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财政学教材(自考财政学重点)
今天自考学长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广东自考财政学教材(自考财政学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以下是全国自考教材网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自考专升本 财政学专业 都是学哪些课程?
你可以登入你们所在地的教育考试院自考办里面都有,百度一下就知道啦!可以到自己报考学校的网站查询。
谁有财政学的复习大纲 ?
财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
1.财政的一般概念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利,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政府经济活动,并通过政府经济活动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相对均衡与协调,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社会收入公平分配以及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内在职能。
2.财政的职能
维护国家的职能:维护作为国家治理主体的政府,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国家安全。
资源配置职能:有限的社会资源在不同经济领域、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部门、以及不同行业间的分配比例。
收入分配职能: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实现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将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稳定经济的职能:
监督管理的职能:财政通过一定方式对财政资金运动进行监督,控制,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分析的功能和职责。
第二章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2.实证研究的方法
实证数据的取得:文献检索,实地调查,可控实验
实证数据的运用: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分析
3.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与福利经济学
帕累托最优标准和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社会福利的衡量与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第三章公共产品与外部性
1.公共产品概述p36
公共产品:政府领域为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它是由政府提供的、用以满足整个社会无差别共同需要的产品。
私产品:是指主要由市场领域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生产者和劳动者个别需求的产品。
混合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完全产品。有俱乐部产品和公共资源产品两大类。
2.公共产品的特性:
1)非排他性: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或服务时,并不能排斥其他消费者同时消费该种产品或服务。
2)非竞争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一名消费者其边际成本为零,新增消费者并不降低原有消费者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水平。
公共产品同时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公共产品的均衡供给
公共产品供给局部均衡—鲍温模型,林达尔均衡模型
公共产品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每个社会成员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
4.外部性
1)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2)外部性的私人对策
科斯定理: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者说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从而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科斯本人从未将定理写成文字,而其他人如果试图将科斯定理写成文字,则无法避免表达偏差。关于科斯定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3)外部性的公共对策、
第四章财政支出概述
一.财政支出的分类P62
按政府收支科目分类
包括基本建设、流动资金、挖潜革新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支出等。
按国家职能分类
经济建设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社会文教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按财政支出的直接补偿性分类
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指政府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所需的和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指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等。
3、两种支出的分析: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产生间接影响;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
二.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P67
成本—效益分析法
针对政府确定的项目目标,提出若干建设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所有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并把它们转换成货币单位,通过比较分析,确定该项目或方案是否可行。
步骤:①确定政府项目要实现的目标;②列举成本和效益;③测算成本和效益;④测算贴现成本和效益;⑤选择决策标准;⑥选定项目;
最低费用选择法
不能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而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主要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上。
公共定价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①边际成本定价法;②平均成本定价法;③二部定价法;④符合定价法;⑤保护价
三.公共劳务收费法p71
1)公共劳务收费法是一套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使”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目的的法律。
2)使用范围政府对邮电、公路、自来水、环境卫生、国家住宅、公园、教育、卫生医疗等部门提供的”公共劳务”,都可采用定价收费办法管理。
3)定价类型
①免费或低价:适用于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的公共商品,公众尚不能全部自觉使用的公共劳务。如:义务教育、强制免疫。
②平价:适用于即不鼓励也不限制的公共商品,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偿政府提供公共劳务中所消费的人、财、物。
如:公园、邮电、医疗、公路。
③高价:必须限制适用的公共商品,还可以为国家提供财政收入。如:某些国有稀有资源、卷烟。
第五章购买性支出
1.行政管理支出是指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权力和管理联售所需的财政支出。国防支出是指国家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安全需要而用于陆、海、空等军种反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2.政府介入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政府介入教育可以极大地推动科技进步;教育服务的清费具有正外部性;政府介入教育可以避免收入差距和教育不公平的因果循环累积;政府介入养育可以规避教育资本市场不完善和不发达的局限。
3.公共投资的特征表现为,公共投资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良性循环为目标;公共投资的领域是基础性领域及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型项目;公共投资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公共投资的标准包括资本产出标准、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标准、劳动创造标准等。
4.基础产业是指能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和条件的特定经济部门的总称。基础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基础产业的感应度强,感应度系数高;基础产业投资是一种“社会先行资本”。
5.政府介入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是农产品供给的双重风险性和农产品需求的双重约束性。农业发展支出的主要形式包括农产品市场政策、农业直接补贴政策、政府农业公益服务、农村基施引础设施建设等。
第六章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障制度
1)含义:国家为了帮助其公民克服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而面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2)基本模式:社会保险模式,国家福利模式,个人储蓄模式
3)经济效应:储蓄效应,财富替代效应,退休效应,遗赠效应,分配效应劳动力供求效应
2、财政补贴
1)含义: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2)财政补贴的分类
a)价格补贴和利息补贴;
b)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
c)禁止性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
3)财政补贴的实际经济效应
a)平抑物价水平,保证居民生活水准
b)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c)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
第七章财政收入概论
1.财政收入规模可以通过绝对数和相对数两种指标来描述。其中,衡量财政收入相对额的指标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弹性和财政收入边际倾向等。
2.按照财政收入的形式可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三种形式。财政收入的来源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按照财政收入来源的社会经济成分,分为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收入;地照财政收入来源的社会产品价值,分为来自不同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的收入;按照财政收入来源的产业部门,分为来自国民经济不同产业部门的收入。
3.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收入之外的所有政府收入。按照我国的政府收支体系,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本)收入政府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三个部分。其中,国有资产(本)收入是指政府凭借财产权力获得的财政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和国有资源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政府收费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费和罚没收入等。
第八章税收原理
1.税收的形式特征:税收的强制性;税收的无偿性;税收的固定性。
2.税制构成要素
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固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是缴纳税款的主体。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依据,即确定根据什么征税,是纳税的客体。
税率: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量之间的比例。
3.税收的分类
流转课税:又称商品课税,是指以商品交换或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所得课税:又称收益课税,是指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资源课税:是以自然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类,是对从事自然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所取得的级差收入进行适当调节,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
财产课税:是指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行为课税:是指以纳税人的某种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的税类。
4.税收制度是国家为实施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税收分配关系而制定的税收法律规范的总我收制度由多个税种组成,而构成税种的主要因素即为税制要素。通常,税制要素包括两个层面,分别为税制的基本要素和附属要素。其中,税制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征税对象和税三个要素:税制的附属要素包括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和税收优惠等。
5.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税收进行归类。按照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可以将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按照税负转嫁难易情况,可以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按照计税依据的形态分类,可以将税收划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可以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食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6.税收原则是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税制优劣;和考核税务行政状况的理论标准。其中,税收财政原则是指一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变茧,必须有利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包括充分原则、适度原则和弹性原则三个方面。税收本平原则要求实现负担公平,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个方面。税收效率原则包括行政效率经济效率两个方面,其中,税收行政效率要求以尽可能小的运行成本取得最大规模的税收大面税收经济效率则要求实现超额负担的最小化。
7.税制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中不同税系之间以及不同税种之间的组合状况。税制行为体现了一个国家税收制度的整体布局和内部构边,反映了不同税系和不同就种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税制结构的选择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税收政策目标和税务部门征管能力。
第十章税收制度概论
1.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按照征税对象的差异,流转税可分为货物税和劳务税;按照计税依据的差异,流转税可分为周转税和增值税;按照课税买异,流转税可分为多环节流转税和单一环节流转税;按照税负表征的差异,流转税可分转税和间接流转税。流转税对商品或劳务课税,通常会引起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现阶段我国流转税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主。
县2.所得税是指以纳税人的纯所得(纯收益或纯收入)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世界上比的所得税主要有企业(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的征收对个人行为和企业重要影响。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是2008年开始实施的,现行个人所得税对11个税目征分类所得税,改革目标是混合所得税。
3.财产税是比较古老的税种,是指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财产税是一种货物税,是对土地和建筑物课征的货物税;有学者认为财产税是一种资本税,是对资本课征的一般税;还有学者认为财产税是一种使用费,是地方公共服务的价格。
4.资源税是指以资源绝对收益和级差收益为征税对象的税收。资源税按照课征的不期的,可以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财产课税,是以纳税人拥有或支配的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类。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证券交易税、屠宰税、筵席税等。
第十一章公债
1.公债的含义P189
公债是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以国家信用方式,向国内外投资者所举借的债务。它是政府收入的一种重要形式。
2.公债的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
筹集建设资金
宏观经济调控存款准备金
货币政策再贴现
公开市场业务
3.衡量公债负担的指标分析P202
公债负担率
即政府债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经济总量对未偿还债务的负担能力。
公债依存度
公债依存度指当年的政府公债发行额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它反映了政府财政支出对债务收入的依赖程度。
公债偿债率
公债偿债率指当年债务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
1.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批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2.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编制,它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统一编在一个总预算内,而不再按各类财政收支的性质分别编制预算。
复式预算:是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分为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个部分。
3.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收支执行情况,对原有的各项收支都要重新审核。
增量预算是指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指标的确定,以上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础,在考虑新的年度国家经济发展情况下加以调整确定。
4.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的含义P272
财政政策可以理解为一国政府为维系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所制定的,通过各种财政手段所实施的财政方针、策略与措施。
2.财政政策的类型P275
按照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方式分类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可以根据经济波动状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
相对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需要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改变现有的政策和制度加以贯彻实施才能发生作用的政策。
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分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最终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最终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财政政策。
中性财政政策。是指既不扩张社会总需求,也不减少社会总需要的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P281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相应措施。
4.三种传统手段: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率,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交存的比率,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它是指商业银行项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时使用的利率。
公开市场业务。这是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两者调节的政策目标侧重点不同。
两者调节的功能不同。
两者传导机制不同。
两者调节的时滞不同。
6.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模式:
扩张性财政政策配合扩张新财政政策,即“双松”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但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紧缩性财政政策配合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双紧”政策,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但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的后果。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即“紧财政松货币”政策,可以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即“所财政紧货币”政策,可以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运用会积累起大量的财政赤字。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关于广东自考财政学教材(自考财政学重点)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