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群的鄙视链,从学历开始
成都一家小学面试,要家长带学历证。
这种情况已不止一次发生。
2012年,同样在成都,一小学面试,也要求家长携带学历证书。
2017年5月,上海一学校举行面谈日,据家长反映,被要求填写学历等信息。
同一时期,河南一家小学,同样要求家长携带学历证。
更有甚者,广州一家私立小学在其电子屏上赫然打上:本学校只招生父母为本科学历以上之子女。
其实,全国各地很多地方,这种要求家长携带学历证书的情况相当普遍。
这种做法正确与否姑且不论。
但对一些低学历的家长来说,难免有些难堪。
本来,低学历的家长,对于自己的年少时没有好好学习而懊悔不已。
正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时,学校反而要家长的学历证。
这就预示着,自己的低学历可能影响孩子入学。
面子是小,孩子上学是大。
如果因为自己的学历影响孩子的入学,难免是对一些家长的沉重打击。
孩子不易,有些家长更难。
这个“拼爹”的时代,又加上了一条“拼学历”。
如若庆幸自己的低学历没有影响到孩子的入学,那这些低学历的家长又面临一个让人头疼的事情,那就是家长群。
曾看到一篇报道,上海一小学家长群,为评选家委会,各路家长使出浑身解数进行了一场履历大比拼。
有的家长直呼“我要退群”。
家长群成了一个成人比试的小剧场,如今上演的一场是“拼学历”。
长长的“鄙视链”,从学历开始。
客观的讲,家长群家委会的评选,只是一个“能者上”的评选,初衷并无带“鄙视”的色彩。
只是有时被网上炒作,进而拿“鄙视链”说事。
绝大部分的家长对待这样的事情,三观很正。
既然评选,就是能力的比拼,低学历的家长不一定不行,照样也可以竞选。
只是有时自尊心作崇,难免发一通牢骚。
牢骚归牢骚,毕竟这个社会拼的是实力。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只是过去。
我们的事小,孩子的事大。
既然这个社会拼的是实力,而实力不单单拼的是“学历”。
过去的已过去,我们看的是未来。
在孩子入学的那一刻,我们已不是自己,而是孩子的驱动力。
北京某小学老师布置的开学作业,就是录一段孩子介绍家庭成员的视频。
孩子们粉墨登场,开始进行一轮“实力大比拼”。
有用英语介绍的,有介绍父母高学历的,甚至还有介绍自家马场里的马等等。
同样还是在北京,某小学家委会竞选的家长群里,家长也是各显神通,一山更比一山高。
家长们宛如华山论剑,要一决高低。
低学历的家长,也有些“甘拜下风”。
其实,这些竞聘宣言,如社会上竞聘上岗一样,不但是学历的比拼,还有各种资源的比拼。
终归到底拼的是实力。
过去,不能重来,自己的孩子,是他们的将来。
重视孩子教育,即是理所当然,也是他们的“浴火重生”。
为了孩子,为了弥补人生缺憾,他们努力做好,尽自己能力为孩子寻找最好的资源。
好不容易孩子入学,对于自己的低学历,以及面对的一些世俗,他们又开始想,不要因为我,让孩子受了委屈。
别人的家长很强大,我的学历却很低。
如果因为这个,影响了孩子,那将是一生最痛苦的事。
此时,他们想的不是自己,他们想的只是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好的开始。
我可以被“鄙视”,只要我的孩子好。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女子讲起她的经历,她的父母认识不了几个字,但是父亲很喜欢看书,读到不会念的字就来问她。
父亲这种看书的习惯对她产生了莫名的影响,也给了她无形的力量,后来她也喜爱上读书,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同样需要如此的“家风”。
董卿说过:“你希望自家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