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2022年10月辽宁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下载(2014版))

本文为考生们免费提供00054管理学原理自考考试大纲下载。2022年10月辽宁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使用的是2014版指定版本,如教材大纲变动,请以考试院最新公布通知为准。辽宁00054管理学原理大纲考核内容、自考大纲免费下载链接、大纲考点重点、大纲考核要求等具体内容详见下文。

00054管理学原理自考考试大纲(2014版)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学分 大纲名称 教材/推荐用书名称 主编 出版社 版次
管理学原理 00054 6 管理学原理自学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 白瑷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版

 注:1、本目录内的课程学分含实践性环节学分。

点击下载:00054管理学原理自考考试大纲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篇绪论

本篇包括管理与管理学,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等三章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的基本特性,可以从四个方面了解管理的基本特征。

(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两重性。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二)掌握管理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

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一)管理学及其特点。

(二)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有三个侧重点或层次。

(三)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第四节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指导思想。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系统的方法。用系统的观点来学习管理学原理以及分析、研究活动的过程。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

识记:1.管理;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

领会:1.管理的基本特征;2.管理的任务;3.管理的普遍性;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二)管理的性质

识记:管理两重性。

领会: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

(三)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识记:管理学。

领会:1.管理学的特点;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应用: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识记:系统。

领会:1.系统的特征;2.系统观点;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

应用:如何在管理活动中运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内容和主要特点。帮助学员充分理解和把握管理理论出现的客观必然性。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一)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总结。管理学形成以后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基本上可以把握管理理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二)早期的管理实践和思想。管理实践自古有之,与人类社会一样久远。在管理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管理思想。

(三)管理理论的萌芽。自由的市场经济、工业革命导致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以及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等,为管理学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三)韦伯及其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主要表现在管理原则和管理职能的系统化方面。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一)梅奥及霍桑试验。

(二)霍桑试验的结论。

(三)有关行为科学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或层次。

第四节管理理论丛林

管理理论学派包括: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信息)中心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

第五节战略管理

(一)战略管理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导致组织越来越重视战略管理,由此形成了各种战略管理的实践和理论。

(二)战略管理的特点。

第六节全面质量管理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由来。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第七节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

(一)模式转换与学习型组织。

(二)卓越绩效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三)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四)管理理论丛林。

(五)战略管理。

(六)全面质量管理。

(七)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领会: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2.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二)古典管理理论

领会: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3.管理十四条原则;4.三种权力类型;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三)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领会:1.霍桑试验的结论;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四)管理理论丛林

领会: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五)战略管理

识记:战略管理。

领会:1.3C环境;2.战略管理的特点。

(六)全面质量管理

识记:全面质量管理。

领会:1.大质量和小质量的比较;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七)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

识记:卓越绩效标准的7个类目。

领会:1.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3.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

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组织的外部环境、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社会责任以及管理道德。使管理者成为有社会责任感,讲求管理道德的合格的人。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管理与环境

(一)一般环境,是指对组织有间接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

(二)具体环境,是指对组织有直接影响的产业或行业环境因素。

(三)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节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社会责任。

(二)管理道德。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与环境。

(二)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与环境

领会:1.一般环境因素;2.具体环境因素;3.外部环境的类型。

(二)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识记:1.社会责任;2.管理道德。

领会:1.社会责任的内容;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第二篇计划工作

本篇包括计划工作概述、目标与战略、预测与决策等三章内容。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计划工作的概念、特点、重要性,计划的类型和计划工作的程序,计划工作的原理。有助于学员在管理活动中增强计划工作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含义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进一步展开就是要回答5W1H。

(二)计划工作的四个基本特征。

(三)计划工作的意义。

第二节计划的种类与程序

(一)计划可以按照表现形式、职能、所涉及的范围、所涉及的时间等分类。

(二)计划工作的程序,通常分成八个步骤。

第三节计划工作的原理

计划工作的原理包括: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计划工作的含义。

(二)计划的种类与程序。

(三)计划工作的原理。

四、考核要求

(一)计划工作含义

识记:计划工作的概念。

领会:1.计划工作的特征;2.计划工作的意义;3.5W1H。

(二)计划的种类与程序

领会:1.按表现形式分类的各种计划;2.计划工作的程序。

(三)计划工作的原理

识记:1.限定因素原理;2.许诺原理;3.灵活性原理;4.改变航道原理。

应用:举例说明计划工作原理的应用。

第五章目标与战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目标的性质、目标管理概念、优点和局限性;了解战略分析、设计和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目标的含义

(一)目标的概念,管理学中目标的含义。

(二)目标的性质。良好的目标应满足SMART要求,具体有六个方面特性。

(三)目标的作用。

第二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由来。l954年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较早地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主张,强调组织的使命一定要转化为目标。

(二)目标管理的四个特点。

(三)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基本阶段。

(四)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有五个方面。

第三节战略分析

(一)战略的重要性,由于外部环境的根本性变化,使得组织必须注重战略和战略管理。

(二)外部环境分析,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三)内部环境分析。

第四节战略设计与选择

(一)战略设汁与展开。在重新明确组织的使命后,需要进一步展开为目标、战略、项目、程序、规则和预算等,以便于战略实施。

(二)可供选择的战略,包括各种总体战略和三种竞争战略等。

三、考核知识点

(一)目标的含义。

(二)目标管理。

(三)战略分析。

(四)战略设计与选择。

四、考核要求

(一)目标的含义

识记:目标的概念。

领会:1.目标的SMART特点;2.目标的性质;3.目标的作用。

(二)目标管理

识记:目标管理的概念。

领会:1.目标管理的特点;2.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3.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三)战略分析

识记:核心能力。

领会:1.战略的重要性;2.五种竞争力量分析;3.核心竞争力的表现;4.价值链模型。

(四)战略设计与选择

识记:1.使命;2.战略;3.政策。

领会:1.三个战略层次;2.一体化战略;3.多元化战略;4.其他总体战略;5.总成本领先战略;6.专一化战略;7.差别化战略。

应用:分析组织战略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第六章预测与决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着重掌握:计划工作前提条件、预测的含义;决策的概念、类型与程序;预测和决策的方法。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前提条件和预测

(一)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包括计划工作外部前提条件和内部前提条件。

(二)预测的含义。

(三)预测的六个步骤。

第二节决策的含义

(一)决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二)决策的作用。

(三)正确决策的五个特征。

第三节决策的类型

(一)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二)决策类型。

(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四)决策有效性的三种标准。

第四节预测与决策的方法

(一)预测方法,主要分为三大类。

(二)决策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决策法和计量决策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前提条件与预测。

(二)决策的含义。

(三)决策的类型。

(四)预测与决策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前提条件与预测

识记: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2.预测。

领会:1.计划工作的内外部前提条件;2.预测的作用;3.预测的步骤。

(二)决策的含义

识记:决策。

领会: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正确决策的特征。

应用:分析组织决策的过程。

(三)决策的类型

识记:1.程序化决策;2.非程序化决策。

领会:1.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2.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和合理决策;3.肯定决策、非肯定决策和风险型决策;4.最优决策的条件。

(四)预测与决策的方法

识记:1.计量决策方法;2.主观决策方法。

领会:1.预测方法的种类;2.德尔菲法。

第三篇组织工作

本篇包括组织工作概述、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组织中的职权配置、组织变革等四章内容。

第七章组织工作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组织工作和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工作的内容和特点,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组织工作的原理。有助于学员在管理活动中灵活运用组织工作的原理和方法。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组织工作的含史

(一)组织工作和组织结构。

(二)组织工作的内容。

(三)组织工作的特点。

第二节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有:技术、外部环境、规模、组织的生命周期和战略等。

第三节组织工作的原理

组织工作的原理包括:目标统一性原理;分工协调原理;管理宽度原理;权责一致原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工作的含义。

(二)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三)组织工作的原理。

四、考核要求

(一)组织工作的含义

识记:1组织工作的概念;2.组织结构的概念。

领会:1.组织工作的内容;2.组织工作的特点。

(二)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领会: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因素。

(三)组织工作的原理

识记:1.目标统一性原理;2.分工协调原理;3.管理宽度原理;4.权责一致原理;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应用:举例说明组织工作原理的应用。

第八章组织结构设计与类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职位设计,纵向设计即层次划分、横向设计即部门划分,以及组织结构的类型。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职位设计

(一)职位设计的概念。

(二)职位设计的演变。

(三)职位设计的要求。

第二节纵向设计——层次划分

(一)组织结构的层次划分。

(二)管理宽度的含义。

第三节横向设计——部门划分

(一)部门的含义。

(二)部门划分的方法。

(三)部门划分的原则。

第四节组织结构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类型包括:直线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结构、直线一参谋型组织结构、直线一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型组织结构,以及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

(一)职位设计。

(二)纵向设计一层次划分。

(三)横向设计­—部门划分。

(四)组织结构的类型。

四、考核要求

(一)职位设计

识记:职位设计。

领会:1.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2.为避免过度专业化分工职位设计的一些做法;3.职位设计的要求。

(二)纵向设计一层次划分

识记:管理宽度。

领会:1.层次产生的原因;2.扁平结构的优缺点;3.高耸结构的优缺点;4.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5.管理宽度与上下级关系数。

(三)横向设计一部门划分

领会:1.按各种标志划分部门的优缺点;2.部门划分的原则。

(四)组织结构的类型

领会:1.直线型组织结构的特点、优点和缺点;2.直线一参谋型组织结构的特点、优点和缺点;3.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特点;4.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点和缺点。

应用:分析本组织(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九章组织中的职权配置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员掌握:职权的三种类型,授权及其原则,分权与集权、以及影响分权与集权的因素,员工活性化、阻及委员会管理及其优缺点。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职权划分

(一)职权的类型。

(二)三种职权的关系。

第二节授权

(一)授权的概念。

(二)组织中的职权分裂。

(三)有效授权的要求。

第三节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的含义。

(二)集权与分权的标志与特点。

(三)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第四节员工活性化

(一)活性化的含义。

(二)管理者的作用。

(三)实现员工活性化的途径。

第五节委员会管理

(一)委员会管理的含义。

(二)委员会管理与个人管理的比较。

(三)董事会。

(四)有效地利用委员会。

三、考核知识点

(一)职权划分。

(二)授权。

(三)集权与分权。

(四)员工活性化。

(五)委员会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职权划分

识记:1.直线职权;2.参谋职权;3.职能职权。

领会:1.直线职权与参谋职权的关系;2.为什么要适当限制职能职权。

(二)授权

识记:授权。

领会:1.授权的步骤;2.组织中的职权分裂;3.有效授权的要求。

(三)集权与分权

识记:1.集权;2.分权。

领会:1.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志;2.集权制组织的特点;3.分权制组织的特点;4.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四)员工活性化

识记:活性化。

领会:1.管理者在活性化中发挥的作用;2.实现活性化的途径。

(五)委员会管理

识记:委员会管理。

领会:1.委员会管理的优点:2.委员会管理的缺点;3.委员会管理和个人管理的比较;4.董事会的职能。

第十章组织变革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组织变革的含义与必要性、组织变革中的阻力以及克服阻力的方法,过程的概念以及面向组织变革中流行的理论与方法。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含义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认识和领域。

(二)应对组织变革中的抵制和阻力。

(三)领导者在变革中的作用。

第二节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

(一)纵向职能堡垒的局限。

(二)从过程视角看组织。

(三)六西格玛管理。

(四)业务流程再造。

三、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变革的含义。

(二)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

四、考核要求

(一)组织变革的含义

领会:1.组织变革的动因;2.组织变革的领域;3.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应对;4.领导者在变革中的作用。

应用:举例说明组织变革重要性。

(二)面向过程的组织变革

识记:1.过程;2.六西格玛质量目标;3.业务流程再造。

领会:1.六西格玛的六步法;2.业务流程再造的特点。

第四篇人员配备工作

本章包括人员配备工作概述、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等两章内容。

第十一章人员配备工作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人员配备工作的概念和意义,人员配备工作的原理。帮助学员在管理工作中灵活运用人员配备的原理和方法。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人员配备的含义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

(二)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人员配备工作与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关系。

(三)人员配备的重要性。

第二节人员配备的原理

人员配备的原理包括:职务要求明确原理;权责一致原理;公平竞争原理;用人之长原理;不断培养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

(二)人员配备的原理。

四、考核要求

(一)人员配备的含义

识记:人员配备的概念。

领会:1.人员配备的重要性;2.人员配备的系统方法。

(二)人员配备的原理

识记:1.职务要求明确原理;2.权责一致原理;3.公平竞争原理;4.用人之长原理;5.不断培养原理。

应用:举例说明人员配备原理的应用。

第十二章管理人员的选聘、考评和培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管理人员选聘、考评和培训的内容、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有助于学员在管理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管理者的选聘。

(二)选聘的方式。

(三)选聘的程序和方法。

(四)选聘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管理人员的考评

(一)考评管理人员的必要性和要求。

(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考评的方式和方法。

第三节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人才生命周期含义。

(二)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四)做好管理人员培训应注意的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人员的选聘。

(二)管理人员的考评。

(三)管理人员的培训。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人员的选聘

领会:1选聘标准;2.内部提升的优缺点;3.外部招聘的优缺点;4.选聘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管理人员的考评

领会:1.考评的必要性;2.考评的内容;3.考评的方法;4.考评的方式。

(三)管理人员的培训

识记:人才生命周期的概念。

领会:1.培训内容;2.培训的方法;3.培训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篇领导工作

本篇包括领导工作概述、团队、沟通、激励等四章内容。

第十三章领导工作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领导工作的概念、实质和作用,领导工作的原理,有关领导理论和领导艺术等内容。有助于学员在管理工作中灵活地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领导工作的含义

(一)领导工作的概念。

(二)领导工作的实质。

(三)领导和管理的区别。

(四)领导工作的作用。

第二节领导工作的原理

领导工作的原理包括:指明目标原理;协调目标原理;命令一致原理;直接管理原理;沟通原理;激励原理。

第三节有关领导的理论

(一)领导性格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第四节领导者的修养和领导艺术

(一)领导者的修养。

(二)领导艺术。

三、考核知识点

(一)领导工作的含义。

(二)领导工作的原理。

(三)有关领导的理论。

(四)领导者的修养和领导艺术。

四、考核要求

(一)领导工作的含义

识记:领导工作的概念。

领会:1.领导工作的实质;2.职位权力的影响力;3.非职位权力的影响力;4.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5.领导工作的作用。

(二)领导工作的原理

识记:1.指明目标原理;2协调目标原理;3.命令一致原理;4.直接管理原理;5.沟通原理;6.激励原理。

应用、举例说明领导工作原理的应用。

(三)有关领导的理论

领会:1.领导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结论;2.菲德勒权变理论内容与结论。

(四)领导者的修养和领导艺术

领会:1.领导者的修养;2.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第十四章团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团队的概念、团队活动给组织和个人带来的好处,团队的类型,团队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团队发展的各种技巧。有助于学员在管理工作中以团队方式进行有效的工作。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团队的含义

(一)团队的概念。

(二)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

(三)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第二节团队的类型

团队的类型包括:过程改进团队;工作团队;自我管理团队以及其他团队。

第三节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一)团队形成的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条件。

(二)团队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四节团队发展的技巧

(一)团队建设的技巧。

(二)团队推进的技巧。

(三)团队领导的技巧。

三、考核知识点

(一)团队的含义。

(二)团队的类型。

(三)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四)团队发展的技巧。

四、考核要求

(一)团队的含义

识记:团队的概念。

领会:1.团队给组织带来的好处;2.团队给个人带来的好处。

(二)团队的类型

领会:1.过程改进团队;2.工作团队;3.自我管理团队。

(三)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领会:1.团队形成具备的条件;2.团队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团队发展的技巧

领会:团队发展的各种技巧。

第十五章沟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沟通的概念和作用,沟通的类型,沟通的选择、原则和要求,沟通的障碍以及沟通控制等内容。有助于学员在管理工作中自觉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沟通的含义

(一)沟通的概念。

(二)人与人沟通的特殊性。

(三)沟通的目的和作用。

第二节沟通的类型

(一)正式沟通。

(二)非正式沟通。

(三)其他沟通方式。

第三节沟通的选择、原则与要求

(一)选择沟通方法要考虑的因素。

(二)沟通的原则。

(三)有效沟通的要求。

第四节沟通的障碍与控制

(一)沟通的障碍。

(二)沟通的控制。

三、考核知识点

(一)沟通的含义。

(二)沟通的类型。

(三)沟通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四)沟通的障碍与控制。

四、考核要求

(一)沟通的含义

识记:沟通的概念。

领会:1.沟通的三种表现形式;2.沟通过程模式;3.人与人沟通的特殊性;4.沟通的目的和作用。

(二)沟通的类型

领会:1.正式沟通的优缺点;2.正式沟通各种形态的特点;3.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4.其他沟通方法。

(三)沟通的选择、原则和要求

领会:1.选择沟通方式所考虑的因素;2.沟通的原则;3.有效沟通的要求。

(四)沟通的障碍与控制

领会:1.沟通的障碍;2.沟通的控制。

第十六章激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激励的概念和人性假设,有关激励理论。有效激励的方式与方法。使学员灵活地使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技巧。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激励的含义

(一)激励的概念。

(二)对人的认识。

第二节有关激励理论

(一)激励内容理论。

(二)激励过程理论。

(三)激励强化理论。

第三节激励的方式与要求

(一)激励的方式。

(二)有效激励的要求。

三、考核知识点

(一)激励的含义。

(二)有关激励理论。

(三)激励的方式与要求。

四、考核要求

(一)激励的概念。

领会:1.行为有因的基本心理过程;2.经济人假设;3.社会人假设;4.自我实现人假设;5.复杂人假设。

(二)有关激励理论

识记:强化。

领会:1.需要层次理论;2.双因素理论;3.激励需求理论:4.期望值理论;5波特一劳勒模式;6.激励强化的类型;7.归因理论。

(三)激励的方式与要求

领会:1.激励的方式;2.有效激励的要求。

应用:举例说明激励方法和技巧在组织中的运用。

第六篇控制工作

本篇包括控制工作概述、控制的技术与方法、管理信息系统等三章内容。

第十七章控制工作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控制工作的含义;控制工作的类型.控制工作的要求与原理。从而能结合本组织的管理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控制工作的含义

(一)一般控制论中的控制。

(二)管理中的控制工作。

(三)一般控制与控制工作的比较。

(四)管理突破,急性问题和慢性问题,管理突破是解决慢性问题。

第二节控制工作的类型

(一)按控制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类,有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二)按控制原因或结果分类,有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第三节控制工作的要求

控制工作的要求包括:控制系统工作应切合管理人员的个别情况;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控制工作应具有灵活性;控制工作应讲求经济效益;控制工作应具有纠正措施;控制工作要具有全面的观点;控制工作应面向未来。

第四节控制工作的原理

控制工作的原理包括:反映计划要求原理;组织适宜性原理;控制关键点原理;例外情况原理;直接控制原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控制工作的含义。

(二)控制工作的类型。

(三)控制工作的要求。

(四)控制工作的原理。

四、考核要求

(一)控制工作的含义

识记:1.控制工作的概念;2.管理突破。

领会:1.控制的一般模型;2.控制工作的重要性;3.一般控制论的控制与控制工作的异同;4.控制工作的目的;5.急性问题和慢性问题;6.管理突破的步骤。

(二)控制工作的类型

领会:1.反馈控制;2.现场控制;3.前馈控制;4.直接控制;5.间接控制。

(三)控制工作的要求

领会:控制工作的要求。

(四)控制工作的原理

识记:1.反映计划要求原理;2.组织适宜性原理;3.控制关键点原理;4.例外情况原理;5.直接控制原理。

第十八章控制的技术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预算控制的含义、种类、不足与改进方法.非预算的传统控制方法,计划评审技术的含义、优缺点,各种综合控制方法等。有助于学员在管理工作中灵活地使用各种控制方法和技巧。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含义。

(二)预算的种类。

(三)预算的不足支出。

(四)可变预算和零基预算。

第二节传统的非预算控制

(一)深入现场。

(二)报告。

(三)比率分析。

(四)盈亏平衡分析。

第三节计划评审技术

(一)计划评审技术的由来和含义。

(二)计划评审技术的特点。

(三)计划评审技术的优点。

(四)计划评审技术的局限性。

第四节综合控制

(一)损益控制法。

(二)投资报酬率控制法。

(三)管理审核与经营审核。

第五节平衡记分卡

第六节管理审核

三、考核知识点

(一)预算控制。

(二)传统的非预算控制。

(三)计划评审技术。

(四)综合控制。

(五)平衡记分卡。

(六)管理审核。

四、考核要求

(一)预算控制

识记:零基预算。

领会:1.三种预算类型;2.预算的不足之处。

(二)传统的非预算控制

领会:1.比率分析;2.盈亏平衡分析;3.其他传统非预算控制。

(三)计划评审技术

识记:计划评审技术。

领会:1.计划评审技术的特点;2.计划评审技术的优点;3.计划评审技术的局限性。

(四)综合控制

领会:1.损益控制法;2.投资报酬率控制法;3.管理审核与经营审核。

(五)平衡记分卡

领会:平衡记分卡的四方面指标。

(六)管理审核

识记:管理审核。

第十九章管理信息系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着重掌握:信息系统的构成和技术的平台,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和作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功能,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和作用。

二、考核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及其功能。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及其支持决策平台。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技术(IT)平台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

(三)信息处理新技术。

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一)系统开发过程。

(二)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

(三)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问题。

第四节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的影响和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促进管理方式的变革;导致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沟通水平化;触发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和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

三、考核知识点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技术平台。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四)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四、考核要求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

识记:管理信息系统。

领会:1.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领域及功能;2.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及决策支持水平。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技术平台

领会:1.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2.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3.信息处理新技术。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领会:1.系统开发阶段;2.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3.系统开发成功的关键问题。

(四)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领会: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对组织和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以上就是今天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给同学们整理的2022年10月辽宁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下载(2014版)),仅供学习参考哦,如果需要下载这2022年10月辽宁自考00054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下载(2014版))考试大纲,可以点击这里(自考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