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材分析脸型
今天自考学长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分析脸型的相关问题解答,以下是全国教育考试教材服务网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自考《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习题谁有啊?简答题和选择题都要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概况、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 民族与民族问题产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和途径;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的内容、性质和实质;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总问题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的基础和条件、性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内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式等。(2)民族概况。我国民族的历史和现状; 各民族在伟大祖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贡献; 世界民族与民族问题的表现。(3)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包括基本政策; 各项重大政策;以及一系列的具体政策。是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的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解决好民族问题的行动准则。3、学习这门课的必要性及意义掌握正确的民族观,是正确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前提,懂得党的民族政策,是做好民族工作依据。首先,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 其次,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国外民族问题的需要; 再次,学习《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广大青年学生增强民族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4、学习这门课的基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第一章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及其含义;认清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区别;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2、认清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掌握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3、了解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一般因素,认清民族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趋向。4、了解民族消亡及其途径和一般规律,认清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的区别;认清民族消亡的时间和主要标志。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 民 族一、”民族”一词的起源和资产阶级学者的民族定义 古希腊的学者最早使用”民族”一词。在中国,19世纪初汉文中出现”民族”一词,。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学者介绍的一些外国学者的民族概念。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 斯大林在吸取和发展马、恩、列有关民族特征论述的基础上,分析当时欧洲和俄国民族实际情况,批判了唯心主义民族定义,提出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科学的民族定义。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个定义,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二是具有四个特征;三是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说明了民族及其形成的一般,具有继承性、发展性、科学性、完整性、针对性、批判性。这一民族的定义与资产阶级民族定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科学地揭示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次,科学地阐述了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划清了民族与其他人们共同体的界限;民族不同与氏族,部落共同体。民族不同与种族共同体。民族不同与国家共同体。民族不同与宗教。第三,科学地指导了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是根据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和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全面考察、具体分析而进行的。 灵活运用民族定义; 注重调查研究; 要求有本民族的人员参与识别; 尊重民族意愿。 后面附有统计资料第二节 民族的形成一、民族形成的基本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是从部落发展而来的,一般是经过血缘部落到地域部落的过程和部落联盟的阶段,部落联盟朝民族的形成跨出了第一步,是与民族最近似的东西。 世界上各民族的形成,大体都要经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这样一些阶段。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古代民族”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的一般规律。 民族形成的过程,是从野蛮向文明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二、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2、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逐渐向民族的地绿关系过渡为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3、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的民族的形成起了政治纽带的作用。 三、民族形成的时间 原始社会末期至阶级社会初期。第三节 民族的发展一、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民族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所制约,社会发展决定民族发展。 民族从产生到发展,消亡,总的一般性过程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列相一致的。 单一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发展,是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相一致的。 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发展,是与社会发展,民族关系的发展密切联系着的。 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殊情况决定了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和特殊道路。二、民族发展的一般条件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社会生产、分工及内部和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1、民族发展的内因:社会生产力发展;2、民族发展的外因:社会生活中的阶级斗争是影响民族发展的非常重要因素,此外,自然环境、民族要素、社会环境、人口状况、横向联合、宗教信仰以及精神文明的发展程度等等,都对民族的发展有着影响。三、民族发展的类型和趋向民族在长期发展中,以社会经济形态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前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民族的发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向:在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由于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形成各民族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大多数民族发展的缓慢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铲除了私有制,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走向共同发展繁荣。第四节 民族的消亡一、民族消亡及其途径和一般规律民族消亡不是指个别民族的消失,而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特征和差别的最终消失,民族融合的实现。 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渐进的历史过程。不能用人为的、强迫的、暴力的方式去实现。是在各民族密切联系交往中,不断增加共同性,减少差别性,最终趋于一致。 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实现的结果。 民族消亡是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首先是阶级消亡,而后是国家消亡,最后才是民族的消亡,这是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二、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是指一个民族按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的现象。是对部分民族消失而言的。 民族同化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强制同化和自然同化。强制同化是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是反动的。自然同化是不同民族整体、或部分成员之间,经历的一个长期的”自愿选择”、接受和自然适应过程,有利于民族的交往和接近。 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有本质的区别:1、民族同化是部分或个别民族的消失,民族融合则是所有或全部民族的消失。2、民族同化是单方面的变化,民族融合则是互相转化的。三、民族消亡的时间和主要标志民族消亡是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才实现的事情。民族消亡的主要标志是:1、各民族心理素质差别的消失和全人类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2、各民族语言差别的消失和全人类共同语言的形成。四、认识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意义1、有利于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2、有利于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3、有利于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是各民族共同繁荣时期,而表示民族融合时期。4、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民族与国家的联系。第二章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第一节 民族问题及其实质一、民族问题及其产生的基本因素民族问题即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1、民族差异的存在;2、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制度。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1、民族差别存在;2、历史上遗留下的经济,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以及在经济利益的各种矛盾。二、民族问题的表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民族问题具有不同的性质、内容和实质。 内容 性质 实质 隔阂、歧视、仇恨和冲突 对抗性 阶级问题 摩擦、不满、纠纷和矛盾 非对抗性 不平衡与共同繁荣问题第二节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一、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与区别 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都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阶级社会里,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1、在阶级对立的条件下,民族是以阶级来划分的;2、民族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阶级问题;3、民族压迫实质是阶级压迫,这是私有制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阶级压迫与阶级剥削造成的,是阶级压迫和剥削在民族间的特殊形式和反映;4、民族问题的解决依赖于阶级问题的解决,即消灭民族压迫,实现民族解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消灭剥削阶级,实现社会主义。虽然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有密切的联系,但毕竟不是相同事物,二者之间存在着重大区别:1、民族与阶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此产生的民族问题和阶级问题也就不同;2、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产生除了阶级的原因,还有民族差别、民族特点等造成的民族问题;3、民族压迫的内容比阶级压迫的内容更加广泛和复杂;4、民族问题比阶级问题存在的时间更长久。二、正确认识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的意义1、有利于指导我国的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问题;2、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实际工作中的失误和错误。三、民族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的长期性民族问题同民族一样,将长期存在,直到民族消亡为止。1、民族和民族差别是长期存在的;2、消除各民族问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3、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斗争将是长期的;4、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在民族问题上来。第三节 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一、民族问题与社会总问题的关系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一部分,必然随着社会总问题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民族问题反作用于社会总问题,对社会总问题的发展变化产生直接影响。1、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2、前者对后者具有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二、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1、民族问题的内容、性质和任务是由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总问题决定的;2、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中处于从属地位;3、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基础上,民族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三、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在社会革命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正确认识二者的主从关系;2、正确认识二者的相互作用;四、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总问题的一部分1、民族问题是前资本主义各个历史阶段社会总问题一部分。2、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从内容来看,民族问题与民主运动是相同的,任务是一致的。从性质来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3、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民族问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反帝民族解放运动属于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反帝民族解放运动的光明前途是社会主义。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二者关系如何: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总问题 的一部分。 首先,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 其次,只有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解决发展上的不平衡。民族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首先,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其次,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第三,搞好民族工作,建设边疆、巩固国防,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条件。第四节 世界民族和民族问题一、世界民族概况1、人口状况 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已超过60亿,分属于2000多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曲折的历程中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人口多寡不一,悬殊极大。人口在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汉、印度斯坦、孟加拉、日本、俄罗斯、美利坚、巴西。人口在百万以上的民族有300多个;人口在十万以上的民族有770个;人口不足万人的民族有1000多个。世界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亚洲的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58%;欧洲的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17%;美洲的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14%;非洲的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10.5%;大洋州的民族占世界民族总数的0.5%。从人种特征来看,世界上的人们通常分为三大人种:蒙古利亚人种 皮肤浅黄,头发色黑形直,胡须和体毛较少,颜面扁平,颧骨突出,鼻梁不高,唇厚适中,眼内角多有蒙古褶。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西伯利亚、和美洲,占世界人口的41%。欧罗巴人种 皮肤浅淡,部分呈褐色,毛发颜色不一,发型波状,胡须及体毛发达,鼻高唇薄。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南美、大洋州以及南非,占世界人口的43%。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 皮肤较深,头发色黑形卷,胡须和体毛不多,脸型较窄,鼻型较宽,唇厚,额突,身体高矮不一。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南,包括热带非洲、大洋州、南亚和东南亚,在美洲也有分布,占世界人口的16%。从世界语言分类来看,世界上语言主要划分的语系如下:印欧语系45%;汉藏语系25%;尼日尔–科尔多瓦语系6%;南岛语系5%;闪含语系5%;达罗毗荼语系4%;阿尔泰语系2.5%;南亚语系1.5%;尼罗–撒哈拉语系;乌拉尔语系;科伊桑语系;高加索语系。后4个语系合计为6%(朝鲜、日本)。世界上的宗教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原始宗教,包括图腾崇拜、动植物崇拜、灵魂与祖先崇拜等;2、民族宗教和地区宗教,包括印度教、犹太教、撒满教等;3、世界性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 教——-3亿基 督 教——-13亿伊斯兰教——-10亿二、各洲民族概括1、亚洲 人口31.36亿,民族有1000多个。主要的民族有:汉、印度斯坦、孟加拉、日本;旁遮普、比哈尔、爪哇、朝鲜、泰卢固、马拉地。 亚洲国家多数为多民族国家。2、非洲 人口6.61亿,民族有700多个。主要的民族有:埃及阿拉伯人、尼日利亚豪萨人、尼日利亚约鲁巴人阿尔及利亚阿拉伯人、尼日利亚富拉尼人、摩洛哥阿拉伯人、尼日利亚伊博人、埃塞俄比亚安哈拉人。3、欧洲 人口6.8亿,民族有80多个。主要的民族有:俄罗斯;德意志、英格兰、法兰西、乌克兰波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匈牙利、葡萄牙、荷兰、希腊、捷克。4、美洲 人口7.25亿,民族有40多个。主要的民族有:美利坚、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克丘亚、委内瑞拉、古巴。5、大洋州 人口2700万,民族有20多个。主要的民族有:夏威夷、汤加、塔西提、撒摩亚、毛利、斐济、所罗门。三、世界民族问题及表现 世界民族问题是指,现时代世界上一些民族之间的摩擦、纠纷、矛盾等。大体上可以分为:全球性的民族问题;地区性的或跨国的民族问题;一国之内的民族问题。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发生的原因大致如下:帝国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立与对抗的存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所造成的领土争端、宗教冲突;一国之内的民族差异造成的矛盾。这三个层次的民族问题,尽管表现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同性,而且他们之间也并非毫无关系、彼此孤立,而是常常相互渗透、彼此交错,甚至纠缠在一起,相互影响和作用。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一、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内容 民族平等口号的提出;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后民族平等口号从内容到实质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均有特定的含义。中国共产党明确地将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完整原则,这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国内民族问题的解决有着直接的重大意义,对世界民族问题的解决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民族平等的基本内容:各民族都有平等的地位;各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无产阶级民族平等的实际要求是消灭阶级。2、民族团结的基本内容:各民族无产阶级的团结;各民族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团结;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实行的合作。3、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国家中一切民族的繁荣;坚持各民族在各个方面的繁荣;对于先进民族和落后民族有不同的要求。二、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础和前提;民族团结一方面是民族平等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是促进民族平等继续得到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则是促进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经验时,提出了”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这是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概括,也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指导思想。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1、民族不论大小,都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因此,都应当有平等的地位,享受乎等的权利,有繁荣发展的机会;2、社会经济发展总规律决定了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民族在乎等团结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共同繁荣,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民族消亡;3、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解放全人类,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是实现伟大使命必不可少的条件。4、坚持民族平等,坚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5、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事中,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贯坚持这一原则的。民主革命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首先,以法律保障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第二,实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三,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第四,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第二节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列宁主义创立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并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集中表现。国际主义的概念、由来及其基本内容。 国际主义上指全世界无产阶级从共同的革命利益出发,为反对共同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成的阶级联盟。是无产阶级大公无私思想的反映,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各民族、各国无产阶级和政党、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指导原则。第一,要求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服从全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第二,要求正在战胜资产阶级的民族,有能力和决心去推翻国际资本而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二、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概念;分析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二者是否统一主要由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和各国所处的历史地位来决定。 二者一致的情况。二者排斥的情况。 对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人来说,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一致的;对于被压迫、被奴役与和平中立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来说,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也是基本一致的。 对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来说,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不是直接统一的;对于那些奉行反动的民族主义政策的国家,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也是不一致的。第三节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一、两种根本对立的民族观 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民族问题的看法以及处理、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原则和政策。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资产阶级民族观的内容。 马克思义民族观的内容。 民族观上的根本对立: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2、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二、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1、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及其表现。 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在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是一切剥削阶级思想在国际国内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自私自利、惟利是图、损人利己的阶级本性的集中体现。民族主义的表现:在对民族的看法上;在对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关系上;在对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上。2、马列主义认为,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应当进行历史的具体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前后的民族主义作用是不同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应分别对待;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民族主义具有相当的危害性。 不能混为一谈,不能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的”民族主义”。表现:大民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危害: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祖国统一性质:人民内部矛盾如何防止和克服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民族主义:首先,应明确其矛盾的性质;其次,在具体矛盾的解决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三、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1、应该看到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2、要认识到民族利益的特殊性。第四章 中国民族及民族关系第一节 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一、民族、人口及其分布1、我国的民族构成: 汉族 115940万人 少数民族 10643万人 未确定族称的 74万人2、各民族人口状况: 汉族 115940万人 少数民族 10643万人 未确定族称的人 749341人 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 3421人民族人口数量上的差异: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 汉族占总人口的91.59% 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1%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 人口在千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1个 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17个 人口在十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15个 人口在一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15个 人口不足一万的少数民族 7个3、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的原因: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了较宽的计划生育政策;民族政策的落实与民族成分的恢复。4、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各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各民族人民之间长期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和贸易往来;历代王朝实行的戍边、屯田和开荒等政策,导致各民族人民相互迁徙与流动;民族压迫与民族内、外部的斗争,使力量较弱的民族为逃避战祸而进行大迁徙;各民族劳动人民为了谋生、追求耕地、寻找牧场而向其他民族地区迁徙流动;朝代的更替也造成各民族分散、交错杂居。5、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物产众多、资源丰富;多数位于边疆和国防要地。二、民主改革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制度1、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有:封建地主制,约有3000万人口;封建农奴制,约有400万人口;奴隶制,约有100万人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保持有浓厚的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我想知道我这是什么脸型 是菱形脸?会不会很难看?
菱形脸和我一样的脸型但咱俩都不明显所以还可以加以修饰就变成最好看的瓜子脸了我室友们都以为我是瓜子脸其实我是菱形脸哈哈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关于自考教材分析脸型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重点复习资料,可以咨询在线客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