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图景与美国文明(浙江大学出版社)
荒野图景与美国文明
作者:孟宪平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2-01
开本:32开
页数:451
荒野图景与美国文明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126045
- 条形码:9787308126045 ; 978-7-308-12604-5
- 装帧:暂无
- 版次: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印刷次数:1
荒野图景与美国文明 本书特色
《荒野图景与美国文明》探讨的是受到欧洲文化传统影响下的风景观以及风景画在美国特殊的文化成长出来的审美观念“荒野”。作者孟宪平由美国艺术家笔下的“荒野”写起,进而探讨荒野在美国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表现,借用“荒野”这个文化符号强调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荒野图景与美国文明》补充了学界对于美国文化的刨造性理解,并且指出欧洲风景人文传统影响之外美国风景画,在荒野的审美观下达到的特殊成就,对艺术史和对文化艺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荒野图景与美国文明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的是受到欧洲文化传统影下的风景观以及风景画在美国特殊的文化成长出来的审美观念“荒野”。作者有美国艺术家笔下的“荒野”写起,进而探讨荒野在美国文化和民族性格中的表现,借用“荒野”这个文化符号强调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本书补充了学界对于美国文化的创造性理解,并且指出欧洲风景人文传统影响之外美国风景画,在荒野的审美观下达到的特殊成就,对艺术史和对文化艺术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荒野图景与美国文明 目录
导言
章 荒野:概念和文化渊源
一、词源和观念
1词源:北欧和宗教荒野
2.概念图谱:荒野一田园一文明
3荒野态度
4.浪漫主义一自然主义
二、荒野的古典文化语境:理想风景
1理想风景
2.形式和类型
3.田园传统
4.田园与荒野的图像联系和分野
三、欧洲传统文化中的荒野和图像
1.文学中的传统荒野意象
2.19世纪前荒野风景及类型分析
3欧洲19世纪荒野风景
第二章 美国荒野:自然体验和艺术表现
一、美国荒野观念的生成和发展
1.荒野在美国文化中的含义和地位
2.贬抑:清教和殖民者的荒野态度
3.“应许之地”:对荒野的颂扬
二、荒野图像的文化历史语境和表现倾向
1.“哈德逊河画派”:田园和荒野之辨
2.“自然的国家”:社会和审美语境
3.“卡兹基尔山旅舍”:荒野旅游
4.荒野图像的表现倾向
第三章 荒野想象:传统文化牵绊
一、浪漫主义的荒野观念
1.《帝国的历程》
2.对文明和古典的态度转移
3.“田园一荒野”二元关系的形成
4.美国荒野的宗教和道德含义
二、想象和真实:荒野态度的犹疑和抉择
1.“想象”的语境:奥尔斯顿.道蒂
2.荒野“性格”:科尔的“真实景色画”
3.“想象风景”表现形式演变
4.想象与真实的分裂及其解决
第四章 走进荒野:个体自然体验的真实表达
一、杜兰德:荒野近景及文化内涵
1.《密友》:杜兰德的近景风景
2.荒野近景的观察和再现
3.荒野近景表现方式的成熟
4.近景荒野的文化含义
二、自然肖像:荒野近景类型和文化阐释
1.近景表现的多元选择
2.森林内景
3.岩石风景画
4.前景中的荒野象征物
第五章 宏大荒野:民族性格的典型表现
一、宏大荒野:概念和文化语境
1.远景及其形态:大景和小景
2.荒野体验:远行和大空间
3.学界对大空间风景的讨论
4.全景:远景的传统来源
二、崇高风格大景的民族主义内涵
1.《尼亚加拉》
2.丘奇大景和民族主义内涵
3.落基山画派和西部荒野
三、透光风格小景和超验主义文化
1.超验主义与透光小景
2.透光小景的表现方式
第六章 荒野消隳:自然体验的主体化
一、艺术转型:荒野风景画衰退
二、荒野文化和艺术观念的变迁
1.荒野的文明化和意义消解
2.光色倾向和欧洲根源
三、世纪末的荒野余绪
余论:文化一艺术一荒野
一、文化荒野观念
二、荒野的风景艺术表现
三、美国:荒野体验和艺术表现
四、问题、启示、可能性
附录一:参考文献
附录二:图版目录
附录三:年表
附录四:译名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