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提升走在前|重教兴学,临淄这么做
视频加载中…
9月28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喜迎二十大 品质提升走在前”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淄专场,临淄区相关负责人向社会发布临淄区品质提升方面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地位。
作为百年树人的发源地,重教兴学、优先发展教育早已成为临淄的一种传统、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请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淄区在重教兴学、教育优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突出亮点工作?
临淄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刚:临淄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2000多年前,临淄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便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齐国名相管仲也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直以来,临淄区咬定教育优先发展第一要义,切实做到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人员优先配备,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淄区以战略性、全局性的眼光,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办好教育,推动教育发展实现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时代跨越。
一是把最多的经费投给教育。
近十年,临淄区财政对教育的年均投入保持在11 亿元以上,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 25% 左右,2021年全区教育投入较2012年增长19.24 %。
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实现全学段全履盖,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0元提高到810元和1200元,中职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高达到3300元,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从4200元提高到8000元,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600元、800元提高到810元、1010元。
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累计发放助学金6000余万元,资助学生9万余人次,全区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辍学。
二是把最优的规划用在教育。
临淄区在2013年第一个在全市创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也是全省首批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区县。
在此基础上,临淄区紧跟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政策变化,编制10年教育布局建设规划,累计投入24.3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所,新增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近2.5万个,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8.2%,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1%,“大班额”教学班全部实现“动态清零”。
同时,投入2.73亿元,全面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校舍、体育运动场地、信息化教学设施、课桌凳、卫生间、燃煤锅炉“六个全面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消除不安全校舍、学校土操场、旱厕和燃煤锅炉,更新可升降课桌凳、触控一体机等3.4万(台)套,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三是把最好的政策留给老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临淄区把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资源”,聚力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之治”推动“教育之治”。
2012年以来,临淄区累计引进公办中小学、幼儿教师1489人,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达到92.88%,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19.61%,教师年龄、学科、知识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
建立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补贴分别提高到515元、615元、715元。
年均投入1700万元,创新实施教师专业技术分级聘任和弹性岗位,建立起岗位能上能下、职称能升能降的教师职称管理机制,提高了教师职称待遇,提振了教师精神,激活了教师队伍一池春水。
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投资298万元落实农村教师“暖心工程”, 改善提升教师午休、午餐条件,引导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起航、引航、远航“三航工程”,设立100万元教师专项培训资金,建立22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引领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教师队伍,2名校长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28名教师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名校长及工程人选等。
教育承担着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神圣使命。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时刻牢记“国之大者”,立下非常之志,以非常之干劲、百倍之努力,努力将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美好愿景转变为生动实践,努力将教育这个最大民生打造成“最大满意”,努力交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答卷。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磊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