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全国教育考试教材网
商品分类

打造瓯越新工匠 开拓温州职教新格局

2018-05-06 07:0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林梦婕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城,百工技艺,古韵风骚;巧匠辈出,百业兴盛;温商精神,血脉相承。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职业教育扎根地域文化取得蓬勃发展,为社会输送82万以上技术技能人才。

目前,全市现有中职学校39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9所、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3所、省级中职示范校(名校)11所,开设18大类专业基本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97%以上,10%以上毕业生成长为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

近年来,温州市职业教育深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走“与区域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教产城融合发展”之路,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温州市教育局连续三年被评为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优秀单位。

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浙江职教航母,开启全新征程

翻开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校史,三十余载的职教探索之路跃然纸上。

近年来,学校以“合作育人”作为发展高地,不断开拓创新,率先抓住机遇,实现了温州市教育局提出的“两化驱动”转型布局。

2017年,新校区的落成给予学校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

一时间,“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办学成果遍地开花,形成了具有温州区域特色的办学模式。

新校区,让专业建设

有了更多的机遇

去年,温州市职业中专从办学近30年的惠民路老校区整体迁入滨海新校区,新校区总投资达21.9亿,占地901亩,建筑面积450000平方米。

广阔的办学空间,幽雅的校园环境,先进的设备设施,为这所学校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学校以“一个专业、一个企业”形成了“教学-实训-生产”一体的办学模式,争取项目化的建设运作模式,通过企业生产设备与学校实训设备资源共享,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促进了校企合作共赢,形成了“实训即创业”的特有培养模式。

“新校区的落成,让我们的物联网专业有了更大的场地和机遇,企业更愿意跟我们合作,投入研发精力和成本。

”信息学部主任王恒心表示,目前,校企双方正围绕实训进行教学创新,进一步将新兴专业的教学模式固定下来,让学生在最前沿的物联网环境下学习。

“两化驱动”,

跻身品质职教前列

为了积极适应“云物大智”新趋势和服务企业机器换人,温州市职业中专率先响应“智能化”+职业教育,设立“智能+”专业和实训基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智能化人才。

“基于原先的电子电工类专业,我们的专业也在根据时代需求升级转型,往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机电学部主任韩慧琴说,近年来,学校大力投入资金,采购适用于培养智能化人才的教学设备,有效地推动了专业建设。

在探索开展“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办学改革的进程中,温州市职业中专又迈出了新的步伐——进一步扩大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规模,探索引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知名企业。

日前,学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又被列入“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体化培养”省级试点。

据幼师学部主任温州市名教师吕媚媚介绍,目前幼师专业已经与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

根据“五年制”办学方法,前三年由温州市职业中专承担高中阶段教学,后两年与温大合作,共同培养,最终授予大专文凭。

“创·生”,呼唤

生态化教育理想

从普通中学到职业学校,从年级段长、政教主任到书记、校长,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让黄威校长坚定了“创·生”教育哲学。

他认为,校长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思想者,要给学校的发展以灵魂和动力。

温职专的“创·生”教育哲学,旨在培养具备有创意、能创新、会创业、懂创造、能生存、懂生活、爱生命、融生态的“四创”“四生”新时代职业人,是在呼唤一种融于校园生态、产业生态、社会生态的“生态”化教育理想。

在黄校长看来,“创·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国工匠精神”和“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声息相应。

“我们是职业学校,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我们不仅要对‘工匠精神’进行继承和发扬,还需要在新时代重新诠释出并践行培养扎根温州、敢为人先、富有创意、不断创新、艰苦创业,传承‘温州人精神’的‘温州工匠’,助推新时代温州经济转型发展!”

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打造“高质量服务发展”的中职名校

“学以致用、和谐兴邦”是晚清瑞籍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提出的办学思想,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以下简称“瑞安职专”)沿用至今。

学校形成了“治玉成器之理念、坚韧不舍之精神、严谨精湛之技能”的“琢文化”,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以德为先、以能为本、以技为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瑞安职专不断拓宽办学思路,从校企融合到非遗传承再到社区教育,全力打造“高质量服务发展”的中职名校。

高质量服务学生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学校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

政府买单

校企合作施展新思路

纵览校园风光,高耸的实训大楼格外夺目。

自2015年,瑞安职专被定为温州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以来,美容美体、婚纱摄影、服装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纷纷“落户”校园,享受产教融合的资源互惠。

徒弟进了门,企业师傅要花时间和精力指导培训,必定会耽误生产效率,影响企业总体规划……为了解决师生实训过程中产生的额外企业生产成本,瑞安首创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由政府购买实训岗位。

这种操作方式,在瑞安职专的校企合作项目上开花结果了。

“政府买单进行岗位招投标,证明我们所期盼的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现实,五层联动、四位一体、三方共赢的‘543’校企合作模式正在发挥效应。

”校长谢炳冲激动地说,这样一来,可以把校企合作从表面繁荣引向纵深融合,为破解校企合作“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非遗+专业”

技艺这样传承

多年前,一个特殊的机会,让艺术专业部主任韩伟秋注意到了温州特有的工艺——竹丝镶嵌。

2013年,瑞安职专正式将“竹丝镶嵌制作技艺”作为国家改革示范校的特色项目进行建设,邀请技艺传承人张锦达老师担任技艺指导师。

从最初成立竹丝镶嵌兴趣小组,邀请张锦达定期到该校授课,发展到创建竹丝镶嵌工作室、组建竹丝镶嵌技艺传承社团、组织教师仿制竹篾加工和切齿机器,再到开辟集教学、生产、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竹丝镶嵌一体化传承教育中心,将竹丝镶嵌技术融入工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当中……瑞安职专的非遗传承之路越走越宽。

此外,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为了拓宽学前教育专业与服装专业学生的技能和就业岗位,还将非遗技艺“鼓词技艺”与“旗袍手工艺制作技艺”引进校园,让“非·专”结合,薪火传承,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

助力社会培训

把教育送到需要的人身边

2008年,瑞安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学校担起了这项重任,与瑞安市锦湖街道联合创办了锦湖社区学校,开展社区教育。

多年来,社区学校面向辖区新居民培训,推出了双证制成人高中培训。

培训由政府买单,培训班开在家门口,课程设在周末和傍晚,考核通过后能获得由温州市教育局颁发的成人高中文凭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这大大激发了新居民的学习热情。

浙江力诺阀门有限公司、安固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还承诺,会给拿到结业证书的员工提供相应的升职、加薪机会。

“2013年,我校在创建全国中职示范校时,把社区教育作为两个特色项目之一进行立项建设。

”谢炳冲认为,职业教育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经费、培训、活动等支持,为创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样的,社区教育为我校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提升了我校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挥出了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创新校企合作的“温州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温州市瓯海区已经朝着打造“科教新区、山水瓯海”的战略目标扬帆启航。

为了给这座秀美之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加快了产教融合步伐,尝试将“厂中校”“校中厂”“校中室”和“校中院”等作为重要载体,积极创新探索新时代的校企同频共振发展模式。

厂中校:见证企业

与学校共同成长

走进温州市港华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总部大楼,总能发现瓯海职业中专汽修专业学生认真作业的身影。

这是因为瓯海职业中专与港华汽修联合在企业内部开办了“港华-瓯职商学院”,此举首开“厂中校”先河,一度成为业内美谈。

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两个楼层600多平方米面积的专门培训教室及实训室、设施设备,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学生实训。

另一方面,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合作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定期派遣由教师带队的实训团队,食宿都安排在企业,并接受企业师傅手把手实训指导。

“‘厂中校’模式越办越好,得益于港华在大货维修行业的地位和企业方独到的眼光,更离不开我校给予人力、平台、科研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校长刘胜早说。

据悉,近年来港华汽修依托合作办学力量,从一家路边小店发展成有10家分公司的连锁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上市。

校中厂:资源互补的

亲密合作伙伴

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一排排高档车成为瓯海职业中专汽修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车辆,这是绝大部分中职学校不能想象的。

这归功于学校以发展性的眼光,引入一家从事高档车翻新的汽修企业——温州市源特轿车维修美容有限公司。

校方出产地、设施、师资,企业方出技术、部分设施、岗位和师傅,产教实现深度融合,“校园版生产车间”得以落地。

“学校开出场地‘零租金’的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

”源特负责人潘浩才感慨道,“学校还将科研成果惠及我们企业,例如指导我们在温州率先开展新能源汽车的修理,让业务范围扩展至新能源全新领域。

刘胜早校长也坦言,校企双方都尝到了“校中厂”互惠互利的甜果。

企业方在节约经营成本、积累资源的同时,接受校方安排,开展真实的理实一体教学。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方需要。

校中室:业界翘楚

带动专业发展

毕业离校一年,2012级电商专业的黄鹏翔,接到了母校递出的橄榄枝,回校创办了“黄鹏翔电商创业指导工作室”,并带动学弟学妹一起在校创业。

商务信息部主任、电商专业负责人王昌东认为,类似“黄鹏翔电商创业指导工作室”的“校中室”规模虽不大,但它掌握产业行业一线的生产技术,同时依靠工作室主持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可以让校内师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接下来,我们将和浙江良品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负责电商产品拍摄和美工的公司合作,在校内设置摄影棚,把他们的业务接进来。

”王昌东介绍。

除了电商专业“校中室”外,学校还拥有汽修专业“饶军大师工作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林缇大师工作室”等,本学期又新增了商业摄影大师工作室、电梯维保大师工作室、瓯剧大师工作室等,瓯海职专让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和高级能人在校内开出了“校中室”。

校中院:行业牵头

助推校企合作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瓯菜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灿烂的民俗文化,但瓯菜传承人的紧缺和重技艺轻素养的现状,迫切需要转变专业发展思路。

为此,瓯海职业中专联合温州中国瓯菜研究会创办“瓯菜学院”,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新模式。

“校中院”以行业协会为依托,让产业入驻学校,借助学校的资源和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学徒制优势,以打造瓯菜产业集群,壮大瓯菜烹饪产业。

“学校以场地、校舍、设备与投入资金入股,瓯菜研究会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入股,双方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瓯菜学院,采取双主体育人办学,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

”刘胜早介绍。

多年下来,学校逐渐缓解了瓯菜人才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协会松散、后续人员跟不上、行业技能人才缺乏等问题。

2016年,研究成果《“校中院”:中等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体制改革的成功尝试》获得了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侨”字招牌下的中职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大大方方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每天,在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晨会上,全校学生都会跨步,大声喊出这一句校训。

上个世纪50年代,一批温籍华侨创办了这所学校。

如今,学校围绕“背靠世界,走向全国”的特殊办学方向,借助“侨”字招牌,向全世界输送了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块“侨”字招牌

让学生走向世界就业

1957年至1963年,学校培养了第一批学生,他们大多为华侨子女,毕业后就迈出了国门,遍布世界各地。

如今,这批校友成了在外华侨群体中的中坚力量,也成了华侨职业中专走向世界的中间纽带。

有了这块“侨”字金牌,学校的国际化办学途径更加便捷了。

“和其他学校不一样,华侨职业中专的国际化办学很多都是依靠校友们的力量,他们心系母校,给学校提供了多元的办学思路。

”校长邱永飞感触地说。

数据显示,在华侨的推荐下,学校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到国外就业。

借助华侨校友资源,充分发挥“侨”字特色,与世界各地30多个侨乡会、26个国家的温州商会保持密切联系,华侨职业中专开通了高三“出国带薪实习”的“绿色通道”。

学生们可以到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荷兰等规定的酒店实习,每个月可拿800欧元左右的实习津贴,毕业后还有机会成为酒店正式员工。

抓品德教育,做雷锋传人

沿着校园内的“七彩路”一直走下去,一尊3.3米高的雷锋铜像映入眼帘。

在邱校长眼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胜过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

“学雷锋是我们品德教育的一个载体方式。

”邱永飞解释:“首先,雷锋是孤儿,他由村民轮流养大,对党和人民有感恩之心。

其次,他是个小班长,是一名驾驶员,有一技之长,会专注一件事,做到精益求精。

第三,雷锋的特点是为人民服务。

这三点素质都非常契合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做好自己的专长,服务别人,永不气馁。

随处可见的“雷锋班牌”,社会服务时的“雷锋旗子”,还有颇受企业欢迎的“雷锋精神”,都让全校师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品德教育带来的净化提升。

引领行业制高点

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2007年对于邱校长来说,是记忆深刻的一年,也是教育理念发生天翻地覆改变的一年。

“我记得当时是带一批学生去参观实习酒店,那是一家五星级酒店。

学生们一走进酒店大堂,就发出了‘哇’的感叹声,换到另一个厅,也是‘哇’。

一天的参观下来,我的脑袋里全是学生们的惊叹声。

”邱校长回忆,就是那次的经历,让他有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自那以后,我就有了一个信念,就是要带领我的学生们走向制高点,拥有自信再就业,让他们也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经过8年的征地时间,反反复复5次的设计改稿,紧挨着校园的一家“准五星”酒店诞生了。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邱校长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接下来,这家“准五星”酒店将作为学校烹饪专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同时投入市场运作,打造校企合作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华侨饭店、香格里拉大酒店、万和豪生大酒店、阿外楼度假村等温州知名酒店都是华侨职业中专的合作单位。

温州市四星级以上酒店,85%以上行政总厨为该校毕业生。

“在践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更是出现了已入行的师哥师姐带在校生的友爱局面。

”邱校长说,以前都是学校求着企业安排实习岗位,但现在校企合作越办越活了,学校已向社会输送大量专业实用人才,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当地第三产业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