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2022年10月上海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大纲免费下载。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考教材大纲版本为—,如今后大纲调整、变动,以上海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众所周知,自考专科或自考本科复习时,必不可少的就是考试教材和考试大纲。没有考试大纲,就像大海里航行没有方向。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上海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大纲都有哪些内容吧~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自考考试大纲(2013版)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学分 |
大纲名称 |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
主编 |
出版社 |
版次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
00532 |
6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自学考试大纲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
方智范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2013年版 |
注:本目录内的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点击下载: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自考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是一门专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的、供自学应考者必修的基础课程。精选从先秦至唐五代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学作品,跨越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四个时期,包括诗歌、辞赋、散文、骈文、小说等文学体裁。这些作品是中华民族丰富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作品,培养和提高感知、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掌握中国文学史上主要作家的部分代表作,大致了解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学体裁、风格和流派,为继续学习中国文学史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遗产,增强爱国感情,培养髙尚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考生能够:
(一)通过认真研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古诗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达方法。
(二)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文学作品,厚植语言和文化积累。
(三)能够体验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感,经过分析和欣赏作品的过程,提高审美能力。
(四)能够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文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努力从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五)掌握基本的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史知识,帮助理解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程与《中国古代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同之处是,都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文本阅读的基本材料,但《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重点在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流变,具体的作品主要作为理解众多文学现象的佐证,《古代汉语》课程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古代语言材料(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理解和掌握古代语言。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学习的重点是古代文学作品的具体文本,尤其是规定作为精读的篇目,要求全面掌握,切实理解,深入钻研,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学史知识方面的内容,只是作为作品阅读的辅助知识,即知识的掌握是为培养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服务的。本课程的难点,一是古代作品具有较大的阅读难度,要扫除古代语言和古代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二是本课程所选的古代作品数量众多,观念庞杂,文体多样,要做到正确地分析和评价实非易事。
Ⅱ考核目标
本课程考试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为使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各方均有所遵循,本大纲对课程的各方面考试内容的规定,尽可能落实到具体的考核目标;在考核目标中,则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一)有关识记能力层次的行为动词:识记、背诵。主要指记忆作品的篇名、所属文体类别、内容和表达方面的要点,作家的姓名、字号、时代、主要经历、文学成就和文集等基本知识,识记作品中的名句警句,背诵指定的优秀作品。
(二)有关领会能力层次的行为动词:领会、概括、归纳。主要指了解作家作品有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于作品阅读;运用古代汉语语感和语言知识读懂作品大意,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方法;概括、归纳作品主旨,分清作品的段落层次,认知作品的某些总体特点。
(三)有关简单应用能力层次的行为动词:说明、举例说明、简析。主要指对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和具体艺术手法进行简要的说明。
(四)有关综合应用能力层次的行为动词:分析、具体分析、评价。主要指能够运用正确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努力从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角度,感知、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
Ⅲ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的课程内容,可分为作家作品知识、泛读作品、精读作品三个部分,各部分的考核目标如下:
一、作家作品知识
(一)识记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及其所属时代。
(二)识记著名作家的主要字号、所属文学流派及别集名称。
(三)识记著名作家、著名作品的名称。
(四)认识古代文学作品的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五)能将作家作品知识运用于对具体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评价。
二、泛读作品
(一)本大纲将教材所选作品中的下列53篇规定为泛读作品:
《诗经》《君子于役》
《采薇》
《左传》《秦晋崤之战》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镑》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墨子《非攻》(上)
庄子《逍遥游》
韩非子《难一》(节选)
屈原《湘夫人》
《涉江》
司马迁《报任安书》
《李将军列传》(节选)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曹植《洛神赋》(并序)
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
葛洪《画工弃市》
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江淹《别赋》
丘迟《与陈伯之书》
干宝《李寄》
《干将莫邪》
刘义庆《子猷访戴》
《周处》
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王勃《别薛华》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王维《竹里馆》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李白《古风》(西上莲花山)
高适《封丘县》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岑参《逢入京使》
李华《吊古战场文》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韩愈《山石》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柳宗元《钻潭西小丘记》
王建《水夫谣》
白居易《轻肥》
李贺《李凭箜篌引》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温庭筠《苏武庙》
秦韬玉《贫女》
陆龟蒙《野庙碑》
罗隐《越妇言》
崔涂《孤雁》(几行归塞尽)
李朝威《柳毅传》
冯延巳《渴金门》(风乍起)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二)泛读作品的考核要求
1.识记作者和篇名,识记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
2.读懂作品大意,解释其中的重要文言词语。
3.概括作品的主要思想或情感内容,把握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
三、精读作品
以上泛读作品中未列入的教材篇目,为本大纲规定的精读作品。精读作品是学习本课程的重点,要求具体感受,深入理解,全面掌握。
精读作品的总体考核要求是:
(一)识记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
(二)识记作品中的名句、警句。
(三)背诵下列作品(共20篇):
骆宾王《在狱咏蝉》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王维《观猎》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李白《蜀道难》
《将进酒》
杜甫《登髙》
《又呈吴郎》
韦应物《酴州西涧》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早雁》
李商隐《安定城楼》
《锦瑟》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四)理清作品的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的结构。
(五)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熟悉其思想情感内容,合理地分析评价作品的基本倾向和认识价值。
(六)切实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的局部或整体进行具体分析鉴赏。
(七)力求运用有关知识、理论和方法,从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八)规定精读的作品共70篇。每篇精读作品的具体考核要求是:
1.《蒹葭》
(1)领会诗中主人公对“伊人”的痴情追求与追求未得的无限惆怅相互交织的情感内容。
(2)分析诗中关于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
(3)说明诗中“在水一方”境界意在言外的特点。
(4)简析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及其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2.《氓》
(1)识记本篇是弃妇的怨诗。
(2)领会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3)分析女主人公的形象,在与女主人公的对比中把握“氓”的性格特征。
(4)说明诗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义。
3.《郑伯克段于鄢》
(1)领会故事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社会趋势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2)识记郑伯克段于鄢的大致经过。
(3)分析郑伯以及姜氏、共叔段的形象。
(4)说明“春秋笔法”的含义及其在本文中的体现。
4.《鲁仲连义不帝秦》
(1)领会“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具体内容。
(2)概括鲁仲连的性格特征。
(3)分析鲁仲连批驳辛垣衍的过程。
(4)举例说明鲁仲连举史实为例的论说方法。
5.《侍坐》
(1)识记本文的内容是孔子与学生一起讨论抱负志趣,这是一种教育方式。
(2)分析文中的孔子形象及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四人的个性。
(3)说明曾晳的回答得到孔子赞赏的原因。
6.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说明孟子“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并作评价。
(2)分析孟子对齐宣王宣称仁政时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过程。
(3)说明文中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7.荀子《劝学》
(1)说明荀子所谈学习的重要作用。
(2)领会荀子倡导的学习态度。
(3)评价荀子提倡的学习方法。
(4)说明文中所用的比喻及其喻义。
8.屈原《离骚》(节选)
(1)领会《离骚》节选部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展现的作者品格。
(2)简析《离骚》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具体分析此诗运用的象征手法,说明其表现的深刻意蕴。
9.李斯《谏逐客书》
(1)领会本文的写作缘由及其针对性。
(2)评价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
(3)具体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
10.贾谊《过秦论》(上)
(1)领会本文在大量历史事实基础上得出结论的特点及其效果。
(2)分析文中所用排比和对偶的手法。
(3)说明本文运用对比的特点。
11.司马迁《项羽本纪》(节选)
(1)识记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的主要情节。
(2)分析项羽性格的多面性。
(3)具体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艺术方法。
(4)识记本文中形成的成语及其含义。
12.班固《苏武传》(节选)
(1)分析苏武形象,其坚强的个性、崇髙的气节和热爱祖国等主要特征。
(2)分析文中剪裁得法、善于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3)领会卫律、李陵两人思想情感的差异。
1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
(1)概括这首叙事诗的主要情节,简要说明其“双线推进”的结构方式。
(2)领会此诗通过焦、刘二人的婚姻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统治的罪恶,歌颂青年男女忠于爱情、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思想意义。
(3)以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为例,分析以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4)简析“兰芝辞别”与“太守迎亲”两处描写对刻画人物、烘托悲剧主题的作用。
14.《迢迢牵牛星》
(1)领会此诗是借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相思离别之情。
(2)具体分析诗中的六处叠字对描写物态、表达情思所起的作用。
15.曹操《短歌行》
(1)说明作者感慨人生短暂的主要原因是担忧功业无成。
(2)领会此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安定天下的思想感情。
(3)说明作者引用《诗经》成句表达的深意。
(4)简析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其喻义。
16.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1)识记此诗的时代背景。
(2)分析“饥妇弃子”描写的深刻意义。
(3)领会末四句用典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7.王粲《登楼赋》
(1)识记本篇是抒情小赋。
(2)领会作者抒发了思念故乡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3)简析赋中各个段落之间思想内容上的联系及情景相生的特点。
(4)举例说明赋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18.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
(1)识记此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七言诗。
(2)分析诗中塑造的女子形象。
(3)说明诗中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情感的作用。
19.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
(1)识记此诗的写作背景。
(2)领会此诗内容在抒写兄弟生离死别之悲外,还有对受朝廷猜忌、压迫的强烈怨愤之情。
(3)说明第三章中“鸱枭”、“豺狼”、“苍蝇”等的喻义。
(4)分析第二、第四两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简析此诗辘轳体的结构特点。
20.李密《陈情表》
(1)识记本文的写作背景。
(2)分析本文以情动人、以理喻义、委婉得体的陈情思路。
(3)识记本文中形成的成语及其含义。
21.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1)概括此诗主旨:对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
(2)分析“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两句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3)领会这首咏史诗中所用的史实。
(4)说明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2.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1)识记这是一首田园诗。
(2)领会诗人远离官场污浊、回归纯朴田园的由衷欣喜。
(3)分析此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艺术特色。
(4)说明诗中所用比喻及其喻义。
23.陶渊明《咏荆轲》
(1)识记这是一首咏史诗。
(2)分析荆轲报答知己、不畏强暴、慷慨赴义的侠义精神。
(3)说明诗中易水饯别对渲染气氛、烘托主旨的作用。
(4)简析此诗风格豪放悲壮,但与平淡的格调有相通之处的特点。
2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1)识记本篇属抒情小赋。
(2)说明诗人“归去来兮”的原因。
(3)分析陶渊明归隐的意义和他的思想境界。
(4)领会“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桓”的比兴象征意义。
25.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一天游历所见的山水景物。
(2)分析既写山水景物又表达哲理的写作方式。
(3)说明此诗多用对偶的特点。
26.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1)识记这是一首山水诗。
(2)分析此诗表达的诗人仕与隐矛盾的复杂感情。
(3)说明结尾所用典故的含义。
27.孔稚珪《北山移文》
(1)识记这是一篇骈文。
(2)识记本文的创作背景。
(3)领会本文假托山灵口吻讽刺假隐士贪图官禄的主旨。
(4)举例说明本文对比手法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28.《西洲曲》
(1)识记此诗情感内容:写江南少女一年四季对情郎的刻骨相思。
(2)分析此诗通过景物变易显示季节更替,从而显示少女一年四季相思绵绵的特点。
(3)说明此诗所用谐音双关、顶针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9.骆宾王《在狱除蝉》
(1)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诗。
(2)领会此诗借咏蝉寄寓境遇,抒写衷曲。
(3)分析此诗形神兼备、寄托遥深的艺术特色。
30.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1)识记本文属骈文,是一篇赠序。
(2)领会本文每一段都扣合题目且层层转进的结构特点。
(3)领会作者自抒怀抱的两个方面:既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怨艾,更有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热情和穷且益坚、积极进取的志气。
(4)简析“落霞与孤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的特点及其在全段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5)归纳本文用大量典故所表达的种种思想感情。
3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识记此诗写作背景,及诗歌主旨是抒写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
(2)领会此诗意境广阔宏大、风格悲壮雄浑的特点。
(3)说明诗人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表达的深重的人生感喟。
3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领会此诗从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到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然后表现游子思妇之情的思路。
(2)领会笔调柔婉、满含脉脉温情的抒情特点。
(3)分析月在全诗结构中所起的贯穿作用。
(4)简析此诗画意、哲理、诗情交相融会的艺术特色。
33.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1)概括此诗主旨: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望得到援引的迫切心情。
(2)说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两句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3)分析此诗托物寓意、巧用比兴的艺术特色。
34.王维《观猎》
(1)分析诗中塑造的将军形象。
(2)说明诗歌从出猎写到猎归的构思特点。
(3)领会“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两句用字的生动精炼。
35.王维《渭川田家》
(1)领会此诗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厌恶官场而欲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2)分析“归”字在全篇中的深意。
(3)说明全诗所用的白描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6.李颀《送陈章甫》
(1)分析诗中陈章甫的形象。
(2)领会写送别的六句诗表达的深意。
(3)说明诗人在诗中流露的心情。
37.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说明诗中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领会后两句运用历史典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8.李白《蜀道难》
(1)领会此诗三部分的内容:蜀道开辟之难,蜀道跋涉之难,蜀地居留之难。
(2)说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三次重复的作用。
(3)分析此诗将奇特的想象、恣意的夸张与有关神话传说糅合为一体的浪漫主义表
(4)说明此诗句式的灵活多变和语言的奔放恣肆。
39.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领会此诗意旨:以记梦为由,借“留别”抒发感慨,表达对光明的渴求、对黑暗满,表现决不“摧眉折腰”的叛逆精神。
(2)说明诗中神仙世界的象征意义。
(3)分析诗中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而形成的浪漫主义风格。
40.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1)领会此诗借饯别以咏怀,抒写受现实压迫而无法实现理想的愁怀。
(2)说明此诗因情感变化、思绪跳跃而形成倏来忽往、续接无端的特点。
(3)简析“弃我去者”两句的内涵。
41.李白《将进酒》
(1)概括此诗主旨:诗人怀才不遇、借酒浇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
(2)说明此诗一、二句与三、四句之间的关系。
(3)领会“古来圣贤皆寂寞”、“与尔同销万古愁”中的含义。
(4)分析此诗运用的夸张手法。
42.高适《燕歌行》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领会此诗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涵盖了唐代边塞诗内涵的各个方面。
(3)分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的意蕴和艺术效果。
(4)说明此诗中笔法多变,节奏不同,修辞多样,达到了内容与声情的和谐统一。
43.杜甫《兵车行》
(1)识记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
(2)领会此诗的时代背景及反映现实的创作精神。
(3)分析此诗的思想内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4)说明此诗的叙事特色。
44.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概括此诗三个部分的内容。
(2)领会诗中表现的作者忧国忧民的炽热情怀。
(3)说明此诗具有的“诗史”特性。
(4)分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两句诗的深刻精警。
(5)简析此诗体现的“沉#_挫”的艺术风格。
45.杜甫《登高》
(1)领会此诗前四句写登高闻见之景象,后四句写登高所生的多层感触。
(2)分析此诗写景俯仰兼顾、动静相衬、意境深远以及通篇对仗的艺术特色。
(3)说明“万里悲秋常作客”两句的丰富内涵。
46.杜甫《又呈吴郎》
(1)领会此诗体现的人道主义情怀。
(2)分析诗歌采用的由小见大、由近及远的艺术表现手法。
(3)简析全诗措辞委婉、入情入理的劝告方式。
47.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领会此诗内容:边塞严酷的环境,将军出师行军的艰辛以及对胜利的预期。
(3)说明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析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节奏特点与乐观精神、英雄气概的联系。
48.韦应物《酴州西涧》
(1)识记此诗是山水诗名篇。
(2)分析此诗写景绘声绘影、动静相衬的特点。
(3)说明“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句所显现出的忧伤恬淡的胸襟情怀。
49.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识记这是一首边塞诗。
(2)概括此诗主旨: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怀亲之情。
(3)说明此诗善用比喻、委婉含蓄的艺术特点。
50.韩愈《听颖师弹琴》
(1)识记这是写音乐的名篇。
(2)分析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结关系。
(3)说明此诗运用众多比喻描摹音乐的特色。
51.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识记本文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歌颂英雄,弘扬正气,驳斥流言,抨击邪恶,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2)说明本文议论与叙事并重、两者联系紧密的特点。
(3)分析文中从不同角度批驳对英雄人物的污蔑。
(4)具体分析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形象。
(5)举例说明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52.韩愈《送孟东野序》
(1)识记这是一篇赠序。
(2)领会文章为孟郊怀才不遇抱不平,也寄托了自身不得志的感慨。
(3)领会“不平则鸣”说在文学批评史上承前启后的影响。
(4)分析紧扣“鸣”字组织全文的结构特色。
(5)说明本文句法多样,散句中夹用排句的特点。
53.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诗。
(2)概括此诗意旨:借古讽今,警告藩镇割据势力不要依据山川形势划地称王,同时提醒朝廷应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切勿重蹈六朝覆亡的故辙。
(3)分析本诗将西晋与东吴、统一与分裂、古代与当时两相映照的艺术表现手法。
54.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识记写作背景,概括此诗主旨:抒发了诗人贬谪遐荒的忧愤与对同道者的怀念。
(2)分析此诗情景交融的特点。
(3)说明“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两句的象征意蕴。
55.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1)识记本文属于山水游记。
(2)领会本文两部分之间以自然的山水之美与作者人格之美相互映照的深刻意蕴。
(3)具体分析文章写景时所用的对比、烘托手法。
56.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识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2)分析段太尉的性格特征。
(3)简析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4)说明本文记事时打破时间顺序而重新排列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57.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领会本文将传记与寓言熔为一炉,是纪传体的讽喻散文。
(2)概括此文主旨:与民休养生息,不可生事扰民。
(3)分析文中以类比和对比方法说理及其效果。
58.张籍《江南曲》
(1)识记此诗用乐府旧题,在内容上有所创新。
(2)分析作者笔下的江南水乡风光与风情。
(3)说明此诗写景、抒情、议论、叙事相结合的特色。
59.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1)识记这是政治讽喻诗,属于“新乐府”。
(2)领会诗的主旨,以上阳宫白发宫女的悲惨遭遇,揭露封建王朝宫廷妃嫔制度的分析上阳宫女形象。
(3)说明诗歌通俗易懂、平易自然的风格。
61.白居易《长恨歌》
(1)划分诗歌层次,归纳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识记关于此诗主题的儿种说法,分析作者写作此诗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
(3)简析此诗以描写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4)分析李隆基、杨玉环两个人物形象。
(5)说明诗中对偶、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62.元稹《遣悲怀》(昔日戏言身后意)
(1)识记此诗被誉为悼亡诗的典范。
(2)分析诗中所写四件生活琐事和最后的直抒胸臆。
(3)说明此诗善于选取生活细节的写作特色。
63.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1)识记这是一首咏史诗。
(2)领会诗的主旨是借金铜仙人移出汉宫表达对唐王朝的隐忧和自身不遇之悲。
(3)分析全诗结构和意境特点。
64.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1)识记这是一首咏史诗。
(2)领会作者选取历史事实揭露统治者,并有借古讽今的意图。
(3)分析此诗将“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两个意象并置的艺术效果。
65.杜牧《早雁》
(1)识记这是一首咏物诗。
(2)识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3)领会诗人的感情:同情边地人民的遭遇,讽刺朝廷的麻木不仁。
(4)分析诗中运用的比兴象征手法。
66.李商隐《安定城楼》
(1)识记这是一首咏怀诗。
(2)概括此诗的情感内容:抒写有志用世、功成身退的意愿和怀才不遇、抱负成虚的说明诗中所用典故及其作用。
67.李商隐《锦瑟》
(1)识记此诗以锦瑟起兴,实际也是一首无题诗。
(2)领会这是一首作者自伤身世遭际的抒情诗。
(3)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原意及其象征意义。
67.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1)领会此词表达的是贵族女子盛年独处的哀怨。
(2)分析寓情感于描写之中的艺术手法。
(3)说明“懒”、“弄”、“迟”、“双双金鹧鸪”等词句中蕴含的情思。
68.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1)识记作品的写作背景。
(2)分析词中准确概括江南风物的特点。
(3)领会“莫”、“须”、“只合”等字的含义。
69.杜荀鹤《山中寡妇》
(1)领会此诗的意义在于:通过山中寡妇的悲惨生活,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敲骨
吸髓的残酷剥削。
(2)分析本诗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现实黑暗的特点。
(3)说明诗歌末两句议论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70.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识记此词的写作背景,领会此词情感内容是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说明此词写出了亡国之君的真实情感、深切感触的特点。
(3)分析词中所用比喻的艺术效果。
2022年10月上海自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大纲免费下载链接已在本文开头提供,下载后即可查看。若提示下载错误,可联系客服咨询。手机下载后如打开显示为乱码,请在手机下载WPS或QQ阅读之类的文档阅读APP。上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考试大纲是自考复习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同学们务必仔细阅读。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大纲调整、变动,以上海考试院最新公布为准。更多大纲相关内容请关注“上海自考大纲”栏目。
以上就是今天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同学们整理的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仅供学习参考哦,如果需要下载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考试大纲,可以点击这里(自考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