对象。
四.遣词用语更加繁难辟涩。
《天子游猎赋》上述特点,表明它的根本特色不在抒情写志,而在于文才和游戏文字。
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一.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1.写祭祀,如《甘泉》、《河东》;
2.把笔触从京师移到外郡,从田猎发展到描摹都市、郡邑的繁华,如《蜀都赋》。
二.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杨雄的大赋几乎无讽谏。如《蜀都赋》同篇铺夸蜀郡山水之雄伟,物产之丰饶。
三.杨雄的大赋在写作上还有一些新的变化,首先是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如《蜀都赋》专写蜀都山水雄伟,物产丰饶,《甘泉》、《河东》专写天子祭祀。其次是“以美为讽刺”的思想表达方式。如《长杨赋》把游猎说成是练兵。
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洞箫赋》以箫自况、抒发情思。《洞箫赋》在写作上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一.较之以前的咏物小赋,它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质的飞跃。作者以箫自况,把自己的遭遇和情感完全融入箫的描述中。
二.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从乐器的制作,到乐声的摹画,到乐用的阐述,完整而集中。作者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三.《洞箫赋》咏物自况,融入作者浓烈的情感,其精神实质和创作倾向,与大赋有本质区别。
论述班固《两都赋》
《两都赋》以“西都宾”和“东都主人”相互夸耀辩难结构全篇,描摹西都的形胜巨丽,铺叙东都的礼乐制度之美,表达了作者尊崇礼仪制度而排斥形胜奢华的思想。《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新的内涵。
一.在赋的题材和内容上,不再以田猎、山川、为主,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二.在谋篇布局上它摆脱了西汉大赋通篇铺叙摹画而“曲终奏雅”的模式,极大加强了讽喻劝导的篇幅。其《东都赋》部分,全篇都是劝讽。《两都赋》避免了西汉大赋“劝一讽百”的弊端,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三.《两都赋》主客辩难、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描摹夸饰的基本笔法,以及鸿篇巨制的规模都还有模仿司法相如的显著痕迹。
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东汉赋体文学的创作,呈现为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发展变化。张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一. 张衡的《二京赋》在谋篇立意上虽然基本是模仿班固《两都赋》,但有所发展,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它还把商贾游侠、辩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展示了一幅都市生活全图。《二京赋》的规模、容量和篇幅也超过了班固。可以说是汉代大赋的绝响。
二.其《归田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赋作抒发入世的感慨和厌倦,描写回归山水田园后悠然逍遥的生活,表达作者出世的愿望。
三.《归田赋》全篇只有四十句,形制短小;语句清丽流畅,绝无夸饰堆砌;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这些特点,都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第四章 汉代诗歌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一.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诗,如《东门行》写一个贫民,因生活无着打算挺而险。《妇病行》写丈夫丧妻,单独与两三个孩子艰难度日,他连给孩子买食物的钱,都要向亲友求乞。
二.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诗。如《十五从军征》从一个老士卒的视角,揭露战争的惨无人道。这个老兵,一生征战,年老终于可以回家了,但是已经家破人亡!这首诗,极生动鲜明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三.讥刺达官显贵。如《鸡鸣》描写贵族富人的显贵和奢侈,颇具漫画意味。
四.抒写爱情、婚姻。如《江南》是一首极为优美的小诗,以莲叶之“莲”谐音爱怜之“怜”,在纯洁、秀美的景色中,歌唱着同样纯洁美丽的爱情。《上邪》是爱的誓言。
总之,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抒写人民切身的情事,情深意真。
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成分相对增多。
1.在叙述和抒情中插入情节,如《东门行》写贫民男子与妻子的争论过程,《妇病行》写鳏夫向亲友求乞。再如《陌上桑》写秦罗敷与太守的一段对话,就是理想化的情节。
2.汉乐府民歌写人物作为成功的,当属《陌上桑》。它写秦罗敷的美貌,先是描写其梳妆打扮、接着写路人见到罗敷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写罗敷之美,始终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而罗敷之美呼之欲出。
二.汉乐府民歌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如《东门行》;同时也善于以比兴、描写的手法抒情。如《上邪》罗列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汉乐府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是从杂言渐趋五言,对五言诗的最后定型,产生了重要作用。
汉乐府民歌的语言质朴浅白,往往使用口语,虽浅平直白,但富于表现力。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一.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如《行行重行行》,从字面看去,这诗没有难懂的字句。意思似乎就是思妇想念远方的游子;但是它的含义和情感却异常丰厚。首先。如果把“游子”理解为游子自称,则此诗可以看成是游子之辞。而游子想念妻子与妻子想念游子,感情内涵是不尽相同,体会也不同。其次,这诗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任何人都有过的情感体验。再次,诗句看似明白实际,但它的每一句,都可以给读者留下自由联想的广阔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形成的原因:
1.抒写的情感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2.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摸棱两可。
3.使用比兴手法。
从而造成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二.质朴自然,没有雕饰的痕迹。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象都是信手拈来。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思乡思亲的感情,感情极其纯真,没有杂质。
三.描写的景物、情境非常切合,能够形成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去者日已疏》,写时光蹉跎的悲慨和孤凄的四乡情感。
1.以白描手法,写出门所见的景象:荒凉的坟墓,悲鸣的白杨。
2.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迢迢牵牛星》,整首诗都是写牛郎织女的传说,却把现实生活中游子思妇的离别情感也融会进去。
3.以象征手法创造圆融艺术境界,如《西北有高楼》,这首诗写楼的高美,曲的悲凉,人的孤独,其实正是作者自身及其生存状态的象征。
四.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练准确,如《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写相思令人憔悴。较多使用叠字,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离情别绪、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的基本情感内容。
一.离情别绪,表现为思乡和怀人。
1.游子的思乡情怀,如《涉江采芙蓉》:“还顾望旧乡,长路慢浩浩”。
2.思乡的根底,是思念家乡的亲人。如《涉江采芙蓉》写游子想念家乡的妻子,要采摘花草寄送相思。
二.思妇的闺思和愁怨,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这些作品可能是游子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迢迢牵牛星》写白昼到夜晚,思妇无心织布,遥望星河想着牛郎织女,只是悲叹、流泪。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
三.游士对生存状态的感受。
1.有宫掖迟滞的失意,如《回车驾言迈》
2.有世态炎凉的感受,如《明月皎夜光》
3.人生的飘忽如寄。
四.还表现了汉末下层士人对人生的某些观念。游宦的挫折,人生的失意,使他们面对现实,审时度势,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
五.《古诗十九首》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他们背井离乡,本是要求功名,但是经历了挫折和失落后,他们有了新的认识。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中,他们更看中生存的价值。
总之,《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是“人同有之情“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自考重点的全部内容,如果你还有相关疑问的话,记得联系我们。
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内容来自用户编辑发布,如有相关版权等问题,可以联系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