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技能人才,当下,我州职业教育紧跟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乡村振兴赋能提速。
针对乡村振兴发展需求,我州职业教育设置了种植、养殖、农产品精加工、农业管理和经营、电子商务等专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据悉,凉山州中等职业学校共开设专业55个。
其中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开设的专业有31个。
实现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是基石
乡村人才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是实现农业产业的创新要素,是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
6月24日,由凉山州农业学校举办的普格县双助专项活动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培训圆满结束。
结业典礼上特邀学员代表吉木日布感言:“在平日的农村生产实践中,遇到很多生产技术难点,在这样广阔的平台里,感觉领到了一份实用的大礼包,不仅掌握了很多新兴的农业技术,也认识了很多致富带头人。
”
此次培训,聚焦农村产业,解读乡村振兴政策,提高基层农技员、农村致富带头人种植养殖技术。
凉山州农业学校是农业农村部授予的首批100所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之一,也是省农业农村厅授予的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近年来,学校大力培养服务“三农”的各类中等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对乡村干部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迫在眉睫。
今年1月4日,由凉山州委组织部组织策划的村干部春季学历提升班在凉山州农业学校正式开班。
本次学历提升共22个班,其中农艺专业12个班,畜牧兽医专业10个班,共计12门专业课。
714名基层村干部围绕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农村电商与互联网营销、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团队创业与绩效管理、农业发展创新思维等内容进行系统学习。
随着凉山州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的全面实施,我州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力量更大。
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职业院校将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智库”。
建立基地 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去年12月,由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越西县共同建设的彝区乡村振兴越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成立。
这也是全国首家由国家级培训机构与定点帮扶县发起,助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新型人才培训基地。
乡村振兴越西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的成立,将加快推动越西职业教育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力。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与越西县找准政策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把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如果说人才是带动乡村振兴的“火种”,那么乡村振兴基地就是培育“火种”的“摇篮”。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将为基地发展“培土夯基”,帮助基地开展师资培训;为基地发展“传花授粉”,选派学院教师或邀请相关专家为基地送教,为基地发展“浇水施肥”。
乡村振兴,要沾着泥土,带着露珠,这对于凉山州农校2021级中职作物生产班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在学校的农林实训基地,盛夏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学生们走进玉米林进行玉米杂交育种技术步骤的实践操作。
凉山州职业学校转变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方式,在培养学生时,聚力面向乡村需要的、职业教育能做的、学生愿意去的“找交集”,围绕乡村基层治理、创新创业等需求,在学校系统训练当中,针对农村应用场景进行实习实训,培养乡村振兴的种子选手。
走进车间,走进田地,走进养殖场,走进大自然,走进实训室。
今年来,我州16所中职学校结合各班级的教学计划,组织农业、畜牧、机电、汽修等专业班级联系所开课程,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实习实训。
盐源县职业技术中学有一个提供给农学类专业学生进行农作实习的小农场,师生们将之称为校园农作园。
农学专业学生的大部分课程是在农场里开展的。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特别需要有情怀、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才俊。
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盐源职中要求农业工作者要到一线去抓一手数据,让知识化为实践。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教育,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凉山职业教育将围绕“三农”发展新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进行订单式、冠名式培训,培养高层次新型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人才输送”的新力量。
(记者 央青)