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真题文学书(湖北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王禹偁
字元之,济州巨野人。晚年任黄州刺史,世称“王黄州”。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代表作:《小畜集》、《小畜外集》。
《村行》-泛读作品
一、七言律诗,作者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团练副使所作。
二、思想内容:以村行为线索,描绘了秋日山水田野的自然风光和游兴,暗喻思念家乡,及遭贬谪的失意。
三、艺术特色:
①以乐景衬哀情。前六句写秋天的优美田园景色为乐景;末两句由景物转入“思乡”之哀情。
②中间两联写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颔联写远景,写山野,重在绘声,两句一闹一静,以闹衬静,突出山野的寂静;
颈联写近景,写田园,重在绘色,两句红白相映,色香兼具,突出田园的秀美。
《待漏院记》-泛读作品
一、文赋,政治题材
二、思想内容:本文是作者由待漏院引发的对宰相职责的思考,表现出他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以及希望实现清明吏治的政治主张。
三、艺术特色:
①文章脉络性很强。“勤”立说—“思”奸贤—“慎”作结
②主要采用对比手法:几乎相同的行文句式,一奸一贤,对比强烈。也体现了作者的爱憎。
③语言明白流畅,自由灵活。
柳永
今福建人,原名柳三变,又称柳屯田。有《乐章集》。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男女之情,都市风光,羁旅行役】精通音律,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西夏人称“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
《雨霖铃》-精读+必背
一、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者以凄清的秋天为背景,描写了一场难分难舍却又迫不得已的离别。词中既有离别的痛苦,又有仕途失意、江湖漂泊的感伤,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被作者反复渲染。
二、艺术特色: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虚实相间
③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采用点染、转折,渲染离愁,抒发感情。
《玉蝴蝶》-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悲秋怀人词】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通过描写萧疏凄凉的秋景,抒发对远方故人的怀念
二、《玉蝴蝶》精选注释
①宋玉悲凉:《九辩》中有表达悲秋,故宋玉悲凉为悲秋之情。
②空识归航:出自典故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③屡变星霜:岁月变换。星辰运转,每年循环一次,霜则每年秋季始降,古人指代年岁。
范仲淹
字希文。谥文正,诗词文并工,俱有名篇传世。有《范文正公集》。曾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兼知延州,防范西夏侵扰;任参知政事,想推行新政,因保守派反对而未果。
《苏幕遮》-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通过浓烈壮阔的秋景,有人认为是借秋色抒发忧国之意,但实际是抒发乡思旅愁,怀念故人的情怀。
二、艺术特色: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
1、写景
①色彩上,画面斑斓,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如“碧云、黄叶、翠烟、斜阳”
②构图上,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纵横交错,意境开阔。如碧云天、黄叶地,山水寒烟、芳草斜阳。
③情感上,思乡怀人之情,深切感人。
2、抒情
① “黯乡魂”化用江淹别赋句意,点出离别词旨。乡思所困,除非有好梦方可入睡。
②“除非”二字着力, 说明了作者思乡怀人的深切。
③“楼高”点明上片之景为楼上所见,浊酒化泪,即“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意。
张先
字子野,著有《张子野词》。晚年悠游乡里,以泛舟、垂钓为乐。成就:工诗词,其诗现存极少,以词著名,早年由小令入手,与晏殊、欧阳修并称,后多取时调新声作慢词,又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也叫张三中: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从内容上看,上片由伤春写到伤别,下片由伤别回到伤春。全词围绕春愁别恨展开,抒发春愁别恨的背后是人逢暮年,感伤岁月流逝以及人生无定
二、艺术特色:
1、内容上,围绕春愁别恨展开。
2、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叙事写景,突出“愁”字。
上片写由午及晚,写人的听歌、醉酒、临镜等一系列行动举止,渲染伤春伤别引发的愁闷心绪。下片专写夜景,结句用落红满径的想象,再度呼应伤春的主旨。
3、手法上,动静结合,用晚春月夜的景象烘托诗人的愁苦与寂寞。
4、语言上,擅长炼字,善用“影”字,“云破月来花弄影”。
晏殊
字同叔,七岁能属文,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授秘书省正字。文章赡丽,诗近西昆,词名尤著。词多写诗酒生活和闲情逸致,颇受南唐冯延巳影响,风格清新婉转,雍容和雅。与欧阳修并称“晏欧”,著有《珠玉词》
《蝶恋花》-精读
一、思想内容:
(1)这是一首深秋怀人之作,
(2)作者通过对深秋景物的描绘和对主人公形象的刻画,表达了离别相思的凄苦以及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二、艺术特色:
(1) 手法上,运用多种手法表达相思之苦。
①拟人,移情于物,“菊”“兰”“明月”,都带有人的感情。
②对比反衬,“燕双飞”对比“人独上”。
③暗示,“明月不谙”两句,既反衬人的“离恨苦”,又暗示主人公相思无眠。
(2) 意境上,意境辽阔,感情悲壮,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梅尧臣
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人,古世称宛陵先生,成就:工于诗,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倡导者之一。强调诗骚传统,反对浮艳空洞的诗风,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追求深远闲淡的诗风。与苏舜钦并称“苏梅”,著有《宛陵先生集》。
《汝坟贫女》-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①借用《诗经》旧题,写了一个更悲惨的故事。
②通过贫女自述其年迈老父被迫征兵,最后横尸荒野,单薄女子无计可施, 最后发出无可无奈何的痛诉。
③采用写实手法,揭露官吏胡作非为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强烈现实主义精神。
二、艺术特色:
心理刻画突出:
诗歌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两句的心理刻画尤其细腻,表现出贫女欲问又怕问的神情与举止,十分生动传神。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支持范仲淹实施政治改革,晚年对王安石变法表示异
议。生平喜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及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等都受到他的褒扬。
成就:
①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浮华靡丽、险怪奇涩的文风。
②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明畅简洁、纡徐委曲,负一代盛名。
③诗和词的创作也取得较高成就,词与晏殊并称“晏欧”。
④著有《六一诗话》,开创“诗话”新体裁,与宋祁合著《新唐书》,独立完成《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
《戏答元珍》-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1)《戏答元珍》为七言律诗,创作于春天。
(2)作于遭贬之后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令任上,表现其政治上受到打击后的迷茫惆怅,以及贬居荒凉山城的寂寞与乡思。但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豁达大度、乐观向上、对前程依然抱有信心。
二、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情景相得益彰】,暗含被贬荒野、寂寞失意的情绪,同时又与客子思乡相呼应。
(2)情感多变: 全诗跌宕起伏,情感复杂多变,但总体上积极向上。情感变化: 首联【低沉】→ 颔联【乐观】 → 颈联【乡思、伤感】 → 尾联【豁达】
《踏莎行(候馆梅残)》-精读+必背
一、思想内容
①主要表现行者与思妇的离愁别恨。
②上片行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突出渐行渐浓、无以摆脱的离愁。
③下片写思妇危楼远眺、愁肠寸断的形象。并以“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想象突出离愁之深、相思之苦。
二、艺术特点
(1)暗用典故,富于联想。
上片前三句描画行者所见的春天景色,是写实,但三组景色暗含典故,引人联想。
① 写梅,使人联想到陆凯从江南寄梅给长安友人范晔的故事;
② 写草薰风暖,无疑与江淹《别赋》的句子相关;
③ 写柳,则与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有联系。三者全部与离别相关联。
(2)以乐景写哀情表达离愁别恨的手法
① 此词描写春天明媚的景色,抒发的却是离恨别愁,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起首三句是描画江南春天优美而融和的景象,“摇征辔”三字一转,抒发离愁。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愁之深。
②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两句,化实为虚,设喻巧妙。
③ 古人写愁的名句很多,这两句的特点是扣住春天景象,将离愁的渐远渐无穷与春水的迢迢不断相联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梅圣俞诗集序》-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①本篇为欧阳修为梅尧臣诗集所作的序。
②文章重要观点:是在总结以往文学创作规律基础上,结合梅尧臣人生经历, 提出“穷而后工”的诗学观(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③这四字也是一篇之主,统领全文。与司马迁“发愤著书”,韩愈“不平则鸣”一脉相承
二、文章结构:
“穷而后工”四字为一篇之主,统领全文。文章分三段。
第一段提出“穷而后工”的观点。
第二段介绍梅尧臣的生平,围绕“穷”、“工”二字展开,其中又大致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其“穷”,第二层写其诗之“工”,第三层叹其“穷”而后“工”。
第三段是介绍诗集形成过程,从侧面衬托其诗之工。
《秋声赋》-精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1) 尽管仕途进入顺境,但多年的政治斗争使他看透宦海的险恶,产生了厌倦之情;加之开始步入老年,人生迟暮之感渐渐滋长,本文是是作者进行人生反思的结果。既追求超脱,也不免带有消极保守成分。
(2) 文章由凄切秋声入笔,反复渲染,又从自然界有声之秋转写人世间无声之秋, 最后揭出“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主旨。
二、艺术特点(如何描写秋声):
【总】为突出秋威,从多方面描写秋声。
(1)听觉。 作者用风雨声、金属撞击声、人马行走声引起读者的听觉联想。
(2)视觉角度写秋声。 童子外出探看,用树影晃动的细节衬托“声在树间”的秋声。
(3)描摹秋天的形状侧面烘托秋声。选择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从秋之色、容、气、意四个方面加以摹写, 极力渲染秋气的肃杀寂寥,由此烘托秋声。
(4) 比喻。有借喻、明喻,反复形容秋声,形象生动用风雨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
三、艺术特点(结构与语言):
(1) 这是一篇文赋。文赋在赋体善于铺陈、以四言和六言句式为主、基本押韵的基础上, 更加散文化,句式多参差,押韵也较自由,具有散文的气势。
(2)《秋声赋》采用传统赋体常用的主客对话的结构方式, 主是“欧阳子”,客是“童子”。
(3)在语言上,以散句为主,杂以骈偶、韵语。为宋代文赋的代表作之一。
《朋党论》-精读作品
一、结构内容(论述层次):
作为一篇时政性很强的议论文,文章观点鲜明,不枝不蔓。
(1)全文五段,首段开宗明义,提出观点;
(2)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作理论阐述;
(3)第三段大量史实进一步论证;
(4)第四段指出问题关键是君王的态度,将论点引向深处;
(5)最后一段由古转今,揭示文章的写作意图。全文论据充分,剖析透彻,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
二、艺术特点(论证方法):
(1)对比论证。
①阐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扣住道和利、真和伪进行对比论证;
②在论及君王的态度时,从辨和不辨、用和退、国家兴和亡等方面分析利弊得失,反差强烈,将道理说得十分透彻。
(2)举例论证。列举大量史实来证明观点。
①尧时四凶和八元八恺,舜时皋陶等二十二贤,商纣王、周武王的故事;
② 东汉桓、灵帝时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清流之士的史实; 这都从正反两面阐明用君子之朋使国兴、杀君子之朋使国亡的道理。
苏洵
字明允,号老泉,为欧阳修所赞赏,荐之朝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简劲老辣,雄奇俊伟,以策论见长,有战国纵横家风采。著有《嘉祐集》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本文是作者闭门苦读十载,再游京城时写给欧阳修的求见信。
信中赞美欧阳修的文章,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希望得到欧阳修的举荐。也是一篇优秀的文艺评论。
曾巩
1、曾巩,字子固,学者称南丰先生,是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积极支持者。
2、曾整理《战国策》《说苑》《新序》《李太白集》等古籍图书。
3、古文风格近欧阳修,雍容平易,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墨池记》。
《<战国策目录>序》-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本文属于呈给皇帝的目录序,实际是一篇议论文。
从正统的儒家思想出发,批判了刘向为战国游士好用谋诈做辩护的观点。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人称王荆公,又称王文公,临川人,任宰相后,大力推行新法。为文讲究实用,散文笔锋犀利,说理深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明妃曲》-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咏史诗,由王昭君推想到历朝宫中女子寂寞凄凉的共同命运,
通过一个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揭示了更为深刻隽永的人生悲剧主题。抒发作者的悲悯之情。
二、艺术特色:
刻画昭君人物形象。
①非凡美貌的描摹:在历史描绘的基础上,描摹昭君的容貌、意态之美,刻画其内心活动。
②情感的渲染:不仅写出身世之悲苦,更多渲染人物的爱国思乡之情。可悲可怜,可贵可敬。
《桂枝香(金陵怀古)》-精读+必背
一、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绝唱【怀古词】。
以六朝盛衰为抒情背景,通过对六朝君主追逐繁华、相继上演一出出荒淫误国悲剧的历史沉思,针砭时事,警诫当朝吸取历史教训,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居安思危的眼光和胸怀。
二、内容层次分析:
【总】上片写景、下片人事。
(1) 上片写登临远眺所见之景。
以“登临送目”领起,视野高远,“故国”点登临地点,“晚秋”点登临时节。
下面将秋日暮景层层写来,澄江、翠峰、征帆、残阳、彩舟、白鹭等景物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色彩。
(2) 下片“念往昔”转入怀古。
感叹“六朝旧事”,抒写“悲恨”、“荣辱”之叹。
又以“寒烟衰草凝绿”的秋日景物写出凭吊之情,化景物为情思。
(3) 结末以杜牧名句收束,暗寓警醒当世之意。
三、艺术特点:【总:意境阔大高远,笔法灵活多变】
(1)意境上,意境阔大,内涵丰富,作者胸襟怀抱豪迈深沉,
(2)句法上,多处借用前人诗句,自然融入本篇意境。
(3)角度上,摆脱平面铺叙,写景上注意视角和层次的转换变化。从宏观到细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近景写到远景,笔法显得灵活多变。
《祭欧阳文忠公文》-精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这篇祭文赞颂了欧阳修的政治和文学成就,对其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表达了深切真挚的悼念之情。【其中谈到欧阳修面对挫折时表现的气节,也有王安石的自我期许。】
二、艺术特色(以散句为主又运骈入散的语言特色):
(1) 语言上,用句精炼,准确概括欧阳修一生的成就。
赞颂他的文学成就:如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学术之精微等; 赞颂他的为人:“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赞颂他的政治才能:“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2) 形式上,用纯散文体写成,很有气势。(其他人写祭文多采用四言韵文体)
全文句式长短、声调高下富于变化,又运骈入散,穿插一些两两相对的偶句。
(3) 修辞上:含有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说理富于感性色彩。
晏幾道
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人。晏殊第七子,后期退职家居,生活困顿,但不肯依傍权贵。词多感伤之作,工于言情,词作风格接近花间词。与父并称“二晏”,著有《小山词》。
《临江仙》-泛读作品
一、思想内容:
这首词据说是为追忆年轻歌女小蘋而作。作者通过追忆与钟情女子的欢娱生活,传达出自己苦恋不忘的凄凉之感,同时也蕴含着对人世间美好事物一去不返的怅惘。
二、艺术特色:
【总】:以实写虚,通过具体景物表现内心幽隐情愫。
(1) 作者写春恨,却不写具体情事,而用景物出之,“人独立”与“燕双飞”之间,存在对举反村关系,孤独感就尽在不言之中。
(2)写相思,不直接说今日自己思念小蘋,而说“明月”仍在,却是“曾照”,依依不尽的相思之情。
(3)在景物描写中流露,达到了以景结情、意在言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